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五)(解析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486.019 KB
  • 2025-03-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五)(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五)(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五)(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五)(解析版).docx,共(30)页,486.01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70e314150c77850ed8ca9a26d4d309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5)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2分)1.(2分)如图所示,一束带电粒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小磁针的上方,小磁针的S极向纸内偏转。对带电粒子束的判断:①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②向左飞行的正离子束;③向右飞行的负离子束;④向左飞行的负离子束;⑤向

右飞行的电子束;⑥向左飞行的电子束,则可能正确的是()A.②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①③⑤【答案】A【解析】小磁针的S极向纸内偏转,则N极向纸外偏转,所以,飞行粒子下方的磁场方向向外,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流方向向左;由于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所以,这束粒子若带正电,则向左飞行,若带负电(负离子和电子均带负电),则向右飞行,故②③⑤正确。故选:A。2.(2分)地面上科技人员控制“天舟一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过程是利用()A.超声波B.微波C.次

声波D.紫外线【答案】B【解析】地面上科技人员控制对接过程是利用微波来实现控制的,微波属于电磁波。故选:B。3.(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2A.手影游戏B.月食的形成C.海市蜃楼D.镜中的像【答案】C【解析】A、手影游戏利用了

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故A不合题意。B、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C。4.(2分)“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A.传播B.音调

C.响度D.音色【答案】C【解析】公共场所有“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的规定,“高声喧哗”指的是声音大,即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C。5.(2分)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行驶时具有惯性,静止时惯性消失B.空中的石块是利用惯性加速竖直下落的3C.汽车配备刹

车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惯性D.以3m/s匀速行驶的大卡车比以5m/s匀速行驶的自行车的惯性大【答案】D【解析】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所以汽车无论是行驶还是静止都有惯性,故A错误;B、空中的石块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而加速竖直下落的,故B错误;C、汽车配备刹车系统的目是为了防止惯

性带来的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故C错误。D、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大卡车比自行车的质量大,惯性大,故D正确。故选:D。6.(2分)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折射定律B.反射角的大小为40°C.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D.当液面升高时,入射角会随之减小【答案】C【解析】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故A错误;4B

、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又因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故B错误;C、当液面升高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故C正确;D、当液面升高时,

入射光线与液面之间的夹角不变,则入射角不变,故D错误。故选:C。7.(2分)如图是一款小电风扇,图中能说明其工作原理的实验装置是()A.B.C.5D.【答案】D【解析】A、图A验证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

场,这是奥斯特的实验,说明了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B、图B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说明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C、图C没有电池,验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故C错误;D、图D有电池,验证通电

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利用此装置原理制造了电动机,故D正确。故选:D。8.(2分)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是()A.炭火烤肉B.把菜炒熟C.饮料加冰D.搓手取暖【答案】D【解析】A、炭火烤肉,内能发生了转移,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把菜炒熟,内能发生了转移,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饮料加冰,内能发生了转移,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搓手取暖时,克服摩擦做功,摩擦生热,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9.(2分)下列估测比较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考试期间室外气温约为50℃6B.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2cmD.初中生的步行速度约为5m/s【答案】B【解析】A、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40℃.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

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故B符合实际;C、人的头发丝直径约70μm,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01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初中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10.(2分

)如图所示,清洁车匀速行驶,将水不停地洒在地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清洁车所受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路上行人感觉清凉,是因为水蒸发要吸收热量C.洒水过程中清洁车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D.以

清洁车为参照物,路两旁的树是运动的【答案】C【解析】A、清洁车匀速行驶,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水不停的洒在地上,水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因此给人清凉的感觉。故B正确;7C、水车在匀速行驶过程

中,速度不变,质量不断减小,其动能不断减小,故C错误。D、以清洁车为参照物,路两旁的树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它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C。11.(2分)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A.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不同B.液体B的比热容比液体A的大C.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升高得慢D.液体A和B的比热容相同【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相同,都为20℃,故A错误;BD、假定他们加热的时间相同,即

吸收的热量相同,可以看到此时它们升高的温度△tA>△tB,根据Q=cm△t变形得c=,又质量m相同,由此可知cA<cB,故B正确、D错误;C、由图可知A液体的升温较快,故C错误。故选:B。12.(2分)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影响,提升A的过程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8A.物体A比B物体重B.提升A的拉力较小C.提升A所做的额外功较少D.提升A和B做的有用功相等【答案】A【解析】A、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影响,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由η==

