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7 页
  • 大小 892.031 K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7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3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37)页,892.03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35ceccee33242702a6c4ea8c32288b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实高2021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8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共60分)第Ⅰ卷共45题,1-30题每题1分,31-

45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是关于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A.称取牛肉膏时,可将其放在小烧杯,或滤纸上称量B.在琼脂溶化的过程中,需不断搅拌

,以防琼脂糊底使烧杯破裂C.配制好的培养基经灭菌后,可用盐酸或NaOH溶液调节pHD.高温灭菌后,需要加入适量无菌水来补足因蒸发而流失水分【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基配制时的注意事项:①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

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操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

污染培养基。③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④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详

解】A、牛肉膏比较粘稠,需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A错误;B、琼脂溶化后较粘稠,所以在琼脂溶化的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使烧杯破裂,B正确;C、应先用盐酸或NaOH溶液调节pH,再将培养基灭菌,C错误;D、高温灭菌过程中,装培养基的容器是用棉塞塞

好的,所以不需要加入适量无菌水来补足因蒸发而流失的的水分,D错误。故选B。2.下列有关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代谢类型都是异养需氧型B.发酵过程中所有的相关反应都是在微生物的细胞内进行的C.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D.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传统发酵技术是指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详解】A、参

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A错误;B、腐乳制作的的过程中,蛋白质脂肪的水解反应是发生在微生物细

胞外,B错误;C、不同微生物适合生存的条件不同,因此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C正确;D、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但没有进行灭菌处理,D错误。故选C。3.

下列有关泡菜得制作与亚硝酸盐含量得测定得实验叙述中,正确的就是()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得盐水(盐与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B.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得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C.在酸

化条件下,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D.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得测定【答案】B【解析】【分析】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

,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

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泡菜制作中应先加蔬菜,再加盐水,且盐与水比例为1:4,A错误;B、由于乳酸菌的严格厌氧的,因此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B正

确;C、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错误;D、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毛霉为主的多种原核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B.加盐腌制后,毛霉能产生更多的蛋白酶和脂肪酶C.卤汤中酒精的含量越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就越短D.密封瓶口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可防止污染【答案】D【解析】【分析】1、腐乳的制作原理:(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注意的问题:(1)腐乳制作所需豆腐的含水量及意义: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

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2)配制卤汤时酒量的控制: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如果过少,达不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

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一般应控制在12%左右。【详解】A、毛霉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加盐腌制后,毛霉死亡,不再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B错误;C、由于酒

精会抑制酶的活性,因此卤汤中酒精含量越高腐乳成熟的时间越长,C错误;D、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的杂菌污染,D正确。故选D。5.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

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后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实验组平

板进行计数【答案】A【解析】【分析】检测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培养基,培养基灭菌后,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放置适宜条件培养,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取平均值,最后根

据公式即可计算出土壤细菌总数。【详解】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应该先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再倒平板,A错误;B、测定土壤中细菌总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即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

各组平板上,B正确;C、平板倒置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定期观察菌落的形成情况,C正确;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故选

A。6.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成分牛肉膏葡萄糖K2HPO4伊红美蓝琼脂蒸馏水含量10g10g2g0.46g适量1000mL(注:伊红美蓝可用于检测大肠杆菌,使菌落染成黑色,带金属光泽)A.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只有大肠杆菌B.培养基

中葡萄糖作为碳源,牛肉膏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C.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使用D.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答案】B【解析】【分析】据表分析:此表表示鉴定大肠杆菌的合成培养基。微生物的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有的还会有生长因子等。【详解】A、此培养基中能生长多种微生物,不仅仅只有大肠杆菌,A错误;B、培养基中葡萄糖作为碳源并提供能量,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和氮源,B正确;C、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D、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含有琼脂

,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用于鉴定大肠杆菌,属于鉴别培养基,D错误。故选B。7.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A.甲苯层、血红蛋白、脂溶性物质沉淀层、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B.甲苯层

、脂溶性物质沉淀层、血红蛋白、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C.其他杂质暗红色沉淀物、血红蛋白、甲苯层、脂溶性物质沉淀层D.甲苯层、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血红蛋白、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答案】B【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

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

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故选B。8.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粗分离的过程中不需使用磷酸缓冲液B.磷酸缓冲液可

保证血红蛋白正常的结构和功能C.为防止血液凝固,应在采集好血样中加入适量的磷酸缓冲液D.将样品加入色谱柱顶端时,下端的流出口应处于打开状态【答案】B【解析】【分析】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大步,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

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的处理;再经过透析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最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详解】AB、对血红蛋白的粗分离使用磷酸缓冲液洗脱,磷酸缓冲液模拟细胞内的pH环境,可保证血红蛋白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A错误,B正确;的的C、血液凝固后无法分离出红细胞,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C错误;D、将样品加入色谱柱顶端时,下端的流出口应处于关闭状态,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D错误。故选B。9.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制备的凝

胶球形状不规则原因可能是海藻酸钠的浓度过高B.CaCl2溶液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和酵母菌混合液形成凝胶球C.为快速制备海藻酸钠溶液,可用酒精灯直接大火加热D.采用包埋法固定酵母菌是因为体积大的细胞难以吸附或结合【答案】C【解析】【分

析】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制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制。(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

度适宜,并匀速滴入。【详解】A、海藻酸钠的浓度过高,会导致制备的凝胶球形状不规则,A正确;B、混合液加入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B正确;C、制备海藻酸钠溶液时,需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C错误;D、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过程中

因为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多采用包埋法固定,D正确。故选C。10.下列有关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都是固定化酶B.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一定比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好C.

