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崇仁一中、广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参考答案

PDF
  • 阅读 1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216 MB
  • 2024-12-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崇仁一中、广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崇仁一中、广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崇仁一中、广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崇仁一中、广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参考答案.pdf,共(6)页,1.216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00bd637da3da78a8afe0737d484f1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答案第1页,共5页高二联考化学参考答案1.A2.D3.B4.C5.B6.C7.C8.D9.A10.C11.B12.D13.AD14.BD15.(15分,除标注外其余2分每空)(1)粉碎、加热Co2+、F

e3+Fe(OH)39(2)1Mn2++1H2O2+2NH3⋅H2O=MnO2+2NH4++2H2O(2)滴入最后半滴EDTA后,溶液由蓝(紫)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38cV1000m×100%(3分)16.(10分,2分每空)(1)BCHCO3-+OH﹣=CO32-+H2O(2)

H2CO3>H2S>HClOClO﹣+CO2+H2O=HCO3-+HClO<17.(13分,除标注外其余2分每空)(1)NO3−(2)O2+4e−+2H2O=4OH−CH4−8e−+10OH−=CO32−+7H2O(3)负(1分)(4)正(2分)FePO4+e−+Li+=

LiFePO4(5)正(2分)Fe2++Ag+⇌Fe3++Ag18.(16分,除标注外其余2分每空)(1)-88kJ⋅mol−1(3分)(2)0.1mol⋅L−1⋅min−13(3分)AD(3)小于大于增大CO2的浓度

或移走生成物等详解1.A【解析】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有: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风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A错误;B.有机物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CO2属于无机化合

物、CH3OH属于有机化合物,B正确;C.1分子甲醇中含有1个O-H键,则0.1molCH3OH中含有0.1molO—H键,C正确;D.利用CO2合成CH3OH燃料可以充分利用二氧化碳资源,能促进“碳中和”,D正确。2.D【解析】A.碱性溶液中,Al3+、Fe3

+会转化为Al(OH)3、Fe(OH)3沉淀,甚至Al3+会转化为AlO2−,A不符合题意;B.加入铝粉生成H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溶液呈酸性,不能大量存在HCO3−、NO3−,若溶液呈

碱性,HCO3−、NH4+不能大量存在,B不符合题意;C.Cr2O72−呈橙红色,在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C不符合题意;D.���w���平H+=1×10−13mol⋅L−1的溶液呈酸性,NH4+、Ca2+、Cl−、

NO3−都能大量存在,D符合题意;。3.B【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70℃时SiHCl3转化率高与50℃,说明升高温度,该反应正向进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选项A错误;B.平衡时,v正SiHCl3=2v逆SiCl4,a点时,未达平衡状态,所以v正SiHCl3>2v逆SiCl4,

选项B正确;C.啊点温度高与b点,所以反应速率va>vb,选项C错误;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但该反应为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SiHCl3转化率不变,选项D错误。4.C【解析】A.图A中粗铜连接电源负极

作阴极,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精铜连接电源正极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变为Cu2+进入溶液,因此不是电解精炼铜,A错误;B.图B缺少混合反应溶液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因此不能用于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B错误;C.图C构成了原电池,能够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C正确;答案第2页,共5页D

.NaOH标准溶液显碱性,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若使用酸式滴定管,会导致活塞与滴定管黏在在一起,因此图D不能用于测定食醋浓度,D错误。5.B【解析】A.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或结论与现象对应

,A不符合题意;B.反应的实质是Fe2++3SCN-⇌Fe(SCN)3,与K+、Cl-浓度无关,溶液颜色变浅,主要是因为溶液被稀释,原因或结论与现象不对应,B符合题意;C.N2O4为无色气体,NO2为红棕色

气体,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变大,容器内气体颜色加深,原因或结论与现象对应,C不符合题意;D.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A的浓度瞬间变为0.25mol·L-1,但平衡时测得c(A)=0.2mol·L-1说明容器容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

动,A有浓度变化,应为气体,x+1<2,则x<1,原因或结论与现象对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析】A.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a=-129.6kJ/mol-0=-129.6kJ/mol,A正确;B.由图示可知,该历程中最大活化能���正=-3.46kJ/mo

l-(-112.8kJ/mol)=109.34kJ/mol,B正确;C.由图示可知,催化剂乙对应的活化能小,催化效果好,C错误;D.反应物完全转化成生成物,故乙烯制乙烷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100%,D正确。7.C【解析】A.由图可知,温度升高C

