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53.435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53.4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3dedddad4964d532cc48c83bdbc52b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莲湖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孔子的弟子曾子生活清贫,常着破衣躬亲耕作。相传,鲁国国君为旌表他的德行,派人传令将一座城镇的租税封赠给他。但曾子推辞不受,并做出了“无功不受禄,无德不受宠”的

解释。这一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的()A.天人合一B.和而不同C.有容乃大D.自强不息【答案】D【解析】【详解】从曾子的生活清贫,常着破衣躬亲耕作,“无功不受禄,无德不受宠”可看出他自强不息的品质,D项正确;A项是西汉的董仲舒提出的,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

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秦朝喜欢营建大规模工程,无论是有关王朝命运的修长城、兴水利、挖运河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宫城、皇陵、行宫等满足统治者奢华享受的超大型工程建设,大都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主要是由于秦朝A.崇尚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B.建立起一套严密监察制度C.建立了空前统一

的大帝国D.形成高效率行政管理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权力配置模式是中央集权型,全国一切资源均由中央任意调遣,这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提供了组织保证,D项正确;法家思想、监察制度、统一的大帝国均和材料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BC项。故

选D项。3.《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其中大量的香草美人、神话人物、虬龙鸾凤,绝不是以意象本身的意义存在的,而是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这些在后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中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这表明《楚辞》A.呈现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趋势B.可用于

证实周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内容虚构对历史研究无价值D.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楚辞)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后世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

程度受其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说明不了《楚辞)具有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趋势,排除A项;材料中也未涉及周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楚辞》对历史研究是有价值的,排除C项。故选D项。4.飞钱产生于唐宪宗时期,是一种在异地间转移现金的方式。交易者不必携

带大量沉重的金属货币,而可在甲地缴纳并取得票据,凭票据在乙地支领到钱。据此可知,唐代A.商贸往来突破了空间限制B.信贷业务出现了较大发展C.纸钞滥发引发了通货膨胀D.商业契约得到了广泛应用【答案】B【解析】【详解】飞钱便利了人们贸易交易,避免了

携带大量金属货币的弊端,这说明当时信贷业务出现了较大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商业活动的空间范围限制,材料中的跨区域贸易之前就存在,排除A项;飞钱不等于纸币,而且无法证明当时出现了通货膨胀,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飞钱使用的广泛度,排除D项。故选B项。5

.元代科举考试规定,“蒙古、色目人考两场,第一场为经问五条,义理精明;第二场为时务策一道。汉人、南人考三场,考试的内容第一场为明经、经疑;第二场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第三场为经史时务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惟

务直述”。这些规定表明元代科举制A.兼顾了社会不同阶层B.改变了民族歧视政策C.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D.重视经世人才的选拔【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元代,无论是蒙古、色目人还是汉人、南人,参加科举考试均要考查时务策,这表明元代重视科举制和对经世人才的选拔,D项正确;材

料未体现社会阶层的不同,排除A项;元代科举的实行吸引了一部分优秀的南人为朝廷效力,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但并不表明元朝改变了民族歧视政策,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来看,元代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择的范围,排除C项。故选D项。6.据《明实录》记载,明代中期,山东临清县单是布

店就有73家、绸缎店32家。有布店每进布“出银必点一朱”,每年供记账用的朱砂就需二三十斤,可见棉布进销量之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A.棉布已成为最主要衣料B.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局面C.临清是北方最发达市镇D.北方地区盛产棉布丝绸【答案】B【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山东临清县的布店、绸缎店数量多,棉布进销量大,这反映出临清县的商品经济发展繁荣,B项正确;材料并未将棉与其他衣料成分进行对比,无法体现棉布成为最主要衣料,排除A项;材料并未将临清镇与北方其他市镇进行对比,排除C项;盛产

