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docx,共(8)页,64.47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8d9fe7e096469da08acacfe1a5f77c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常德市一中2024届高三第四次月水平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
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
前进和实现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
感叹抒发中,最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
,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
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
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并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珍重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
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
如此,而上述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
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
人心的意绪情感。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如前所说,内的追求是与外
的否定联在一起,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从哲学到文艺,从观念到风习,看来是如此狂诞不经的新东西,毕竟战胜和取代了一本正经而更加虚伪的旧事物。才性胜过节操,薄葬取替厚葬,
王弼超越汉儒,“竹林七贤”成了理想人物,甚至在墓室的砖画上,也取代或挤进了两汉的神仙迷信、忠臣义士的行列。非圣无法、大遭物议并被杀头的人物竟然嵌进了地下庙堂的画壁,而这些人物既无显赫的功勋,又不具无边的法力,
更无可称道的节操,却以其个体人格本身,居然可以成为人们的理想和榜样,这不能不是这种新世界观人生观的胜利表现。(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材料二:李泽厚(以下简称李):我一直认为,中国近现代到今天许多高喊个人主义的人,并不了解什么是个人主义,大多数只是某种反传统反权威反既定秩序的情绪宣泄
。这种宣泄在当时有它的某种积极意义,但今天仍然停留在这种水平上,便太可悲了。刘再复(以下简称刘):健康的个人主义除了意识到个人独立人格的重要,还意识到人类的存在是相关的,绝对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意识到这种相关性,就是不仅意识到个人的权利,也会意识到个人的责任,于是,在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的同时,也具有自我抑制、自我反省的力量。五四时期的文化改革者也认识到这一点,胡适说自我也要“担干系”的意思也就是责任的意思,他在《不朽》一文中就说,“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
大的责任。”但是,很不幸,“五四”之后的中国,特别是当代的中国,经常泛滥的是只要权利、不要责任的破坏性个人主义。李:现在比较盛行的是“老子天下第一”,唯我掌握真理,以为个人主义就是反社会、反理性、反现存
的一切,把个人主义等同于毫无责任感的反社会的破坏性人格。市场经济发展之后,个人欲望还会继续膨胀,有个人欲望不是不好,但个人的欲望要尊重他人的欲望,健全的个人主义还应当包括自我抑制的一面。刘:正常的社会、正常
的国家,一方面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尽可能让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要建立必要的公共权威和公共意识。这种公民意识就是对公共权威的尊重,即对法律和各种规则的尊重。(摘编自刘再复、李泽厚《个人主义在中国的沉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诗十九
首》等文学作品,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直接抒发了对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之情,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魏晋时“人的觉醒”的核心是怀疑一切、重视死亡、感慨人生,这种悲观的思潮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影响非常大。C.魏晋时“人的觉醒”有破有立,既有对以往的神学目的
论和谶纬宿命论的怀疑和否定,又有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发现和追求。D.李泽厚、刘再复二人认为,只有那种既发展自我又约束自我、既实现自我又无碍他人的个人主义才能算是健康的个人主义。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三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