O转化率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CO(g)+2H2(g)⇌CH3OH(g)的Δ���<0,故A错误;B.COg+2H2g⇌CH3OHg,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转

化率增大,相同温度下Y压强时CO转化率大,则说明图中曲线X所对应的压强小于曲线Y所对应的压强,故B错误;C.T1°C,c起始(H2)=2c起始(CO)=2mol⋅L-1时,达到平衡状态CO转化率0.8,结合三段式

计算得到CO(g)+2H2(g)=CH3OH(g)起始(mol/L)120变化(mol/L)0.81.60.8平衡(mol/L)0.20.40.8,K=0.80.2×0.42=25>10,故C正确;D.图中P点已达所示条件下的反应限度,

延长反应的时间,不能提高CO转化率,故D错误。8.D【解析】A.取Fe电极附近溶液放入试管,加入K3[Fe(CN)6]溶液,试管内无明显现象,表明溶液中不含有Fe2+,从而表明Fe没有被氧化,A不符合题意;B.0

.1mol/LFeCl3溶液的pH=1.43,加水稀释10倍后,若不存在水解平衡,pH=2.43,现在溶液的pH=2.19<2.43,则表明加水稀释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增大,从而表明减小浓度,FeCl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C.CH

3COOH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表明酸性CH3COOH>H2CO3,H3BO3溶液中无气泡产生,表明酸性H3BO3<H2CO3,从而证明CH3COOH的酸性比H3BO3强,C不符合题意;D.2mL0.1mol/LAgNO3溶

液中加入3滴0.1mol/LNaCl溶液后,AgNO3大量剩余,再加入KI溶液,直接与AgNO3反应,而不是与AgCl反应,所以不能比较AgCl和AgI溶解度的大小,D符合题意;故选D。9.A【分析】当滴加K

OH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溶质成分为CH3COOK、CH3COOH,且物质的量相等;当滴加K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K。【解析】A.整个滴定过程中:Kh=cCH3COOHcCH3COO-⋅cH+,温度不变,Kh保持不变,A正确;B.点②所示溶

液中,pH=7,存在电荷守恒:cCH3COO-+c(OH-)=cH++���(���+),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相同,cCH3COO-=���(���+),B错误;C.点③所示溶液恰好达到滴定终点,溶质成分为CH3COO

K,溶液呈碱性,故离子浓度:答案第3页,共5页cK+>cCH3COO->cOH->cH+,C错误;D.点①所示溶液中溶质成分为CH3COOK、CH3COOH,且物质的量相等,溶液呈酸性,故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的水解程度,故cCH3COO->cK+>cCH3COOH

>cH+>cOH-,D错误。10.C【分析】图像为CaCO3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上b点和d点为饱和状态,a点不饱和,而c为过饱和状态,据此分析。【解析】A.在d点c(CO32-)=1.4×10-4mol⋅L-1,因室温时,CaCO3的溶度积Ksp=2.8×10-9,所以c(Ca2+)=

2×10-5mol⋅L-1,故x的数值为2×10-5,故A正确;B.在c点c(Ca2+)>2×10-5mol⋅L-1,即相当于增大钙离子浓度,平衡左移,有CaCO3生成,B正确;C.d点为饱和溶液,加入蒸馏水后如仍为饱和溶液,则c(Ca2+)、c(CO32-)都不变,如为不饱和溶液,则二者浓度都减

小,故不可能使溶液由d点变成a点,C错误;D.b点与d点在相同的温度下,溶度积相等,D正确。11.B【分析】由图像可得该电池放电时,b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4]2-,a点击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2e-+4H+=Mn2

++2H2O,充电时则a电极做阳极,b电极做阴极。【解析】A.放电时a电极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而不是失电子得氧化反应,A错误;B.放电时b电极得反应为Zn-2e-+4OH-=[Zn(OH)4]2-,则反应转移0.4mol电子时,b电极参与反应得氢氧根得