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对去除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有很好效果D.加酶洗衣粉有利于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是因为加酶洗衣粉中不含磷【答案】C【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这些酶制剂不仅

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详解】A、洗衣粉中的酶没有用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这些步骤处理,是完全游离状态的,不是固定化酶,A错误;B、因用

途不同,且酶需适宜的条件,故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一定总比普通洗衣粉好,B错误;C、奶渍和血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因此加酶洗衣粉能够很好地除去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C正确;D、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相对较多,含磷的污水排放到水体中,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而污

染水体,而加酶洗衣粉中含有酶制剂,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水软化剂)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C。11.下列有关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为酶一般为蛋白质,分子比较大,所以固定

化酶技术更适合采用包埋法B.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技术方法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C.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成本低,操作更容易D.反应物如果是大分子物质应采用固定化酶技术【答案】A【解析】【分析】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

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详解】A、因为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而细胞较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固定化细胞技术更适合采用包埋法,A错误;B、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

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B正确;C、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能连续性生产,C正确;D、反应物如果是大分子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应采用固定化酶技术,D正确。故选A。12.关于酶,加酶洗衣粉和

普通洗衣粉的描述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含量比普通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含量少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变性失活后,其洗涤效果也比普通洗衣粉好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都是从植物、霉菌、酵母菌、细菌等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D.加酶洗衣粉因为额外添加了酶制剂,比普通洗衣粉更易污

染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种: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详解】A、加酶洗衣粉通过酶制剂可以高效地水解污迹,并不需要太多的表面活性剂,且表面活性剂会影响酶活性,故加酶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含量比普通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含量少,A正确;B、加酶洗衣粉的酶失活后,就失去了酶的作用,其洗涤效果和普通洗

衣粉相同,B错误;C、加酶洗衣粉的酶不一定从生物体内提取,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取,C错误;D、加酶洗衣粉取代了普通洗衣粉,减少了磷对环境的污染,酶制剂对环境基本没有污染,D错误。故选A。13.某学习小组欲探究果胶酶用量对橙汁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

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制作橙子泥时必须去掉橙皮以免影响实验结果B.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和果胶酶用量等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溶液中的溶氧量D.实验结果表明一定量的橙子泥需要果胶酶的最适用量为35mL【答案】D【解析】【分析】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

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详解】A、由于果胶酶可将橙皮中的果胶分解,提高出汁率,因此不需要去掉橙皮,A错误;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果胶酶用量,无

关变量有温度、pH等,B错误;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C错误;D、由图可知,果胶酶的用量为35mL时,是形成橙汁相对量最多的最少酶量,因此实验结果表明一定量的橙子泥需要果胶酶的最适用量为35mL,D正确。故选D

。14.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果胶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②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④可用出汁率和澄清度判断果胶酶的活性⑤酵母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果胶,但可利用酵母菌生

产果胶酶⑥果胶酶可以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从而提高出汁率⑦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

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详解】①果胶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①错误;②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不同细胞产生的酶不一定相同,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即并非所有生物都能产生果胶酶,②错误;③④果胶

酶的作用是将不溶性的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从而可提高果汁出汁率以及果汁澄清度,所以可用出汁率和澄清度判断果胶酶的活性,③④正确;⑤酵母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果胶,可用酵母菌发酵生产果胶酶,⑤正确;⑥果胶酶能

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但不能分解纤维素,⑥错误;⑦果胶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只能是氨基酸,⑦错误。所以③④⑤正确,即D正确。故选D。15.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A.该划线接种过程种接种环一共要灼烧5次B.划线操作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边打开皿盖划线接种,划完后立即盖上C.每次划线只能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才能确保菌种逐步稀释以得到单菌落D.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

最终要连接起来,以便比较前后的菌落数【答案】C【解析】【分析】平板划线的操作的基本步骤是:1、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凉后,在火焰旁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并将试管口过火焰,将以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过火焰丙塞上棉塞。2

、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3、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

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4、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详解】A、用划线法接种时,每次接种前和最后一次接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灭菌,据图可知,图中共有5个区域,则接种环一共要灼烧6次,A错误;B、划线时皿盖

打开一条缝(不能完全打开),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以防杂菌污染,B错误;C、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线条末端的细菌数量少(或使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

