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答案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663 MB
  • 2024-12-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答案.docx,共(12)页,1.663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446d70c158203ea269e74308393f7d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清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四校联考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

置。2.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北京

时间2023年11月8日0:35迎来了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节气。如图示意我国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面小题。1.东莞的小明同学在立冬这一天拍了日出景观,小明想第二次在同样地点拍出同样方位日出的照片,他选择的

日期最接近()A.立春日B.立秋日C.夏至日D.春分日2.立冬节气来临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伦敦(51°N,0°)旭日东升B.11月7日的日期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于2/3C.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D.旧金山(37°N,122°W)

日影朝向西南【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日出方位相同,则太阳直射在同一条纬线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一年中直射同一条纬线的两个日期关于两至日对称,读二十四节气可知,立冬日关于冬至日对称的下一个节气是立春日,故选A。【2题详解】立冬节气来临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

半球,北京时间是0:35,伦敦位于零时区,此时伦敦的时间是的16:35,伦敦,此时下午,不是旭日东升,A错误;此时是北京时间2023年11月8日0:35,可知0点所在的经线约为112°E,故11月7日的日期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298°/360°≈5/6,大于2/3,B正确;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C错误;北京时间是0:35,旧金山位于西八区,此时旧金山的时间是8:35,太阳方位在东南,故日影朝向西北,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

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浙江仙居县乡民在山区酸性土壤地带栽培柘樽,经千百年经验积累,形成“梅—茶—鸡—蜂”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2023年11月,该系统入选全球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完成下面小题。3.选择茶树与杨梅树混簇,是因为两者具有()A.相近的生长周期B.相近的采摘时期C.相似的环境需求D.相似的市场需求4.该复合种养系统中()①杨梅林提供生存空间②茶树利于中和土壤酸性③土蜂维护生物多样性④杨梅林鸡有利于保水增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对仙居乡民而言,该复合种养系统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其能()A.保护当地水源B.增加乡民收入C.改善人居环境D.形成品牌效应【答案】3.C4.B5.B【解析】【3题详解】茶树与杨梅树都属于木本植物,植株较为高大,对水肥的要求高,若二者生长周期、采摘时期相近,则二者会发生夺水夺肥,不利于二者的

生长发育,AB错误;茶树与杨梅树的市场需求差异大,一为饮品一为水果,D错误;茶树与杨梅树生长发育的环境需求相似,所以可以混簇,C正确。故选C。4题详解】该复合种养系统中,杨梅林能够为蜜蜂、鸡提供生存空间,①对;茶树耐酸,适

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但是并不能中和土壤酸性,②错误;土蜂能够促进花粉传播,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③对;杨梅林鸡的粪便利于增肥,但是不能起到保水的作用,④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对仙居乡民而言,该复合种养系统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其能增加

乡民收入,B正确;杨梅林养鸡,鸡粪【便不利于当地水质的保护,A错误;该系统对于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并不大,C错误;形成品牌效应主要是对外而言,对于本区域的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B。【点睛】茶树耐酸,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巨人湖曾经为冰碛堰塞湖,冰川体内发育众多通道。1938年,巨人湖水面面积可

达0.93平方千米。后由于冰川萎缩,巨人湖湖水外泄,湖盆逐渐干涸裸露。图示意1938年和2020年巨人湖附近水系和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1938年巨人湖的类型及湖水主要支出方式分别为()A.淡水湖、渗流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渗流D

.咸水湖、蒸发7.根据相对位置,判断2020年裸露的巨人湖湖盆主要受()A.重力堆积B.风力堆积C.流水堆积D.冰川堆积8.巨人湖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阿尔卑斯山区C.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D.西西伯利亚平原【答案】6.A7.D8.C【解析】【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巨人湖曾经为冰碛堰塞湖,说明该湖是由冰川融水形成的,且冰川体内发育有众多通道;图中显示冰川西北部发育河流,说明巨人湖水可能通过冰川下方向河流注入,故其水分支出方式为渗流而不是蒸发;在此过程中巨人湖可排出盐分,使该湖为淡水湖。综上所

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2020年巨人湖已经干涸,使其湖盆裸露,但是湖盆位置附近仍有冰川分布,故冰川侵蚀地表形成的物质可能在湖盆处堆积,故其主要受冰川堆积作用,D正确;而重力堆积、风力堆积和流水堆积则不是其受到的主要外力作

用,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图中体现的山峰海拔仅为495米,其海拔较低,故其不应位于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AB错误;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纬度较高,且位于北极圈内,气候终年比较寒冷,可能发育永久冰川,C正确;西西伯利亚平原夏季相对