丝绸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7.清朝时,松江(上海)苏州一带,“种稻之田不能十一(不到十分之一)”,“其民独托命于木棉(棉花)”;而“江(江西)广(湖北)安徽之客米来售者,岁不下数百万石。”这表明A.江南地区种植业趋于衰败B.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解体C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地域性“商帮”垄断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种稻之田不能十一(不到十分之一)”,“其民独托命于木棉(棉花)”可得出当地农民从以种稻为主,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反映出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C项正确;衰败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B项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商帮,排除D项。故选C项。8.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在广州延聘外语人才,翻译外文报刊资料和著述借以了解“夷情”和世界,先后编成《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四洲志》等。这一做法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B.发展了经世致用的学风C.探寻了富国强兵之道D.改变

了天朝上国的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时期儒家思想得到新发展,而经世致用思想就是其中的代表,即学习的学问要用来安邦治国,而林则徐为了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派人翻译书籍,这实际上就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B

项正确;材料反映正统思想被动摇,排除A项;林则徐只是对西方国家进行初步了解,谈不上探寻富国强兵的道路,排除C项;直至鸦片战争战败,天朝上国的心态仍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9.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

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不相扰。这反映了A.列强侵华军事与外交手段并用B.八国联军的兵力占有绝对优势C.清政府统治根基受到严重动摇D.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答案】C【解析

】【详解】地方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不仅不发兵勤王,还私自签订“东南互保”协议,可知清政府权威已经下降到极点,随着地方封疆大吏的权力不断强大,清政府统治根基受到严重动摇,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非列强的侵略手段,排除A项;B项的说法史实错误,排除;材料的主旨并非经济中心的

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0.新文化运动期间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呼吁人的解放B.批判纲常礼教C.提倡民主科学D.倡导文学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

有干涉我的权利”可知,强调了追求个性解放,即呼吁人的解放,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呼吁人的解放,没有体现“批判纲常礼教”、“提倡民主科学”以及“倡导文学革命”,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1.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

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A.列强意识到平等对待中国是大势所趋B.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C.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D.民众

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觉醒,使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力量的伟大,促进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B项正确;B项中的“平等对待”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史实

,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的变化,不能说明“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排除C项;D项中“左右”的说法夸大了民众的作用,排除。故选B项。12.中国进口税率从1921-1922年的不过3%,提高到1928年的4.3

%,1931年的16.1%,1933年的25.4%,1934年的34.3%。这一变化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保障了中国的主权独立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D.实现中外经济互惠互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中国进口税率从1921-1922年的不

过3%,提高到1928年的4.3%,1931年的16.1%,1933年的25.4%,1934年的34.3%。”可得出,进口关税的提高,更有利于保护本国的商品,有利于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这一措施不能保障主权,排除B项;材料与国际地位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的涉及到西方对中国的

政策,不能得出实现了中外经济互惠互利,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3.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这时中国共产党“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表现为A深化国共合作巩固革命统一

战线B.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联盟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D.联合民主党派争取和平建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925年”“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

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所以1925年中国共产党“团结真正的朋友”的表现为深化国共合作、巩固革命统一战线,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开始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后,排除B项;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C项;抗战胜利后,为反对美蒋“假和平真内战”阴谋,中国共产党主张联合民主党派争取和平建国,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表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史学界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下述研究成果旨在()时间史学家史学著作1938年陈之安《南明诸王的复国运动》1939年吴重翰《明代

倭寇犯华史略》1940年孟繁华《明代两浙倭寇》1941年周远君《徽钦北徙录》1941年萧明扬《明太祖平胡录》A.反对国民政府的文化政策B.传承中国传统的史学方法C.彰扬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D.宣扬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复国”、“倭寇”、

“平胡”等信息可知,时值抗日战争时期,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国民政府的文化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史学家使用的史学方法,排除B项;研究成果固然能反映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但其旨在彰显抗日

救亡的民族精神,D项未能反映材料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15.1948年共产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口号提

出后得到社会各界和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这一现象说明A.结束国民党统治是人心所向B.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C.政治协商制度已初步建立D.解放战争已取得战略性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

料强调共产党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社会各界和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这说明结束国民党一党专制,建立自由、民主联合政府是人心所向,A项正确;政协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在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召开,排除C项;BD两

项涉及的时间与材料不符合,排除BD项。故选A项。16.1993年,国家体委明确了“体育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政策措施。2002年,党和政府全面实施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由此可见,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改革

开放的深入推进B.强身健体意识日益增强C.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D.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体育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及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

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由此进入了新的阶段,因此在1993年国家提出来体育要面向市场和发展全民健身的口号,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人民强身健体意识的增强,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变化,排除D

项。故选A项。17.在古代雅典,尚未成年的男孩经常跟随自己的父亲参加各类宗教仪式、节日庆典,而且也被默许跟随大人旁听法庭的审判。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参政意识得到强化B.司法审判体现民主原则C.集体意识渗透社会生活D.