菌落,C正确;D、为得到单细胞菌落,划线时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5的划线与第一区1相连,D错误。故选C。16.2023年春节过后,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高峰期已过,但正确佩戴口罩仍是预防二次感染的有效手段。某研究小组对非灭菌的一次性口罩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通过分析微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来确定口罩的合格性。部分操作如下:从口罩上剪取总量9cm2样品(体积近似1ml),剪碎后加入已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定容至10mL,充分混匀,得到样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4个经灭菌处理的培养皿,将冷却到40℃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平板倒置B.向前3个平板中分别加入1mL样液

,用涂布器将样液涂布均匀C.第4个平板不接种样液并与前3个平板共同培养,可用于检测是否有杂菌污染D.若一段时间后,4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依次为31、42、35和0个,可计算出1cm2口罩样品中菌体数量为36个【答案】C【解析】【分析】

培养基要冷却到50℃左右时开始倒平板。温度过高会烫手,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培养未接种的固体培养基是为了作为对照组,排除培养基被杂菌污染的可能。【详解】A、40℃时琼脂已经凝固,应在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A错误;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

细菌数量时,为避免培养基表面的菌液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的量一般不超过0.1mL,B错误;C、不接种样液的空白平板可用于检验试验前的灭菌是否彻底,也可检测是否有杂菌污染,C正确;D、第4个平板没有菌落

形成,说明没有杂菌污染,且前三个平板长出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说明操作中的稀释倍数(10倍)是合适的。若接种的样液是0.1ml,则9cm2口罩样品中菌体数量为(31+42+35)÷3÷0.1×10=3600个,则lcm2口罩样品中菌体数量为400

个,D错误。故选C。17.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它具有类似于合成塑料的理化特性,且废弃后易被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无污染的“绿色塑料”。如图为科学家从某咸水湖中寻找生产PHA菌种的流程图。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A.应使用含合成塑料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B.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并分别测定嗜盐细菌的PHA含量C.扩大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接种后的培养基进行倒置培养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需用涂布器蘸取少量菌液并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表面

【答案】B【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

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为寻找到产生PHA菌种,应使用含盐量较高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A错误;B、为获得高产的PHA菌种,

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并分别测定嗜盐细菌的PHA含量,以确定高产菌株,B正确;C、步骤④是为了进行扩大培养,扩大培养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不能进行倒置培养,C错误;D、如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需将一定体积的菌液滴在培养基上,再用涂布器涂

布均匀,D错误。故选B。18.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腌制泡菜若时间过短,泡菜中杂菌少但酸性弱、亚硝酸盐含量高B.家庭制作果醋和泡菜时,表面产生的菌膜分别由醋酸菌、酵母菌形成C.当氧气充足

、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答案】A【解析】【分析】1、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2、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腌制泡菜若时间过短,容

易造成乳酸菌等细菌大量繁殖,杂菌多,亚硝酸盐含量增加,A错误;B、家庭制作果醋,表面产生的菌膜由醋酸菌形成,而泡菜表面的菌膜由酵母菌繁殖形成,B正确;C、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当O2、糖源都充足时能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

将糖分解成乙酸,当缺少糖源时则直接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C正确;D、乳酸菌分解葡萄糖只产生乳酸,不能产生CO2,D正确。故选A。19.泡菜,古称“菹”,《齐民要术》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泡渍蔬菜的加工方法:“收菜时,即择取好者,菅蒲束之。作盐

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瓮中。若先用淡水洗者,菹烂。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者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的盐水需要煮沸,目的是减少盐水中溶氧量和除去盐水中的部分杂

菌B.制作泡菜过程中需将被腌制的材料做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的污染C.葡萄中的糖类物质为微生物发酵提供了碳源和氮源D.菹在发酵早期会出现一些气体,需要定期打开坛盖排气【答案】A【解析】【分析】乳酸菌属于厌氧菌。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详解】A、盐水煮沸的目的一是排出氧气,降低溶氧量;二是除去盐水中部分杂菌,A正确;B、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菌种主要来源于附着在蔬菜表面的野生乳酸菌,不需要对被腌制的材料做灭菌处理,B错误;C、葡萄中的糖类物质为微生物发酵提供了碳源,不能提

供氮源,C错误;D、泡菜在发酵时,需要提供无氧环境,不能打开坛盖排气,D错误。故选A。20.酸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名。北魏的《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祖先用白菜(古称菘)等原料腌渍酸菜的多种方法。2022年

3.15消费者权益日曝光的“土坑酸菜”由于制作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使其中含有的杂质较多,给食品安全留下了隐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腌制酸菜主要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B.“土坑

酸菜”发酵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抑制杂菌生长,防止其腐败变质C.腌制的酸菜“咸而不酸”的原因很可能是加入食盐过多,抑制了菌种发酵D.在无氧条件下,其他杂菌均不能进行细胞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泡菜(酸菜)的制作原理:在无氧条

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先增加,然后下降至相对稳定。【详解】A、制作酸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A错误;B、乳酸菌属于细菌,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B错误;C、“咸而不酸

