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23.727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十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十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十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十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docx,共(8)页,23.72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ad54b53371db4ad3f5ee61735962d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市十一学校2023-2024学年第3学段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教与学诊断2024年4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语文组全体教师一、默写。请按照要求填写诗文原句。(1—2小题必答,第3题选六处作答。每空1分。共10分)1.

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道:“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即借此典故表达出了亡国之恨。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认为一个夹在大国之间的国家,在“,”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目标。3.以下句子出自《

论语》,请任选其中六个填写。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②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字取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提示:挂在二层中厅的一幅书法作品)③子曰:“,鲜矣仁。”④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⑤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⑥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⑦子曰:“仁者不忧,,勇者不惧。”⑧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⑨子曰:“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⑩《论语》十二章中“”是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的要求,他认为君子做事要迅速,但说

话要谨慎。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章,回答4-5题。(9分)经典的意义(节选)杨国荣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

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

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

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

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

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的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

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

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滨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

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B.虽然经典有

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做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C.要想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释中的偏颇。5.某校高一学生正在开展《论语

》阅读活动,请你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和自己的阅读经验,为同学们更好地开展《论语》阅读提供两条建议。(6分)三、文言文阅读。按照要求回答6—11题。(24分)6.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越国以鄙.远(边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

)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跑)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被)C.又欲肆.其西封(放纵)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D.乃中.《经首》之会(合乎)摄.乎大国之间(夹处)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活用和例句中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举善而教不

能,则劝。(《论语》2.20)A.欲辟土地,朝.秦楚B.常以身翼.蔽沛公C.良庖岁.更刀D.明.足以察秋毫之末8.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诚哉是言也!(《论语》

13.11)A.构怨于诸侯B.客何为者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D.吾属今为之虏矣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而”和例句中加点字“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论语》8.21)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劳苦而.功高如

此C.提刀而.立D.舍瑟而.作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②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阅读以下语段,回答第11题。(6分)材料

一:项王即日国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

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

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节选)材料二: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

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令尹子西对曰:“臣不知也。”召昭美恤问焉,昭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夫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王遂使昭奚恤应之。昭奚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

门之内。为东面之坛一,为南面之坛四,为西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东面。”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称曰:“客欲观楚国之宝器,楚国之所宝者贤臣也。理百姓,实仓廪,使民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在此

。奉珪璧,使诸侯,解忿悄之难,交两国之欢,使无兵革之忧,太宗子敖在此。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叶公子高在此。理师旅,整兵戎,以当强敌,提袍鼓,以动百万之师,所使皆趋汤火,蹈白刃,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司马子反在此。若怀霸王之

余议,摄治乱之遗风,昭奚恤在此,唯大国之所观。”秦使者惧然无以对,昭奚恤遂揖而去。秦使者反,言于秦君曰:“楚多贤臣,未可谋。”遂不伐。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斯之谓也。(《新序・杂事一》刘向)11.(此题语I、语Ⅱ必做,语Ⅲ

不做)《鸿门宴》中的称呼亦尽显人物风采,分析材料一中两处下划线的句子中范增的称呼“若属”和“吾属”不同,以及该称呼变化背后范增的心理。(6分)11.(此题语Ⅲ必做,语I、语Ⅱ不做)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分析昭恤座次安排的用意。(6分)三、诗歌鉴赏。

按照要求,回答12-15题。(15分)(以下12—15四道题语I、语Ⅱ必做,语Ⅲ不做)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泰州杂诗·其十

八杜甫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注]国,何得许天威。【注】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1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运用了手法,既突出了诗人对亲朋消息

的期盼,又突显了。(3分)13.下列选项对《登岳阳楼》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五言律诗,相比古体诗而言,律诗属近体诗,有五言、七言之分。B.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天地。此句写景极为壮阔

。C.尾联以“凭轩”收束全诗,与题目“登楼”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D.本诗意蕴丰厚,抒情沉郁顿挫,写景虚实相生,语言风格雄浑豪放大气。14.下列对《秦州杂诗·其十八》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交代了时令和地点,“秋将尽”和“山高”渲染出秦州边塞的荒凉与孤寂。B

.额联通过对塞外云彩断续、日光路淡的描绘,暗示了边疆局势的紧张和战事的频繁。C.颈联通过烽火常燃、檄文频发的描写,染吐蕃不断侵扰边境带来的紧张气氛。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异族的蔑视,小小的“外甥国”,没有能力挑战朝廷的威严。15.校刊要出一期“杜甫诗歌联读”专栏,其中摘

选了杜甫《秦州杂诗·其十八》和《登岳阳楼》两首诗,现向你约稿,要求你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两首诗歌尾联情感的异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分析。(6分)(以下12-15四道题语I必做,语I、语Ⅱ不做)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

