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961.293 KB
  • 2024-12-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961.29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0fd78d01f1511ec658af6ca3e2007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清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四校联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儒家礼乐文化的内容本质及传承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天

然联系。《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据此可知,儒家礼乐文化的精髓为()A.秩序、和谐B.自由、民主C.和平、发展D.法治、富强2.下表为304—439年我国北方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史称“十六国”。这反映了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所属民族匈奴鲜卑羯氐

羌賨(cong)汉政权名称前赵、北凉、夏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后赵前秦、后凉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A.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C.鲜卑族综合实力最为强大D.各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3.有学者研究发现,元代以后农业技术进步并不明显,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创造,但

清代全国范围内粮食亩产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发展达到顶峰。这主要得益于()A.自然经济的突破B.世界交往的扩大C.改土归流的实施D.租佃关系的普及4.“补药”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下图为1909年10月1日刊登在《申报》上的牛髓粉补药广告。据此可知,当时()华医所用草木居多,间用象、鹿等胶,功效亦

缓。不知生物中最益人体者莫如牛。本品以“泰西化学之法”炼制而成,性味甘温,中和益气,虚损壮元,阳健筋骨,种种奇效,难以尽述。注:图中文字为,牛:“你们把我的肉熬汁,骨髓磨粉,真算是第一等补药。”人:“

早知有这样好东西,还煎什么膏滋呢?不如倒了罢。”A.中医理论体系得到丰富B.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C.国人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中西医出现融合趋向5.在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不是原因”“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因此

,当时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据此可知,宪章运动()A.肯定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C.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提出了扩大工人政治权利的要求6.中

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

伯文化()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7.1948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交民权咨文指出“美国目前在世界

上的地位,要求联邦政府承担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责任”,后来颁布行政命令,废除联邦政府和武装力量中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据此可知()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B.美国黑人奴隶制度仍然存在C.世界局势助推美国民权改革D.美国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8.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1476年将印刷术

传入英格兰,推动了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成为“国王的语言”“国家语言”。据此可知,这些印刷媒介()A.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9.如图所示为1914年法国

的宣传海报。上方文字是“1914年的比利时英雄”,旗帜文字为“文明□□”,图中人物头鼓当时德国陆军音遍使用的尖顶盔,人物下方是名为“洛瓦尼”和“列日”的两座比利时城市。漫画作者的创作意图应是()A.控诉德国人役邻国的战争暴行B.祝贺协约国

集团的征战凯旋C.表达对大萧条时期民众的同情D.强调同盟国作战的正义性质10.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迁出欧洲的移民,移入的地区有:加拿大、美国、拉丁美洲、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俄国(亚洲部分)。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导致欧洲丧失世界

中心地位B.促进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C.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D.新兴国家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美国和德国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凭借新发明、新创造分别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工业强国。二者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突飞猛进的最有利因素是A.国内市

场的统一B.资本输出能力提高C.国家政策的支持D.拥有广阔的殖民地12.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

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D.客观上使小农经济瓦解13.“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

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这段话出自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

.《论十大关系》14.甲午战前朝鲜向清政府借款的简要情况表(部分)——摘编自屈广燕《甲午前清政府对朝鲜贷款问题浅析》据表可知,朝鲜向清政府借款()A.瓦解了传统的宗藩体系B.有利于朝鲜近代化进程C.增进了

两国之间的友谊D.表明洋务运动成效显著15.19世纪中叶,非洲成为殖民争夺的热点区域。1869年,由埃及、法国、英国共同投资兴建的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1875年埃及丧失了运河的股份,1882年英国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股权的变动()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B.