方式,主要论证了《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都具有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的特点。B.材料二中刘再复论述“个人主义”,辩证看待权利与责任、小我与大我、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思维严密,逻辑清晰。C.材料二以对话的方式深入探讨“个人主义”这个话题,两位思想家的观点互为
支撑,其目的是引起当代人的重视。D.材料一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魏晋“人的觉醒”持赞同态度,材料二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对“个人主义”持思辨态度。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
诗十九首》B.“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王羲之C.“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孔融D.“周西伯昌,怀此圣德。”——曹操4.材料一第六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人的觉醒”展开论述的?请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中的
“人的觉醒”和材料二中“健康的个人主义”的内涵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碾压甲骨的车轮(节选)迟子建丈夫近年去龙王塘赏樱归来,总
要找茬儿和我大吵一架。平素进店都是推门而入的他,这天却强盗似的踹门进来,也不管这门店是我们租的,对它并无话语权。他一身樱花香、满脸戾气地穿过一楼餐厅时,海鲜小厨的主人瞥见他,会大声吆喝一声“贵哥回来了”。与其说是与他招呼,莫如说是给在阁
楼上的我通风报信。通常我正给顾客拍着照片,他怒气冲冲地上来后,也不管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的,不是嫌我一脸褶子还穿樱花似的银粉衣裳扮嫩,就是讥讽我这水桶腰与樱花树的小蛮腰没得比,再不就嘟囔我洒了香水,吐出的气也没樱花清香。总之他与樱花幽会
完,这灿烂的花朵不知怎的成了第三者,如定时炸弹埋在他心间,见我就爆炸。一般顾客在旁,我不好发作,由他撒泼。我敛声屏气调整焦距,对准顾客,相当于对准钱袋子,快门声就是点钞声,我们的生计靠它维持着。丈夫是土生土长的旅顺人,我是
苏州人,我们结婚十四年,儿子十二岁了。十年前,公公因贪腐双规,一年后被判了十五年有期徒刑,违法违纪所得悉数没收,包括他为我们在旅顺购置的海景别墅,那曾是我们的婚房,儿子的出生地。①一夜间我们一无所有,真是应了父亲说的,不该你享受的千万别沾,会遭灾的。我家境一般,父亲是苏
州某区供排水公司的管道维修工,母亲在我高考那年病故。父亲很快娶了个比他小一旬的在汤圆店打工的河南姑娘。婚后他们生下儿子,父亲为此乐开了花,他在污水横流的地下管网作业时,常哼着歌。别人调侃他时,②他说别以为好声音都在天上,地下的老鼠也有金嗓子。我当年考上的是河北一所二本院校,毕业后考研和考公务员均
不中,吃饭立马成了问题,因为家里在我大学毕业后,不再给我一分钱。我先是应聘到石家庄一家行业报纸当记者,之后入职天津一家待遇不错的海运企业做宣传工作。薪资加奖金,支付房租和日常开销,绰绰有余。我就是在天津认识丈夫的,他来我们企业洽谈合作,我负责接待。他大
我两岁,黑瘦黑瘦的;心形脸,尖下巴,小眼睛,胡子拉碴,衣着朴素,说话平卷舌不分,烟不离手,但滴酒不沾。他食量很大,也不挑食,亲切随和。因为事先知道他的家世,我对他的低调谦逊颇有好感。他与我们签订完合作协议,回旅顺的前夜,老总在豪华酒楼宴请他,但他对金盘银盏里的
食物很漠然,没怎么动筷子。我送他回酒店时,他说没吃饱,要不一起去海河边吃大排档海鲜?我说当然好了,我请你。那天晚上,他对我说,你一个人在天津怪不容易的,要是你不嫌弃我这狗模样,就跟我去旅顺,做我老婆吧!我
那时为着可怜的自尊心,还故作矜持地说我考虑一下,没有即刻答应他。他离津后,我满脑子都是他的影子,心想万一他遇见一个比我做饭还好的女孩,这个名叫李贵的男人的主权,就不属于我了。③我有领土受到威胁的危机感,赶紧打点行装飞过去。李贵来机场接我时,把家门钥匙交我手上,说公司还有点急
事要处理,先不陪我了,晚上回家一起吃饭。李贵带给我的见面礼虽也姹紫嫣红的,但不是鲜花,而是满满一后备厢的食材。我和他在一起的第一天就进入角色,扎起围裙进了厨房,自甘做起了全职太太。公公和婆婆对李贵的选择并不满意,嫌我模样中等,家境一般
,不是名校毕业,还没个正式工作,不明白他看上我啥了。双方家长中唯一肯定我婚姻的是继母,她和父亲来旅顺参加我婚礼,一见着海景别墅的婚房,就“啧啧”叫着,说这是神仙住的地方呐,④这下德宝可有指靠了,你阔了,不能不管你弟,你和他可是一个爹!当主婚人宣布婚礼开始,我挽着父亲的胳膊步向富
丽堂皇的典礼现场时,父亲的胳膊在剧烈颤抖,而当他把我交给贵哥的那刻,更是泪如雨下。参加婚礼的人都说他这是舍不得女儿出嫁,只有我知道,他是因悲哀。父亲一到旅顺,看见我的奢华婚房和我那镶嵌着珍珠的婚纱,就一直皱眉头,婚礼前夜
,他把我叫到一旁,说这个婚能不能不结?我说那怎么行,我和贵哥交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有感情基础,他是个忠诚可靠的人。父亲忧心忡忡地说他觉得我们拥有的这一切,来路不干净;一旦他家出事儿,我会跟着遭殃。父亲没给我送上祝福,反倒是诅咒,我气急败坏
地说,要说钱的来路不干净,你挣的那几吊才是呢。哪个地下管网见得着光、哪个不是臭烘烘的?亏你还能唱得出歌!生活在地狱,却觉在天堂,真是不知好日子是什么滋味!父亲怔怔地看了我半晌,凄凉地叫了一声“桂枝”,那是我生母的名字,不再说什么。在互联网时代,当年
公公出事,父亲第一时间就知晓了。正式消息发布的次日凌晨,彻夜无眠的我正给儿子换裤子,有人按门铃,打开门一看,竟是父亲。他坐了一夜火车,蓝布工装满是污渍,蓬头垢面,满眼是泪。他颤着声说孩子别怕,有爸在呢,我一头