”的原因为加盐过多,使乳酸菌生长的环境溶液浓度过高,使乳酸菌失水,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C正确;D、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C。21.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错误的是()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摆放,保持适当

的距离B.加卤汤、密封腌制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的酶,分解蛋白质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后,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口味【答案】B【解析】【分析】腐乳制作的注意事项:(1)豆腐选取:其含水量以70%为宜。(2)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对卤汤中盐和酒(12%左右)的用量需要严格控制。(3)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②装瓶腌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且要逐层加盐,离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③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

止瓶口被污染。(4)温度:温度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代谢,如温度过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过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影响腐乳的品质。(5)发酵时间:发酵时间影响生化反应速度及生化产物的量。【详解】A、毛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则豆腐块整齐摆放时保持适当的距离,有利于毛霉的生长,A正确;B、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在此条件下毛霉也不能进行繁殖,B错误;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以防止杂菌的污染,C正确;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

、辣椒等香辛料,具有调味和杀菌的作用,从而影响腐乳的风味或质量,D正确。故选B。22.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措施正确的是()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B.果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C.果酒

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以利于醋酸菌的代谢【答案】D【解析】【分析】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在果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

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能打开瓶盖;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30℃,而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详解】A、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防止发酵液溢出,A错误;B、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拧松瓶盖一次,放出二氧化碳,不能打

开瓶盖,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B错误;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30℃,而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C错误;D、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D正确。故选D。23.为验证青霉素对青霉素敏感菌株的抑制作用,某研究

性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0.1mL青霉素敏感菌株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A、B、C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2)将吸附无菌水、5mg/mL青霉素溶液、10mg/mL青霉素溶液的滤纸片分别放入甲、乙、

丙3个平板中,用封口膜密封,并倒置培养;(3)观察并记录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中滤纸片周围细菌生长正常,起对照作用B.乙、丙中滤纸片周围出现了抑菌圈,且丙中的抑菌圈可能更大C.青霉素敏感

菌株的扩大培养用液体培养基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只允许青霉素敏感菌株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菌种的分离需要形成单菌落,故需要用固体培养基,菌种的扩大培养用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能够增加营养物质和菌体的接触,从而达到增加菌种数量的目的。

【详解】A、培养基A中的滤纸片吸附的是无菌水,滤纸片周围细菌生长正常,起对照作用,A正确;B、培养基B、C的滤纸片吸附的是青霉素溶液,滤纸片周围均出现抑菌圈,因为培养基C中的滤纸片吸附的青霉素溶液浓度比B高,因此培养基C中的滤纸片周围的抑菌圈更大,B正确;C、菌种的扩大培养用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

基能够增加营养物质和菌体的接触,从而达到增加菌种数量的目的,因此,青霉素敏感菌株的扩大培养用液体培养基,C正确;D、牛肉膏蛋白胨含有丰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有利于多种微生物的快速生长,D错误。故选D。24.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A.果酒发酵的过程包括①②,果醋发酵的过程包括①③②④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初期通入无菌空气,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

期密封,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

。【详解】A、过程①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因此,果酒发酵的过程包括①②,果醋发酵的过程包括①②④,A错误;B、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C、过程③是酵母菌的有

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过程④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两个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D、过程①③表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①②表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需的最适温度在18-25℃;过程④表示醋

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故选C。25.有关凝胶色谱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化,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度鉴定B.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尽量紧密减少空隙,允许有少量气泡存在C.加样后

打开下端开关,当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直接连接洗脱瓶D.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在凝胶色谱柱内移动快,但在电泳时移动速度慢【答案】D【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即蛋白质的形状、大小、

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的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2、胶色谱法的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详解】A、用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化,SD

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A错误;B、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允许有少量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扰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所以若发现有气泡存在,必须重装,B错误;C、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

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床后,调节缓冲液面,然后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C错误;D、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故移动速度较快,先洗脱出来,但在电泳时移动速度慢,D正确。故选D。26.下

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缓冲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通过调节缓冲剂的种类,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凝

胶色谱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都要用到缓冲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

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A、在纯化洗脱血红蛋白时为保持体外溶液的pH与体内环境中的pH基本一致,维持蛋白质正常结构和功能,需要加入磷酸缓冲液,A正确;B、缓冲溶液通常是由一或两种化合物(缓冲剂)溶解于水中制得,调节缓冲剂的配比

就可制得不同pH范围的缓冲液,B正确;C、缓冲物质指能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的pH值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时保持恒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一种物质,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

冲液,C错误;D、凝胶色谱法是加缓冲溶液是为了洗涤平衡,使凝胶装填均匀紧密,缓冲液在电泳过程中一个作用是维持合适的pH,D正确。故选C。27.下图甲和乙表示凝胶色谱法的有关实验操作,图丙为某同学的分离