摧毁了非洲各国的民族经济C.反映了工业时代生产组织变化D.象征着非洲本土水权的旁落16.下图是苏联画家1952年创作的漫画《片面的经济》。图中人物肚子上写有“资本主义经济”,较粗的一条腿上写有“军事工业”,附录的文字有“在今

年,资本主义经济军事化特别加强的第三年”。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A.是苏联知识界的自我反省B.抨击了冷战下世界秩序的失衡C.批评了美国军事工业过重D.客观反映了欧洲经济比例失调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7、18题12分,19、20题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

要求。材料一史料一《大宪章》第34条:“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敕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史料二《法国民法典》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史料三18世纪,哲学家们开始主张主观权利理论。他们

认为,人享有各种主观权利,这些权利在性质上属于自然权利。材料二马基雅弗利(1469—1527)追求权力和财富是人最基本的欲望,人能自由地使用财产,国家的建立是为了人的需要,而不是神的意旨。孟德斯鸠(1689—1755)只有法治的政府,才会有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要保障公民

的政治自由(权利),就必须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卢梭(1712—1778年)定期召开的人民大会必须有法律保证,否则,人民就有理由推翻他们,重建一个守法的政府。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15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国籍,任何人的国籍不得被任意剥夺。”后来各国又签订《公民权

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摘编自黄琳《近代西方权力观的演变及启示——从马基雅弗利到卢梭》等(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于探究西方近现代法律与民权发展历史的历史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近现代法律与民权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

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孟子征引孔子的说法:“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面对“天下恶乎定”这个问题,孟子说“定于一”。墨子的政治梦想是“尚同”,建立一个层级鲜明、纪律严

厉、绝对整齐划一、消灭个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希腊人极为推崇城邦独立自治制度,小国寡

民的城邦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唯一的国家形式……希腊人容忍并且享受分裂状态,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城邦领土的过度扩张,便意味着公民集团的扩大,意味着公民与国家间关系的疏远以及公共生活的松懈甚至完全

丧失。——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1)概括材料中先秦时期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古希腊人认为“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这一矛盾在近现代是如何得以解决的?请

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19.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世界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诞生对现当代世界主要的史学流派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当代史学地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这段时期内,年鉴学派从已

然在法国传播开来的马克思主义之中汲取了许多观点。年鉴学派在历史研究方法上追寻跨学科的对话,扩展了历史学家赖以介入过去的资料来源和问题。他们反对狭隘的、政治的和传记式的历史叙事方法,追求描绘全景式的整体史。他们认为

在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表象之下,存在着长时段的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影响。同时,他们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反对个人和英雄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重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他们还反对经验主义,试图寻求构建整体历史知识体系的独特路径。——摘编自沈坚《简论20世纪法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材料二二战后至2

0世纪70年代末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史学界一直居于主流地位。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战后民主改革及批判战前、战中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其社会思想意识、历史教育均面临重塑。马克思主义史家首先恢复了战时被迫中止的学会活动,并

主导成立了一些新学会。同时,他们展开了对皇国史观等错误史观的批判,远山茂树认为战时的日本史学缺乏客观性,是“非科学的”,今后的历史学要重视“科学性”和实证研究。1954年前后出现了“太阁检地论争”和“寄

生地主论争”,论争发展成为持续多年的研究热点。马克思主义史学还与当时的社会运动相结合,不但在内部进行活跃的理论探讨、著述活动,更着力在国民及学校教育领域推广唯物史观,迅速占据了历史研究的核心地位。——摘编自张艳茹《二战后的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1

)根据材料一,说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迅速复兴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0.【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个人被战争洪流所裹挟,宛如漩涡激浪中的

细小流沙,身不由己,……无数个体命运的集体合影,即是国家命运的写照。德国普通家庭威廉一家命运威廉生活在一个六口之家。父亲因一战后的战争制裁失业。全家靠母亲微薄收入维系。住的是老房子,冬天全家冻得直打哆嗦。日子过得如此凄惨,威廉一家并没有怨天尤人,和

当时德国民众一样,直接把愤怒的矛头指向《凡尔赛和约》。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之后在德国大修高速公路和公共工程,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发动战争做准备,在此时期威廉父亲成为修路工人,威廉一家的生活命运有所

改善。1939年,威廉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纳粹军人。威廉并不为父亲走上前线一去毫无音讯而痛恨元首,反倒为父亲倍感自豪。后来威廉的哥哥也走上了前线。如同二战时期千千万万德国家庭,他们最后的命运都是一个模子:以元首的伟大为荣,而后是“一损俱损”。——摘编自蔡成著《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史实,对威廉一家的命运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楚)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BDDCCDA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CABDC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

