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考点27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共(17)页,603.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d70db85ded8be8c3de791d2ae9524f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中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格两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做出评述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中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形式。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把握。只有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考查内容。主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
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4)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推敲,从而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预计2018
年中考对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考查仍会加强,而考生应给予重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②,天上接行杯③。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④。(注)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②连下榻:为宾客设榻留住。③行杯:谓传杯而饮。④回:回荡,摆动。“楼观岳阳尽”一句中的“尽”字用得好,请说出其中的妙处。【答案】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将岳阳一带的
自然景色一览无余,从侧面体现岳阳楼的高耸。【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重点字的赏析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作答。结合全诗可知,一二句的意思是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一个“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
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渺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这一“尽”字,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综上分析即可作
答。2.阅读这首古诗,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歌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用得好,请赏析。【答案】两个“空”字分
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分析】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此地空余黄鹤楼”意为:这里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
见的江楼。一个“空”字,从空间的角度烘托出诗人此时对于人去楼空,仙人难见的失望与遗憾之意。“白云千载空悠悠”意为: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一个“空”字,从时间的角度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沧桑的感慨。3.阅读
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请你自选
角度,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做点赏析。角度提示:修辞手法、人物形象、主题思想、遣词炼字等。【答案】角度一: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角度二:“天
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角度三:运用比喻修辞,雕弓如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报国决心。引用,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边防重点。角度四
:句中的“挽”、“望”、“射”是三个顺序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任选—个角度,内容具体,表述明确即可;从其他角度赏析,合理亦可。)【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在理解诗歌内容的
基础上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可以从遣词炼字的角度赏析:一个“挽”字,表现出拉满弓的姿态强劲,拉弓者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作者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胸胆更豪,兴致益浓,倾诉了自己的杀敌报国、建
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尽显豪迈之态。可以从情感的角度赏析:“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本来是星名,一称犬星,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射天狼”指作者想要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可以从
修辞的角度赏析:“射天狼”运用了典故,指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雕弓如满月”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弓拉满,像满月一样,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渴望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决心。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描绘出一位挽弓劲
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4.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石门道中(南宋)辛弃疾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①。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
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闲略彴②,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注释)①鼪(shēng):俗称黄鼠狼。鼯(wú):俗称飞鼠。②略彴(zhuó):小桥。请赏析首句“山上飞泉万斛珠”的妙处?【答案】比喻,把石门山泉水纷纷洒落水
珠比作散落人间万颗珍珠;一个“飞”字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写出泉水从山上飞溅落下,随风飘洒,凌空飞舞,象万斛珍珠散落人间,晶莹剔透灵动美丽。【分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翻译。山上飞泉万斛珠:山上飞泉似万斗珠玉倾泻。(2)赏析。结合句意可知,把石门山泉水纷纷洒落水珠比
作散落人间万颗珍珠,由此判断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门山泉水洒落时的美丽,珍珠是晶莹美丽的,由此可知这个比喻写出了泉水的晶莹、剔透、美丽。“飞”是动词,用“飞”来形容石门山泉水的水珠,好似水珠是主动在飞翔,化静为动,使
画面具有动态感、线条美。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清平乐·六盘山①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②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③?(注释)①六盘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
翻越的最后一座海拔2800多米的高山。位于宁夏南部山区。②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③苍龙:同“仓龙”,即古“太岁”,是古人所说的凶神恶煞,这里喻指国民党反动集团。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链接)1935年10月
7日,时值仲秋,天高云淡。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率领的红军指战员,刚刚取得了青石嘴对敌战斗的胜利,意气风发地登上了六盘山。望着晴空下随风飘扬的红旗,毛泽东目穷千里,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不禁吟道:“天高云
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5正是这首气吞山河的《长征谣》,后来经毛
泽东8次修改,成为他诗词中的得意之作——《清平乐·六盘山》。从《长征谣》到《清平乐》,尽管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删去了一些反复出现的呼语和重复句。句中除了将“屈指行程已二万”的“已”字删掉以符合词的格律外,还将“望断南归雁”的“归”字改为“飞”字,将“赤旗漫卷西风”的“赤旗”改
为“红旗”,将“今日得着长缨”改为“今日长缨在手”。作者将上文末段画横线的词句进行修改有何妙处,请选择一句进行品析。【答案】示例一:“归”字改为“飞”字:归雁,故园乡愁意味浓一些;飞雁,自由翱翔,更贴近作者寥廓豪迈的胸襟。示例二:“赤旗
”改为“红旗”:红比赤更光艳明亮,更能象征红军将士革命必胜的信念。(注:赤: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如:赤血,赤字。红色: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如:火红、火焰)【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品析。题干要求说出画线句修改的妙处,任选
