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3.467 MB
  • 2024-09-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共(21)页,3.46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451b30202adbcf2ab954231d0773b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市某中学生暑假期间在北京延庆世界园艺博览会植物馆

拍摄了一张“沙漠玫瑰”的照片(下图),经查阅得知因其原产地接近沙漠且花朵红如玫瑰而得名。该植物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不耐寒。完成下面小题。1.该植物可能生长在以下地区()A.B.C.D.2.该同学

也养殖了一盆沙漠玫瑰。半年后发现植株慢慢枯萎,可能的原因是()A.花土中掺入沙粒B.长时间阳光下暴晒C.花土干裂才浇水D.室内温度比较低【答案】1.D2.D【解析】【1题详解】其原产地接近沙漠,D处位于阿拉伯半岛,沙漠面积大,适合该植物生长。其他选项中没有大面积沙漠分布。故选D。【2题

详解】该植物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其原产地接近沙漠,花土中掺入沙粒、长时间阳光下暴晒、花土干裂才浇水都不会影响;不耐寒,室内温度比较低,可能导致植株慢慢枯萎。故选D。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22°57'S,43°12'W)举办,左图示意

该市部分地理景观位置。北京时间8月13日2时完成的男子20公里竞走决赛中,中国选手王镇以1小时19分14秒的成绩夺得冠军,成为第三位夺得奥运会金牌的中国男子田径运动员。直播期间电视台播放基督像(位于山顶,高30米)拥抱太阳的画面成功抢镜(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画面拍摄

地点位于()A.①B.②C.③D.④4.若想在该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合适的日期是()A.5月1日B.5月31日C.11月3日D.12月1日【答案】3.B4.A【解析】【分析】【3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8月13日2时拍摄图示画面,经计算可

知,里约热内卢(43°12'W)的地方时约为15时7分,为下午时间,当地位于直射纬线以南,正午太阳在正北,下午太阳应位于西北风,则拍摄地点应位于雕像的东南方,图中①、②、③、④地分别位于雕像的偏南方、东南方、偏东方、偏北方,因此画

面拍摄地点位于②,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4题详解】若想在该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则合适的日期应与8月13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相同。8月13日处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约52

天,则直射点在相同纬度的日期处于夏至日之前52天,即5月1日前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下图示意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场,此时我国将经历一次较强的天气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此时()A.福州吹偏西风B.湘鄂两省多雨雾天气C.昆明气压低于南京D.南京日温差比太原小6.未来几天太原市()A.狂风暴雪B.阴雨连绵C.天气冷晴D.烈日炎炎【答案】5.C6.C【

解析】【分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复杂位于1020百帕等压线上,北侧气压高,南侧气压低,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吹偏北风,A错。湖北和湖南多无云、雾和晴间多云天气,没有阴雨天气,B错。昆明气压为1020百帕,南京气压为1022.5百

帕,昆明低于南京,C对。南京为无云,太原为多云天气,多云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所以南京日温差大于太原,D错。故选C。【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太原此时为多云天气,盛行西北风,随着西北方向的冷高压向东南移动,太原将受单一冷高压控制,受其影响,气温降低,天气晴

朗,故选C。【点睛】晴朗无云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大。西太平洋副高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保留在太平洋的一部分,其位置变化和势力强弱对我国的夏季风有重要

影响。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受夏季风影响时段(5天为一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甲、乙两地的()A.海拔差异B.纬度差异C.海陆差异D.风向差异8.以下四个年份中,西太平洋副高北移最早的是()A.1999年B.2001年C.2005年D.2006年【答案】7.B8.D

【解析】【分析】【7题详解】夏季风最先从我国南方登陆,依次向北推移;消失时从北向南撤退,北方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南方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读图可知,在各年份中,甲地受夏季影响均早于乙地,因此甲地位于乙地以南,即纬度较低,因此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甲、乙两地纬度差异,B符合题意;图中信息判断不出甲、乙两