人文精神冲击宗教迷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尚未成年的男孩经常跟随自己的父亲参加各类宗教仪式、节日庆典......”说明雅典人民集体意识较强,C项正确;尚未成年的男孩不是公民,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司法审判体现民主原则,而且只有材料后半部分提到了法庭的审判,

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人文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18.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并运用这些定律把星星、地球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他建构的世界内,并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能够被认识。”牛顿的这一认识A.是对绝对时空观的否定B.为启蒙思想提供了借

鉴C.对经典力学提出了挑战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牛顿力学的诞生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能够被认识”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借鉴,推动启蒙思想家思考人类社会的规律和规则,B

项正确;广义相对论在更深层次上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排除A项;牛顿力学就是经典力学,排除C项: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时间是1687年,牛顿所处的时代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且材料主旨并非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19.如表英国对外贸易(部分)占比变化统计表,该表反映了英国制成品、半制成

品出口制成品、半制成品进口年份占比(约)年份占比(约)1864-187366.7%1870-187518.4%1874-190333.3%1890-189524%A.经济地位已被美国取代B.世界市场份额急

剧减少C.逐渐失去工业优势地位D.大量资本投入金融领域【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表格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19世纪中期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品出口减少,进口增多,反映出其正逐渐失去工业优势地位,C项正确;仅有英国一个国家的工业产

品进出口情况不能说明英国的经济地位已被美国取代,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英国在世界市场份额急剧减少,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英国将大量资本投入金融领域,排除D项。故选C项。20.1832年,法国"人权社"印发的小册子写道∶"共和国,无论其政

府形式如何,法律始终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所有将公共利益置于首位的合法政府都是共和国。而共和主义者应将公共利益置于私人利益之上,为所有的人争取自由和公正的权利。"这表明当时法国A.民主共和体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B.成为启蒙运动学术交流中心C.资产

阶级既得利益不再受到保护D.各政治派别的分歧日渐缩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人权社”印发小册子对共和政体和共和派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表明当时法国民主共和体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法国成为启蒙运动学术交流中心,排除B项;材料信息侧重表明

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保护个人合法利益,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1.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但又赋予皇帝极大的权力如宣战、烤和、缔约、解散联邦议会、任免宰相等。据此可知,1871年宪法A.确

定分权制衡的宪政原则B.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C.使皇帝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体现了军国主义传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从形式上说明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但实际上确立了皇帝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故C项正确;制衡原则在1871年宪法中并未完全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

此时德国统一已经完成,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军国主义,故D项错误。22.19世纪70年代德加创作了《舞台上的舞女》(如图)。他以舞女们的舞姿为媒介,刻意追寻光与色的表现。画中舞台上的布景与绿色的地毯,衬托着光照

下的舞女,显得虚无缥缈、绚丽变幻,自成一个美的世界。此画的风格属于()A.现实主义B.印象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的【详解】从材料中的“刻意追寻光与色的表现”“虚无缥缈、绚丽变幻,自成一个美的世界”可以看出,该画追求光与色结合的艺术效果,属于印象主义风格,故B正确;现实主

义美术注重写实,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浪漫主义美术手法夸张和想象力丰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反理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3.1950年4月20日,杜鲁门向美国报

纸编辑协会全体会员发表演讲时指出:“务必尽快将我们和其他国家的民主自由力量吸引到一场史无前例的真理运动中来,以便让更多的爱好民主自由的民众能够倾听到来自我们的和平之声。"这表明美国旨在A.倡导建立新的国际秩序B.扩大