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礼者,天地之序也”可知,礼乐文化的精髓是秩序;根据材料“乐者和也”可知,礼乐文化的精髓是和谐,A项正确;自由、民主是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古代中国不可

能出现自由、民主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和平、发展的思想,材料体现的是秩序、和谐的思想,排除C项;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人治不是法治,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根据表中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名来看,有以下2种类型:一是建立过的政权,如赵、夏、秦、汉等,二是以地域来称呼的政权,如燕、凉等,

而这两种类型都与华夏文明的认同感有关,D项正确;少数民族封建化和经济问题材料中均未涉及,排除AB项;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虽多,但不足以说明其综合实力强大,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元代以后农业技术进步并不明显,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创造,但清代全国范围内粮食亩产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发展达到顶峰”可知,清朝时期农业技术并没有明显进步,但农业却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晚期开始,原产于玉米、番薯等耐寒、耐旱

、高产作物引入中国,极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说明清代全国范围内粮食亩产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发展达到顶峰主要得益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交往的扩大,高产作物引入中国,B项正确;明清时期的农业整体没有突破自然经济,排除A项;改土归流主要针对的是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清代粮食亩

产提高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排除C项;宋朝时期,租佃关系就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土地经营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中国)。根据材料““补药”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本品以“泰西化学之法”炼制而成”得出,牛髓粉是中医与西医结合的产品,故体现出中西医出现融合趋向,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中西结合,不

能得出中医理论的是否有所丰富,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近代国人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宪章运动争取的是工人的选举权等基本权利,争取的是政治权利,D项正确;《共产党宣言

》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排除A项;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是科学社会主义,排除B项;宪章运动发生在科学社会主义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C项正确: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仅反映部分材料,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

是间接性的,并未直接促成,仅起到促进作用,排除B项;材料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美国)。据本题材料“美国目前

在世界上的地位”可知,1948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交民权咨文和其后废除联邦政府和武装力量中的种族歧视和隔离,与世界局势有关,1948年世界正处于两级格局,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成为了苏联的攻击对象,使美国在道义上处于不利地位。由于联邦政府尤

其是武装力量中的种族歧视和隔离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美国军队建设,甚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所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这种行为是受到了世界局势的影响,C项正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就无法得到解决,排除A项;美国的黑人奴隶制度早在

19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废除了,排除B项;美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与1948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这一举动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英国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使得英语逐渐突破口语化和地方性的语言,受众日增,成为了“国王的语言”“国家语言”,这有利于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刷术对英语传播和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性,无发得出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刷术对英语传播和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性,未体现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刷术对英语传播和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性,未体现推动资产阶级革

命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14年(法国)。题干的意思是法国讽刺德国打着文明的旗号占领比利时城市的行为,控诉德国人奴役邻国的战争暴行,A项正确;1914年协约国集团尚未取得战

争胜利,不能体现祝贺协约国集团的征战凯旋,排除B项;大萧条时期指的是1929-1933年,和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法国属于协约国阵营,德国属于同盟国阵营,法国不会强调同盟国作战的正义性质,排除D项。故选A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0-1940年(世界)。大量的人口流出欧洲,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B项正确;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丧失于二战后,这与

材料中“1850-1940年”的时间段不符,排除A项;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确立于二战之后,排除C项;材料与新兴国家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由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成就突出,已经超越英法成为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工业强国

,而最有利的因素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两国都刚完成国内市场的统一,具体来说,美国在1861年至1865年完成南北战争,清除了南方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奴隶制,1871年,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快车道,故选A项;

资本输出能力、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条件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比美国、德国差,故排除B项、C项;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比美、德更加广阔,故排除D项。12.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匠籍制度被废除,国家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减弱,这

有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清初这一变化出现之前官营手工业已不占据垄断地位,排除A项;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排除B项;手工业地位的提高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

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段话论述中国社会各阶级,A项正确;《论联合政府》为1945年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报告共分五部分,即: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中国共产党

的政策;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排除B项;《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撰写。文章通过纪念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指出人类进步的远景问题;阐述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发展历史,指出了中国人民胜利的主要的基本的经验;有针对性地