=可知,A物体比B物体重,故A正确;B、由图知n=2,因不计绳重和摩擦,A物体比B物体重,且G动相同,由F=(G+G动)可知,提升A的拉力较大,故B错误;C、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W额=G

动h知,提升A和B所做的额外功相同,故C错误;D、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A物体比B物体重,由W有用=Gh知,提升A做的有用功较多,故D错误。故选:A。13.(2分)A和B两根完全一样的导线,长度都是1m,阻值为RA和RB,把A剪去一半,剩下的一半阻值为R

C,把另外一半拉长到1m,阻值为RD,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2RB=RCB.2RB=RDC.4RB=RCD.4RB=RD9【答案】B【解析】A和B是两根完全一样的导线,阻值为RA和RB,则RA=RB;把A剪去一半,剩下一半的长

度是原来的一半,则剩下的一半阻值RC=RA=RB,把另外一半拉长到1m,长度变为原来的长度2倍,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则阻值变为原来的4倍,即RD=4RC=4×RA=2RA=2RB,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2分)三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等质量的液体,

液面位置如图所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其中正确的是()A.p甲>p丙>p乙B.p甲=p乙=p丙C.p甲<p丙<p乙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由于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而三个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因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故压力相等;由于受力面积也相同,因此由p=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p丙。故选:B。15.(2分)如图所示,将小钢球竖直向上抛出,经过a点、b点到达最高点c时速度变为零。对这个过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10A.小钢球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的

动能小B.小钢球在最高点c时所受的合力为零C.小钢球在b点的重力势能比在c点的重力势能大D.小钢球在a点的机械能最大【答案】D【解析】A、钢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变小,动能不断变小,即小钢球在a点的动能

比在b点的动能大,故A错误;B、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速度为0,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受的合力不为零,故B错误;C、小钢球从b点运动到c点,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则小钢球在b点的重力势能比在c点的重力势能小,故C错误;D、在小钢球上升过程中,受空气阻力,钢球克服阻力做

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钢球的机械能减小,则小钢球在a点的机械能最大,故D正确。故选:D。16.(2分)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2=10Ω.闭合S、S1,断开S2,滑片P从最右端向最左端移动,记录电压表、电

流表的示数并做出了如图乙所示的U﹣I图象。下列说法正11确的是()A.R1=5ΩB.电源的电压U=10VC.R的最大阻值为100ΩD.当S、S1、S2同时闭合,滑片P从最右端向最左端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1.2A【答案】D【解析】闭合S、S1,断开S2时,滑动变阻器R与

R1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A、由图乙可知,U1=6V,I1=0.6A,根据I=可得:R1===10Ω,故A错误;B、当滑片位于左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此时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其示数最大,由图乙可知,电源的电压U=U1=6V,故B错误;C、当滑片位于右端时,接入

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和R1两端的电压最小,由图乙可知,R1两端的电压U1最小=1V,电路中的电流I最小=0.1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U滑最大=U﹣U1最小=6V﹣1V=5V,12根据

I=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滑最大===50Ω,故C错误;D、当S、S1、S2同时闭合,R与R1串联后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通过R2的电流:I2===0.6A,R与

R1串联时,当滑片位于左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最大电流为0.6A,电流表的最大示数:I=I1最大+I2=0.6A+0.6A=1.2A,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1分)17.(2分)如图所示。盛夏时节百化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很多长

喙天蛾。闻到花香说明了花香分子在________。长喙天蛾的翅膀虽然在振动,可是我们却几乎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以花为参照物,正在吸食花蜜的长喙天蛾是________的。【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静止。【解析】能够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是空气中

有大量的花粉分子,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而长喙天蛾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正在吸食花蜜的长喙天蛾和花没有发生位置的

变化,所以长喙天蛾是静止的。1318.(2分)图为吊车吊起货物示意图,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则:(1)吊臂是一个________杠杆(填“省力”“费力”或“等臂”);(2)伸缩撑杆匀速缓慢项起吊臂的过程

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________(填“不变”、“变小”或“变大”);(3)吊车工作时,还要支起四个支柱,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_。【答案】(1)费力;(2)变小;(3)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解析

】(1)由图可知,伸缩撑杆的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所以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2)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则动力臂保持不变,在伸缩撑杆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重物的阻力臂逐渐减小。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伸缩撑杆受到支持力

