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通用,人教版(2019)第1_3章)01(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docx,共(11)页,7.11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0efc21ad852f67c35e8686130e9be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1~3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6.难度系数:0.8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2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专家在新
疆温泉县城东北昆得仑牧场的一处山坡考察时,发现了一处三趾马动物(哺乳类动物)化石,其年代大约距今8百万年。下图为地质年代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含有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地层形成时期是()A.乙B.丙C.②D.③2.三趾马动物生存的地质时代()
A.生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B.出现灵长类动物C.生物从陆地向海洋发展D.是重要的成煤时期3.在①地质时期,地球生物演化史的特点是()A.早期出现了海生无脊椎动物B.哺乳动物出现C.被子植物繁盛D.裸子植物繁盛【答案
】1.D2.B3.A【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三趾马动物其年代距今8百万年,读图可知,应对应图中的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2.三趾马动物生存的地质时代为新生代,新生代出现灵长类动物,B正确。生物从海洋向陆地发
展主要在古生代,A错误。生物演化一般是从海洋向陆地发展,C错误。重要的成煤时期主要是古生代和中生代,D错误。故选B。3.①地质时期为古生代,此时出现了海生无脊椎动物,A正确。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B错误。被子植物繁盛在新生代,C错误。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D错误。故选A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莫霍界面以下B.古登堡界面以下C.岩石圈D.地幔5.图中各圈层()A.Ⅰ圈层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Ⅱ圈层位于软流层之下C.Ⅲ圈层是厚度
最大的外部圈层D.Ⅳ圈层物质可能为熔融状态【答案】4.C5.D【解析】4.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震源深度22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以上
,不可能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2900千米以下)及地幔(莫霍面以下),ABD错误;岩石圈包括了软流层以的地幔及整个地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岩石圈,C正确。故选C。5.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位于地面上空,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图中显示,II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位于软流层以上,B错误;图中显示,III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是厚度最大的外部圈层,C错误;图中显示
,IV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中下部,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水热、能量交换的重要空间。地面受热之后,通过热量传导、促进对流等形式加厚大气边界层。在河西走廊某气象站的观测表
明,该地大气边界层在5月达到最厚;大气边界层增厚导致浮尘容纳的空间增大,沙尘多发,而浮尘的增加又会导致大气边界层厚度减小,从而实现自我调节。完成下面小题。6.与6~7月相比,该地5月大气边界层更厚,主要因为()A.太阳高度较小B.平均气温更低C.土壤较为干燥D.平均风速较小7.浮尘的增多导致大气
边界层厚度减小,主要因为()A.太阳辐射削弱B.地面辐射增强C.大气辐射增强D.地表反射减弱【答案】6.C7.A【解析】6.与6-7月相比,该地5月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干燥,地面升温更快,
促进大气对流,更易加厚大气边界层,C正确;太阳高度较小,温度低,由材料可知,气温低,对流弱,大气层边界薄,AB错误;由于河西走廊的峡管效应,5月(春季)平均风速大,D错误。故选C。7.浮尘通过反射、散射、吸收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抑制地面增温,抑制了大
气的对流运动,抑制大气边界层的加厚,使大气边界层厚度减小,A正确;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对流旺盛,大气边界层厚度增厚,B错误;浮尘通过反射、散射、吸收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降低,大气辐射也减弱,C错误;地表反射减弱,地表吸收的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
强,大气的对流强,大气层边界变厚,D错误。故选A。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与大气向下的长波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的热量越多。通常情况下,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地面有效辐
射为正值。图为一科研小组利用设备记录的某地夏、冬季节某日晴天两种不同下垫面的地面有效辐射日变化情况图,a、b代表沙漠或绿洲地区。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夏季,a线代表沙漠B.乙表示夏季,a线代表绿洲C.甲表示冬季,b线代表绿洲
D.乙表示冬季,b线代表沙漠9.若该地某天地面有效辐射出现负值,则该地当天可能()A.空气湿度较小,地面辐射较强B.沙漠与绿洲温差加大,对流旺盛C.夜晚晴朗大风,大气逆辐射弱D.出现强逆温天气,空气质量较差【答案】8.A9.D【解析】8.从图中坐标轴数值可以看出,甲地面有
效辐射数值整体较大。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地面有效辐射大,因此甲表示夏季,乙表示冬季,BC错误;甲中a线数值较b线大,夏季时沙漠的温度高,地面有效辐射量大,故判断a线代表沙漠、b线代表绿洲,A正确,D错误
。故选A。9.根据材料可知,地面有效辐射为负值表明地面温度低于大气温度,大气逆辐射强于地面辐射,从而出现强逆温天气,AC错误;出现逆温现象时,大气较为稳定,不易出现对流现象,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B错误,D
正确。故选D。清代黄叔在《台海使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下图示意福建厦门港和台湾鹿耳门港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10.清代我国商船每日借助风力进出鹿耳门港的规律是()A.上午进港,上午出港B
.上午进港,下午出港C.下午进港,上午出港D.下午进港,下午出港11.下图能反映厦门港“早西”的热力环流是()A.B.C.D.【答案】10.C11.B【解析】10.根据材料,惟台地(台湾)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鹿耳门港位于台湾岛的西南部,所以
我国商船每日借助风力进出鹿耳门港的规律是下午进港,上午出港,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1.厦门港位于海陆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受地面辐射散失热量的影响,夜间陆地气温不断降低,到早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空气冷却下
沉,气压较高,与此同时,海洋热量散失较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近地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西边的陆地吹向东边的海洋,为西风,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024年5月26日下午至27日,合肥市气象台相继发布了暴雨蓝色和橙色预警。在27日的一场暴雨中
,合肥市区仿佛变成了一个“水世界”,城市的各个角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水侵袭。下图分别为合肥市区被淹没的景观图及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合肥市区变成“水世界”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环节增强B.②环节增强
