【文档说明】《扬州慢》课件26张.pptx,共(26)页,1.97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de702e80ed93562f3667ae4f2364d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扬州慢姜夔慢词介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词人——姜夔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
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
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震耀一世。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在词中有何作用?序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黍离•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
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黍、稷:两种农作物。离离:禾苗成行的样子。靡靡:行步迟缓的样子。摇摇:形容心神不安。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那儿的黍子茂
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交代写作缘起(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扬
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BD14869_翻译: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走在昔日繁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自从金兵进犯长江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
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号角悲鸣,使人顿觉寒冷,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才能,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以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但桥下月色凄冷,处
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药,不知它为何人开花繁生!再读:1、昔日的扬州城是什么样?2、今日的扬州城呢?(用上阕的一个词语概括)3、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昔日扬州淮左名都对虚竹西佳处比写春风十里(化用典故)
今日扬州“空城”景荠麦青青、废池实乔木、二十四桥胡马写空城无声冷月窥江寂寞红药声—清角吹寒作者感受杜郎俊赏,重到须惊(化用)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空城”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昔日“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繁华热闹破败荒凉对比昔盛今衰的感伤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虚写)(实写)小结胡马窥江去后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
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精读:寻找名句名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化用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了强烈反差。“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
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惊”因“空”而“惊”,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小结全词这首词抒发了
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上片:词的一开头,使用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作者想象
中的昔日扬州繁华的景象。接着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实写,这对比鲜明的图景,自然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由此词人直抒胸臆,最后从听觉处渲染凄清氛围。本词独特的写作技巧1、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下片分两层,第一层虚写,以杜牧重到的难赋深情、杜郎须惊反衬出今日扬州
的凄凉,•后一层实写,写二十四桥明月,发出年年知为谁生的感慨。综观全词,有实有虚,有情有景跌宕生姿,情景交融。2、引用前人诗句(杜牧)是本词的另一特色•春风十里《寄扬州韩绰判官》•豆蔻《赠别》•青楼《遣怀》•二十四桥《寄扬州韩绰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