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995.581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995.5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c6ec2f3fb615f5a29cbec210ab4dc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千强镇是指在全国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较大的建制镇。这些镇通常具有较高的工业发展水平,较大的人口规模和较高的财政收入,是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下图为2021年我国千强镇分布影

响因子决定力雷达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2021年我国千强镇分布的空间分异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A.工业企业个数B.人口密度C.人口城镇化D.公共财政收入2.要在我国西部地区打造更多的千强镇,首先需要()A.增加常住人口数量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C.引进

众多高等院校D.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据图可知,影响2021年千强镇分布的空间分异格局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公共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工业企业个数、人口密度、人口城镇化。公共财政收入反映的基础经济实力是千强镇形成与建设的

重要驱动力,为乡镇配套设施的完善和优化及人才引进等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撑,对千强镇分布的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最大,D正确;人口密度、人口城镇化、公共财政收入都不是影响千强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基础设施落后,要打造更多的千强镇,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信、水电等方面的投入,提高镇区的综合实力和吸引力,B正确;常住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之后人口迁入的结果,A错误;高等院校一般分布在大城市,C错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提高

镇区的综合竞争力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点睛】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课题研究始于2014年。课题组考虑到建制镇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选取了三个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课题组依据上述三个指标,计算全国建制镇的综合得分,排名在10

00位的建制镇,即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地球有悠久的过去,其间经历了大量生物的出现与灭绝,也经历了地壳演变与海陆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地球出现一系列变化使生物得到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这一演化发生在()A.冥古宙B.太古宙C.元古宙D.显古宙4.在新生代时期,地

球生物迎来重大飞跃,在这期间()A.生物开始走向陆地B.出现了人类C.出现了鱼类D.出现了鸟类【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元古宙时,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C正确;冥古宙出现有机质,

A错误;太古宙出现蓝细菌,B错误;显古宙早期无脊椎动物繁盛,D错误。故选C。【4题详解】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B正确;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殖,中期一些鱼类进化成两栖类,生物开始走向陆地,AC错误;中生代出现了鸟类,D错

误。故选B。【点睛】生物的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早古生代出现植物、无脊椎动物繁盛;晚古生代蕨类繁盛,脊椎动物发育;中生代裸子植物兴盛,爬行动物盛行;新生代被指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濒临黄海,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旅

游景点而闻名,是夏季避暑胜地。下图示意7月某日某时一位游客在青岛海边度假村绘制的等压面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日当时,海边风向及其发生的昼夜情景最可能是()A.B.C.D.6.海洋对青岛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濒临黄海,

受海洋调节作用,夏季相对温暖②海洋的冷却作用显著,可以根治青岛城市热岛效应③夏季海洋水汽输送多,降水较多,缓解酷暑④海风可以降低白天气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5.A6.D【解析】【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日当时等压面由陆地

近地面上空向近海面上空倾斜,说明当时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当时海边盛行陆风,应发生于夜晚,A符合,BCD不符合。故选A。【6题详解】青岛濒临黄海,受海洋的气候调节作用明显,夏季缺少极端高温,相对凉爽湿润,①错误;海洋的冷却作

用,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不能根治城市热岛效应,②错误;夏季海洋气团活跃,水汽输送多,给青岛带来丰沛降水,有助于缓解夏季酷暑,③正确;海风气温较低,可以吹散热气,降低气温,为青岛提供自然凉爽的环境,④正确。故选D。【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

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某岩石,因盛产于云南省大理县而得名,其主要矿物为重结晶的方解石、白云石。该岩石颜色纯净时为白色,含杂质时则呈现各种杂色,具有美丽的条纹,是主要的建筑装饰石材及雕刻石料。图1示意该岩石样品,图2示意岩石圈物

质循环。完成下面小题。7.该岩石最可能属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8.促成图中丙或丁转化成该类岩石需经历的地质作用是()A.aB.bC.cD.d9.物理风化作用会导致该岩石()A.逐渐破碎B.性质改变C.搬离原地D.固结增强【答案】7.B8.