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快阁黄庭坚痴儿[注]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注]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本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秋,诗人时任太和县令。“痴儿”:出自《傅咸传》,“(杨)骏弟济与咸善,与成书曰:生子痴

,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青眼”:出自《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作白眼,喜不怿而進。喜弟康闻之,乃贵酒换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12.杜甫的《登岳阳楼》应该写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之。《登岳阳楼》中“戎马”“涕泗流”表达

出诗人(3分)13.《登快阁》大量用典,下列选项对典故运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活用晋人杨济致书傅咸“生子痴,了官事”句,诗人以痴儿自比,了却官事,故得闲快阁一游,表现了诗人的孤傲不羁。B.额联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谢眺“澄江静如练”及柳

宗元“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句,巧妙自然,不露斧凿痕迹。C.第五句用到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朱弦”指琴,“佳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诗是说知音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第六句巧用阮籍善用青白眼的典故,意思是说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横字在此理解为“横亘”。14.下列

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首联都以叙事开篇,黄诗“倚晚睛”为绘景做了铺陈染。B.两诗颔联都写了登高所望之景,黄诗空明澄澈,杜诗气势磅礴,C.两诗颈联或用典或叙事,都表达因怀才不遇引发的对现实不满。D.两诗在创作上都将景、事、情融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15.在学

习黄庭坚《登快阁》时,有同学指出:这首诗的意旨落在“归”字上。但一时又讲不清楚,这时老师让诗歌学养比较深厚的你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归意”是如何体现的。请将你的分析有条理的写下来。(6分)四、名著阅读。按照要求回答16-24题。(32分)学校为了更好地

传播传统文化,要在高中楼北新修建的玻璃馆中专题展出一期《论语》。特请你来带领参访者参观,并担当讲解员。希望你准确解答各题,努力闯关,优秀者将被聘为“《论语》小讲师"。闯关一:目中有“人”16.对下面四则材料,理解与推

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2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3)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

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A.子贡理解了《诗经》中诗句的道理:人有了好的品质,还要致力于更高的精神追求。B.子夏探寻出《诗经》中诗句的言外

之意:人要有美好的品质,礼是建立在美好品质之后的。C.孔子认为子贡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联想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理是举一反三。D.孔子的教育观是:启发式教育,因人施教,学思行并重,教学相长,重

视《诗经》学习。17.从下面四则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1)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

而》)(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4)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A.孔子说,不给他见面礼束修,他也会教询,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教无类的人。B.

孔子是对待学习和工作总不厌倦,教导别人特别有耐心,总不疲倦的人。C.孔子勤奋、好学,因为他“学如不及”——做学问好像追逐什么,生怕赶不上。D.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闯关二:心中有“思”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反映的是其

(3分)A.政论思想B.教育思想C.伦理规范D.为人处事的标准19.《论语》善用对比来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懂正义者为君子,求私利者为小人,这是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之一。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凡事都会责于自己:小人则喜欢推卸责任,凡事都会责之于他人。C.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有德行的人本来就容易陷于困窘之境,小

人身处逆境会难以坚守而胡作非为。D.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孔子倡导人们要积极向上,达于仁义,而不要流于卑下,只考虑个人的利益。20.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7分)。①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②子曰:“君

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根据上面材料,分别概括“忧”与“乐”的内涵(具体对象、

内容)。(2分)(2)结合上面材料,并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忧”与“乐”关系的认识。(5分)闯关三:口中有“词”21.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B.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

然心悦诚服。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看见贤者,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启发我们不断修身向善,积极反思自我。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论语·先进》

)沂水春风:春风和煦、春日畅游的美好图景。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22.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翻译: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使得百姓归于忠厚老实。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翻译: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

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翻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包容的人交朋友,与见

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23.下列诗词中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倡导的理想人格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

人间。24.《论语》中的语言颇为艺术。请从下面几处画线句中选择两处加以分析(4分)。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③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④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婴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子张》)五、微写作。(1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红楼梦》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符挞”中写到宝玉遭父亲贾政毒打,伤得很重,众人七手八脚把宝玉送入怕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待众人走后,袭人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对此百思

不得其解。正好,孔子也来看他了,两人将围绕“答挞”一事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请以“当宝玉遇见孔夫子”为题,联系著作《红楼梦》与《论语》的相关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依据下面的开头续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

微作文,展现两人的对话过程。要求符合人物身份与性格,尊重原著特点。当宝玉遇见孔夫子(宝钗)说着,去了。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zhì)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

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这里宝玉昏昏沉沉,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王府拿他之事;一时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刚要诉前情,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悲戚之

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以上选自《红楼梦》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孔子。六、写作。(5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

目写在答题卡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谁都不

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表大陆的一部分。(外国诗人)(1)请以“己与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请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

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166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