渐渐变小;(3)吊车工作时,还要支起四个支柱,由p=得,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19.(2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电热器的电路图,电源电压220V,R1、R2的阻值分别为11Ω、22Ω,通过旋转扇形开关S,接触不同触点,实现高、中、低三个挡位的转换,电热器在低温工作时开关S接在________(填

“ab”“bc”“cd”“de”),在高温挡工作1min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答案】bc;3.96×105。14【解析】(1)电压一定,根据P=知,当电阻最大时,电功率最小,所以当旋转扇形开关S接在bc,即只有R2连入电路时为低温挡;(2)当两电阻并联

时,旋转扇形开关S接触cd时电阻最小,此时电路的总电阻R并===Ω,在高温挡工作1min产生的热量是:Q=W=t=×60s=3.96×105J。20.(2分)交警用呼气式酒精测试仪对驾驶员进行现场检测。酒精浓度检测仪中装有酒精气体传感

器,这种传感器是一种气敏电阻,它的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引起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如图,是酒精浓度检测仪及其原理图。则测试时若仪表的示数变大说明驾驶员吹出的气体酒精浓度升高,此电路不足是

电池长久使用导致电压降低时会被误认为是驾驶员吹出气体的酒精浓度________。(填“不变”、“升高”或“降低”)【答案】降低。【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气敏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当电源电压降

低时,由I=可知,电阻不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R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则会被误认为是驾驶员吹出气体的酒精浓度降低。21.(1分)体积相同的铜、铝和木三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已知铜、铝

、木、水四种材料的密度15大小关系是ρ铜>ρ铝>ρ水>ρ木头,则三个小球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________球,一定是空心的是________球。【答案】铜;铜。【解析】(1)根据题图可知,铜、铝和木三个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V

排铜<V排木<V排铝,根据F浮=ρ水gV排知,三小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铜<F木<F铝,(2)由图可知铜球漂浮,故一定是空心的;铝球下沉、木块漂浮,可能实心、也可能是空心。22.(2分)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

R甲________R乙(选填“大于”或者“小于”)若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则干路电流为________A;若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同一电源上,则电路中电流为________A。【答案】<;0.9;0.2。【解析】(1)由定值电阻甲和乙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象可知,当U甲=U乙

=U=2V时,I甲=0.4A,I乙=0.2A,则由I=可知:16甲的电阻:R甲===5Ω,乙的电阻:R乙===10Ω,所以R甲<R乙。(2)将定值电阻甲和乙并联在3V的电源两端,则U甲=U乙=U=3V,从图可知,此时通过甲的电流为I甲=0

.6A,此时通过乙的电流为I乙=0.3A,所以干路中的总电流为:I=I甲+I乙=0.6A+0.3A=0.9A;(3)若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则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总=R甲+R乙=10Ω+5Ω=15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为:I===0.2A。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23.(2分)小球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光滑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是光滑的斜面,所以小球不受摩擦力作用,但绳子处于非竖直状态,故小球受到重力、拉力和

支持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沿绳子向上,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如图所示:1724.(2分)如图所示,将拉线开关和螺丝口灯泡正确连接到家庭电路中.【答案】见解析【解析】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如图所示:四

.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4分)25.(4分)如图,今年年初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请你判断“雾气”在护目镜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形成的原因。18【答案】见解析【解析】内侧护目镜

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护目镜,液化放热成小水珠,所以形成了雾气。五.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满分28分)26.(6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

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水透镜的、烛焰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

_,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2所

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发现,烛

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中央,他把凸透镜________调。(填“往上”或“往下”)【答案】(1)8.0;同一高度;(2)照相机;能;(3)远视;往下。【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

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8.0cm。实验前应先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19(2)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

于照相机。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能接到像是实像。(3)当从水凸透镜内抽出一部分水后。使透镜凸起程度变小,会聚能力较弱,将像成

在光屏的后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光屏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光屏前移,所以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凸透镜。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远视眼镜。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则像的位置会偏高,即屏上像逐渐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

往下调;27.(5分)如图甲是小林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他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水浴法对物体加热,观察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1)实验中,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________。(2)小林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该固体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________℃,物质处于________态。(4)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试管内的固体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最后液体沸腾,这说

明试管内液体的沸点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烧杯内水的沸点。实验过程中,小林发现水面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你认为水珠应出现在烧杯的________(选填“内壁”或“外壁”)。【答案】(1)使被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2)晶体;(3)25;固;(4)小于;内壁。2