温和,最热月均温约在0℃以上,难以发育永久冰川,D错误。故选C。【点睛】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冰川融化(主要是大陆冰川融化影响),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海拔较低的国家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2、可能使得极端

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影响生物生存、低纬地区可能降水减少,对农业影响较大;3、影响全球生态系统,改变生态环境而加快生物灭绝速率。千湖沙漠,位于巴西大西洋沿岸,总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由众多白色沙丘和深蓝色湖泊组成,沙

源主要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该沙漠所在地区盛行东南风,如图示意巴西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结合沙源及沉积环境,千湖沙漠最可能位于()A.①B.②C.③D.④10.千湖沙漠所在地区沙源物质极为丰富,但风沙天气却非常少,主要是因为该沙漠地区()A.

植被丰富B.风力微弱C.土壤含水量高D.山脉阻挡作用强【答案】9.A10.C【解析】【9题详解】沙源主要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①地东侧的河流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泥沙来源丰富,在入海口附近形成的三角洲沙源丰富,在东南风的搬运以及洋流的搬运作用下在①处附近形成千湖沙漠,A正

确;②地远离河流入海口,且②以东南的河流短小,挟沙能力有限,不足以形成千湖沙漠,B错误;③在河流入海口以东,东南风不能搬运沙粒到此,C错误;④地附近洋流向西南方向流,而④位于入海口东北,不能形成千湖沙漠,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千湖沙漠中的沙漠由众多白色沙

丘和深蓝色湖泊组成,沙土含水量极高,即使有东南风也不易出现风沙天气,C正确;该地地处沙漠与湖水的交汇处,不适宜植被生长,A错误;该沙漠所在地区盛行东南风,风力并不算微弱,B错误;千湖沙漠远离周边山地,山脉阻挡作

用弱,D错误。故选C。【点睛】位于巴西的千湖沙漠,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在雨季,由于地下的不透水岩石而无法排水,沙丘中的山谷中充满了淡水泻湖。深圳龙岗儿童公园将建成全市最大的摩天轮,该摩天轮圆盘一面望山,一面朝向龙岗城区。该摩天轮运营

之后每天夜幕降临后会进行点灯。下图示意深圳龙岗儿童公园摩天轮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3月21日,该摩天轮朝向城区的盘面正对太阳时,中时区区时接近()A.1时B.7时C.13时D.19时12.从3月21日到6月22日,该摩天轮每晚的点灯时

间将()A.逐步提前B.先提前再推迟C.逐步推迟D.先推迟再提前【答案】11.A12.C【解析】【分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摩天轮为西北--东南方向,3月21日,太阳6时从正东方升起,当该摩天轮朝向城区的盘面正对

太阳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太阳6时位于正东,12时位于正南)大约为当地时间9时前后(北京时间),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故中时区时间接近1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从3月21

日到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深圳昼长夜短,白昼时间变长,该摩天轮每晚的点灯时间将逐步推迟,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

:正东升,正西落。在不改变城市现状空间结构条件下,城市实际通勤距离与通过置换通勤者的职住地位置而得到的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之间的差值叫作过剩通勤。下表示意广州与欧美部分城市过剩通勤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城市实际通勤距离/km理论最小通勤距离/km费城7.212.36夏洛特7.694.09利

物浦4.82.2广州5.21.2313.表所示城市中,过剩通勤率最高的是()A.费城B.夏洛特C.利物浦D.广州14.近年来,广州的过剩通勤率不断提高,主要是因为()A.中心城区房价降低B.交通拥堵加剧C.交通通达度提高D.人口增速减

慢【答案】13.D14.C【解析】【分析】【13题详解】过剩通勤率是实际通勤距离与理论最小通勤距离的差值与实际通勤距离的比值,计算公式为:过剩通勤率=(实际通勤距离-理论最小通勤距离)/实际通勤距离×100%。通过计算得知,过剩通勤率费城约67%,夏洛特约

47%,利物浦约54%,广州约76%,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4题详解】过剩通勤率提高,即实际通勤距离与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之间的差值在不断扩大,反映了市民通勤距离不断延长,主要是因为交通通达度的提高,降低了通勤时间成本,从而使得远距离通勤越来越多,

C正确;中心城区的房价没有降低,A错误;交通拥堵加剧、人口增速减慢都可能使人口向城市中心居住,导致实际通勤距离缩短,可能导致过剩通勤率下降,BD错误。所以选C。【点睛】过剩通勤大概指的是,出行者实际通勤距离与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之间的差值。理论上,居民在最优化

的通勤情况及现有居住环境下,可以选择距离自身居住地最近的地方进行就职,由此可产生理论最小通勤距离,理论最大通勤距离则为其选择最远就职位置带来的通勤距离。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珠三角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下图示意2010-2020年珠三角地区四类人口年龄

结构“演变单元”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信息显示,2010-2020年珠三角地区四类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单元”中()A.a集中在珠三角西部B.b分散且面积较小C.c空间分布较为分散D.d集中且面积较大16.根据图示信息,未来东莞南部地区应()A.建大型工业园区B.增加文教设施C.