扑到他怀里哭起来。父亲的怀抱就像地下管网的入口,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那是混合着汗味、臭脚丫子和劣质烟草的气味,但那个瞬间我明白,它们是洁净的味道。父亲让我跟他回苏州,说那里气候好,商路广,随便干点啥都饿不着
。当时李贵也被带走配合案子调查。我最终没跟父亲回苏州,三个月后李贵出来,我们搬完家,依然在一块,过起平凡的生活。(选自《收获》2023年第4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部分,写丈夫近年去龙王塘赏樱归来后总要找茬儿和“我”大
吵一架,由此切入“我”和丈夫的故事。B.“我”一般看顾客在旁,会任由丈夫撒泼,丈夫抓住“我”这一心理,每次故意趁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C.“我”毕业后考研和考公务员均不中,面临着生存问题,直到入职天津一家海运企业后,生活状况
才渐渐好转。D.公公和婆婆注重儿媳妇的相貌、出身、学历、工作,对“我”并不满意,但这也没能阻挡“我”进入他们家的脚步。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会更强烈。B.句子②是父亲面对别人调侃时的回应,
表现出了他二婚后获得儿子的愉悦心情。C.句子③中的“危机感”,来源于出现了一个更会做饭的女孩,“我”担心李贵娶她。D.句子④中的“指靠”,是继母认为“我”嫁人高门,住海景别墅,能帮助娘家弟弟。8.父亲来旅顺参加“我”的婚礼,期间他
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4分)9.迟子建曾说:“我的作品中,总有一丝温暖跳荡,只是它的底色还是苍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①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
心。孟孙②猎得麑③,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鹿。答曰:“余不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选自《韩非子·说林》)材料二:夫病湿而强之食病暑而饮之寒此众人之所以为养也而良医之所以为病也。悦于目,悦于心,愚者之所利也,然而有道者之所辟.也。故圣人先忤而后合
,众人先合而后忤。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
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
。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鹿,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鹿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鹿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鹿而不忍,又何况
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①堵师赞:战国时魏国人。堵师,复姓。②孟孙:复姓,即孟孙氏,鲁国贵族。③麑(ní):小鹿。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
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示处不给分。(3分)夫病湿A而强之B食C病暑D而饮之寒E此众人之所以F为养也G而良医之所以H为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文中指被信任,与
《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的“信”词义不同。B.辟,文中指躲避,与《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中的“辟”词义相同。C.居,文中指相隔一段时间。与《子路、公西华侍坐》“居则曰”中的“居”词义不同。D.左右,文中指的是在旁侍候的人
、近侍,与成语“左右逢源”中的“左右”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羊担任魏国将领,奉命带兵去攻打中山国,为了不辱使命他喝下了敌人用他儿子的肉熬的汤,最终战胜了中山国。B.韩非子认为,魏文侯本来很欣赏乐羊的节义精神,但他听了堵师赞的谗言后就对乐羊的巧诈
有了猜忌,渐渐疏远了乐羊。C.孟孙氏猎得一头小鹿,本想让秦西巴带回家去,秦西巴却不忍母鹿悲啼而放掉了小鹿,后因拙诚被孟孙氏聘为儿子的老师。D.同是记录乐羊和秦西巴之事,《韩非子》得出“巧诈不如拙诚”的结论,而《淮南子》则看出“愚者”与“有道者”的区别。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2)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14.贤臣应具备怎样的优秀品质?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并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
首唐诗,完成15~16题。画松元稹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注】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②戛:敲击。③流传:流俗,平庸。④烟霄质
: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C.