物质的量n(OH-)=0.4mol×2=0.8mol,B正确;C.放电时b电极做负极,充电时b电极做阴极,外接电源得负极,C错误;D.b电极环境为碱性溶液,锌离子无法稳定存在,D错误。12.D【解析】相同温度下,酸

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弱酸的酸性越强。由此可知酸性:HF>H2CO3>HCN>HCO3−。A.酸的酸性越强,电离出H+的能力越大,则电离出H+的能力:HF>H2CO3>HCN>HCO3−,故A项正确;B.弱酸的酸性越弱,相同条件下盐溶液水解程度越大,溶液pH越大,由酸性:HF>

H2CO3>HCN>HCO3−可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NaF<NaCN<Na2CO3,故B正确;C.由于酸性HF>HCN>HCO3−,则HCN和HF均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故C正确;D.由于酸性H2CO3>HC

N>HCO3−,根据弱酸制取更弱的酸,CO2通入NaCN溶液中:CO2+H2O+CN−=HCO3−+HCN,故D错误。13.AD【解析】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玻璃搅拌器搅拌,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故A错误;B.两者

的区别是分别含有SO42−和Cl−,根据现象可知Cl−能加速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故B正确;C.两者的区别是温度不同,现象40℃出现浑浊的时间短,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C正确;D.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强氧化性,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次氯酸溶液的pH,故D错误。14.BD【分析】由图像可知,均为1.0mol⋅L−1的CH3NH2溶液和NH2OH溶液,CH3NH2的pOH更小,说明其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更大,碱性更强,则K1>K2;【解析】A.由分析可知,K1>K2,A正确;B.常温下,等物质

的量浓度的CH3NH3Cl和NH3OHCl溶液,由于CH3NH2的碱性更强,故CH3NH3+的水解程度更小,酸性更弱,故前者的pH大,B错误;C.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中和a和b点对应的溶液,a和b点对应的溶液

中的一元碱溶质量相同,故所需盐酸体积相同,C正确;D.由图可知,1.0mol⋅L−1NH2OH溶液的pOH=4.5,NH2OH+H2O⇌NH3OH++OH-,K2=cNH3OH+cOH-cNH2OH≈10-4.5×10-4.

51=10-9,则NH3OHCl的Kh=KwK2=10-1410-9=10-5,故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NH3OHCl与NH2OH的混合液中水解大于电离,溶液显酸性,D错误;故选BD。15.(1)粉碎、加热Co2+、Fe3+Fe(OH)391Mn2++1H2O2+2NH3⋅H2

O=MnO2+2NH4++2H2O(2)滴入最后半滴EDTA后,溶液由蓝(紫)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38cV1000m×100%【分析】钴矿石的主要成分包括CoO、MnO、Fe2O3和SiO2,粉碎后加入浓硫酸并加热,CoO、MnO、

Fe2O3分别转化为CoSO4、MnSO4、Fe2(SO4)3,SiO2不溶解;所得溶液1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所得溶液2中加入氨水、H2O2溶液,Mn2+转化为MnO2沉淀,Co2+以CoSO4的形式存在,

经过一系列转化,答案第4页,共5页可获得CoCl2∙6H2O。【解析】(1)①矿石溶解过程中,增大接触面积、升高温度等,都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则措施有粉碎、加热。②CoO溶于浓硫酸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oO、Mn

O、Fe2O3分别转化为CoSO4、MnSO4、Fe2(SO4)3,SiO2不溶解,则溶液1中阳离子包括H+、Mn2+和Co2+、Fe3+。③由分析可知,调节溶液的pH至2.8时,Mn2+和Co2+都不生成沉淀,则得到的沉淀2是Fe(OH)3。④i.若向溶液2中加入碱溶液,

c(OH-)=1×10−151×10−5=1×10-5mol∙L-1,则常温下,当pH=9时Co2+完全沉淀。ii.溶液2中加入氨水和H2O2溶液,由流程图可知,产物中含有MnO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确定Mn2+——H2O2,再依据质量守恒,可确定发生的反应为:1Mn

2++1H2O2+2NH3⋅H2O=MnO2+2NH4++2H2O。答案为:粉碎、加热;Co2+、Fe3+;Fe(OH)3;9;1Mn2++1H2O2+2NH3⋅H2O=MnO2+2NH4++2H2O;(2)滴定前,溶液呈蓝色,滴定过程中,溶液呈蓝紫色