回答了一些人头脑中的糊涂思想。进一步论述了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排除C项;《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讲话共十个部分: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

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前朝鲜向清政府借

款,使用借款来兴建海关和码头、架设电报线。这些有利于朝鲜的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清政府甲午战败后,传统宗藩体系瓦解,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两国友谊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借款处有招商局、电报局,但不能说明洋务运动成效显著,排除D项。故选B选。15.D【详解】根据

材料可知,19世纪后半叶,英国最终控制了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象征着非洲本土水权旁落,D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大多数地区沦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A项;“摧毁了”说法绝

对,排除B项;股权的变动不属于生产组织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苏联批判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调,军事工业生产过重,C项正确;材料反映苏联漫画家的评价,不能代

表苏联知识界,排除A项;材料反映苏联批评资本主义国家,与世界秩序无关,排除B项;“客观”说法错误,50年代欧洲经济恢复发展,没有出现经济比例失调,排除D项。故选C项正确。17.(1)价值:史料一有助于研究中世纪后期英国社会对王权的限制和对人民自由

权的保障,可以推断出13世纪的英国已经逐渐确立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史料二有助于研究19世纪初期法国法律对民事权利的认可,据此可以推断出19世纪初期,随着拿破仑对法国大革命成果的巩固,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资产阶级立法及其对民权保障的发展;史料二有助于

研究18世纪西方法学家、政治家对保障人民权利呼吁和努力,据此可以推断出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解放运动深入,自然权利观日益浓厚并受到重视,西方近代政治和法治观念的转型。(2)示例论题:近现代西方民权意识的增强是法制转型的内核。阐

述:中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自治权的斗争,西方国家在古罗马法律基础上制定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无论是13世纪英国的《大宪章》,还是19世纪的《法国民法典》,均在很大程度上认可和保障

了民权。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启蒙思想家均提出了保障民权的主张。在理性主义的指导下,马基雅弗利、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或认可人类的财产权等自然权利,或主张通过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或在法律规定下定期召开人民大会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法律完善及其对民权的保障。二

战以来,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各国加入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都体现了对民权的重视,各国分别通过完善立法来保障民权。因此,民权的保障不仅是一种观念,更对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挑战,而且还是近现代西方

政治进步的内核。(“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价值:根据材料一史料一“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敕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和所学知识可知,史料一有助于研究中世纪后期英国社会

对王权的限制和对人民自由权的保障,可以推断出13世纪的英国已经逐渐确立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根据材料一史料二“《法国民法典》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和所学可知,史料二有助于研究19世纪初期法国法律对民事权利的认可,据此可以推断出

19世纪初期,随着拿破仑对法国大革命成果的巩固,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资产阶级立法及其对民权保障的发展;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史料二有助于研究18世纪西方法学家、政治家对保障人民权利呼吁和努力,据此可以推断出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解放运动深入,自然权利观日益浓厚并受到重视,西方近代政治和法治观念的转型。(2)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西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二“追求权力和财富是人最基本的欲望,人能自由地使用财产”“只有法治的政府,才会有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人人有权

享有国籍,任何人的国籍不得被任意剥夺”可知,近现代西方法律均在强调民权意识,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近现代西方民权意识的增强是法制转型的内核。关于阐释可从中世纪以来的城市经济发展对民权法律制定的影响、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和思想解放对民

权确立的影响、二战以来的立法对民权的保护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8.(1)特点:各家学派都强调大一统的思想。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各家学派关注社会现实;人们渴望统一。(2)解决方法:实行代议制民主。说明: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权力,立法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建立起君主立宪制。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形成,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国王的行政权转移至以首相为首的内阁手中,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19世纪以来,英国进行了多次的议会改革,逐步实现了普选权,英国由贵族政

治转变为平民政治。【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先秦时期。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定于一”“尚同”“宇宙的本质是‘一’”“‘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可得出,春

秋战国时期,各学派都强调大一统的思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当时的时代特征、各学派的关注对象和人民的需要等方面考虑。(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第一小问解决方法,根据所学可知,近现代世界解决方

法主要是实行代议制民主。第二小问说明,以英国为例,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历程加以说明。如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权力经历了三次转移,第一次《权利法案》的颁布,立法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第二次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至内阁;第三次议会改革,由贵

