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第0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升训练)(原卷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60.924 KB
  • 2025-0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第0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升训练)(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第0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升训练)(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第0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升训练)(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一语文“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第0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共(18)页,60.92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6874a2634c829f1f3b057b97d6d1d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0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这里指酒杯B.元嘉草草..草草:轻率C.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D.这次第..次第:光景,状况2.下列各项中

,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用的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A.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3.在下面一段文

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

,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4.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2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⑤⑥/②④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⑥/②④⑤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

,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

对后世影响很大。6.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萧瑟桅杆淘气

永葆生机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沓C.赤壁风姿樯橹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间的一项是()例句:尚能饭.否A.商人重.利轻.别离B.樯橹灰.飞烟灭C.鼓.瑟吹笙D.赢得仓皇北.顾9.清代词

人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3常”化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这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A.苏轼与王弗B.卓文君与司马相如C.陆游与唐琬D.李清照与赵明诚10.下

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B.多情..应笑我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可堪回首..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B.词的结构一般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一般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其中90字以内为小令。C.宋词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钻。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D.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念奴娇·赤

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下面对这首词的语言和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景时,先写江面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石壁之高耸。再写江面波涛之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之激烈,“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B.这首词语言精炼,形象饱满。“乱石穿空”着眼于视觉;“惊涛拍岸”,诉诸听觉;用“千堆雪”借

喻咆哮翻滚、溅珠飞玉的滔滔巨浪,这些描写无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观察体验的深刻和语言表达的精粹。C.下片描写了“周郎”的服饰和神态。“羽扇纶巾”是儒将的打扮,体现人物的潇洒风度;大战在即,周瑜“羽4扇纶巾”、谈笑自如,意在表现他的从容镇定,与后面“

樯橹灰飞烟灭”的战争结局形成鲜明对比。D.刻画并歌咏历史英雄人物是这首词的写作目的。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就愈加反衬出自己遭到贬谪而不能为国民有所作为的悲哀与愤懑,使得咏史与抒情完美

地融为一体。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满江红①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茶蘼如雪②。春正好,见龙孙③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

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注]①此词写于辛弃疾投归南宋后,被排挤闲居期间。②荼靡:荼靡花在春末夏初开花,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③龙孙:竹笋的别称。13.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着力表现“春正好”之景。樱桃如火,荼蘼如雪,这是从视觉上表现春天的明艳;龙孙破壁而出,母燕引雏燕试飞,黄莺娇声唤友,这是从听觉上表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B.词人并未因“春正好”而欣喜,反而因此生愁。此愁难消,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恨之语“问春归、不肯

带愁归,肠千结”,表达出词人抑郁烦乱的心绪。C.下片最后几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抒写词人梦中也不能回乡的怅恨;又用“子规”这个典型的象征凄凉、哀伤的意象来烘托词人有家不得归的无奈与伤感。D.这首词上片写景抒

情,没有选取落花飞絮、凄风苦雨的画面来表现愁情,而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下片刻両词人的抒情形象,既有动作、心理描写,也有环境点染。14.此词写的是思乡愁情,词中却说这是“古今遗恨”。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

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5“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16.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连用七组叠词,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展示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在音韵上也震感了

读者的心灵。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相识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着词人的愁绪。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却似泪打心

扉,令人难以承受。D.本词结构上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17.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词人是怎样打发这愁情的?根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小题。18.下列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词人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面内容具有了深刻的政治意义,而且也表达出了词人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词人以廉颇自比,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词人有心杀敌报国,却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D.这首词用典虽多,却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为人所传诵。19.“用典”即借用历史典

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弃疾词中用典很多,内容大多跟词人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词人四十三年前南下归来的经历之外,全属用典。有人认为辛弃疾“掉书袋”,觉得这是一个缺点,对此,你有何看法?根据《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小题20.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

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澎湃,“卷起千堆雪”运用借代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B.“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

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成功。“羽扇纶巾”写他的服饰,突出他的风度情雅;“谈笑6间”写他指挥若定的非凡胆略与才智。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

开阔的景象、大战的场面。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已,以自身感慨作结。2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有什么作用?审美鉴赏《声声慢(寻寻觅觅)》22.《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如何通过各种残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2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24.试分析结句之妙。审美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

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句人物表达的情感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①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气吞万里如虎刘裕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③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⑤2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巧用对比,

请做简要赏析。审美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27.试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乱”“穿”“惊”“拍”“卷”“雪”等字的表现力。内容效果7乱写出了岩石之险怪用②________手法写出了赤壁之“形”穿①_____

___惊写出了江水之澎湃用④________手法写出了赤壁之“声”拍③________卷⑤________用⑥________手法写出了赤壁之“色”雪写出了浪花之汹涌28.上片前三句的景物描写是如何体现苏轼词的豪放风格的?2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在另本作“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请问这两种说法各有何表达效果?3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根据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人物对话。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词人问:(2)卷帘人答:(3)词人纠正说: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司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

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①陈慥:字季常。东坡至黄州,季常教从之游。②司州:王长官当时住在黄陂,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③:形容雨声。④釭:灯。83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篇三句出语不凡,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暗含了词人傲

视天下的豪情。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出了与王长官在黄州会面的因由。C.下片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的高雅志趣。D.“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

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复杂的情感。32.词作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3.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这两句与前面描写的壮阔之景和对英雄周瑜的描写是否

协调?观点本词表现了词人复杂矛盾的思想。词人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齐生死”的虚无态度。这首词写的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词人的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人生如梦”是词人在身处

