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861.808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861.8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fdfb8e660c949f71ccecfd718d950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秋学期高二年级暑假学习效果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琉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据此可知,宗法制A.通过垄

断神权强化王权B.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C.成为各级贵族生活准则D.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琉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可得出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维系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贵族,排除C;完备的说法错误,排除D。2.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发展

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推广B.统一趋势日益增强C.商鞅变法的推动D.各诸侯国兴修水利【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越,因此A正确;BCD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A。3.在漫

画版《有故事的诸子百家》中,不同思想家分别被冠以“一生都行走在路上的人民教师”“骑着青牛的东方智者”“乐于讲故事的养生专家”“说话不利索的法家辩手”等称号。下列言论出自“骑着青牛的东方智者”的是()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B.“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C.“弱之胜强,柔

之胜刚”D.“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骑着青牛的东方智者”,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末年,老子骑一青牛,从洛阳向函谷关而来,体现的是道家思想,C项正确;“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是庄

子的思想,排除B项;“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4.《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

C.增加税收D.削弱王国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增加诸侯王的数量,削弱藩国实力,“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折”,反映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D项正确;恩泽贵族与“藩国

自折”等不符,排除A项;推恩令的目的在于解决王国问题,与实现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项;增加税收并非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力量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5.翻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

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裤。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A.各民族文化上互鉴交融B.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C.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D.汉族文化占主体地位【答案】A

【解析】【详解】材料“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裤”体现的是中原汉族同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A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外文化交流,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融合,并非是民族隔阂,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6.据《魏书

·裴植传》记载,北魏官员裴植一家,父母双亲尚在人世而兄弟已经分家,而且子女的财产和父母严格分开。《魏书》对此评论说,“一门数灶,盖染江南之俗也”。据此可知A.江南财产私有观念更强B.宗法制度开始崩溃C.北方风俗深受南方影响D.门阀政治逐渐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兄弟

分家,父母和子女财产分开,说明私有观念更强,而材料说明这种观念是受南方风俗影响,A项正确;宗法制度在西周灭亡后已经崩溃,裴植一家不能代表整个北方地区,排除B、C两项;严格意义上讲,真正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有东晋,北魏只能说门阀势

力较强,且财产分开不代表门阀家族不能在政治上守望相助,排除D项。故选A项。7.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提高了中

央的行政效率C.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D.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从三省制到中书门下制,尚书省的职权弱化,逐渐退出决策机构,政事堂成为掌管具体政事兼有决策职能的机关,中书

门下成为宰相府,直接指挥和处理日常政务,由此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题干涉及政事堂制度的演变,属于中央官制,与地方无关,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而是强调政事堂制度演变

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排除C;强调政事堂制度演变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而没有涉及六部,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8.宋真宗时,在地方官的协调下,统一由益州的16家富民发行交子,互相连保,以维持信用。交子以铁钱为本,用纸印造,填写钱数,由发行者

押字后付给交纳现钱的人。交子的发行A.便利了榷场间互市贸易B.推动了商业发展C.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D.淡化了门第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交子以铁钱为本,用纸印造,填写钱数,由发行者押字后付给交纳现钱的人”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交子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交子作为纸币而流通在市场,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业的发展,B项正确;榷场是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交子的流通与榷场间互市贸易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

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转移完成,不符合题意,并且交子的流通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交子作为纸币在市场上流通,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与门第观念是否淡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理学产生以后,民间常常把明显不公的判决称为“没有天理”,把明显危害社会所不容的

事称为“伤天害理”。由此可知()A.理学精髓已为人们所认可B.理学思想已融入社会生活C.民众完全屈从于思想专制D.民众对理学由拒绝到接受【答案】B的【解析】【详解】理学产生以后,逐渐深入民间,民间的说法“没有天理”“伤天害理”等反映出理学思想已为民间所接受并融

人社会生活,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民众刚开始对理学精髓是否是认可,A项不符合题意;人们受理学影响不代表人们已完全屈从于思想专制,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对理学的态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10.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域,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

