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共(18)页,212.9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a35761f83e53a48a13b79e9aa0e82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上)年度考试高一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1942年,中原发生“大饥荒”,反映该历史
最可信的是()A.河南八旬亲历老人的口述B.“河南四荒,水旱蝗汤”的民谣C.美国《时代》记者白修德现场拍摄的图片D.《大公报》的《看重庆,念中原》社论2.如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朝代秦汉魏晋宋元称谓夫、仆田
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地主阶级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强化C.自耕农阶层在曲折中逐渐发展壮大D.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3.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
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A.封建制度的腐朽B.科学技术的落后C.八股取士的影响D.西方列强的侵略4.文献记载:“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此转轮之法,
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这种方法最早出现于()2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5.《雪夜访普图》(局部)是明朝宫廷画家刘俊的画作,画中描绘的是赵匡胤夺取帝位后雪夜走访宰相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情景。对这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
.研究宋初政治的一手史料B.宋太祖忧心国事礼贤下士C.体现了相权高于皇权D.陈桥兵变经过了精心策划6.“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A.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
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D.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7.如表是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单位:亿元)。对表中数据的变化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1957工农业总产值810960105011091252
124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6.8348.0381.1392.2461.0474.2比重(%)34.1736.2536.3035.3736.8238.21A.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B.市场仍发挥着重要作用C
.社会主义改造步履维艰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8.1955年,我国基建投资额只有40多亿元,1956年猛增62%,使这一年基建投资额占“一五”计划投资总额的33%,且基建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这种情况()3A.造成资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紧张B.有利于国民经
济的迅速恢复C.借鉴苏联避免走苏联工业化的弯路D.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9.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
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10.《红色娘子军
》是刘文韶在海南工作时基于真实的革命斗争而创作的报告文学,1960年改编为同名电影,1963年底又改编为芭蕾舞剧,次年在人民大会堂首演成功后,受到了各地群众的喜爱。该作品()A.表明文艺创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B.凸显了
革命性、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C.说明革命斗争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D.体现了抽象性、科学性与本土性的结合1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对下面年代尺空白处相关史实描述正确的是()A.规定新中国是新民
主主义国家B.是我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C.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12.《新中华报》(1937-1941年)是中共中央党报。下表为该报纪念七七事变周年的主题。1938年“团结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摩擦分裂”“
反对妥协投降”1940年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投降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全国抗战4报道主题的变化反映了()A.统一战线政策的转变B.抗日战场形势的紧张C.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D.敌后战场地位的上升13.1931年
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这说明()A.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程度B.标志着中华苏维埃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善C.党能够根据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
土地政策D.这些法律完全不符合当时农民的革命需要14.周恩来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天安门见证了()①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②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③1935
年学生的爱国运动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1896年,朝鲜正式照会清政府,从此正式成立朝鲜帝国,结束以前的朝贡藩属关系。这能反映出()A.清政府主动放
弃对朝鲜的控制B.日本侵略计划的失败C.朝鲜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D.中国实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削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3.0分)16.政治民主化是一个长期、曲折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
、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是,跟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
,三司负责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等。——摘编自赵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材料二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51787年制定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90年通过《美国权利
法案》(宪法前十条修正案的统称)。1829~1837年平民总统杰克逊改革,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1862年9月颁布《解放黑奴宣言》1865年通过第13条宪法修正案,以法律形式在美国境内彻底废除奴隶制。1971年第26条修正
案,确立年龄18岁以上之人的投票权材料三《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造成的,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
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国家。——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央政府机构设计表现出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过程所呈现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建立宪政民主的原因。17.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甲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
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乙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节选)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丙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
泉,黄砂碛里人种田。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根据材料概括唐朝的社会状况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8.央视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
统美德的执着追求。请阅读以下《曾国藩家书》的节选: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
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请提炼材料所述《曾国藩家书》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曾国藩这一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现实意义。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719.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材料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的意思是说,同一种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被承认是正确的合理的要求对自身要有很好的论证。合法的制度应该得到承认。合法性就是承认一个政治制度的尊严性。”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来自于民众的同意和认可,由于时代的变
迁和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信仰的变迁,同意和认可国家政治权威合法性的理由也将不断发生变迁。马克斯•韦伯把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分为三个方面,即传统、卡里斯玛(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往往随领袖人物生命的完结而终结)和理