地海拔、海陆和风向的差异,排除A、C、D。故选B。【8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西太平洋副高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保留在太平洋的一部分,其位置变化和势力强弱对我国的夏季风有重要影响。读图可知,在1999年、2001年、2004年、2006年中,甲地最早受夏季风影响的日期分别约为5月30日、5月

15日、5月20日、5月15日,乙地最早受夏季风影响的日期分别约为7月5日、6月25日、6月20日、6月10日,综合起来,四个年份中2006年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甲、乙两地的时间最早,说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最早,D符合

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及异常:正常情况下,四、五月夏季风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六、七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

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有的年份夏季风(副高势力)偏弱,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即南涝北旱;有的年份夏季

风(副高势力)偏强,锋面雨带北跃时间提前,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即北涝南旱。左图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右图为该区域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区域此时()A.降水较多B.盛行西南风

C.降水较少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0.该区域的河流()A.甲处接受湖泊补给B.乙处易发生凌汛C.流量季节变化较小D.此时河水补给湖水【答案】9.A10.D【解析】【9题详解】因图中给出的是最冷月等温线,可知第一幅图所示季

节为冬季,陆地气温应低于海洋,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的原则,可知该图区域位于南半球,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受西风带控制,冬季温和多雨,故A正确,BCD错。【10题详解】由第二幅图可知,甲河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乙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说明乙河位于湖泊的下游,

甲位于湖泊的上游,该河流从甲流向乙,甲不受湖泊的补给,故A错,该区域河流没有结冰期,所以没有凌汛,故B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故C错,此时为冬季,降水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大,水位高,河水补给湖水,故D正确。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固态降

水率是指固态降水或雪,冰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导致该半岛等固态降水率线向西南方向凸出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海陆位置C.地形D.纬度位置12.与同纬度相比,该半岛西部沿海固态降水率明显低于东部,主要原因是()A.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高B.受暖

流影响,冬季降水多C.距海洋较近,冬季降水多D.距海洋较近,冬季气温高13.该半岛上的山脉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其自然原因是()①东南坡地势较缓②东南坡土层较厚③东南坡光照较充足④东南坡降水较多A

.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11.C12.A13.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降水、影响植被的因素【11题详解】据题干知,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据图可知,半岛西部属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岛屿和峡湾;东、南

部地势较平整,因此等固态降水率线向西南方向弯曲,C正确。洋流主要影响沿岸地区,海陆位置会使等固态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AB错误。纬度位置对地理事物的影响大多会出现随纬度变化的情况,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据图可知,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冬季气温较高,

因此固态降水率明显低于同纬度的东部沿海。故选A。【13题详解】东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河流较多,土层较厚,土壤肥沃,坡度平缓,外力作用弱,适宜植被生长。但东南坡为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综上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择B。【点睛】等降水量线

图的判读(1)读值大小及递变①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②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2)描延伸方向①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②

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3)看形状变化①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②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

原因。(4)把握疏密程度①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②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下图示意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4.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河水自东北向西南流B.从①到④岩层的颗粒逐渐变粗C.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D.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15.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原因可能是()A.上游拆除水电站B.上游城市

化加快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答案】14.A15.C【解析】【分析】【1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图示河谷剖面位于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表明河谷的不对称是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河水顺着河流流动方向

向右偏转,右岸应以侵蚀为主,河床较深。图中显示,河谷较深处靠近西北岸,说明西北岸是顺着河流方向的右岸,由此推断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A正确;岩层颗粒粗细由沉积时的流速、风速等沉积环境决定,图中信息不能推测从①到④岩层的颗粒粗细变化规律,B错误;图中显示,M阶地海拔高度与丰水期水位相似,此

处多洪涝灾害,不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C错误;图中岩层没有断层存在的信息,且断裂下沉不是阶地形成的原因,河流阶地是流水侵蚀与地壳间歇性上升共同形成的,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因水电站的水库有调节径流的功能,它会削弱洪峰、提升枯水期水位,如果上游拆除水电站,则丰水期