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这种设置()A.阻断了民族交融之路B.削弱地方割据的地理影响C.不利商业的长途贩运D.开创了全新地方区划模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地方行政区划打破了地理界线,呈现“犬牙相错”的

特点,其意在打破地方割据的地理基础,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此举有利于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A项;此举有利于商路的畅通,排除C项;地方行政区划“犬牙相错”模式,元代之前就有,排除D项。故选B项。11.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的思想A.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作用C.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王阳

明是心学家,其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中引文的大意为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我这样的人来认知,这个世界怎能存在呢?突出反映了其思想主张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

,表明王阳明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在天地鬼神中的首要地位,故B项正确;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而客观唯心主义的是程朱理学,故C项排除;心学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并不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故D项排除。【点睛】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容与辨别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

客观唯心主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12.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清政府将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开始

确立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帝国主义就侵华利益达成了妥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清政府将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

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进一步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项正确;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开始确立,与材料中的信息主旨不符,排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帝国主义就侵华利益达成了妥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3.黄埔军校建校之初,将原定三年的学制大大压缩,学生入学后只须接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黄埔军校学制的调整主要是由于()A.解放战争的需要B.红军长征的需要C.抗日战争的需要

D.国民革命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将原定三年的学制大大压缩,学生入学后只须接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建立不久后,出于北伐的需要,学生学制被压缩,D项正确

;解放战争是在1946年,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B项与黄埔军校无关,排除B项;抗日战争是在1937年,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14.电影《八佰》改编自抗日战争某个战役期间,讲述了国军“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的故事。这场战役日军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

军的阵地,这使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刮目相看。据此可知该战役是A.黄海海战B.淞沪会战C.平型关战役D.百团大战【答案】B【解析】的【详解】根据“四行仓库”、“日军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等信息可判断该战役是淞沪会战,故选B;黄海海战是在清政府时

期,与日军对垒的是清军,排除A;平型关战役是一场战斗,没有缠斗三个月,排除C;百团大战是中共军队发动的,与国军无关,排除D。15.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时期,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农业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B.广大

农民的强烈愿望C.立足于农村现实条件D.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工业化发展缺乏资金及克服个体生产的弊端并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年至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村经济的

发展;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了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材料中的变化主要是立足于农村现实条件,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B项不是主要

原因,排除B项;D项是影响,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6.伯里克利指出“我们雅典人和任何其他民族不一样,我们认为一个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而是一个无用之人。”由此可见,他强调(

)A.城邦意识B.直接民主C.爱国精神D.公民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认为一个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人,是一个无用之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伯利克里强调雅典公民必须关心公共事务,城邦利益至上,重点突出雅典人具有城邦意识,A项正确;雅典的直接民主表现为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与题意不符,

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爱国精神,只强调关心公共事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公民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17.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提出“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下应由其行为和品行来决定。这一

观点旨在反对()A.婆罗门种姓制度B.汉谟拉比的统治C.波斯人的统治D.印度教的教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印度)。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提出‘众

生平等、忍耐顺从’。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下应由其行为和品行来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6世纪以后,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严格规定社会等级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感到不满,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很多人的支持,A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国王,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材料所

述与波斯人的统治无关,排除C项;印度教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12~13世纪,欧洲诞生了众多大学,如牛津大学、剑

桥大学等。在这些中世纪大学中,设置最多的专业是法律,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律师。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国民法律意识迅速提升B.商业革命影响显著C.世俗教权突破政治束缚D.城市经济趋于活跃【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性,将欧洲资本主义产生这一知识点考查前置。教育的发展,法律意识的增强,都植根于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等经济、政治状况,D项正确;题目信息为中世纪后期欧洲多地成立众多大学,修习法律,培养律师。

这一措施有利于提升国民法律意识,但不是本质,排除A项;商业革命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后,排除B项;世俗教育应是突破教权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19.美国学者指出“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