族政治逐渐转变为平民政治。英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发展完善。19.(1)影响:开展跨学科研究,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资料;超越了狭隘的历史叙事,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畴;肯定经济因素与人民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有利于揭示历史演变的规律;反对经验主义,有利于构建整体的历史认知。(2)表现:成立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会

,成为史学研究活动重要阵地;批判皇国史观等错误史观;开展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探讨与辩论;在国民及学校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原因: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史观;作为战败国,日本战后需要重塑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主观努力;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运动和苏联史学的影响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法国)。影响:根据材料一“年鉴学派在历史研究方法上追寻跨学科的对话,扩展了历史学家赖以介入过去的资料来源和问题”可得法国年鉴学派开展跨学科研究,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资料;根据材料“他们反

对狭隘的、政治的和传记式的历史叙事方法,追求描绘全景式的整体史”可得超越了狭隘的历史叙事,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畴;根据“他们认为在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表象之下,存在着长时段的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影响”“同时,他们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反对个人和英雄在历史上的

决定作用,重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可得法国年鉴学派肯定经济因素与人民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有利于揭示历史演变的规律;根据“他们还反对经验主义,试图寻求构建整体历史知识体系的独特路径”可得法国年鉴学派反对经验主义,有利于构建整体的历史认知。(2)本题是特点类、背

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表现:根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史家首先恢复了战时被迫中止的学会活动,并主导成立了一些新学会”可得成立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会,成为史学研究活动重要阵地;根据“他们展开了

对皇国史观等错误史观的批判”可得批判皇国史观等错误史观;根据“马克思主义史学还与当时的社会运动相结合,不但在内部进行活跃的理论探讨、著述活动,更着力在国民及学校教育领域推广唯物史观,迅速占据了历史研究的核心地位”可得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者们开展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探讨与辩论,

并在国民及学校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作为战败国,日本战后需要重塑社会意识,同时这一阶段第三世界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社会主义运动和苏联史学有一定

影响;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史观;加之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主观努力。20.威廉一家的命运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一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严格限制,掠夺性的《凡尔赛条约》埋下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经济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

,经济濒于崩溃,失业人数剧增,通货膨胀严重;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不能有效的解决国内问题,导致国内矛盾尖锐,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威廉一家在一战后的生活困境即是这一时期德国命运的写照。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一方面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垄断资本主义,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福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境遇,骗取了人民、垄断资产阶级和军方的广泛支持。威廉一家人的“自豪”反映了被极端民族主义武装了头脑的认识。最终

在希特勒的欺骗和人民的狂热下,德国发动二战,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威廉父亲、哥哥走向战场,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威廉一家的命运也与元首“一损俱损”。推动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既有纳粹党的欺骗与推动,也有德国民众为一己私利的给独裁政府的添砖加瓦。还有一战后国际体系对德国的过分

瓜分与掠夺,给德国埋下了民族复仇的情绪。因此在当今世界,我们应该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平等、公正、民主的处理国际关系与民族关系,要避免极端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思路解析:作答时首先然后结合着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背景分析威廉一家在一战后、希特勒上台和二战

后的命运,最后做出总结、评价,要反对极端民族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详解】本题是材料分析题之认识类的题型,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根据材料的标题“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并结合材料中威廉一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过

程,可总体概括为威廉一家的命运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根据“威廉生活在一个六口之家。……和当时德国民众一样,直接把愤怒的矛头指向《凡尔赛和约》。”可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及德国民众生活影响的角度概

括威廉一家的遭遇。根据“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之后在德国大修高速公路和公共工程,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发动战争做准备,在此时期威廉父亲成为修路工人,威廉一家的生活命运有所改善。”结合一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及法西斯

主义上台对德国的影响角度理解威廉一家生活改善的情况。再结合二战的背景、原因、经过概括威廉一家参加战争的情况。并概括战争给其一家所带来的变化。最后结合威廉一家的遭遇和战争的影响,进行反思,得出当今世界,我们应该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理念,平等、公正、民主的处理国际关系与民族关系,要避免极端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