C.④环节增强D.⑦环节减弱13.针对此次城市内涝事件,合肥市应大力改善的水循环环节是()A.①环节和②环节B.④环节和⑨环节C.③环节和④环节D.⑧环节和⑨环节【答案】12.C13.B【解析】12.合肥市区变成“水世界”后,地
表积水较多,会导致⑦蒸发环节、④地表径流环节增强,C正确,D错误;①环节是海上蒸发,②环节是水汽输送,合肥市区变成“水世界”对①环节和②环节影响较小,AB错。故选C。13.针对市区的内涝问题,合肥应积极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或建设海绵城市(下渗)。④环节是地表径流,减少地表
径流可以减轻内涝;⑨环节是下渗,增加下渗也能缓解内涝。因此合肥市应改善④环节和⑨环节,故B选项正确。①环节是海上蒸发,②环节是水汽输送,③环节是降水,这些环节难以受到人为影响,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2020年8—11月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统计图。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
度梯度最大的一层。完成下面小题。14.该海域温跃层位于()A.①B.②C.③D.④15.温跃层会导致()A.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C.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D.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16.图中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
地表径流丰富B.降水丰富C.蒸发量小D.受寒流影响【答案】14.C15.A16.B【解析】14.由材料可知,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图中③处水温上下变化最大,由30℃下降到20℃,C项正确。15.温跃层会导致底层海水密度大,表层海水密度小,低层海水难以与
上部海水进行交换,导致严重贫氧现象,A项正确,C项错误,温跃层无法改变海水透光率,B项错误;密度跃层会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D项错误。16.图中所示海域位于中沙群岛附近,年降水量大,表层海水首先接收到雨水,导致表层海水盐度较低,B项正确;中沙群岛岛屿面积较小,地
表径流较少,A项错误;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更大,C项错误;中沙群岛位于南海,该地寒流不明显,D项错误。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
发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青海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和“光伏发电园区局部图”,完成下
面小题。(1)简述青海省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征。(6分)(2)利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青海省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气温较低的原因。(8分)(3)推测园区要求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的原因有哪些?(4分)【答案】(1)分布不均,由东南(东)向西北(西)太阳能资源趋于
丰富(西多东少,北多南少)。(6分)(2)青海省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因此气温低。(8分)(3)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4分)【详解】(1)由图可
知,青海省太阳能资源总体来说分布不均,具体来说,东南少,西北多,由东南(东)向西北(西)太阳能资源趋于丰富。(2)由材料可知,青海省海拔高,空气洁净,大气层稀薄,且尘埃和水汽含量少,这使得大气透明度好,阳光在穿过大气
层时能量损失较少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由于大气层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也较弱,因此气温低。(3)传统的光伏架是在地面上直接安装的,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可以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由于光伏板避光,板下蒸发减弱,水分条件改善,使得地面草生长旺盛,草的生长会影响光
伏板,因此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可以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2022年1月14~15日,汤加首都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喷发时形成直径近500km的伞形云团(
下图),火山灰云柱最大高度达30多km。(1)火山爆发时火山与周围海域形成热力环流,在下图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并绘制高空等压面。(6分)(2)火山喷发时形成的伞形云团会导致大气温度降低,科学家称之为“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10分)【答案】(1)(6分)(2)海底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火山灰和水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增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降低。(10分)【详解】(1)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来源于岩浆,岩浆的温度高于周边海域,所以汤
加火山周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周边海域温度相对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这使得同一水平面的气压产生差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从周边海域流向汤加火山,高空则由汤加火山上空流向周边海域,进而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2)汤加火山喷发的产生的大量火山灰、
烟尘和水汽,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温度因而降低,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所以当地面长波辐射减弱时,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减少,气温自然降低。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水系重组将会改变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地质历史时期,黄陵背斜曾是古川江和古长江的分水岭。在漫长的岁月中,该区域水系发生重组,古川江与古长江最终相连,形成现代长江干流,并逐渐形成洞庭湖、鄱阳湖两大通江湖泊。图为该区域水系图。(1)指出水系重组对
长江下游地区水循环环节的影响。(8分)(2)简述水系重组后长江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和密度的变化。(4分)(3)简述鄱阳湖、洞庭湖的形成对缓解长江下游地区雨季时洪涝灾害的积极作用。(6分)【答案】(1)蒸发增强;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增多;降水增多。(8分)(2)盐度降低;密度减
小。(4分)(3)雨季时长江水量大,水位高;鄱阳湖、洞庭湖的形成,可以分担长江的流量,降低下游地区的来水量和来水速度,从而缓解下游地区的涝情。(6分)【详解】(1)水循环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据材料可知:
区域水系发生重组后,古川江与古长江最终相连,形成现代长江干流,可知水系重组后,长江干流流量变大,长江下游地区地表径流增多;“并逐渐形成洞庭湖、鄱阳湖两大通江湖泊”,可知水系重组后,长江下游地区地表水增多,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可供蒸发的水增多,蒸发增强;区域水汽来源增多,降水增多。(2)
水系发生重组后,古川江与古长江最终相连,形成现代长江干流,长江径流量增大,长江入海口水量增多,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增强,海水盐度降低;一般,在近岸河口地区,海水的密度主要取决于盐度,且与盐度具有正相关关系,所以海水密度减小。(
3)长江流域降水量大,支流众多,雨季时长江水量大,水位高;鄱阳湖、洞庭湖位于长江干流上,可调节径流,雨季时对长江下游地区起削峰作用,可以分担长江的流量,降低下游地区的来水量和来水速度,有效控制下游地区干流河道的水位涨势,从而缓解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