,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红色,则终点时的现象是:滴入最后半滴EDTA后,溶液由蓝(紫)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由反应可建立关系式:Co2+——EDTA,则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为cmol/L×V×10−3

L×238g/molmg×100%=238cV1000m×100%。答案为:滴入最后半滴EDTA后,溶液由蓝(紫)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38cV1000m×100%。【点睛】滴定终点时溶液的变色情况,可按滴定前和滴定后

进行判定。16.(1)BCHCO3-+OH﹣=CO32-+H2O(2)H2CO3>H2S>HClOClO﹣+CO2+H2O=HCO3-+HClO<【解析】(1)A.图象分析可知,pH=8时主要存在的微粒是碳酸氢根离子,溶液中含碳元素的

微粒主要是HCO3-,A正确;B.A点是HCO3-物质的量分数与二氧化碳的碳酸溶液中H2CO3、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之和相同,故溶液中H2CO3和HCO3-浓度不相同,B错误;C.图象分析可知当c(HCO3-

)=c(CO32-)时,pH>7,溶液显碱性,c(H+)<c(OH-),C错误;②pH=8.4时,含碳元素的微粒主要是HCO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OH﹣=CO32-+H2O;(2)①酸的电

离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由表中数据可知,酸性:H2CO3>H2S>HClO;②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HClO>HCO3-,将少量C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HCO3-+HClO;③酸性:CH3C

OOH>HClO,所以pH相等时,酸的浓度:CH3COOH<HClO,两溶液体积相同,所以HClO消耗的NaOH更多,所以V1<V2。17.(1)NO3−(2)O2+4e−+2H2O=4OH−CH4−8e

−+10OH−=CO32−+7H2O(3)负(4)正FePO4+e−+Li+=LiFePO4(5)正Fe2++Ag+⇌Fe3++Ag【解析】(1)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

溶液,NO3−离子移向硫酸锌溶液;(2)正极是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将H2换成CH4,则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

H2O;(3)丙中铅蓄电池放电一段时间后,进行充电时,要将外接电源的负极要使硫酸铅变成单质铅,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应做电解池的阴极,则与电源的负极相连;(4)根据图示,放电时FePO4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

成LiFePO4,所以FePO4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FePO4+e-+Li+=LiFePO4;(5)①亚铁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碳是负极,银是正极;②综合实验i、ⅱ的现象,得出Ag+和Fe2+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Ag+⇌Fe3++Ag。18.(1)-88kJ⋅mol−1(2)0.1mol⋅L−1⋅min−13AD(3)小于大于增大CO2的浓度或移走生成物等【解析】(1)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Ⅰ+Ⅱ得到反应Ⅲ,则焓变ΔH3=ΔH1+ΔH2=

(—129kJ/mol)+(+41kJ/mol)=—88kJ/mol,故答案为:—88kJ/mol;答案第5页,共5页(2)①由图可知,100℃条件下,5min时氢气的转化率为50%,则5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0mol×50%3L5min=0.1mol⋅L

−1⋅min−1,故答案为:0.1mol⋅L−1⋅min−1;②由图可知,100℃条件下,5min时氢气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分别为2.0mol-3.0mol×50%3L=16mol/L、3.0

mol-3.0mol×50%3L=12mol/L、3.0mol×50%3L=12mol/L和3.0mol×50%3L=12mol/L,反应的平衡常数K=12mol/L×12mol/L16mol/L×12mol/L=3,故答案为:3;③A.CO的含量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

平衡,故A正确;B.容器中cCO2=c(CO)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已达到平衡,故B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恒容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正

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已达到平衡,故C错误;D.v正H2=v逆H2O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D正确;(3)该反应正向为体积增大的方向,压强越大,CH4的转化率越小,已知相同温度下,P1条件下的转化率大于P2,则

P1小于P2,压强为P2时,在Y点反应未达到平衡,则反应正向移动,所以v(正)大于v(逆);为了提高该反应中CH4的转化率,除温度、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大CO2的浓度或移走生成物等;故答案为:小于;大于;增大CO2的浓度或移走生成物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

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487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