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16.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2)小刚攀登峨眉山,因为山峰
高耸险峻,没能成功翻越。登山教练用《蜀道难》中的诗句安慰他:“,”,更何况你呢?(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这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这一句则用比喻手法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说起象牙,大家想到了什么?象牙制品?偷猎?()一般而言,象牙几乎会伴随着象的一生,成为最忠诚的记录者。一项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报告从一根1.7米长的象牙入手,为
我们演绎了一部“冰河时期一只猛犸象的生死之旅”的连续剧。研究人员通过激光在象牙生长层上进行取样分析,将同位素分布情况与地质图进行比较,并从发现猛犸象遗骸的位置进行回溯,通过算法绘制出了这头猛犸象最有可能走过的路线:年轻时,这头公象的足迹遍布育空河流域和广阔的阿拉斯加内陆,它有规律地进行重复的长途旅
行,这和现代象群的迁徙行为十分类似,预示着年轻的猛犸象或许是随着象群进行迁徙的。①在大约16岁左右,②因为象牙中多样化的同位素模式,③研究人员发觉它离开了象群,④它开始自由迁徙,⑤这个阶段维持了10年之久。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这头公
象的活动范围骤然变小,缩小到了北极圈内阿拉斯加北部海岸附近,并在这里结束了自己不算太长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象牙底部记录了一种独特的同位素模式——δ13C减少,而δ15N大幅增加,这被认为是哺乳动物饥饿的明显标志,说明饥饿可能是导致这头公象
死亡的最终原因。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艺品,其实象牙对于科学家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B.其实,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艺品,象牙对于科学家而言,有着更重要的意义。C.然而,象牙对
于科学家而言,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艺品,有着更重要的意义。D.然而,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艺品,象牙对于科学家而言,有着更重要的意义。19.文中画线句有三处存在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少安踏着一片银白,淌过淙淙流水的东拉河,从枣林里穿过一条小土路,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
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
月的村庄做点事了。①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
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②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说,这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之声。许多村民出罢修庙宇的钱后,也要为建校多
少出一点钱。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21.在文学作品中,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分析其省略号的表达效果。(3分)22.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
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却”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4分)(1)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2)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对于驾驶员来说,掌握住油门、刹车、方向盘,就成功了99%
。意思是,驾驶要善于踩油门,也要适时刹车,还要掌握方向盘来选择和调整方向。同时,面对不同的情况,驾驭员要加以调整,灵活采取这三种操作行为,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常德市一中2024届高三第四次月水平检测语文答案1.B【解析】B.“怀疑一切”错误。由原文“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可知,魏晋时“人的觉醒”不是怀疑一
切,怀疑的是“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再“悲观”应为“悲伤”。故选B。2.A【解析】A.材料一第三段论证对象有误,本段分析《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都具有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的特点,是为了论证文艺领域的“人的觉醒”。故选A。3.D【解析】A.“生年不满