水位会提高,不会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的趋势,排除A;上游城市化加快,硬化地表增多,下渗减少,则地下水调节功能下降,会使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排除B;下游整治疏通河道,河水排泄通畅,下游水位会下降,使得丰水期时,M处与下游之间水位差加大,导致排水速度变快,从而降低M处的水位,沉积物也

会减少,C符合题意;下游修建跨河大桥对M处丰水期水位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C。【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

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上升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下图示意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分布,箭头代表洋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南极考察船都要驶过咆哮的西风带。该带的位置在()A

.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17.该西风影响下的洋流()①是一支寒流②属于风海流③海水自西向东流动④与北半球同纬度洋流性质相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16.A17.A【解析】【分析】【16题详解】读图可知,南极洲位于图像中心,则为南极俯视图,地球呈顺时针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西风带盛行自西向东运动的气流,推动着海水自西向东流。图中显示,①地附近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即自西向东流动,应为南极考察船驶过的咆哮西风带,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②地附近洋流自北向南流,不可能是咆哮西风带,排除

B;③地附近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应为印度洋副热带大洋环流,不是咆哮西风带,排除C;④地附近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应为大西洋副热带大洋环流,不是咆哮西风带,排除D。故选A。【17题详解】该西风影响下的洋流应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受终年酷寒的南极大陆的影响,西风漂流

是一支寒流,①正确;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的推动下产生,应属于风海流,②正确;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的推动下产生,海水自西向东流动,③正确;北半球同纬度西风带形成的洋流为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洋流性质不同,④错

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的原因:西风漂流环绕终年酷寒的南极大陆流动,受大陆影响海水水温较低;从南极大陆产生大量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南极

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使高纬度的海水北流,加剧了海水的降温;西风漂流分布在南纬40°~60°的海域,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且阴雨天气较多,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海水吸收的能量少,水温低。“嘶嘶作吼的喷气孔、

咕咕冒泡的泥浆坑、炽热的火山热流和弥漫着酸性蒸汽的美丽湖泊……”长久以来,新西兰怀特岛(下图)因其独特的地貌和景致,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观光者。2019年12月9日,怀特岛火山突然喷发,游客伤亡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怀特岛火山()A.此次

喷发造成惠灵顿机场飞机延误B.岩浆冷却后形成大面积的花岗岩山体C.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喷出的岩浆物质来自于岩石圈中的软流层19.怀特岛植被()A.树木高大茂密,多板状根B.树木叶片宽薄,秋冬落叶C.树木矮小稀少,草类高而茂密D.树

木叶片常绿坚硬,表面覆盖蜡质【答案】18.C19.B【解析】【18题详解】该地受西风带控制,南半球西风带吹西北风,奥克兰机场位于怀特岛火山西北风的上风向,所以此次喷发不会造成惠灵顿机场飞机延误,故A错,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山体,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故B错,据图可知,

该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C正确,喷出的岩浆物质来自于地幔的软流层,故D错。【19题详解】怀特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树木叶片宽薄,秋冬落叶,故B正确,树木高大茂密,多板状根是热带雨林的植被特征,树木矮小稀少,草类高而茂

密,属于热带草原的植被特征,树木叶片常绿坚硬,表面覆盖蜡质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植被特征,故ACD错。库车大峡谷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维吾尔语称“克孜利亚”(红色的山崖)。峡谷全长5000多米,谷端至谷口处自然落差200米以上,深150米到200米,谷底最宽53

米,最窄处仅0.4米。谷中峰回路转,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游客在此经常听到令人不寒而栗的“阴声怪气”。下图是库车大峡谷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推断库车大峡谷的形成过程是()A.外力沉积—褶皱隆起—流水侵蚀B.岩浆喷出—断层下沉—风力侵蚀C.外力沉积—褶皱隆起—