0【解析】(1)实验中,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使被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2)由乙图知,该固体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该固体是晶体,它的熔点为50℃。(3)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

0℃以上,故示数为25℃,温度低于该物质的熔点,所以它处于固态;(4)烧杯中的水可以由酒精灯不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而沸腾,温度不再变化,如果试管中的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根据热传递需要有温度差的条件,试管内液

体是能从烧杯继续吸热的,也就可以沸腾,就说明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小林发现水面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壁。28.(5分)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

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过程现象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铁块所受的重力G。b.把小铁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并用小桶收集小铁块所排开的水;同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________。c.测

出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d.分析数据,得出结论:F浮________G排.请将步骤中空格填好。结论方法由阿基米德的文字定义写出公式,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法。问题讨论利用上述器材,再增加一个小木块,用细线拴住木块,将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小桶底部,往

小桶中倒水,通过观察细线的方向就可以证明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的。(2)测量液体密度:21过程现象a.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如图所示。b.求出盐水密度。c.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d.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e.把

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V,上述步骤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数据方法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g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盐水的密度ρ

/(kg/m3)________54________20________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法。问题讨论若实验时液体的质量是用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减掉空杯质量,并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则测量值会________。【答案】(1)b.G﹣F;d.=;等价变换;竖直向上

;将数据变为公式的方法叫做等价变换法;(2)e.a、e、d、c、b22如上表所示;组合(间接测量);偏大。【解析】(1)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过程现象: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铁块所受的重力G。b.把小铁块浸入盛

满水的溢水杯中,并用小桶收集小铁块所排开的水;同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由称重法测浮力,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G﹣F;c.测出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d.分析数据,得出结论:F浮=G排.请将步骤中空格填好;结论方法:由阿基米德的文字定义写出

公式,运用的科学方法是等价变换法;问题讨论:利用上述器材,再增加一个小木块,用细线拴住木块,将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小桶底部,往小桶中倒水,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木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绳子对木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浮力是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

条件,浮力的方向与的重力和绳子对木块拉力的合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下),就可以证明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测量液体密度:过程现象: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液体密度的顺序是: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如图所示;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V;称出烧23杯和杯中

剩余盐水的质量;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求出盐水密度。故上述步骤正确的排序是a、e、d、c、b;数据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质量,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50g+20g+5g+3.4g=78.4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m1﹣m2=78.4g﹣54g=24.4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20cm3,盐水的密度:ρ===1.22g/cm3=1.22×103kg/m3,如下表所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g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cm3盐水的密度ρ/(kg/m3)78.45424.4201.22×103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组合法,也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问题讨论:若实验时液体的质量是用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减掉空杯质量,并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因烧杯中沾有液体,故量筒测量出的液体体积变小,根据ρ=,

则测量值会偏大;29.(4分)小新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接下来小新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24(1)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实验原理是:________。

必须水平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如果小新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________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________。(3)小新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

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________,理由:________。【答案】(1)二力平衡;(2)甲丙;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不可靠;没有

控制压力相同。【解析】(1)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必须水平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所用的物理原理是二力平衡。(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故对比甲丙两次实验,可以验证

猜想②;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小伟将木块切去一半,

则在接触面积变化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错误结论,不可靠;正确而又简便的操作应是:将切下的木块叠放在被拉木块上面,重复甲的操作过程,比较它和甲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30.(8分)现要测量电阻Rx的阻值,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阻Rx(约5Ω)、两节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开关及导线若干。25(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接线柱D移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且开关闭合前,滑片移动到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2)该实验中,若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

,那么故障可能是________。(3)排除故障继续实验,某次测量,电流表的示数为0.50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则本次的Rx=________Ω。但一次实验误差较大,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4)某同学利用电源(电压未知)、电阻箱(0﹣999.9Ω)和电流表(指针能正常偏转,但刻度盘示

数模糊不清)等器材,测电阻Rx的阻值,设计的电路如图。完成下列实验步骤:①正确连接电路,闭合S1、S2,断开S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1;②闭合S1、S3,断开S2,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使电流表示数为I1,此时变阻箱读数为R0;③电阻Rx

=________。(用测得量的符号表示)【答案】(1)如上图所示;(2)Rx断路;(3)5.2;(4)②调节电阻箱连入电路的电阻;R0。【解析】(1)电源电压为3V,待测电阻Rx约5Ω,由欧姆定律,电路的最大电流约为:I=