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装置中的B一般是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的B.甲装置中的A通常使用的是柠檬酸钠溶液C.图乙装置上端洗脱瓶C中是待分离的蛋白质样液D.图丙中的甲蛋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冰中迁移速率最慢【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是透析过

程,目的是去掉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图乙是用凝胶色谱法对蛋白质进行的纯化操作的示意图;图丙为蛋白质的洗脱顺序,由于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先洗脱出来,因此蛋白质分子量依次为甲>乙>丙。【详解】A、甲图是透析过程,甲装置中的B是透析

袋,是一种半透膜,可以用植物膜、玻璃纸等材料制得,用的最多的是纤维素制成的透析膜,A错误;B、甲装置中的A通常使用的是磷酸缓冲液,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pH稳定,B错误;C、图乙是用凝胶色谱法对蛋白质进行纯化操作的示意图,图

乙装置上端洗脱瓶中是缓冲液,C错误;D、图丙为蛋白质的洗脱顺序,由于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先洗脱出来,因此蛋白质分子量依次为甲>乙>丙。加入SDS可以使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甲的蛋白质分子量最大,因此图丙中的甲蛋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冰中迁移速率最慢,D正确。故选D。28.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B.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C.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

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D.对样品的处理分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透析和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

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A、洗涤红细胞时,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加入的是

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A正确;B、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B正确;C、猪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缺少细胞器,提纯时杂蛋白较少,因而适合作为提取血红蛋白

的材料,C正确;D、对样品的处理分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D错误。故选D。29.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自来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为了充分融化,需要一直用大火加热并不

断搅拌C.将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时凝胶珠呈白色,过高时凝胶珠不能成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答案】D【解析】【分析】固定化细胞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

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详解】A、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使酵母菌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正

常状态,可避免杂菌的污染,A错误;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溶化海藻酸钠应采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并搅拌,防止海藻酸钠焦糊,B错误;C、CaCl2溶液使酵母细胞形成稳定的结构固定在凝胶珠中,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时间不

宜过长或过短,C错误;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时凝胶珠易呈白色,过高时凝胶珠呈蝌蚪状或椭圆形,D正确。故选D。30.下列有关酶的应用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

速分解B.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时,短时间内的催化效率比直接使用酶的效率高C.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晒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D.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答案】D【解析】【分析】1、加

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并且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2、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详解】A、洗衣粉中的

酶被特殊化学物质包裹,因此蛋白酶不能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A错误;B、将酵母细胞进行固定化后,由于受到固定材料的影响等,短时间内催化效率比直接使用酶的效率要低,B错误;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经过了特殊的化学物质的包裹,使之与其他成分隔离,这些酶在遇水后,包裹层分解,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失去

活性,C错误;D、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可洗去CaCl2和表面的杂菌,D正确。故选D。31.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温度/℃3035404550556065707580果汁量

/mL3.54.68.610.912.311.710.15.43.94.85.6A.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B.应在50~60℃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C.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

相同D.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答案】B【解析】【分析】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该同学以温度为变量设置了不同温度

条件下的多组对照实验。【详解】A、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以保证反应温度为设定的温度,A正确;B、分析数据,在50℃时果汁量最大,所以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应在50℃左右,要在45~55℃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

胶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C、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控制单一变量,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C正确;D、高温可以使酶失活,由表格数据温度超过70℃后果汁量增多可以看出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D正确。故选B

。32.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有恰当的稀释度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C.该实验每隔24h统计一次菌

落数目,并以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D.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细菌后不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故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缺乏脲酶

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详解】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稀释倍数太低,菌落太多会长在一起,稀释倍数

太高,平板上菌落数目过少,都不易进行计数,A正确;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了的没有选择作用的细菌通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B错误;C、该实验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以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

结果,C正确;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细菌后,培养基的pH相对稳定,不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D正确。故选B。33.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某一稀释

度下至少涂3个平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常会比实际活菌数目少B.3号试管中的样品溶液稀释倍数为104倍C.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8个D.该实验需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直接培养作对照,用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5支

试管为梯度稀释,最后经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进行计数。统计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取其平均值,进行计数。计数公式为(C÷V)×M。(C为平均菌落数,V为涂布液体积,M为稀释倍数)。【详解】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故某一稀释度下至少涂3

个平板。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少,A正确;B、据图可知,将10g土样加入到90mL无菌水中定容至100mL后,此时土样稀释倍数为10倍,再经3次10倍稀释得到3号试管中

的样品,故3号试管中样品的稀释倍数是104倍,B正确;C、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106÷0.1=1.7×109个,C错误;D、为了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需要设置的对照组

是未接种的培养基,即将未接种的培养基与接种的培养基同时培养,若未接种的培养基上出现菌落,说明其被污染,否则没有被污染,D正确。故选C。34.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时,利用的培养基组分及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分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

尿素琼脂H2O含量1.4g2.1g0.2g10.0g1.0g15.0g定容1000mLA.KH2PO4和Na2HPO4既可为菌体提供无机盐,又可调节培养基的pHB.尿素既可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又可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起选择作用C.琼脂一般不可