风力侵蚀D.岩浆喷出—断层下沉—流水侵蚀21.库车大峡谷中“阴声怪气”的原因可能是()①岩石表面千疮百孔,气流经过产生声音②季风气候导致风向多变③谷内地形导致风向风力、温湿差异造成④水流在崖壁上产生的回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20.A21.B【解析】【分析】【20题详解】读图可知,大峡谷两侧分层明显,应为沉积岩,是外力沉积形成的,BD错。库车峡谷是沉积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褶皱隆起,受流水侵蚀形成的,A对。风力侵蚀一般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地貌,不会形成峡谷,C错。故选A。【21题详解】库车大峡谷位于西北

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为非季风区,②错。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外力以风力为主,不会有水流在崖壁上产生回声,④错。由于峡谷内峰回路转,时而宽阔,时而狭窄,导致风向风力、温湿差异造成,且岩石表面经长期侵蚀,千疮百孔,气流产生声音,①③对。故选B。【点睛】任何一种地表形态都是在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

的,只不过在有些地区内力表现更明显,有些地区外力表现明显。“旗形树”的枝叶主要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旗子插在地上。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隔离带出现的“旗形树”景观。该道路

两侧“旗形树”的树冠都向中间机动车道生长,此景观为自然生长的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该地“旗形树”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风向B.气温C.降水D.光照23.拍摄图中景观时()A.长江流域迎来梅雨B.该市昼短夜长且昼渐短C.日照市盛行西北风D.索马里沿海正值捕捞高峰【答案】22.D23.C

【解析】【22题详解】读材料可知,该地为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区,因此树木枝叶不会因为盛行风只往一侧生长,,最有可能的是由于受到光照的影响,枝叶往向光的一侧生长,形成旗形树,故D正确。【23题详解】根据道路两旁的景观,旗形树应该为常绿林,而其它树已经落叶,季节为冬季,长江流域梅雨期是6月份,故A错

,该市昼短夜长但无法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故B错,冬季日照盛行西北风,故C正确,冬季索马里沿海是暖流,不是捕捞高峰,故D错。故选C。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

的关系(甲,乙、丙、丁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海拔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丁表示黄山短尾猴活动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5.黄山地区人工投食现象不断增多对短尾猴产生的长远影响是()A.保障了短尾猴食物供应B.限制了短尾猴活动范围C.增强了短尾猴生存能力D.破坏

了短尾猴栖息环境【答案】24.A25.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生物的因素【24题详解】黄山短尾猴在季节丁分布范围最广,反映了该季节食物应比较短缺,觅食广泛。回顾“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这句话,植物的物候期即开花、长叶等自然现象,其不

同海拔植物物候时间的区别即随海拔气温变化的结果。短尾猴在初春的栖息地海拔高度较低,随天气逐渐转暖,缓慢地向海拔较高的地带迁移。这主要因为作为主要食物的嫩芽、嫩叶是由低向高随天气转暖逐渐生长发育,这也决定了短尾猴春季分布的高度。故选A。【25题详解】由题干

可知食物的分布范围影响短尾猴的活动距离,人工投食增多,短尾猴会分布在人工投食的区域内,会限制短尾猴的活动范围,B正确。人工投食短期内会增多食物供应,但停止后对短尾猴影响较大,A错。活动量减小,免疫力有可能会减小,C错误。对栖息环境影响小,D错。故选B。【点睛】获

取并解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即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观测发现,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海拔大气高出4℃-6℃。高原上大气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

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上冰川、积雪广布,湖泊众多(下图)。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影响巨大。(1)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海拔大气高的原因。(2)用箭头绘制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3)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冰川产生的影响。【答案】(1)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地面辐射强;高原大气离地面近,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海拔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如下图。(3)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面积减小,雪线升高。【解析】【分析】本题以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

】(1)从原理上分析,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注意问的是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2)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海拔大气高,空气遇热会膨胀上升;周边大气温度低,空气遇冷收下沉,形成热力环流。(3)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减小。温度升高,雪线升高。【点睛】27.阅读图

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南部,平均水深140~180米,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是南美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下图示意秘鲁地理位置。(1)归纳秘鲁河流的水系特点。(2)分析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3)说明图中海域水温异常偏高,对秘鲁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

