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doc,共(9)页,325.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41372476eef8c5b4e999b42d8a658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9-2020年深圳红岭学校初二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择,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填涂。1.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
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此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这一雕塑应该建在()A.厦门B.虎门C.澳门D.江门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
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3.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B.鸦片走私的冲击
C.《南京条约》的签订D.自然经济的解体4.《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内容是()2A.获得领事裁判权B.赔款2100万银元C.允许鸦片贸易正常化D.开放跟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5.从本质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B.教训清朝使其顺应要
求C.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6.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D.获得大量赔款7.义和团运动
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A.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都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D.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8.天京事变使天平天国由盛而衰,事变发生的根源在于A.清朝统治者的镇压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侵略者对
清朝的支持D.天平天国将士的贪生怕死9.以下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3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B.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C.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侵
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10.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制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A.①B.②C.③D.④1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B.促进了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12.“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因此,洋务派官僚主张兴办()A.军事工业B.总理衙门C.民用工业D.新式学堂13.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
国海军起步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戊戌变法期间414.下列企业是洋务派的实践活动,其中有一项所属类型与其他三项不一样,它是()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15.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
,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B.赔款白银2亿两C.开放通商口岸D.割让领土16.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C.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17.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18.“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的歌谣揭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B.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C.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D.山东、直隶下层百姓生活困难,进行反清活动19.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香港岛被英国割占B.第二次鸦片
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割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失败20.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礼物”使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丧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
土C.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D.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521.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朽B.清政府准备不足C.清政府闭关锁国D.清政府武器装备落后22.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
极大削弱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23.拉开戊戌变法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马关条约》签订B.公车上书C.《中外纪闻》创
刊D.强学会独立24.下面是一个同学对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比较,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要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B.两者都注重培养新式人才C.两者都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解决统治危机D.两者都兴办了新式学堂25.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6.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A.训练新式军队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D.创办报刊
并广开言论27.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A.取得了巨大成功B.开始了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6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8.《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已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29.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A.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B
.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D.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30.《辛丑条约》中最能表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3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32.如下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A.公元1912年B.公元1918年7C.公元191
9年D.公元1920年3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座重要的丰碑。“丰碑”指的是()A.结束了封建制度B.实现了革命目标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D.结束了封建帝制34.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
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35.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
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36.南京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以下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南京的是()A.《南京
条约》的签订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3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标志着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完成D.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38.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在历史
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A.谭嗣同——“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B.左宗棠——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C.林则徐——收复新疆D.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39.要研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第一首历史资料,下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8A.B.
C.D.40.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A.《文学革命论》B.《文学改良刍议》C.《狂人日记》D.《敬告青年》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个大题,共20分)41.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
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苏巡抚致总理衙门原函》提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却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然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
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与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和梁启超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材料一的作者
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材料中陈独秀所说的“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问题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何特点?问题四: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只是简要阐述,并形成结论。(要求:9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