以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只起到凝固剂的作用D.蒸馏水既可进行定容,又可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计数【答案】D【解析】【分析】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

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详解】A、KH2PO4和Na2HPO4这两种无机盐既可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又可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相对稳定

,A正确;B、培养基中除了尿素无其他含氮物质,只有尿素分解菌能通过分解尿素进行生长繁殖,故尿素既能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又可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起选择作用,B正确;C、琼脂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只能充当凝固剂,C正确;D、蒸馏

水起定容作用,蒸馏水不能对培养液进行稀释,稀释所用的溶剂应该是无菌水,D错误。故选D。35.为加速我国北方冬春季秸秆原位还田的腐化过程,研究人员以冻牛粪为材料筛选出耐低温(10℃)的纤维素降解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冻牛粪为材料与其富含纤维素及含耐低温微生物有关

B.初筛菌种前,要利用固体培养基在37℃条件下扩大培养目标菌种C.用于筛选的培养基是加入刚果红染料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应选择菌落直径与周围透明圈直径比值大的菌落进行扩大培养【答案】A【解析】【分析】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

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详解】A、筛选耐低温的纤维素降解菌需要到其所生活的环境中寻找,冻牛

粪中富含纤维素,有很多微生物,冻牛粪因温度低,故其内的微生物是耐低温微生物,A正确;B、初筛菌种前,要利用液体培养基在10℃条件下扩大培养目标菌种,B错误;C、用于筛选的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的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加入刚果红染料是鉴别作用,C错

误;D、由于刚果红染料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因此出现以因纤维素降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比值越小,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D错误。故选A。36.研究者从温泉中筛选出高效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将

得到的菌悬液转接到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为用蒸馏水稀释,②过程为涂布接种B.图2培养皿要放在高温条件下培养,周围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的嗜

热菌C.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该微生物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甲、乙试管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能分离获得水生嗜热菌单菌落【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是指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各种培

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

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详解】A、图中①是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②是涂布接种,二者合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B、图2中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说明其产生的淀粉酶可以在高温下分解淀粉,即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

有所需的嗜热菌,B错误;C、题意显示,淀粉遇碘液会变蓝,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能够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掉,在培养基上会形成透明圈,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该微生物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C正确;D、

微生物需要在固体培养基上才能形成单菌落,液体培养基可以用于扩大培养,D错误。故选C37.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特殊培养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应以纤维素作唯一碳源B.利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可分离出固氮微生物C.分离出分解尿素菌,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唯一氮源和能源

D.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NaCl,可筛选出耐盐微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抵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目的是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

。【详解】A、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故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应以纤维素作唯一碳源,A正确;B、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固氮微生物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故利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可分离出固氮微生物,B正

确;C、利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尿素一般不能作为能源物质,糖类可以提供能量,C错误;D、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NaCl,耐盐微生物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D

正确。故选C。38.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③与普通液体培养基成分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B.步骤

⑤振荡培养基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C.图B培养基的结果可能是由涂布不均匀造成的D.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答案】D【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

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分析图B:图B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涂布不均匀

。【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因此步骤③与普通液体培养基成分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A正确;B、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通过振荡可使菌体与培

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B正确;C、图B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出现图B结果(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C正确;D、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D错误。故选D。3

9.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A.对微生物而言,碳源既提供碳元素也提供能量B.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将菌种进行稀释C.pH的调节应在培养基转移至锥形瓶灭菌之后进行D.培养基可进行干热灭菌,接种环进行灼

烧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1、大多数细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6.5~7.5;霉菌最适生长pH值为4.8~5.8;酵母菌最适生长pH值为3.5~6.0。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

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该方法可用

于微生物的计数)。【详解】A、对微生物而言,碳源是提供碳元素的物质,但不一定提供能量,如自养生物的碳源是CO2,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B、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将菌种进行稀释获得单一的菌落,B正确;C、pH的调节应在培养基灭菌之前进行,C错

误;D、培养基灭菌为湿热灭菌,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D错误。故选B。40.有关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表明,亚硝酸盐的含量高低和亚硝酸盐含量峰值时间的早晚与食盐的浓度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食盐的浓度越高,亚硝酸盐生成快,亚硝酸盐含量峰值出现得早B.达到峰值

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亚硝酸盐被微生物转变成亚硝胺C.制作泡菜“咸而不酸”的原因可能与食盐浓度过高,温度过低导致不能正常发酵有关D.腌制过程中,坛中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呼吸产生水【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泡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

是异养厌氧型,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从而使泡菜出现独特的风味,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再减少。【详解】A、食盐浓度越高,与亚硝酸盐形成有关的微生物生长受抑制,亚硝酸盐含量峰值不一定出现得早,A错误;B、达到峰值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的与亚硝酸盐被相关微生物分解,