性的基础,按照这三种合法性的基础建立了三种不同的统治类型,概而言之,前两种类型属于传统政治范畴,而近代以来所建立的民主国家更强调和追求法理型统治。--摘编自张睿丽《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结合中外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
,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8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摄影图片是实物史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其可信度较高,故选C;老人的口述属于口述资料,容易受到老人认识能力、所处立场的影响,产生于真实情况不一致的叙述,可信度需要进行甄别,
排除A;民谣也是口述资料,真实性有待考证,排除B;社论属于文字史料,容易受到撰写者认识能力、阶级立场的影响,可信度需要进行甄别,排除D。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的重要作用,考生可结合“大饥荒”的知识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的
重要作用,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2.【答案】D【解析】宋元以前,农民的称谓带有较为浓厚的依附色彩,但是宋元之后,佃客、庄客以及农户的出现,说明农民的独立性在不断增强,这说明农民对于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在松弛,D项正确;在封建社会,地主土
地所有制是主导,地主阶级对土地拥有更多的占有权,排除A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小农经济,排除B项;佃客等是没有属于自己土地的,不属于自耕农,排除C项。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考生要通过各
个时期农民称谓的变化来分析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9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
使西洋,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自郑和以后,特别是清朝时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物产丰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导致题干中所述的“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
封建统治,此外封建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这一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机会,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因此其根本
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和明清时期外贸政策的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以后东西方贸易发展的特
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4.【答案】C【解析】根据“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可得出这是元代才出现的转轮排字盘,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解答本题的关键
是对已学知识的识记。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5.【答案】B10【解析】《雪夜访普图》创作于明朝,属于后人的加工创造,不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排除A项;据材料“画面展现的是赵匡
胤夺取帝位后雪夜走访宰相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情景”可知,体现的是宋太祖忧心国事求策问计,也赞美明主忠臣之间的融洽关系,歌颂贤君礼贤下士,勤于政事的美德,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相权与皇权孰高孰低,排除C项;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夺取帝位之前的事情,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史料
的重要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把握。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史料的重要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准确判断的能力。6.【答案】C【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的革命不是
为了改朝换代,而是为了改变政体,但是我们知道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的不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排除;B.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由专制走向民主,这符合材料,故C正确;D.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中国的近代化
,只是在中国民主政治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本题
为中档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知,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及所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表明市场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11故选:B。
本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解题的关键是“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A【解析】由材料“1955年,我国基建投资额只有40多亿元,1956
年则猛增62%”“基建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可知,过度的基础建设投资将造成资金、生产、生活资料的不足,A项正确;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于1952年底完成,排除B项;材料与避免走苏联工业化的弯路说法无关,排除C项;中苏关系
恶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故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由材料“1955年,我国基建投资额只有40多亿元,1956年则猛增62%”“基建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和所学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分析作答。本题考查新中国
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9.【答案】A【解析】“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新政”“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表明各国均从国情出发制定政策,故A正确;B
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理论,解题的关键是“本质问题”。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理论,考查12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红色娘子军》从报告文学到改编为电影和芭蕾舞剧,受到各地群众的喜爱,体现了该作品凸显了革命性、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B项正确;社会稳定和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排除A项;革命斗争是文艺创作
的来源之一,不是唯一源泉,排除C项;《红色娘子军》是基于真实的革命斗争而创作的报告文学,不是抽象性,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中国文化事业
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1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颁布了1954年宪法,该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故C正确;A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排除;B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4年”。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C13【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
并没有发生转变,始终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进行抗战,排除A;通过材料叙述,我们我们可以看出,这主要是针对国民政府的政策,排除B;通过三年的报道主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主要反映了共产党维护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卖国投降政策下的口号,
这主要是根据国共两党关系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故C正确;在材料中我们并不能看出敌后战场地位的上升,排除D。故选: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关系的变化。解答本题时,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中的“反对摩擦分裂,反对妥
协投降”等关键性词语看出这主要是针对国民政府卖国投向政策而做的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13.【答案】C【解析】A.材料看不出,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达到最高程度。B.材料
内容看不出,中华苏维埃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善。C.当时是土地革命时期,主要矛盾是国共之间的矛盾,讲到底也就是阶级矛盾,对我们的任务要求是反封建为主,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是适应主要矛盾变化而进
行的政策调整。D.从材料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可以看出适应了农民革命的需要。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中共土地政策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特征,还要搞清楚当时的时代特点。14.【答案】C【解析】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①是对五四运动的描述,与北京天安门有关,符合题意;③是对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描述,与北京天安门有关,符合题意;④是新中国成