领导世界的影响力C.改变美苏争霸的被动地位D.借宣传领域渗透冷战思维【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即冷战时期,杜鲁门总统向美国报界发表演讲,要以“真理运动”为旗号,“让更多的爱好民主自由的民众能够倾听到来自我们的和平之声”,表明美国旨在借宣传领

域渗透冷战思维,D项正确;倡导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并非当时美国的本意,排除A项;扩大领导世界的影响力只是其具体的目标,并非美国所谓真理运动的主旨,排除B项;1950年美国在美苏关系上处于主动而非被动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24.如表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

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年份苏联粮食产量19538250万吨19548560万吨195510370万吨195612500万吨195710250万吨195813470万吨A.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B.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D.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答案】B【解析】【详

解】根据材料图表信息,20世纪5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结合所学可知,这和1953年起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有关,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是农业,但表格体现不出来,排除A项;此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斯大林模式仍未被放弃,排除C项;粮食产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明显

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唐高宗永徽年间长孙无忌等人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该律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凡12篇。首篇《名例律》规定了“谋反”、“谋叛”、“谋

大逆”、“不孝”、“不睦”等“十恶”重罪,还规定了“议亲”(皇亲国戚)“议贵”(高级官员)等“八议”行为,同罪异罚。其余各篇涉及到卫禁、职制、户婚、贼盗、诈伪、斗讼、断狱等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唐律疏议》以其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及高超的立法技术,成为中国封建法乃至整个中华法系

的代表性法典,也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阎步克《中国古代史》等材料二公元212年,罗马统治者授予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自此拉丁人、异邦人与罗马人的身份差别不复存在,除奴隶外,在自由民之间已经实现了平等。罗马外事裁判官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首先从罗马法与外

国法中寻找共同规则,当没有这种共同规则时,“则尽可能地从各种不同的规范和制度中提取比较简单的内容,去掉各民族特有的成分”,两者共同构成了万民法的内容。受希腊哲学和自然法思想影响,罗马法不仅在微观上为未成年人、妇女、被收养人等提供了具体保护,而且在宏观

上形成了一些影响后世的法律制度,比如监护制度、优先权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等,彰显了法律对实质正义的追求。——摘编自吕岩峰等《罗马法之国际私法论纲:“适当——和谐论”的维度》材料三英国的法治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在中世纪封建社会结构下,形成了国王、封建主、教会、城市四级权力结构,使得

有限王权在英国成为现实,并签署英国最早的宪政契约《大宪章》。他们认为这是祖先留给后代的遗产,后来在启蒙运动的带动之下不断完善和发展。虽同是封建制国家,但英国由于特殊外来力量的进入为其提供了改良或革命性的道路,这是欧洲它

国所不能复制的。他们在国内的权力斗争中也拒绝任何激进的变革,把变革幅度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各种势力也从不将对手赶尽杀绝,而是尽可能对政权进一步控制,避免社会发生大的动荡。即使在议会力量逐渐强大之后,至今仍然保留了君主制形式。——摘编自陈爽《试论英国法治文化的形成》(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体现的中国古代法律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立法所体现出的基本原则。(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法治形成过程的特点,并指出近代英国法治文化形

成的原因。【答案】(1)特征:德主刑辅(礼法结合、以礼入刑)维护纲常伦理秩序(君权至上、等级秩序、家庭本位)诸法合体,行政司法不分:系统规范,影响深远。(答对任意三点即可)(2)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法律协调的原

则;保护弱者利益的原则。(3)特点:时间漫长,经历过斗争:对先前法律有继承性;法制民主主体较广泛;受外来因素的影响;经历了改革;机构之间具有制约关系。(答对任意四点即可)原因:历史传统;资本主义发达;代议制民主政治。(答对任意

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特征:根据“该律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得出德主刑辅;根据《唐律疏议》中规定的各项罪名可知其目的是维护纲常伦理秩序;根据“其余各篇涉及到卫禁、职制、户婚、贼盗、诈伪、斗讼、断狱等各方面

的法律规定”得出诸法合体,行政司法不分:根据“成为中国封建法乃至整个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产生了深远影响”得出系统规范,影响深远。【小问2详解】基本原则:根据“罗马统治者授予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以罗马