以及形成亚硝酸盐微生物的死亡有关,B错误;C、制作泡菜“咸而不酸”的原因可能与食盐浓度过高,温度过低导致乳酸菌不能正常发酵形成乳酸有关,C正确;D、腌制过程中,坛中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细胞失水造成的,D错误。的

故选C。4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中和氢氧化钠D.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

入提取剂是为了增加亚硝酸盐的溶解度【答案】C【解析】【分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

量。【详解】A、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A正确;B、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C、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

杂质,得到澄清溶液,C错误;D、氯化镉、氯化钡溶于蒸馏水后作为亚硝酸盐的提取剂,能增加亚硝酸盐的溶解度,有利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提取,D正确。故选C。42.下列有关发酵技术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用到的榨汁机、发酵瓶、玻

璃瓶、坛子等物品均需清洗或消毒B.腐乳制作在装瓶或取样时,操作一定要迅速,封瓶时,还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C.腐乳制作中,盐的浓度不宜过低或过高,卤汤中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D.泡菜制作中,加盐水煮沸后直接加入泡菜坛中,

腌制时要控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答案】D【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腐乳制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主要操作有: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消毒、加盐腌制、制作卤汤并在配制时加入酒、封瓶时要使

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等。【详解】A、实验中用到的榨汁机、发酵瓶、玻璃瓶、坛子等物品均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A正确;B、腐乳制作过程中,装瓶时操作一定要迅速;封瓶时,还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腐

乳制作中,盐的浓度不宜过低或过高,卤汤中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这样既能起到调味的作用,也能起到抑菌的作用,C正确;D、泡菜制作中,加盐水煮沸后需冷却后才能加入泡菜坛中,否则会杀死蔬菜表面的乳酸菌,而且腌制时要控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D错误。故选D。43.

豆腐乳属于桂林三宝之一,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豆腐乳的制作与发酵技术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B.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分解为甘油和氨基酸C.腌制腐乳的过程中不需要严格进行灭菌处理D.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与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小

分子物质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

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

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

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4)密封腌制

。【详解】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特别是毛霉的作用,A正确;B、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C、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所以

不需要严格灭菌,C正确;D、毛毒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因而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D正确。故选B。44.在传统发酵技术中,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础上进行。如图甲是醋酸

发酵装置,乙是培养液pH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仍然有气泡产生B.中期闻到酒香,说明醋酸菌先发酵产生乙醇,再将其转化为乙酸C.当O2、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乙酸D.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

的曲线是②【答案】B【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若发酵初期不通入气体,酵母菌仍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正确;B、乙醇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

乙醛变为醋酸,B错误;C、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C正确;D、果酒制作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使pH逐渐下降,进行果醋发酵后,产生的醋酸也使pH下降,所以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②,D正确。故选B。4

5.成熟的紫皮百香果果皮中富含花色苷,果汁色泽金黄、香气馥郁、酸甜可口,富含多酚、类胡萝卜素等活性成分,有“果汁之王”的美称。以紫皮百香果全果和果汁为原料发酵,所得百香果酒的香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百香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始终进行无氧呼吸B.从酿酒残渣中筛选培养醋酸菌时,在

缺少糖的液体培养基中可加入乙醇作为碳源C.可利用酸性的重铬酸钾遇酒精变黄的特点,检测发酵液是否开始进行酒精发酵D.家庭制作百香果酒时,要每隔12小时打开瓶盖使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答案】B【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

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在制作酒时,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目的是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

酵母菌的数量,此时不产生酒精,因为在有氧呼吸的情况下酵母菌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只有氧气耗完后,进行无氧呼吸,才将有机物分解为酒精和水,A错误;B、从酿酒残渣中筛选培养醋酸菌时,醋酸菌可以将乙醇直接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

,故可以加入乙醇作为碳源,B正确;C、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检测发酵液是否开始进行酒精发酵,C错误;D、家庭制作百香果酒时,要每隔12小时拧松瓶盖使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不是打开,D错误。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46.苹果醋富含果胶、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具有开胃护肝、排毒养颜、减肥降脂等多种功效,是近年来的流行饮品。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苹果醋的简易制作装置和制作流程,(1)若先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生产苹果酒,则在果酒发酵的生产过程中,接种的菌种是___________,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若继续用图甲所

示装置制作苹果醋,需要改变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可将乙醇分解成乙酸,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

将果汁中的葡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0d之后,利用酸性条件下的_________对出料口c取样的物质进行检验。若呈____________色,则说

明产生了酒精。(5)卤汤直接关系着腐乳的色香味,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精含量过高,______________;酒精含量过低,______________,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答案】(1)①.酵母菌②.异样兼性厌氧型③.通入无菌空气/O2④.将温度调整为30~35℃(2)C2H5

OH+O2→酶2CH3COOH+H2O+能量。(3)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4)①.重铬酸钾②.灰绿(5)①.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②.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

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

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3、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苹果醋的制作流程图,其中①表示果酒发酵,②表示果醋发酵。【小问1详解】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制作果醋需要大量的氧气,即使短时间中断氧气也