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这些“较高的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有()①玛雅文化②大津巴布韦文化③阿克苏姆文化④阿兹特克文化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危地马拉、墨西

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文化、印加文化、阿兹特克文化,①④正确,B项正确;大津巴布韦文化、阿克苏姆文化属于非洲文化,②③不符合材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20.美国学者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

中写道:“因为意大利城市垄断着东方贸易,……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们十分自然地企图寻找一条不受意大利人控制的通往东方的道路。”这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主要是基于()A.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改变与东方贸易的困境C.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D.推动欧洲实现商业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中的“意大利城市垄断着东方贸易”“找一条不受意大利人控制的通往东方的道路”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就是为了打破意

大利的贸易垄断,改变自身在对东方贸易中的不利困境,B项正确;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只是为了能够直接获得东方的商品,与资本主义扩张没有关系,排除A项;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而不是开辟的原因,

排除C项;欧洲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后果,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1.16世纪,欧洲流入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这一现象导致()A.生产关

系受到冲击B.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物种的世界性流动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6世纪欧洲黄金白银的价格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引发了欧

洲的“价格革命”,促使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受到冲击,推动欧洲社会转型,A项正确;材料现象与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有关,BCD三项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表现,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2.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

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A.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B.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C.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

根据“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及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体系第一次把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统一在一个理论体系当中,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论大综合,反映了科学理性的精神,A项正确;“反对宗教神学”在材料中

未体现,排除B项;伏尔泰是思想家,要借助牛顿力学体系的成果来认识人类社会的规律,不是推崇牛顿力学体系本身,C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23.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

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B.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C.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

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外部障碍,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内部障碍,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4.1733年,英国人约翰•开伊发明的“飞梭”,改变了过去用双手相互穿梭的织布方法,只要用两脚交替踏板,飞梭就会自动地左右穿梭织成布

匹,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但发明者却遭到抗议而被迫远离故乡。新发明的出现()A.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B.打乱了原有的生产秩序C.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D.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33年,英国人约翰•开伊

发明的‘飞梭’,改变了过去用双手相互穿梭的织布方法......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但发明者却遭到抗议而被迫远离故乡。”可知,“飞梭”的发明提高了劳动效率,但发明者却受到迫害,这说明新发明威胁到了工人的生计,即会打破传统的生产方式

,打乱了原有的生产秩序,B项正确;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飞梭”还不是机器,排除A项;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生活方式变化,排除C项;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25.1871年3月,爆发了无产

阶级建立革命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整个法兰西燃起了革命的烈火,再根据如图,我们可以推断该事件是()A.第一国际成立B.《共产党宣言》发表C.巴黎公社成立D.十月革命爆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71年3月,爆发

了无产阶级建立革命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整个法兰西燃起了革命的烈火”可知,发生的时间是1871年,地点是在法国,事件是第一次无产阶级建立革命政权的尝试,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巴黎公社的成立,C项正确;第一国际成立是在1864年,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发表是在1848年,排除B项;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是在1917年,排除D项。故选C项。26.“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这说明()A.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B.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作

指导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D.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可知,材料中描述的著作是《共产党宣言》,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作为指导,B

项正确;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尚未成熟,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本身并没有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而是修正与发展,排除C项;巴黎公社并未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D项。故选B项。27.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案》,193

8年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这些文件反映出大国()A.修正凡尔赛体系弊端,维护和平B.努力构建新的国际秩序C.纵容法西斯侵略,加速大战的爆发D.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1933年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积极对外侵略扩

张,美国的《中立法案》《慕尼黑协定》以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法西斯侵略行为不加干预,纵容法西斯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项正确;材料中文件反映了英法美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和苏联放任法西斯侵略的态度,他们的目的不

是维护和平,排除A项;材料中文件出台的目的不是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排除B项;英、法、美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他们都纵容了法西斯侵略,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2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在左翼政党执政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将若干