C9.A【解析】【7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岩石为大理岩,属变质岩。由图可知,甲为岩浆,丙为沉积岩,丁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由上题可知,乙为变质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岩浆岩。丙(沉积岩)或

丁(岩浆岩)转化为乙(变质岩)需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发生变质作用;图中的地质作用:a为高温熔化,b为固结成岩,c为变质作用,d为地壳降起,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等物理机械作

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的碎屑和颗粒的过程。物理风化作用只会引起岩石在形态和体积上的变化,不会使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物理风化作用会导致大理岩出现裂隙,使其逐渐破碎(变碎变小),A正确

,B错误;风化作用不会是的岩石搬离原地,C错误;会使得岩石变得破碎,不会固结增强,D错误。故选A。【点睛】风化作用是指地球和宇宙间、地壳表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

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作用的营力有太阳辐射、水、气体和生物。北京时间2024年8月1日21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完成下面小题。10.互

联网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时()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B.地球公转速度为一年中最快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D.8月1日所占全球比重为1/21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西昌的位置。与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时刻最接近的是()A.B.C.D.【答案

】10.C11.C【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的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1日21:14,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相对较慢,AB错误;8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

极圈内有极夜现象,C正确;此时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8月1日21时14分,该日所占全球比重远远大于1/2,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该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大部分地区有极昼现象,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由材料可知,互联网

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时刻为北京时间8月1日21:14,西昌处于黑夜,应位于昏线东面,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春分过后,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夜,此后极夜范围越来越大;至夏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

;夏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夜范围逐渐缩小,至秋分日缩至0;秋分过后,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此后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大;至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北极圈;冬至日过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逐渐缩小,至春分日缩至

0。左图示意某日地球晨昏线(虚线为昏线)分布,其中P地为昏线与80°N纬线圈的切点,甲地为昏线与60°N纬线圈的交点,此日过后甲地昼长变长。右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与P地相比,甲地地球自转()A.角速度

较慢B.线速度较慢C.线速度较快D.角速度较快13.该日最接近图中的()A.雨水B.立夏C.处暑D.大雪14.此时P地的地方时及P地该日日出方向分别是()A.12时东北方B.12时正北方C24时东北方D.24时正

北方【答案】12.C13.B14.D【解析】【12题详解】由图可知,甲地纬度较P地低,因此甲地地球自转线速度较P地快,但两者的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虚线为昏线

,P地为昏线与80°N纬线圈的切点,因此80°N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极昼纬度数=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因此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为10°N。材料提到此日过后甲地昼长变长,因此,此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应该是向北移动。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大约4天移动1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10°N需经过40天,春分日是3月21日前后,40天以后为5月2日左右。在二十四节气中,5月2日最接近立夏,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此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经过30°W,赤道上18时日落,因此昏线与赤道的交点30°W经线的地方时为18

时,图中每条经线相差30°,经过P地的经线为60°E,因此P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该日P地所在的纬线上正好出现极昼,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在正北方向落下,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有日出日落的点位,日湖日落方位

偏北,纬度位置越高偏北越厉害,恰好出现极昼极夜的点位,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有日出日落的点位,日湖日落方位偏南,纬度位置越高偏南越厉害,恰好出现极昼极夜的点位,正南日出,正南日落。5月11日,我国北京市(40°N)的小明同学与

在新西兰惠灵顿(约40°S)留学的哥哥进行视频聊天,并在手机上查看了当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哥哥与小明约定8月11日从惠灵顿返回北京。图为小明用手机App查询的5月11日北京日出、日落时间截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日惠灵顿

的昼长约为()A.14小时16分钟B.12小时18分钟C.11小时40分钟D.9小时44分钟16.相较于5月11日,小明哥哥返回北京的当日()A.北京正午日影较短B.江西昼较短,夜较长C.东北地区树叶全部枯黄D.惠灵顿日出时间推迟【答案】15.D16.B【解析

】【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北京市该日日出时间为05:02,日落时间为19:18,昼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4小时16分钟,惠灵顿约位于40°S,两地大致是关于赤道南北对称两个地点。根据“关于赤道南北对称的两个地点同一天昼夜长短情况完全相反”原理可知,北京的昼长与惠灵顿的

夜长相等,因此惠灵顿的昼长24小时一14小时16分钟=9小时44分钟,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哥哥与小明约定8月11日从惠灵顿返回北京,根据对称性规律科长,与5月11日相比,8月1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更靠南,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正午日影较长,A错误;8月11日太阳直射的的点更靠南,江西昼长较5月11日短,夜长更长,B正确;8月11日处于夏季,东北地区树木枝叶繁茂,C错误;太阳直射点更靠南,南半球的惠灵顿昼长变长,日出时间提前,D错误。故选B。【点睛】昼长的计算基于地球的自转