公民权,自此拉丁人、异邦人与罗马人的身份差别不复存在,除奴隶外,在自由民之间已经实现了平等”得出平等原则;根据“尽可能地从各种不同的规范和制度中提取比较简单的内容,去掉各民族特有的成分法”得出法律协调的原则;根据"罗马法不仅在微观上为

未成年人、妇女、被收养人等提供了具体保护,而且在宏观上形成了一些影响后世的法律制度,比如监护制度、优先权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等”得出保护弱者利益的原则。【小问3详解】特点:根据“英国的法治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在中世纪封建社会结构

下,形成了国王、封建主、教会、城市四级权力结构,使得有限王权在英国成为现实”得出时间漫长,经历过斗争:根据“他们认为这是祖先留给后代的遗产,后来在启蒙运动的带动之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出对先前法律有继承性;法制民主主体较广泛;经历了改革;根据“英国由于特殊外来力量的进入为其提供了改良或革命

性的道路,这是欧洲它国所不能复制的”得出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机构之间具有制约关系;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历史传统、资本主义发达和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角度进行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4-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演变简表19291935年1929年

,共产国际指责中共所实行的路线,被机会主义的“联合富农"的路线所代替,中共接受了批评。1930年2月以后,中央苏区普遍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二七”会议更提出了没收自耕农土地的政策。19351949年1935年12月,毛泽东签发的《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富农

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其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1939年,毛泽东指出“不应把富农看成和地主无分别的阶级,不应过

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1948年,毛泽东提出要区分新富农和旧富农,强调对待地主和富农应依照土地法大纲加以区别。——摘编自秦宏毅《四个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根据材料,围绕“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的演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答案】观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论述:国民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初期,由于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浅显以及对中国革命的理论准备不足,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对富农采取了打击的政策,如在富农地位的认识及土地政策

方面,把富农与地主等同看待等。尤其是在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下,“左”倾富农政策及做法更是给革命带来了危害。随着自身的不断成熟,中国共产党的富农政策也逐渐符合中国的国情,如土地革命时期对“没收一切土地”政策的调整

、“中立富农政策”的出台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保障富农利益以联合富农的政策,这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争取

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符合形势变化的政策。总之,纵观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的演变,其间虽有曲折,但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最终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富农路线。(“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

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1930年2月以后,中央苏区普遍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二七’会议更提出了没收自耕农土地的政策”、“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其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不应把富农看成和地主无分别的阶级,不应过早地采取

消灭富农的政策”等信息可以看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结合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等不同阶段中共的富农政策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

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商鞅变法之前。秦人尚武,私斗成风。商鞅在变法中引导人们杀敌立功、追名逐利,乃致达到“闻战而相贺”的地步,形成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局面。在

秦人价值观中,伦理意识差,亲情和宗法观念淡薄,讲求功利的氛围浓烈。商鞅据此宣扬“国好力者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的理论,而道德.知识则是有害无益的,指出要发展国家的实力,就要顺应民众“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的本性,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

”方面来。商鞅极力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新法实行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在社会上普遍确立。——摘编自李

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顺应和整合秦国文化传统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对秦国风俗的影响。【答案】(1)表现:利用尚武精神引导将士杀敌建功;顺应民众本性施行重刑厚赏政策;基于讲究功利的氛围奖励农战以发展国家实力;利用亲

情和宗法观念的淡薄打击贵族特权;强制分家以建立小农家庭。(任答四点)(2)影响:激发了民众尚武崇战的意识,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减少了民间私斗;通过严刑峻法确立社会规范.强化了统治秩序;进一步削弱宗法伦理观念,推动小农经济发展;整合

文化传统上升为统一的意识形态,推动秦国社会发展;但也导致秦人过于贪求功利,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根据“秦人尚武,私斗成风。商鞅在变法中引导人们杀敌立功、追名逐利”可得出利用尚武精神引导将士杀敌建功;根据“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

施”得出顺应民众本性施行重刑厚赏政策;根据“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得出基于讲究功利的氛围奖励农战以发展国家实力;根据“商鞅极力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得出利用亲情和宗法观念的淡薄打击贵族特权;根据“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