鼓励青壮年迁入D.增设康养设施【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解】图中信息显示,少儿和老年人口比例双提高型“演变单元”(c)在多地均有分布,但并未集中连片,空间分布较为分散,C正确;少儿人口比例加速提高型“演变单元”(a),集中在珠三角东部,A错误;老年人口比

例加速提高型“演变单元”(b),集中且面积较大,B错误;年龄结构相对稳定型“演变单元”(d),集中且面积较小,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据图可知,2010-2020年东莞南部地区属于少儿人口比例加

速提高型“演变单元”,少儿人口结构提升,应进行儿童友好型空间建设,如建儿童活动场所、增加文教设施,B正确。少儿是非劳动力,建大型工业园区对少儿人口比例加速提高型没有帮助,A错误;老年人口比例加速提高型“演变单元”,老年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和养老设施供给面临巨大压力,未来应

增设康养设施,鼓励青壮年迁入,CD错误。故选B。【点睛】少儿和老年人口比例双提高型“演变单元”,“一老一小”赡养与抚养问题将在未来逐一凸显,应重点考虑建设全龄友好型空间;年龄结构相对稳定型“演变单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年龄结构快速变化而对

设施配置和空间建设带来的困境,但应依据人口增长趋势做出空间规划应对。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17题16分,18题18分,19题18分,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埃塞俄比亚中部裂谷地处该国南部,当地人口

增长较快,预计到2035年人口数量为400~480万人。目前,中部裂谷农户以粮食种植为主,但当地灌溉设施普及率较低,粮食歉收经常发生,因此当地农户间作香蕉、白菜等以适应干旱,对发展灌溉呼声较高。图1示意中部裂谷的位置,图2示意中部裂谷的气候资料。(1)埃塞俄比亚中

部裂谷农户对发展灌溉呼声较高,试分析原因。(2)说明中部裂谷农户扩大灌溉规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3)从调整农业结构角度,为中部裂谷农户降低对灌溉的依赖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旱雨季分明,蒸发旺盛;当地有湖泊,能

提供灌溉水源,但缺乏灌溉设施;发展灌溉能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业产量;当地人口增长快,农产品需求量增大。(2)加剧水资源蒸发等消耗,从而加剧干旱;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湖滩裸露,风沙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威胁生态

安全;不合理灌溉增多,土壤盐碱化加重。(3)培育并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渔业、畜牧业,减少对种植业的依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解析】【分析】本题以埃塞俄比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埃塞俄比亚中部裂谷农户对发展灌溉呼声较高的原因、中部裂谷农户扩大灌溉规模对当地生态环境

的潜在威胁、降低中部裂谷农户灌溉依赖的合理建议,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中部裂谷的气候资源图可知,当地干湿季分明,降水季节变化

大;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湖泊虽然能提供灌溉水源,但当地灌溉设施普及率低;人口增加较快,人地矛盾突出,且对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发展灌溉农业,可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缓解粮食短缺问题。小问2详解】中部裂谷农户扩大灌溉规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可以从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不同主体角度回答。扩大灌溉规模,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可能加剧干旱程度;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湖滩裸露,风沙灾害增多;河流、湖泊水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威胁生态安全;不

合理灌溉增加,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可能加剧等。【小问3详解】调整农业结构可以从农作物种类、农林渔牧结构以及围绕农业拓展二、三产业等角度分析。培育并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渔业、畜牧业等多样化

农业,减少对单一种植业的依赖;增加技术投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等。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万寿菊喜暖、喜湿、喜光、耐旱、不耐积水,花期在7-9月,观赏价值高,气味可驱虫。

万寿菊全株可入药,花朵可制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位于我国季风区边缘地带的甘肃省清水县(下图),地处陇山山地向陇西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当地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动万寿菊种植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新的主导产业,以期带动当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

大产业的协同发展,吸引外迁的大量年轻人口回流。在万寿菊的采摘过程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人缺机械,易腐易过期”。针对这些问题,当地政府正在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努力缓解采摘问题,以确保万寿菊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1)分析清水县适宜发展万寿菊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2)从产业联系的角度,说明清水县选择万寿菊种植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的原因。(3)针对清水县万寿菊采摘期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答案】(1)季风区边缘,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适宜万寿菊种植;日照时数长,光照较充足,满足万寿菊