==0.6A,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串联;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接线柱D移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故变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26(2)若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

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断路了,那么故障可能是Rx断路;(3)读图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待测电阻两端电压U=2.6V,待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I=0.5A,根据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得:R===5.2Ω;(4)实验步骤:①正确连接电

路,闭合S1、S2,断开S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1;②闭合S1、S3,断开S2,接下来的操作是调节电阻箱连入电路的电阻,使电流表示数为I1,此时变阻箱读数为R0;③在①中,待测电阻与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

在②中,电阻箱与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因电流表示数不变,根据等效替代法,电阻Rx=R0。六.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20分)31.(6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图所示,“COVID﹣19”疫情

期间,一辆满载医疗物资的货车正在驰往武汉。已知这辆货车所受的重力为1×105N,当货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运动时,所受阻力为重力的五分之一,货车牵引力功率为92kW。当货车运动100s时,求:(1)牵引力做的功;27(2)货车通过

的路程。【答案】见解析【解析】(1)由题意可得,货车所受的阻力:f=G=×1×105N=2×104N;因为货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上货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货车受到的牵引力:F=f=2×104N,则根据P=可得,1

00s内牵引力做的功:W=Pt=92000W×100s=9.2×106J。(2)由W=Fs得货车通过的路程:s===460m。答:(1)牵引力做的功为9.2×106J;(2)货车通过的路程为460m。32.(6分

)现有一只满偏电流IR=3mA的电流计G,已知其电阻Rg=10Ω.现在需要把它改装成一只最大测量值为Ic=0.6A的电流表,如图a所示。28(1)求改装后的电流表总电阻Rc的阻值;(2)如图b所示,将改装后的电流表接入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U=3V

,电阻R1=5Ω,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I=0.3A,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2。(3)求此时通过原电流计G的电流I1。【答案】见解析【解析】(1)将Ig=3mA=的电流计G,改装成一只量程Ic=0.6A的电流表,由

欧姆定律I=得,电流计G两端的电压:U′=IgRg=0.003A×10Ω=0.03V,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I=得,改装后的电流表电阻Rc的阻值:Rc===0.05Ω;(2)(3)由图b可知,电流表和R1、R2串联,电流表的示数I=0.3

A,由I=得,此时电流表两端的电压:UA=IRc=0.3A×0.05Ω=0.015V,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R1=0.3A×5Ω=1=1.5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UA﹣U1=3

V﹣0.015V﹣1.5V=1.485V,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29R2===4.95Ω;通过原电流计G的电流:IG===0.0015A。答:(1)改装后的电流表总电阻Rc的阻值为0.05Ω;(2)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2为4.95Ω;(3)此时通过原电流计G的电流I1为0.00

15A。33.(8分)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中A的底面积为400cm2,质量之比mA:mB=1:4,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如图甲,此时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104Pa,若将A叠放在B的上面,如图乙所示,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103Pa

。求:(1)图甲中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2)正方体物块A的密度;(3)若要使图甲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强减为1×104Pa,可以将物块A沿水平方向切去原来的几分之几。【答案】见解析【解析】(1)甲方法放置时,由p=可得,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A=pASA=1.2×104Pa×400×10﹣4m2=480N;(2)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的重力相等,且A、B的重力不变,所以,乙方法放置时对地面的压力:FB=FA=GA+GB=480N,30由S=L2可得,正方体物块A、B的边长分别为:LA===20cm=0.2m,由G

=mg=ρVg=ρL3g可得,正方体A、B的重力之比:===,结合GA+GB=480N可得:GA=96N,GB=384N,则G=mg=ρVg=ρL3g可得,物块A的密度:ρA===1.2×103kg/m3;(2)若要使图甲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强减为1×104Pa时,此时A对地面的

压力:FA′=pA′SA=1×104Pa×400×10﹣4m2=400N,则A剩余部分的重力:GA′=FA′﹣GB=400N﹣384N=16N,由G=mg=ρVg=ρShg=ρL2hg可得,A剩余部分的

高度:h===m,所以,物块A沿水平方向切去原来的=1﹣=1﹣=。答:(1)图甲中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480N;(2)正方体物块A的密度为1.2×103kg/m3;(3)可以将物块A沿水平方向切去原来的六分之五。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