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共(20)页,363.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d7502c19107e635d59411d2939061d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9-2020年深圳红岭学校初二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择,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填涂。1.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
两段。此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这一雕塑应该建在()A.厦门B.虎门C.澳门D.江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前,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图中雕塑代表折断的烟枪,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B。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
质发生了根本变化2【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国历史时期的分段,主要依据的是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中国市场大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打开是鸦片战争的影
响,但不是说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主要依据,AB不符合题意。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与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无关,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3.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B.鸦片走私的冲击C.《南京条约》的签订D.自然经济的解
体【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内容是()A.获得领事裁判权B.赔款21
00万银元C.允许鸦片贸易正常化D.开放跟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商品的输出,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的倾3销市场,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
合题意;故选D。5.从本质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B.教训清朝使其顺应要求C.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
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而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的权益。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选择C。6.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D.获得大量赔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
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7.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4A.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
峙的政权C.都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D.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打击下,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01年慈禧太后下令诛杀义和团;A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
政治纲领,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8.天京事变使天平天国由盛而衰,事变发生的根源在于A.清朝统治者的镇压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侵略者对清朝的支持D.天平天国将士的贪生怕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定都天京后,天平天国在军
事征占和制度上取得重大成就,但是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纂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天
平天国由盛而衰,从本质上反应了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B符合题意;天京事变是天平天国内部原因,与清政府的镇压无关,A不符合题意;侵略者对清朝的支持,与天京事变无关,C不符合题意;天平天国将士的贪生怕死与史实不符,不是天京事变
的根源,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B。9.以下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5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B.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C.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开放的通商口岸在沿海地区,图二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开放的通商口岸逐渐
向内地发展,由此可知,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0.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制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年~1860年,因此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6片领土的阶段是“年代尺”中②,故选B。1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
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洋务运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产生与发展,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因而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B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A不符合题意。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属于“花”,C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
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评价。12.“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因此,洋务派官僚主张兴办()A.军事工业B.总理衙门C.民用工业D.
新式学堂【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后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3.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海军起步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戊戌变法期间【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只海军,这是中国海军的兴起,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714.下列企业是洋务派的实践活动,其中
有一项所属类型与其他三项不一样,它是()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例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
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例如轮船招商局,D项所属类型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符合题意;故选D。15.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B.赔款白银2亿两C.开放
通商口岸D.割让领土【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使列强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这一内容严重侵害了中国的经济主权,对中国民族经济危
害最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6.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再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列强侵8华方式由商品输
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故D符合题意;A和B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故排除;《马关条约》前列强已获得贸易特权,故C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D。17.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
世纪未,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18.“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歌谣揭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B.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C.帝国主
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D.山东、直隶下层百姓生活困难,进行反清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由此可知,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是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9.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香港
岛被英国割占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割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失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是1900年,辛亥革命失败的时间是
1912年,二者没有因果关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920.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礼物”使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丧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D.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
社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析,这份“礼物”是西方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近
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选项D符合题意;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丧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发生在第二次
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1.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朽B.清政府准备不
足C.清政府闭关锁国D.清政府武器装备落后【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目中“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一具体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失败的根源应是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朽,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虽然是清政府失
败的原因,但是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断能力。近代前期,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遭受侵略是必然结果。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不想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22.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
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0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
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3.拉开戊戌变法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马关条约》
签订B.公车上书C.《中外纪闻》创刊D.强学会独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史称公车上书,这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
政治运动的开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4.下面是一个同学对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比较,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要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B.两者都注重培养新式人才C.两者都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解决统治危机D.两者都兴办了新式学堂【答案
】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都注重培养新式人才,都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解决统治危机,两者都兴办了新式学堂,BCD三项都是相同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走资本主义道路,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
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通过比较法和排除法找到共同点,得出正确答案。25.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