喜光特性;地形以山地为主,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河流流经,灌溉水源较充足。(2)万寿菊具有驱虫功效,可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其他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发展;工业利用价值高,带动制药、染料等相关工业发展;观赏价值高,带动当地观光休闲旅游业发展。(3)采摘期雇佣外迁人口;加大技术

投入,研制,引进适于山区使用的小型采摘机械;加强交通物流建设,提高万寿菊外运速度;发展万寿菊保鲜冷藏技术;推动万寿菊相关就地加工产业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甘肃省清水县区域图以及甘肃省地形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产业联系、农业发展问题及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

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等条件。位于我国季风区边缘地带,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较好,满足万寿菊喜暖、喜湿特性,适宜万寿菊种植;季风区边缘地带降水较少,日照时数长

,光照较充足,满足万寿菊喜光特性;据甘肃省地形图可知当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满足万寿菊不耐积水特性;河流流经,灌溉水源较充足,满足万寿菊喜湿特性。【小问2详解】产业联系需要分别说明该产业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影响。第一产业方面:万寿菊具有驱虫功

效,可减少农药使用,产品绿色有机,提高其他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发展;万寿菊全株可入药,可作为制药的原料,万寿菊花朵可制天然色素,可作为印染的原料,工业利用价值高,带动制药、染料等相关工业发展;万寿菊观赏价值高,可带动当地观光休闲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小问3详解】在万寿

菊的采摘过程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人缺机械,易腐易过期”。针对“缺人”应在采摘期雇佣外迁人口,借助外来劳动力;针对“缺机械”应加大技术投入,研制,引进适于山区使用的小型采摘机械;针对万寿菊易腐易过期应加强交通物流建设,提高万寿菊外运速度,保证产品运送到消费者

手中的质量,同时应发展万寿菊保鲜冷藏技术;如果外围鲜花市场饱和,应推动万寿菊相关就地加工产业发展。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鄢陵县位于河南省中部(见图1),花木种植历史悠久。花木栽培繁育技术由花匠代相传。如

今通过合作社推广,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其他南北花木种植中,鄢陵县成为“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理想基地。鄢陵花木种植遍及全县,形成了122个专业花木村。花木经纪人将花木销售至全国,实现了市场化经营(见图2)。近年来,鄢陵县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展旅游业,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见图

3)。(1)说明鄢陵县适宜“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气候条件。(2)分析鄢陵花木市场化经营模式的优势。(3)说明县政府逐步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举措。【答案】(1)鄢陵县位于黄河以南,长江、淮河以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冬季最冷月均温接近0℃,气温条件适宜,光照充足;

年降水量适中,雨热同期;适合大多数南北花木引种和驯。化。(2)合作社使花木栽培繁育技术得到推广,从业技术人员增多;专业花木经纪人将花木销售至全国各地,扩大市场;形成大量花木专业村,有利于农业生产类型发生转变,扩大花木种植面积。(3)县政府通过科技园、

博览园和博览会提高鄢陵花木的知名度,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并有利于花木行业的技术交流、产品流通和市场扩大等,最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鄢陵花木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可持续

发展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从图中鄢陵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以推断出该地气温、光照、降水条件优越,地形、土壤相对于南北花木引种属

于次要条件。南方花木对水热需求较高,北方地区引种需要较充足的水热等条件。鄢陵位于34°N附近,处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光照、热量、降水等相对适中,能够满足南方花木生长需求;冬季最冷月气温约0℃,有利于花木过冬,,适宜

“南花北移、北花南迁”。【小问2详解】市场化经营模式相对于之前代代相传的传统经营模式,优势显著,答题时从生产技术推广、生产规模扩大、销售市场范围扩大等方面入手,从图中三个要素的角度去分析即可。“经过l-2年驯化的枸杞、石楠、棕榈等南方观赏树木比直接移植到黄河以北地区成活率要提高10%-1

5%”,花农为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对原有花卉苗木进行改良,引种新品种,以提高其品质;“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之一”,花农采用“互联网+”的营销方式,扩大了销售范围,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小问3详解】题干主语是县政府,这里需要厘清花木产业、

县政府、旅游业、城镇化发展和产城融合之间的关系。花木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县政府通过科技园、博览园和博览会提高鄢陵花木的知名度,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反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当地城镇化的

发展;而城镇化的发展,又推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发展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同时反过来促进花木产业技术交流、产品流通和市场扩大等,最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