百,常怀千岁忧”体现材料一中“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B.赞颂周王并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人的觉醒”的观点。C.“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体现材料一中“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D.“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体现材料一中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故选B。4.①背景;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命脆弱。②内涵;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和价值,重新发现追求生命价值。③积极意义:激励人心,具有学术深度。(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解析】由原
文“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上述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
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可知,这是从背景的角度来论述的,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命脆弱。由原文“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
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可知,这是从内涵的角度来论述的,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和价值,重新发现追求生命的价值。由原文“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
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
,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可知,这是从积极意义的角度论述的,激励人心,具有学术深度。5.同:①都具有对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否定;②都强调个人价值。异:①前者侧重生命意识,后者侧重个人权利和责任;②后者还注重公民意识。(答出任
意三点得6分)【解析】相同点:由原文“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可知,材料一中“人的觉醒”具有对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否定。由原文“大多数只是某种
反传统反权威反既定秩序的情绪宣泄”可知,材料二中“健康的个人主义”具有对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否定。由原文“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可知,材料一
中“人的觉醒”强调个人价值。由原文“正常的社会、正常的国家,一方面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尽可能让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可知,材料二中“健康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不同点:由原文“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
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可知,材料一中“人的觉醒”侧重生命意识。由原文“正常的社会、正常的国家,一方面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尽可能让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要建立必要的公共权威和公共意识”可知,材料二中“健康的个人主义”侧重
个人权利和责任。由原文“这种公民意识就是对公共权威的尊重,即对法律和各种规则的尊重”可知,材料二中“健康的个人主义”还注重公民意识。6.B【解析】B.“丈夫抓住‘我’这一心理,每次故意趁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错误,原文只提及丈夫“也不管外人在场,对我吹
胡子瞪眼的”,“他与樱花幽会……见我就爆炸”,并不能确定丈夫每次故意趁外人在场,对“我”吹胡子瞪眼。选项于文无据。7.C【解析】C.“来源于出现了一个更会做饭的女孩”错误,从原文“我满脑子都是他的影子,心想万一他遇见一个比我做饭还好的女
孩,这个名叫李贵的男人的主权,就不属于我了”可知,是“我”担心会出现一个更会做饭的女孩,而非已经出现。故选C。8.①忧心:父亲看见“我”的奢华婚房和镶嵌珍珠的婚纱,怕丈夫家的钱来路不正,“我”会跟着遭殃,他忧心忡忡。②无助:父亲在劝说“我”别结婚,反被“我”怼后
,只凄凉地叫了一声“桂枝”,他内心很无助。③悲哀:“我”挽着父亲步向典礼现场时,父亲剧烈颤抖,泪如雨下,知道事情已不可挽回,他内心很悲哀。(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9.①跳荡的温暖:海鲜小厨的主人看到满脸戾气的丈夫时,会大声打招呼来给“我”通风报信,这让“我”感到一丝温暖;父亲在得知公公