法、救亡图存11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背景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引发了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等人继续宣传变法维新,救
亡图存。故选B。【点睛】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公车上书26.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A.训练新式军队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D.创办报刊并广开言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
法的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其中“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有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27.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A.取得了巨大成功B.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12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戊戌
变法运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洋务运动,因此,AB均不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主旨类问句,以材料为依据作答。28.《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
亡的关头,旧格局已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
亥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这一关键词。根据课本所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都发生在20世纪,D符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公车上书,A项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不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
起瓜分狂潮,出现在19世纪末;1898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B项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不合题意;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C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1329.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
处是()A.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B.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D.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幻想依靠毫无实权的光绪帝,而辛亥革
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所以答案是A。30.《辛丑条约》中最能表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
国工具的条款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表明清政完全变成了为帝国主义忠帮凶,帮助镇压本国人民,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符合题意;.清政赔款白银4.5亿两……等税收作担保,该内容带来的影响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A不符合题意;划定北京东交民
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大本营,不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不符合题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样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
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14策,不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3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
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并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32.如下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A.公元1912年B.公元1918年C.公元1919年D.公元1920年【答案】C【解析】15【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912年民国纪年法就是民国元年,同理,题干中的民国八年即1919年,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史实,故选C。3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座重要的丰碑
。“丰碑”指的是()A.结束了封建制度B.实现了革命目标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D.结束了封建帝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座重要的丰碑,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34.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题文的“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意在强调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历史功绩。BCD和题文材料无关,故此题选择答案A。35.学校开展爱
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16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①④③
②【答案】D【解析】①项《鸦片战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爆发时间是1840年;②项《末代皇帝》反映孙中山的主要事迹应该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主;③项《甲午风云》反映的是甲午战争,时间是1894年。④项《火烧圆明园》反映的历史
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时间是1860年;因此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故选D。36.南京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以下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南京的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C.中华
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约有100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发生在南京的事件,不符合题意;故选B。3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标志着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完成D
.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宪法,A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B项不符合
题意;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项说法错误;宣告17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识记能力。《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反映了民主主义精神。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进步。1914年5月废除,由《中华民国约法》取代。38.人民群
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A.谭嗣同——“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B.左宗棠——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C.林则徐——收复新疆D.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答案】D【解析】【详解】依
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A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B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左宗棠收复新疆,C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D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四个选项的人物的相关知识,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39.要研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第一首历史资料,下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创建中
国同盟会,并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B项符合题18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0.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A.《文学革命论》B.《文学改良刍议》C.《狂人日记》D.《敬告青年》【
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C项符合题意;A
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个大题,共20分)41.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苏巡抚致总理衙门原函》提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
学习外国利器。”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却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然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浅论
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
,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和梁启超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材料一的作者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材料中陈独秀所
说的“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19问题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何特点?问题四: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只是简要阐述,并形成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问题一:①不同之处:李鸿章认为封建君主专制尽善尽美,只需要学习西方技术便可使中国振兴;梁启超认为只有改变中国的制度才能使中国振兴;②“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维新派的软弱和弱小,封建顽固派强大;③说明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拯救中
国。问题二:①“民族”的实现体现在推翻清朝的统治,“民权”的实现体现在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②“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问题三:中国近代化从学习技术到改良制度,从政治革命到思想革命,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问题四:论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论据
:①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张“自强”、“求富”。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在
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③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更在思想领域开始了近代。结论:综上所述,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救中国。【解析】【详解】问题一:根据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
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和梁启超的观点的不同之处是李鸿章认为封建君主专制尽善尽美,只需要学习西方技术便可使中国振兴;梁启超认为只有改
变中国的制度才能使中国振兴;材料一的作者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维新派的软弱和弱小,封建顽固派强大;③说明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拯救中国。问题二: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
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是“民族”的实现体现在推翻清朝的统治,“民权”的实现体现在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的颁布;材料中陈独秀所说的“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两位先生”是指“德先生”20(民主)和“赛先生”(科学)。问题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近代
化进程的特点是中国近代化从学习技术到改良制度,从政治革命到思想革命,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问题四:依据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的论题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论据:①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张“自强”、“求富”。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进一步推
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③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更在思想领域开始了近代;综上所述,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只
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