行业的私人企业改变为国有企业,形成了一股浪潮。这反映出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的A.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B.市场经济模式建立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高新技术产业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将若干行业的私人企业改变为国有企业,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材

料无法看出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项;市场经济模式早就建立,排除B项;此时还未兴起高新技术产业,排除D项。故选C项。29.1965年日本对美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以后日本的顺差数额直线上升,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连续发生。到了70年代,日本已一再强调要发挥其与经济大国

相称的政治作用。这反映了当时A.日本经济实力超过美国B.资本主义阵营逐步瓦解C.美国霸权地位趋向衰落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1965年日本对美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以后日本的顺差数额直线上升,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连续

发生。到了70年代,日本已一再强调要发挥其与经济大国相称的政治作用”反映日本经济发展,与美国贸易摩擦发生,并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体现了美国霸权地位趋向衰落,C项正确;日本经济实力超过美国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阵营逐步瓦解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30.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这旨在强调()A.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B.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C.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国际关系要走向民主化,不能由

一国说了算,说明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全球的治理由各国参与共建,而不是取决于国际力量,有限公司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分析题3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面对国家危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

中思考。”——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三马克思指

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材料四“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1)作者认为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指出“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的主要内容。(2)材料中的“运动”指什么?作者认为此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3

)材料中马克思指出哪一思想的怎样的局限性?(4)据材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有怎样的局限性?【答案】(1)原因:武器落后、制度落后、社会落后。内容:“学西方长技”。(2)运动:洋务运动;局限性:只学西方先进的科技。(3)思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局限性:借助孔子威望来宣

传变法的合理性。(4)局限性:①依靠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②变法仍提“中体西用”,未动摇封建思想的根本儒学。【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

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知原因是武器落后、制度落后、社会落后。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西方的先进技术,所以内容是“学西方长技”。【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

代的中国。根据材料“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可知这是代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不学西方先进的制度,所以这个运动是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就是只学西方先进的科技。【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可知这是托古改制的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根据所学托古改制是借助孔子威望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小问4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

据材料“‘明定国是’诏书”可知局限是依靠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根据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可知局限是变法仍提“中体西用”,未动摇封建思想的根本儒学

。32.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内驱力,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

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材料二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

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摘自朱孝

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这样做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3)据

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的【答案】(1)理解:借古希腊、罗马文化抨击教会,创立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古

希腊罗马文化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教会势力的强大(2)主张: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王权高于教权意义:解放了人们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发展。(3)主要观点:自由、平等;相互制约。影响:促进

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解析】【详解】(1)理解:根据材料一中“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借古喻今”的表现为,借古希腊、罗马文化抨击教会,其实质是创立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人们不敢公开

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历史等方面分析可知,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根据“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可知,教会势力的强大。(2)主张:根据材料二中“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可知,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根据“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可知,王权高于教权。意义:根据材料二中“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

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经济、政治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可知,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发展。(3)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三中“自由、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可知,自由、平等;根据“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可知,相互制约。影响:综合三则材料及其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推进了民主进程,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4—1917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

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材料二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材料三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四月提纲》材料四立刻废除地主

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1)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内在联系。(2)材料二中的革命发生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3)材料三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

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简述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答案】(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2)突出特点: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掌握着实

际的权力。革命:十月革命。(3)第一阶段: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第二阶段:性质: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4)方式: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解析】【小问1详解

】战争: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4年至1917年(俄国)。根据材料一“1914—1917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并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可知,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4年至1917年(俄国)。根据

材料一“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根据材料二“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并结合俄国二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可知,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是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

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小问2详解】突出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7年(俄国)。根据材料二“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并结合“二

月革命”带来的历史影响可知,“二月革命”发生后俄国的政治形势的突出特点是: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的权力。革命: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7年(俄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引发了十月革命。【小问3详解】第一阶段: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

题。时空是1917年(俄国)。根据材料三“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阶段的革命是“二月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第二阶段: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7年(俄国)。根据材料三“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的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阶段革命是“十月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其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小问4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

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