者为禁”得邮强制分家以建立小农家庭。【小问2详解】影响:根据“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得出激发了民众尚武崇战的意识,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减少了民间私斗;根据“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可得出通过严刑峻法确立社会规范

,强化了统治秩序;根据“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得出进一步削弱宗法伦理观念,推动小农经济发展;根据所学可得出整合文化传统上升为统一的意识形态,推动秦国社会发展;人局限性的角度可得出但

也导致秦人过于贪求功利,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是连接西亚、东亚、南亚、中亚的枢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

想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979年12月,苏联悍然出兵入侵阿富汗,到1989年2月苏军全部撤出。持续九年多的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

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据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富汗战争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答案】(1)背景:阿富汗地理位置特殊,战略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冷战”两极格局下,苏联极力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2)影响:加速苏联解体(或削弱苏联国力);促使冷战结束(或改变世界格局);给阿富汗人民茶来深重灾难;导致阿富汗地区恐怖主义滋生,威胁世界和

平(或导致社会动荡,影响国际秩序)。【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是连接西亚、东亚、南亚、中亚的枢纽”可知,阿富汗地理位置特殊,战略位置优越;根据材料“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可知,矿产资源丰富;根据材料“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想将其纳入自己的势

力范围。1979年12月,苏联悍然出兵入侵阿富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两极格局下,苏联极力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2)影响:根据材料“持续九年多的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

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速苏联解体(或削弱苏联国力);促使冷战结束(或改变世界格局);给阿富

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导致阿富汗地区恐怖主义滋生,威胁世界和平(或导致社会动荡,影响国际秩序)等方面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相对论问世不久,恰逢中国要民主、要科学,强烈要求社会变革的中国人对爱因斯坦及其学说感到特别亲切,称赞他是“近世科学的大革命家”,而爱因

斯坦也对中国充满友好的情感。从1919年起,他热情接待了夏元琛、王光祈等中国留学生,对中国青年寄予很大的希望,“敢信将来对于科学界定有伟大贡献”。1922年12月31日,爱因斯坦路过上海。次日,他在租界工部局礼堂演讲了相对论。到1924年II月,《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一书出版了三版,

有关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中文著作被中国青年抢购一空。爱因斯坦在旅行日记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劳苦大众寄予深切同情,并对中国发生五四运动这样的革命事件表示理解。1938年1月5日,他呼吁世界各国抵制日货,随后发起成立援助

中国委员会。——摘编自戴念祖《爱因斯坦在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因斯坦对中国“充满友好”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称赞爱因斯坦是“近世科学的大革命家”的理由。【答案】(1)表现:访问中国,促进相对论传播关心中国百姓,同情中国革命帮助并鼓励中国留学生

为中国的抗战争取国际援助。(2)理由: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解释光电效应,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适应了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的需要爱因斯坦学说利于近代中国变革转型具有关心劳苦大众的精神具有人文主义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根据“

爱因斯坦路过上海。次日,他在租界工部局礼堂演讲了相对论。到1924年II月,《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一书出版了三版,有关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中文著作被中国青年抢购一空。”得出访问中国,促进相对论的传播;根据“爱因斯坦在旅行日记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劳苦大众

寄予深切同情”得出关心中国百姓,同情中国革命;根据“他热情接待了夏元琛、王光祈等中国留学生,对中国青年寄予很大的希望”得出帮助并鼓励中国留学生;根据“他呼吁世界各国抵制日货,随后发起成立援助中国委员会。”得出

为中国的抗战争取国际援助。【小问2详解】理由:根据所学,结合其成就可得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解释光电效应,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根据“相对论问世不久,恰逢中国要民主、要科学,强烈要求社会变革的中国人对爱因斯

坦及其学说感到特别亲切”得出适应了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的需要;根据所学可得出爱因斯坦学说利于近代中国变革转型;根据“爱因斯坦在旅行日记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劳苦大众寄予深切同情,并对中国发生五四运

动这样的革命事件表示理解。”得出具有关心劳苦大众的精神;结合所学可得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707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