出事之后,连夜坐火车来“我”家,给了“我”依靠,父亲的怀抱使“我”倍感温暖。②苍凉的底色:“我”出嫁时看似美满幸福的背后,有着婆家的不满和父亲的担忧;“我”拒绝父亲的好意,坚持与丈夫患难与共,但丈夫还是会因琐事对“我”各种嫌弃,我们的婚姻并不幸福。(每点3分)10.CEG【解析】解题关
键:先通读全句,弄懂句意。然后根据句式特点尝试切分句子,最后确定答案。首先,通过观察句式特点可知,“病湿而强之食”与“病暑面饮之寒”句式一致,讲的是一般人养病的两种方法,故可先确定断句之处为C、E;然后,观察发现。“众人之所以为养也”与“良医之所以为病
也”构成对比,突出两种不同的保健认识,据此,可在“……为养也”之后停领。附原文标点如下:夫病湿而强之食,病暑而饮之寒。此众人之所以为养也,而良医之所以为病也。11.B【解析】A.“信而见疑”的“信”意为诚实不欺。B.“辟邪说,难壬
人”中的“辟”词义为批驳。C.“居则曰”中的“居”意为平日、平时。D项中“左右逢源”的”左右”是方位词,本指左边和右边,泛指到处。12.B【解析】于文无据。堵师赞的话只是他个人的看法,听不听还在魏文侯自己,所以“谗言”之说没有根据超然客公众号13.(1)(孟孙氏的
)驾车者说:“先前你要惩处他。现在又召他作儿子的师傅。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词:“曩”“罪”“以为”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母亲在我身后不停地哀啼,我实在不忍心,就偷偷地放掉了小鹿还给母鹿。”(关键词:“对”“诚”“窃
”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示例一:①忠君报国(公私分明)。乐羊听从魏王命令攻打中山国,忍受失子之痛,坚决完成魏王交给的任务,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令人敬佩。②有仁德之心(有良善之心)。秦西巴连一头幼鹿都不忍心加以伤害。可见
其有仁爱之心,这是贤臣应有的优秀品质之一。示例二:①贤臣不可有巧智伪诈之心,要有一颗自然诚朴之心;②贤臣不可强求建功面失了恩义,也不可为了刻意避祸面失了仁心。(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参考译文】的材料一:乐羊任魏将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正在中山国。中山国
的君主煮死他的儿子。并送给乐羊人肉羹。乐羊坐在帐幕下小口吃喝,喝完了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的儿子他尚且能吃掉,还有谁不能吃呢?”乐羊从中山回来,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而怀疑他的用心。鲁国的孟孙氏打猎
掳获一头小鹿。派秦西巴带上它回去、小鹿的母亲哀啼着跟随小鹿,秦西巴不忍心,就将小鹿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归来后索要小鹿。秦西巴回答说:“我狠不下心而放还给它的母亲了。”孟孙氏大怒,赶走了他。过了三个月,又召秦西巴回来当他儿子的师傅。
(孟孙氏的)驾车者说:先前你要惩处他,现在又召他作儿子的师傅,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孙氏说:“对小鹿都不狠心,又怎能对我的儿子狠心呢?”所以说:“巧智伪诈,不如笨拙而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而更受信任。
【材料二】一定要患温热病的人进食,让中暑者喝冷水,这是一般人用来调治病人的方法,但良医却认为这样做会使病情加重。追求赏心悦目,这是愚蠢之人喜欢做的事,但有道的聪明人却对此躲得远远的。所以圣明的人是先遭逆
境而后顺逆:而一般的人是先称心如意而后陷入困境。建功立业是每个做臣子的人所追求的目标,犯罪受罚又是每个做臣子的人所要避免的事情。但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有了功劳却引起别人的猜忌,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这是为
什么呢?这是因为为了追逐功名,有时人就不顾情义了,而犯了罪过的人却不敢再失去仁慈之心。魏国将领乐羊率领部队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被中山人抓起来扣押在城内。中山人将他的儿子绑着吊在城头上给乐羊看,乐羊看了后说:“为了君臣的情义,我不能为了儿子而有私心。”于是(指挥部队)更加猛烈地进攻。中山城里
的人就将他的儿子烹煮了,还派人送给乐羊一鼎肉羹和他儿子的头颅。乐羊抚摸着头颅,哭泣着说:“这是我的儿子啊!”说完向使者跪下,喝下三杯肉羹。使者回去报告:“乐羊是个不惜为节义献身的人,我们不忍心继续与他对抗。”
于是(中山国只得)向魏国投降。乐羊在这次战争中为魏文候开拓了大片的土地,并因此立了大功。但谁知道,从此以后,魏文侯一天天地不信任乐羊。这就是有了功劳却反而引起别人的猜疑。那么,什么叫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呢?孟孙打猎,得到了一头小鹿,于是让手下人秦西巴拿回家去烹煮。母鹿紧随着秦西巴哀啼不止,秦西巴
不忍心伤害小鹿,于是就放掉小鹿还给母鹿。孟孙回到家后追问小鹿的去向,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母亲在我身后不停地哀啼,我实在不忍心,就偷偷地放掉了小鹿还给母鹿。”孟孙听后大怒,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一年,(孟孙)又将秦西巴召回来担任他儿子的老师。孟孙
身边的人就问问:“秦西巴得罪过你,为什么现在又用他来做你儿子的老师?”孟孙回答说:“这一头幼鹿都不忍心加以伤害,更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15.D【解析】最后两句是说诗人要亲自去深山欣赏一下真的松树,表明要想画出自