和日照情况。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其中一半时间(12小时)是白天,另一半时间是夜晚。昼长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来确定。当太阳升起时,标志着一天的开始,而太阳落下时,标志着一天的结束。通过计

算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可以得出白昼的持续时间。此外,夜长也可以通过总时间减去昼长来计算。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豫西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尤其是高海拔山区的冷凉气候和较大的昼夜

温差非常有利于果实积累营养,易形成风味浓、品相好的优质果品。豫西地区种植苹果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苹果优势主产区之一,如“灵宝苹果”产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陕西洛川苹果就起源于河南“灵宝苹果”。目前,豫西已注册建设30多个龙头苹果品牌企业,其中“灵宝苹果”是全国唯一的苹果原产地保护品牌

。下图示意河南省等高线地形及铁路线分布。(1)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豫西地区苹果产业发展的局限性。(2)分析豫西采取龙头企业带动苹果产业机制的优势。(3)从种植的角度,为豫西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性建议。【答案】(1)豫西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地形、地貌复杂,山地、丘陵

、平原等地形交错,不利于大规模果园的建设和机械化生产;气候不稳定,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如冰雹、干旱、洪涝等。(2)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和企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条,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整合周边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

资源,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苹果品质,增加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苹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3)加强苹果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推广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加强苹果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加强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加强土地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苹果生产的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农业的区位条

件、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豫西地区地貌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交错,不利于大规模果园的建设和机械化生产;苹果

树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而豫西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如冰雹、干旱、洪涝,这些都可能对苹果产业造成不利影响;豫西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小问2详解】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更新、合

作发展等方式,促进苹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产业整体水平;龙头企业带动苹果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推动务工性收入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龙头企业有助于整合产业资源,提升苹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苹果产业持

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苹果品质,增加附加值。【小问3详解】优化品种配置:针对豫西地区生态环境,选择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苹果品种,合理配置,提高果品质量。推广科学栽培:普及乔砧与矮砧相结合的栽培模式,

针对灌溉条件不理想的高海拔果园,采用乔砧栽培以保障安全性和丰产性。同时,推广稀植技术,改善果树通风透光条件,提升果品质量。强化土肥水管理:实施科学化的土肥水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土壤肥力,为苹果树提供充足的营养。注重技

术创新:探索和应用新技术,如使用有机保护膜替代套袋,提高苹果外观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苹果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艾

比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大咸水湖,处于准噶尔盆地西南低洼处,具有典型的干旱区生态环境特征,是流域的水盐汇集中心,湿地和荒漠交错,有多条小河注入。干旱区自然环境中,荒漠植被可利用水源包括降水、河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该流域从河岸→沙丘→

荒漠→盐沼四种生境中分别生长着胡杨、梭梭、白刺和盐穗木等乔灌木植被。其中梭梭(根系占比大)根系长度超过5m,触及地下水;白刺根系长度接近2m,触及深层土壤水;盐穗木根系长度接近1m,触及中层土壤水中部。下图示意

艾比湖的地理位置。(1)说明艾比湖盐度较高的自然原因。(2)比较梭梭与白刺对地下深层水源利用占比大小的差异,并从梭梭角度说明理由。(3)研究表明,在干旱荒漠区,盐穗木对盐碱胁迫的抵抗力较强,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答

案】(1)全年气候干旱,降水少,入湖淡水少,稀释盐分作用有限;陆地径流(含径流河流)持续挟带盐类物质入湖,盐分积累多,湖水盐度高;地势低洼,湖泊缺少排泄口(下游出口),导致盐分无法向外排泄等。(2)梭梭对地下深层水源利用占比大于白刺。理由:梭梭属深根系植被,拥有庞大的根系,根系占比

大,吸收地下水分的能力强;梭梭根系发达,可以大量吸收稳定的地下水源,以满足梭梭生长的水分需求,对地下深层水源利用占比大;相较于白刺,梭梭生境离河流较近,地下水水位较高,利于梭梭根系吸收利用水分等。(3)盐穗木生境距离河流较远,地下水