会导致醋酸菌大量死亡,故需要不间断的通入氧气;并且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若继续用图甲所示装置制作苹果醋,则需要改变的条件是①打开气阀a,不断通入无菌空气(氧气);②将温度调整为30~35℃。【小问2详解】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

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式为C2H5OH+O2→酶2CH3COOH+H2O+能量。【小问3详解】醋酸菌为好氧菌,酒精发酵旺盛时的无氧环境会抑制其生长,因此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葡萄糖发酵为醋酸

。【小问4详解】酵母菌发酵的产物中会产生酒精,利用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可以检测酒精的存在,酒精遇到橙色的重铬酸钾会变为灰绿色,说明产生了酒精。【小问5详解】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加

酒的作用一是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二是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47.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强效除草剂,长期使用会严重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种微生物降解

。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下图甲、乙所示:(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_______、_______四类,此外,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以及氧气的要求。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

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氮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平均值为210个,由此估计得到菌液中细菌细胞数为2.1×107个/mL,则菌液稀释倍数为___________。该过程运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运用这种

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甲中选择培养使用的是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划线纯化后的某个平板中,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

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4)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水②.无机盐③.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

生长和繁殖(2)①.104②.稀释涂布平板法③.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只能观察计数为一个菌落(3)①.液体②.增加目的菌的菌落浓度③.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不小心从一区末端的空白处划线)(4)防止杂菌污染【解析】【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

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其中碳源和氮源常采用蛋白胨和牛肉膏,因为它们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

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题图分析,图

甲中:首先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菌种,再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出相应的菌种;图乙中:通过测定苯磺隆的浓度测定其降解率。【小问1详解】微生物的各种培养基配方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类营养,此外,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以及氧气的要求。该实验

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这是因为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和繁殖。【小问2详解】根据菌落的计算公式:菌落数=(C÷V)×M,现在菌落数(细胞数)是2.1×107个/mL,C是210个,V是0.1ml,则M=10000,即稀释倍

数为104。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的一个菌落来自于一个活菌,可以据此进行计数。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的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只能观察计数为一个菌落,即统

计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小问3详解】图甲中选择培养使用的是液体培养基,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目的菌落的菌浓度,以便获得更多的目的菌;划线纯化后的某个平板中,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

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失误操作可能为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小问4详解】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4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1)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此步的操作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发生焦糊现象。(2)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刚形成的凝

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________(过低/过高)。(5)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_____法,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是(答3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配制

海藻酸钠溶液②.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2)高温导致酵母细胞死亡(3)使胶体聚沉(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4)过低(5)①.包埋②.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6)①.固定的是一系列酶②.酶的活性损失少③.成本低

,操作简单【解析】【分析】1、活化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2、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

需要再作尝试。【小问1详解】图示为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为防止发生焦糊现象,此步的操作应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小问2详解】为使胶体聚沉,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防止高温导致酵母细

胞死亡。【小问3详解】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小问4详解】观察形成的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海藻酸浓度浓度过低造成的。【小问5详解】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方

法是包埋法,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是可以重复使用;由于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中漏出,因此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小问6详解】固定化酵母细胞固定的是一系列多种酶,其优点为酶在细胞内的稳定性高,

完整细胞固定化后酶的活性损失少,且成本低,即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有固定的是一系列酶、酶的活性损失少、成本低,操作简单等。49.溶血性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或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而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的疾病,二者临床表现

十分相似。医生要确定一位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已对其进行采血,进行铁离子含量测定及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回答下列问题:(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步骤一般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________四步。(2)在进行样品处理时首先要使用___________

对红细胞进行洗涤,目的是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会使白细胞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3)用凝胶色谱法纯化蛋白质时,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______(“先”或“后”)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

,装填凝胶柱时,色谱柱不能有气泡存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因此透析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粗分离的血红蛋白溶液中含有一些微蛋白(如下图,表示甲~戊五种蛋

白质的分子量及电荷量,且五种蛋白质均只由一条肽链构成),若用凝胶色谱法进行血红蛋白的纯化,则图中移动最慢的是蛋白____________(填编号)。若将样品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则移动速度最慢的是蛋白_____________(填编号),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答案】(1)纯度鉴定(2)①.生理盐水②.去除杂蛋白③.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3)①.先②.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4)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5)①.甲②.

丙③.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在电泳中的移动速度最慢【解析】【分析】(一)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如下四步:(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

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二)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的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

路程较短,移动的速度较快。【小问1详解】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步骤一般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小问2详解】对红细胞进行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由于生理盐水的浓度与红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相当,在生理盐水中,红细胞能

维持正常的形态,所以需要用生理盐水对红细胞进行洗涤。从采集的血样中分离红细胞时,应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若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则会使白细胞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小问3详解】用凝胶色谱法纯化蛋

白质时,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的速度较快,因此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由于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所以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不得有气

泡产生,一旦发现柱内有气泡存在,就需要重装。【小问4详解】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因此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小问5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