然神质,就得到生活实际中去观察体验。16.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三、四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松树的气质。③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
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每点2分)【诗歌解析】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时,看到张璪的松石壁画,联想到世俗画家的画艺后,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开篇触感而发,直接赞颂张璪的绘画艺术,“往往得神骨”,是说他能画出松树的精神和筋骨。神骨,画艺
中的美学范畴,包含了“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这是画法中最重要的两法,也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美学准则。“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二句,意为翠叶如扫帚一样在春风中摇荡;枯枝如龙髯在寒夜里摆动,好像在敲击着月亮。“翠帚”
即是苍翠之枝叶,“枯龙”即是干枯的树枝。诗人将画中之松描写的栩栩如生,化静为动,也足见张璪“得神骨”的高超绘画艺术。诗人夸赞张璪绘画艺术的同时,也不忘拿平庸的画师作对比。“流传画师辈”四句,描写一般画师技法低庸,松树的“奇屈之态”全都没有表达出来。细小的松枝,缺少潇洒的气韵;粗直的
树干,徒然高高地耸立在画面上。“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二句由对所绘景物特点转到画家素养的评价上。心,是指画家思想境界、艺术修养等;质,是指所绘景物的自然神质。埃尘与烟霄相对,高下已分。才领悟到画家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平庸低下
,就难以描状出烟霞凌霄的自然美景。言外之意就是:画家得有很高的境界修养,才能画出有自然气韵的景物。诗人最后直接指出,自己要到淅阳山上去观看那儿的真松,以此收束全文,表明要想画出自然神质,就得到生活实际去观察体验。全诗借张璪松画的画艺来表达自己对绘画的主张:抓住事物特征,
绘出事物神骨;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出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可见诗人有着深厚的绘画理论和独特的鉴赏水平。17.(1)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校尉羽书飞瀚海胡骑凭陵杂风雨18.B【解析】A.“非常重要”不符合句子“比较”的语境
。C、D两项“然而”使用不当,应用“其实”。两个词都有转折的效果,但“然而”侧重从另一方面讲,“其实”侧重从实际的情况讲。C.还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象牙对于科学家而言”与“非常重要”语意相关性更大,不宜分开。
19.第一处:序号①改为“在大约16岁的时候”或“在16岁左右”;第二处:序号②改为“通过象牙中多样化的同位素模式”;第三处:序号③改为“研究人员推断它可能离开了象群”。【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大约”和“左右”语意重复,删掉其一,改为“在大约16岁的时候”或“在16岁
左右”;第二处,“因为”使用不当,语句不存在因果关系,改为“通过”;第三处,“发觉”使用不当,发觉:开始知道(隐藏的或以前没注意到的事)。推断:根据事实或前提推论。这里是科学家对象牙研究得到的一种猜想,并非事实。“发觉”改为“
推断”。20.①巧用比喻修辞,“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化虚为实,形象地刻画了孙少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使用了连贯的动词“跳上”“坐在””“绷紧”,并用“精神抖擞”“紧”“全身的”等修饰词生动展现了动态的细节;③句式长短结合,且“吆喝着”“呐喊着”两个动词单独成句,
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具有画面感。(任意答出两点得4分)21.示例一:①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思考并走入人物的内心。所表达的含义与分号前的句子形成对比,说明这笔钱对历经坎坷的孙少安来说数目不小,从侧面衬托出他真挚而深沉的乡土情结。示例二:②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想象,产生代入感。展现了主人公对
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也舒缓了叙事的节奏。22.(1)“却”在句中表示转折,将孙少安年轻时与当下的生存状态进行对比,如今他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能力也愿意回馈家乡。(2分)(2)“却”在句中表示强调,有“还、
更”之意,强调为孩子们重建学校比祭拜鬼神更重要,宣扬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先进思想观念与“热爱家乡、助力家乡发展”的强烈社会责任感。(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
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