水位较深,表层土壤干燥,且盐碱度较高;盐穗木属灌木植被,根系分布较浅,其利用的水分主要集中在浅层和中间层土壤,更耐盐碱土壤。【解析】【分析】本题以艾比湖为背景材料,涉及到陆地水体的补给、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艾比湖地处新疆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少,河流补给湖水量少,稀释作用弱,盐度高;河流带来的盐分入湖,使湖泊盐度上升;由图可知,湖泊只有径流

流入,而没有出水口,湖泊盐分无法排出,盐分不断积累,盐度上升。【小问2详解】由材料“其中梭梭(根系占比大)根系长度超过5m,触及地下水;白刺根系长度接近2m,触及深层土壤水;盐穗木根系长度接近1m,触及中层土壤水中部”可知,梭梭的根系更发达,对深层地下水的利用更多,占

比更大。理由:梭梭的根系更为发达,拥有庞大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更深处,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地下深层水源,相比之下,白刺的根系可能较浅,对深层水源的利用能力有限;梭梭根系发达,可以大量吸收稳定的地下水源,以满

足梭梭生长的水分需求,对地下深层水源利用占比大;由材料可知,梭梭生境离河流较近,地下水位较高;梭梭作为一种耐旱植物,具有更强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它能够通过其深根系吸收更多的地下水分,以应对干旱条件,白刺虽然也耐

旱,但其对地下深层水源的依赖可能不如梭梭强烈。【小问3详解】由材料“流域从河岸→沙丘→荒漠→盐沼四种生境中分别生长着胡杨、梭梭、白刺和盐穗木等乔灌木植被”可知,盐穗木主要生长在盐沼地区,距离河流较远,地下水水位较深,表层土壤干燥,且盐碱度较高;盐穗木根系主要是浅根,根系分布较浅

,其利用的水分主要集中在浅层和中间层土壤,表层是盐分主要积聚的土层,含盐分高,因此,盐穗木更耐盐碱土壤。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某中学(30°N,104°E)地理兴趣小组在阳光明媚的一天(12月10日)开展太阳方位及旗杆影子观测活动。

该兴趣小组记录了当日该校太阳的日落方向及时刻,并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正午时刻连续测量了学校教学楼南面的旗杆影长。图为该兴趣小组绘制的学校简易平面及当日日落时太阳位置示意图。(1)该日当地日出地方时是____,夜长时间是____。(2)

指出测量时间段内该地正午旗杆影长的变化规律,并说明理由。(3)该兴趣小组打算采用皮尺、粉笔、手表或手机等工具,利用正午旗杆的影长推算旗杆高度,请为此给出计算旗杆高度的步骤。(4)简述该地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过程,并

在下图中绘制该地冬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标注正午太阳高度角)。【答案】(1)①.7:02②.14小时4分钟(2)正午旗杆影长先变长,后变短。理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测量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南运动,

到达南回归线,再向北运动,导致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因此该地正午旗杆影长先变长,后变短。(3)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当地正午时刻。当地经度为104°E,手表或手机显示的为北京时间,当地地方时为12时时

,北京时间为1:04。第二步: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时)时,用粉笔在旗杆影子顶端画上线,然后用皮尺测量旗杆的影子长度(L)。第三步:计算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H)。第四步:通过公式旗杆高度=LXtanH,计算出旗杆的高度。(4)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过程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正午(地方时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作图如下:【解析】【分析】本题以兴趣小组的实践活动为背景,涉及地方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昼夜长短计算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

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当地日落北京时间为18:02,该地经度104°E,与北京时间120°E经度相差16°,相差1小时4分钟,推出当地日落的地方时间为16:58,由此可推出日出时间为7:02。由日出和日落时间可计算出昼长为9:56,夜长为14小时4分钟。【小

问2详解】由12月10日到1月10日的一个月时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正午高度逐渐减小,影子逐渐变长,到达南回归线后,后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影子逐渐变短,因此,一个月内的正午旗杆影长先变长后变短。【小问3详解】第一步:计算正午当地时间:地经度

为104°E,手表或手机显示的为北京时间,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的时,北京时间为1:04。第二步: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时)时,用粉笔在旗杆影子的顶端画上线,然后用皮尺测量旗杆的影子长度(L)。第三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

(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计算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H)。第四步:通过公式旗杆高度=L×tanH,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小问4详解】冬至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时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其正午太阳高度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

度)计算得出为36度34分,作图如下所示: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