立,与北京天安门有关,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14分析可知C项正确。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以及新中国的成立,要求学生结合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5.【答案】D【解析】A主动放弃不符合
题意;B中失败错误,日本侵华胜利;C中主权错误,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国;朝鲜以前是清朝的藩国,甲午战争之后,成立朝鲜帝国,说明与清朝的隶属关系解除,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实力的下降,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8
96年,朝鲜正式照会清政府,从此正式成立朝鲜帝国,结束以前的朝贡藩属关系”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答案】【小题1】特点:中书、枢密院、三司职责专门化;部门层级有别,但权力平行;各部分权实为原宰相权力的分化
;各部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小题2】在《独立宣言》的基础上建立;在《《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基础不断完善;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不断扩大。【小题3】原因: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约法自身存在缺陷;宪政确立的长期性: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较弱。【解析】(1)本题考查宋代政治制度,依据材料“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2)本题考查美国政治制度演变情况,依据材料“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
个殖民地独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15(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本题考查中外政治制度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17.【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甲孟郊《登科后》反映的是唐代科举制,材料乙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反映的是唐代对外交往,材料丙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反映的是唐代民族关系。三则材料共同反映出唐朝时期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空前强大,繁荣开放,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唐诗是唐代文化繁荣的表现,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唐诗能够史诗互证,有利于探究唐代历史的真相。在作答时,考生可首先总结三首诗共同反
映的时代特征,然后分别阐述三首诗各自反映的时代特征,最后归纳唐诗对研究唐代社会的史料价值。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故答案为: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空前强大,繁荣开放,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材料甲描述了唐朝科举制下士人登科前后的不同境遇。反映出唐代科举制的发展促
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为唐的空前繁荣奠定了人才与制度基础。材料乙描述了士人与日本遣唐使友好交往情况。反映出唐朝奉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社会空前繁荣吸引了周边国家争相效仿,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推动中华
文化广泛传播与中华文化圈不断扩大。材料丙描述了唐代对敦煌地区的有效控制及开发情况,反映出唐代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下,加强了边疆治理,农耕经济逐渐向边疆推广,这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唐诗是唐代文化繁荣的表现,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唐代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研究唐诗能够史诗互证,有利于探究唐代历史的真相。【解析】本题考查唐代文学成就与时代特征。唐朝的社会状况,考生主要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概括,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就其出现的原因与影响进行说明。本题旨在通
过唐代文学成就与时代特征考查考生的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描述与阐释事物、探讨与论证问题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对考生学科素养的重视。1618.【答案】第一
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中《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可以得出勤俭持家;兄弟和睦;重视对长辈孝道;强调家庭文化教育传承。第二小问的背景,结合《曾国藩家书》的时间和所学从民族危机、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清政府统治危机等角度分析。第三小问的意义,紧扣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对人品格的培养、
对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对救亡图存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故答案为:内容:勤俭持家;兄弟和睦;重视对长辈孝道;强调家庭文化教育传承。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意义:曾国藩以“勤俭”“和睦”“孝道”来构建家庭道德的精神价值系统,有助于培养品
德高尚的人;强调“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的政治伦理,有利于加强君权,巩固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提倡忠孝伦理的教育,有利于维护政治、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民族危机严重,对人们探索救亡图存、民族精神现代
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曾国藩。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曾国藩家书》的时间,结合所学从国际国内状况分析。第三小问,紧扣近代中国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对人品格的培养、对传统文化
传承以及对救亡图存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本题以《曾国藩家书》为切入点考查曾国藩的思想及其背景和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答案】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政治权威和合法性的问题。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可以来源于人民的认可和
同意,近代欧美国家强调和追求建立法治型的。政治体制也是建立在正确合法进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特征,特别是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来进行说明。也可以从近代英国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体建立的过程特征来论证。故答案为:示例一:观点:政治权威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认可和同
意。论述:由于晚清政府的盲目自大及统治的腐朽,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17华战争,清政府均以失败而告终,广大的民众生活在外有侵略和内有封建剥削的水深火热之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给已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的统治最后的打击。次年,清
廷末帝退位,宣告了传统封建君主世袭统治合法性的终结,同时也表明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的开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但是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所以其建立的政治权威受到人民的质疑和否定
。新中国成立后所制定的宪法类文件,强调并贯彻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在中国推行西方的议会政治,民意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代议制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代表民意的国家机构建立起来,并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同意。示例二:观点:近代欧美国家强调和追求建立法理型的政治。论述:纵观近代民主国家的建立,资
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要求促进政治上的限制君权、保障民权,从而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向法治和理性的趋势发展。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力,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的法案;
1875年,在启蒙思想理性原则的指引下,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近代从传统政治的君权神授转变为权源于法的理性、民主国家成为欧美国家追求的统治类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以来的民主
政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斗争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东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18获
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