一处进行品析即可。示例一:句子中的“归”字,是“回归,归来”的意思,有着浓郁的乡愁,改为“飞”字,有自由自在翱翔于天际的意思,更贴近作者豪迈旷达的胸襟。示例二:“今日得着长缨”改为“今日长缨在手”:“得着”是“得到”的意思,“在手”已经握在手中,暗指革命者拥有了这样的杀不尽、剿不绝的工
农武装,“在手”能更充分地表达胜券在握、革命必胜的豪情壮志。名师点睛1.抓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中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2.抓形容词。考生要注意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和活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
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中的“轻”,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本不可触的梦有了重量,堪称妙绝。3.抓数量词。诗(词)人精心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唐代诗人齐己《早梅》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显出此梅不同寻常。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64.抓表颜色的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
,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①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
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②,独将衰鬓客秦关③。(注释)①川原: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②逢世难:意即遭逢乱世。③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
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请简要赏析“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73.阅读下面两首有关春天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天平山中杨基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
浅,一路莺啼送到家。(注释)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阳关引寇准塞草烟光阔,渭水①波声咽。春朝雨霁②轻尘歌
。征鞍③发。指青青④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⑤,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注释)①渭水:即渭河。②霁:雨停。轻尘:即
尘土。③征鞍:旅人远行所乘之马。④“指青青”两句;即折柳相送。⑤黯然:心神沮丧容色惨郁之状。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
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的妙处。6.阅读下面的古诗
,完成下面小题青溪(唐)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8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注:①诗
人王维(王右丞)仕途不顺,归隐后写此山水诗。②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这首诗艺术表现高妙自然,请任选一个角度(构思、写法、语言等)进行赏析。1.(2021·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晓过赵北口①查慎行十里风埃②过鄚州,忽开双眼见清流。绿杨影里平桥路,
数尽渔船数白鸥。(注)①赵北口:位于白洋淀东岸,是一座千年重镇。②风埃:被风吹起的尘土。最后一句中的“数”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瓜洲渡王士禛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
日见瓜洲。层层远树浮青荠①,叶叶轻帆起白鸥。(注释)①荠:荠菜。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三、四两句。3.(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
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9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释)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眨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赏析“霜林落后山争
.出”中“争”的妙处。4.(202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赏析《赠从弟(其二》,完成下面小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请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5.(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行香子(北宋)秦
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乙)词中的“倚”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06.(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浦①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释)①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会昌二年
(842)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吏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四年(844)又由黄州(今湖北新洲)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此诗即为此次行役而作。②杜陵,在长安西南,杜牧的老家樊川即在那里。赏析“萧萧”“淅淅”两词的表达效果。7.(20
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闯关检测1.【答案】“闲”意为
悠闲、自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分析】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
份有限公司11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极为巧妙,“闲”为悠闲自在之意。把
“草色”人格化,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这是比较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加衬托了作者内心因为思乡产生的愁苦之情。2.【答案】“空”字真实展现了朋友远走、人去路空、诗人驻足目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
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分析】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后两句诗意为:山路曲折已不见友人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个“空”字,真切地展现了友人远行无踪,雪地上只留下了几行马蹄印,但诗人还不忍离去,呆呆地看着友人离去的方
向的画面,“空”即指友人的身影已然不见,也指诗人内心的空虚失落。传达出诗人对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和朋友离去之后的惆怅伤感之情。3.【答案】“送”字是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
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诗句“一路莺啼送到家”一句中,用“送”字将“莺”人格化,赋予了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闲适心境和对
天平山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据此理解赏析作答。4.【答案】①“塞草”“渭水”选取典型景物,点明送别地点;②“烟光阁”“波声咽”视听结合,描摹了边关壮阔、渭水涌动的塞外风光;③“波声咽”用了拟人手法,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表达。审题时需要注意,“这首词
在选取意象表达情感上有多处与其他诗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抓住关键词:“意象”“多处”“其他诗人的作品”“异曲同工”,考查学生课外的积累,从本词的意象诗句出发,结合曾经学过的诗词,分析情感;另外题目要
求分析一处即可,所以可以参考以下分析作答:示例一:“春朝雨霁轻尘歌。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几句化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意,也就是说春雨涨潮,雨后出发时,马蹄扬起飞尘,表达对送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
,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2别友人的不舍。示例二:“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的“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分别之后共赏明月来寄托情感,表达祝福。示例三:“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写饯别敬酒,继续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意,饮酒饯别,由眼前的离别,联想到人生苦短,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了诗人人生聚散的感伤和离别之后的对朋友的牵挂。5.【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说人不愿离去,而是说安歇在河岸上的鸥鹭不愿让游人抛下它们离去,表明词人