(1)山脉以东河流流程长,支流多,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广;山脉以西河流流程短,支流少,河网密度小,流域面积小。(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水量丰富;有河流流出,带走盐分。(3)上升流减弱,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安第斯山西侧降水增多,可导致暴雨洪水,威胁西海岸城市安全。【解析】【分

析】本大题以秘鲁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系特点描述、湖水性质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秘鲁河流的水系特点应结合图中信息从流程、河流密度、流域面积、流向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秘鲁河流以

安第斯山脉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安第斯山脉以东大多为亚马孙的上游支流,河流流程长,支流多,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广;安第斯山脉以西河流流程短,支流少,河网密度小,每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小。(2)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应从

湖泊盐份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的的喀喀湖附近有高达6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水量丰富,水量补给大于蒸发,盐度很难升高;图中显示,的的喀喀有河流流出,湖水不断更新,带走盐分,使得湖水盐度

很难上升,因此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且为上升流,海水水温偏低,如果图中海域水温异常偏高,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图中海城的寒流被南下的厄尔尼诺暖流取代,上升流减弱甚至消失,海洋表层营养元素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的饵料减

少,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暖流取代寒流,暖流增温增湿,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地带降水增多,可导致暴雨洪水,威胁西海岸城市安全。【点睛】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海西南部浅海大陆架的沙洲群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沙洲群,包括海滨滩涂、潮间带沙洲群及与之同脉相连的水

下沙脊群,涉及盐城,南通等8个县市。辐射沙洲地区拥有全球最有代表性的辐聚、辐散潮流体系。高潮时,沙脊顶上流速较小,作为潮汐通道的沙槽底层流速大,每日两次的潮起潮落,塑造着沙洲形态,形成了“巨形折扇”般的辐射沙洲群奇观。下图示意南黄

海辐射沙洲群的形成。(1)说出该沙洲群的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2)分析潮汐在该沙洲群成为辐射状“巨型折扇”奇观中的作用。【答案】(1)海水侵蚀作用、海水搬运作用、海水沉积作用。(2)辐聚、辐散的潮流使沙脊之间形成了潮汐水道,呈扇形向外海敞开。涨潮时,沙脊顶上流速

小,潮流携带泥沙在此沉积,沙脊不断淤积。沙槽底层流速大,潮流冲刷深切作用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形地貌的成因【详解】(1)由题干可知每日两次的潮起潮落,塑造着沙洲形态,所以主要的外力作用海水侵蚀作用、海水搬运作用、海水沉积作用。(2)由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沙洲呈

现辐射状,要与南北两大辐合---辐散的潮波系统这一动力条件有关。南北两大潮波系统的叠加,使得这海域潮差大,潮流强。沙脊顶上流速小,沉积作用强,淤积明显,沙槽底层流速大,冲刷侵蚀作用强,因此形成槽深脊高的“折扇状”。【点睛】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科院海北

高寒草甸生态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200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南麓。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土壤CO2的释放

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某研学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观测了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下图)。(1)研学小组采集土壤标本运用相关器材分析土壤成分,发现海北站土坡有机质含量特別丰富。

联系该地气候条件,分析成因。(2)研学小组观测了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气温及地温,发现其日变化明显。分析该现象的成因。【答案】(1)暖季气温较高,光照充足,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

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2)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增强,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减弱,C

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解析】【分析】本题以海北站气候状况及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速率日变化曲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难度一般。【详解】(1)由材料可知,海北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而土壤有机

质含量高低与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关系密切。由于暖季草类茂盛,有机质多。而冬季漫长寒冷,微生物分解速度慢,使得有机质容易积累。同时,年降水量小于600mm,淋溶作用弱,表层有机质集中,所以海北站土坡有机质含量丰富。(2)由于“土壤CO2的释放是大

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所以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释放速率就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于地面,所以地温与气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增强,地温

增高,近地面大气的温度随之增高,在下午14点左右达到最高,此时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作用强,而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与气温也相应降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也降低,从而使得地温、气温和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三者之间有明显的日变化。【点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