逆境时的自我安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也不过是要向“江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

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

阳。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

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3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以咏“早朝”为主题的唱和诗,

写景极尽铺张,氛围渲染庄严,对仗精工典丽。B.颔联中“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正适合表现皇宫的金碧辉煌和雕栏玉砌。C.颈联将“花迎剑佩”“柳拂旌旗”的场面与“星初落”“露未干”的时间融汇成一体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充满对当今皇上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36.诗的首联起笔不凡,匠心独运。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苏轼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

,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注]陶渊明曾游斜川,喜爱曾城的独秀,作《游斜川》。此处是说东坡雪堂之景似当日斜川之景。37.试析“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句的妙处。38.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

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阙以滚滚东流的长江水起笔,展现作者眼前的景象以及由此触发的联想。10B.“乱石”三句,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C.“多情应笑我”是作者通想之后清醒的自慰,也是一种无

可奈何的自我解脱。D.词中以周郎“雄姿英发”的形象正面衬托“早生华发”遭遇贬谪的自己。40.请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

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C.“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D.“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42.“樯

橹灰飞烟灭”一句中,用“樯橹”代指战船。下列诗文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

易《琵琶行》)43.“故垒西边”中的“故”作“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但为君故.(曹操《短歌行》)B.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C.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D.故.国神游(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4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版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从艺术效果角度分析,你更喜欢哪一版本。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惜分飞·春思①辛弃疾11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曾驻。最是

周郎顾②。尊前几度歌声误。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③。(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之时。②周郎顾: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

者善辩音律的典故。③飘红雨: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表达了美人迟暮、伤春之感。4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之开篇点出送别环境:翡翠楼前,芳草路上,营造了

分别在即的氛围。B.三四句运用典故,写分别筵前歌曲多次唱错,表达了依依不舍的痛苦心情。C.第五句写作者望眼欲穿,暮色降临的远方只有一片片碧云,表达了失落的情绪。D.第六句写面对眼前潺潺流水,作者不知“桃源”何处,

更添无法归隐的伤感。46.本词后两句志深意长。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局。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①此

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句中的“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4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

项是()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扁”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恬然自适之情。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

: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12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

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48.前人评本词“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两句巧妙,请简要赏析这两句妙在何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①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

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4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

,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花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

,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最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E.本词

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还大量运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50.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

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沈约体弱多病。135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连用“压”“贴”“飞”三个动词,

构成连动句式,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B.次句将时空交织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睛,地点是池馆内外。C.开头两句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D.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

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E.“沙上”二句,“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52.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3.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

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5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小题。后游①[唐]杜甫寺忆曾②游处,桥怜③再渡时。江山如有待④,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⑤薄,沙暄⑥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⑦?注释:①后游:这里指重游修觉寺。②曾:一作“新”,一作“重”。③怜:爱。④有待:有所期

待。⑤烟光:云靄雾气。⑥暄:暖。⑦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55.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小桥再次登山访古刹。B.颔联则转人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C.颈联诗人在概述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晚景的画面。14D.尾联表面

看来好像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5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语的“寺”和“桥”提到谓语动词“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最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重游时感情上的深进。B.领联是很含蓄的,它透露了诗

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C.本诗采用散文句式,极为平顺自然。这一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D.这首诗写得表面沉郁,实则豁达,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

来表现这样的情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念奴娇·重九席上①辛弃疾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共一笑,落帽参军华发②。莫倚忘怀,西风也解,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

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注)①此词作于庆元六年秋龙山小宴席上,当时词人61岁,赋闲家居于江西。②“老兵一笑”“落帽参军”分别指晋人桓温、孟嘉在龙山高会的趣事。5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取桓温、孟嘉的典故,写酒席上的雅量趣事,追忆仰慕魏晋风度。B.上片先

写龙山重阳小宴,再忆晋人的龙山盛会,由实到虚,令人浮想联翩。C.词人的生活经历与陶潜有契合点,戏谑“何必杯中物”诙谐幽默,妙趣横生。D.下片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描写了词人赋闲时家宴生活的场景,读后令人回味无穷。58.该词表达了词人那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

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雨中花高观国①旆②拂西风,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官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15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名动万里呼韩⑤。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立勋未晚,

归来依旧,酒社诗坛。(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⑤呼

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5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玉节征鞍”、旌旗、“缓带轻裘”等意象

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C.“过离宫……泪应弹”承

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D.“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情寄”“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

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60.词人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论亡后用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

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6题目:诗

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6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远看之景,天水交融,气象阔大。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

簪螺髻”运用了拟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山,生动形象。C.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遥岑远目”三句,点出“愁”“恨”两字,感情由平淡渐趋强烈。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

动。6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苏轼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①。缥缈真奇观。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

②。一送西飞雁。(注)①秦山禹甸:指会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②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此处作动词,唱和。6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先点出了饯别的题旨。而“莫唱阳关”,以“莫唱”一词

渲染出与友人分别时的眷眷难舍,显出二人情谊之深厚。B.“风流”二字在此恰当生动,是说钱公永才学超众,英俊杰出,倜傥不羁而风流成性,正与自己的个性意趣相投合。C.“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二句转到写景,表现了词人不忍心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

容,而有意把视线转向了窗外的情景。17D.“孤帆远”句中一个“远”字,预示出友人旅程茫茫,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分难舍。65.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三句“超脱”,“超脱(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完成小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66.词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的物景有什么特点?和哪首唐诗的意境极相似?67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呢?18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