(或人们)对此地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分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的意思是:沙滩上睡眠的沙鸥头也不回地飞向了沙滩,他们也好像在怨恨这些游湖的人类,这么美好的景色你们都不多游览欣赏一会儿?你们那么早就归去了?这里词人
明明是自己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愿离去。但却不明说,反婉转地说是眠沙鸥鹭舍不得游人离去,以致不肯理睬归去的游人。这是将鸥鹭人格化,将作者对景象的情感移情到鸥鹭身上,更深切、更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对此地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6.【答案】示例一:诗
人借景抒情,借青溪的自然、清淡、素雅来表达自己归隐后安闲淡然的心境。示例二:动静结合手法,“声喧乱石”中“喧”字写出了溪水流经山间乱石中时水流湍急的状态,“色静深松里”中的“静”字写出了松林的茂密、静
谧,一动一静对比映衬,表现了青溪环境的清幽宁静。示例三:构思方面,此诗前六句描写了青溪的幽丽景色,末四句写出诗人心境的闲淡,整首诗,把自然的风物情韵和自己的精神感情融为一体,意味隽永。示例四:语言方面,
自然清雅,看似平淡自然,其实隽永醇厚,平淡而有韵味。“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在平常的叠字和动词的对衬中,鲜明表现了青溪动态和静态的情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1)从构思角度分析。开头四句诗意思进入黄花川
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中间四句总体介绍青溪,又描绘溪水各具特色的画面。写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山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
在碧水之中。最后四句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3写自己一向淡泊安宁。但愿自己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一生。前两句诗人有意借青溪写自己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后两句用典,反映诗人仕途失意后自甘
淡泊的心情。整首诗,把自然的风物情韵和自己的精神感情融为一体,意味隽永。(2)从语言角度分析本诗语言自然清雅,平淡而有韵味。如“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再现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
水面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的景象。“漾漾”“澄澄”运用叠字,“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表现了青溪动态和静态时素淡的天然景致,流露出诗人寄情山水的淡泊闲适的心境情致。(3)从写法角度分析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声
喧乱石中”是动景,“色静深松里”是静景。“喧”写出溪水流经山间乱石中时水流湍急的状态,“静”写出松林的静谧,表现了青溪环境的清幽宁静。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极富意境美。运用借景抒情手法。诗歌前几句描写了青溪的幽丽景色: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
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末四句写出诗人心境的闲淡正如清川的闲淡,把自己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和起来。诗人借青溪的清淡素雅的景色,表达自己归隐后安闲淡然的心境。中考链接1.【答案】“数”字既写出了作者的悠闲与陶醉,
又侧面表现了赵北口的水上景物之美。【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
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数尽渔船数白鸥”的意思是:数尽了过往的渔船,又去数一数飞翔的白鸥。这里反复用“数”字,既写出了作者被赵北口的优美景致所陶醉,突出表现了作者的闲适的心境。据此理解赏析作答。2.【答案】示例:“浮”“起”二字,生动
形象地描绘出远景层层的树木如同漂浮的荠菜,江面上航行的帆船如同飞翔的白鸥,表达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4【分析】本
题考查赏析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注意题干要求“从炼字角度”并结合三、四句诗赏析。“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意思是:一层层树木像只有几寸高的青青的荠菜一样,浮在天际,而江中的一只只小船,正在扬起轻帆,像白鸥一样在水上翔游。这是诗人登楼所见的瓜洲全景。从炼字角度赏析的话,可以选择叠词,上句的“
层层”,下句的“叶叶”,分别描绘出远观之下景物的特点,“层层”写出树木的茂密且层次错落,“叶叶”写出帆船的多而轻盈。站在北固楼远眺,这是一幅多么开阔宏大而又空明淡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淡泊。3.【答案】示例1:“争”,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子群山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示例2:“争”,化静为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
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
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诗句“霜林落后山争出”的“争”,是争相恐后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又化静为动,赋予了“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傲岸不屈、豪放达观的精神,从而表现出诗人不畏
政治风霜的风骨。据此理解赏析作答。【点睛】赏析与译文:《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
,人与物浑融无间。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
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译文: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秋霜下树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
股份有限公司15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4.【答案】用“亭亭”表现了松
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以简洁生动的方式进行视听结合的描写,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加突出了青松的傲骨。【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理解。从本诗的题目“赠从弟”可以
看出,本首诗是作者赠予堂弟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意为: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风声盛”与“松枝劲”形成对比,用山风猛烈,渲染谷风的凛冽,体现松枝的刚劲,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格。“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一句意为:任它满天冰霜惨惨
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表现了松柏即使顶着霜雪,也依然意态从容,端正挺立。通过冰雪的残酷再一次体现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写出松柏的“本性”是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同时赠予弟弟,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要像松柏“终岁常端正”,不要因环境的压迫而改变操守。5.【答案】“倚”字化无形的东风为有形
,具体可感/“倚”,倚靠,使东风具体可感;表现出词人悠闲惬意(或舒畅闲适/愉悦)的心境。【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倚东风”本指“迎着暖暖的春风”,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倚”字,春风变得如同桌椅实物般可供“倚靠”,所以“倚”字以
有形写无形,将无形的春风描绘得更具体可感,,也表现出了诗人游兴正浓、怡然自得的心境。6.【答案】“潇潇”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潇潇”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若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
凉之情。【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结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6合“穷秋雨”和“一岸蒲”来看,路途遥远,凄风苦雨,杳无人迹,营造
了凄凉的氛围,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也烘托了一路的孤独和悲凉。7.【答案】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
亮的形态美。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分析】考查诗句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
的感觉由此传出。“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