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docx,共(7)页,853.7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851c634d57ae5795a3e97a2782e47e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秋学期高二年级暑假学习效果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琉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据此可知,宗法制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C.成为
各级贵族生活准则D.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2.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推广B.统一趋势日益增强C.商鞅变法的推动D.各诸侯国兴修水利3.在漫画版《有故事的诸子百家》中,不同思想
家分别被冠以“一生都行走在路上的人民教师”“骑着青牛的东方智者”“乐于讲故事的养生专家”“说话不利索的法家辩手”等称号。下列言论出自“骑着青牛的东方智者”的是()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B.“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C.“弱之胜强,柔之胜刚”D.“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4.《汉
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目的是()A.恩泽贵族B.实现民族交融C.增加税收D.削弱王国势力5.翻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裤。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A.各民族文化上互鉴交融B.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C.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D.汉族文化占主体地位6.据《魏书·裴植传》记载,
北魏官员裴植一家,父母双亲尚在人世而兄弟已经分家,而且子女的财产和父母严格分开。《魏书》对此评论说,“一门数灶,盖染江南之俗也”。据此可知A.江南财产私有观念更强B.宗法制度开始崩溃C.北方风俗深受南方影响D.门阀政治逐渐衰落7.
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的的的C.缓解了皇
帝与宰相的对立D.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8.宋真宗时,在地方官的协调下,统一由益州的16家富民发行交子,互相连保,以维持信用。交子以铁钱为本,用纸印造,填写钱数,由发行者押字后付给交纳现钱的人。交子的发行A.便利了榷场间互市贸易B.推动了商业发展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淡化了门第观念
9.理学产生以后,民间常常把明显不公的判决称为“没有天理”,把明显危害社会所不容的事称为“伤天害理”。由此可知()A.理学精髓已为人们所认可B.理学思想已融入社会生活C.民众完全屈从于思想专制D.民众对理学由拒绝到接受10.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
地方行政区域,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这种设置()A.阻断了民族交融之路B.削弱地方割据的地理影响C.不利商业的长途贩运D.开创了全新地方区划
模式11.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的思想A.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作用C.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12.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清政府将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A.中
国半殖民地秩序开始确立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帝国主义就侵华利益达成了妥协13.黄埔军校建校之初,将原定三年的学制大大压缩,学生入学后只须接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黄埔军校学制的调整主要是由于()A.解放战争的需要B
.红军长征的需要C.抗日战争的需要D.国民革命的需要14.电影《八佰》改编自抗日战争某个战役期间,讲述了国军“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的故事。这场战役日军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这使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刮目相看
。据此可知该战役是A.黄海海战B.淞沪会战C.平型关战役D.百团大战15.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时期,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农业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B.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
C.立足于农村现实条件D.带动农民增产增收16.伯里克利指出“我们雅典人和任何其他民族不一样,我们认为一个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而是一个无用之人。”由此可见,他强调()A.城邦意识B.直接民主C.爱国精神D.公民权利17.公元前6世纪
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提出“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下应由其行为和品行来决定。这一观点旨在反对()A.婆罗门种姓制度B.汉谟拉比的统治C.波斯人的统治D.印度
教的教义18.12~13世纪,欧洲诞生了众多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在这些中世纪大学中,设置最多的专业是法律,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律师。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国民法律意识迅速提升B.商业革命影响显著C.世俗教权突破政治束缚D.城市经济趋于活跃19.美国学者指出“
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这些“较高的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有()①玛雅文化②大津巴布韦文化③阿克苏姆文化④阿兹特克文化A
.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20.美国学者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因为意大利城市垄断着东方贸易,……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们十分自然地企图寻找一条不受意大利人控制的通往东方的道路。”这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主要是基于()A.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
要B.改变与东方贸易的困境C.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D.推动欧洲实现商业革命21.16世纪,欧洲流入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这一现象导致()A.生产关系受到冲击B.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物种的世界性流动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22.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A
.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B.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C.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23.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
制度B.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C.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24.1733年,英国人约翰•开伊发明的“飞梭”,改变了过去用双手相互穿梭的织布方法,只要用两脚交替踏板,飞梭就会自动地左右穿梭织成布匹,工作效
率提高了一倍,但发明者却遭到抗议而被迫远离故乡。新发明的出现()A.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B.打乱了原有的生产秩序C.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D.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25.1871年3月,爆发了无产阶级
建立革命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整个法兰西燃起了革命的烈火,再根据如图,我们可以推断该事件是()A.第一国际成立B.《共产党宣言》发表C.巴黎公社成立D.十月革命爆发26.“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
理想社会的愿望。”这说明()A.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B.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作指导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D.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27.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案》,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订。这些文件反映出大国()A.修正凡尔赛体系的弊端,维护和平B.努力构建新的国际秩序C.纵容法西斯侵略,加速大战的爆发D.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2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在左翼政党执
政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将若干行业的私人企业改变为国有企业,形成了一股浪潮。这反映出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A.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B.市场经济模式建立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高新技术产业兴起29.1965年日本对美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以后日本的顺差数额直线上升,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
连续发生。到了70年代,日本已一再强调要发挥其与经济大国相称的政治作用。这反映了当时A.日本经济实力超过美国B.资本主义阵营逐步瓦解C.美国霸权地位趋向衰落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30.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
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A.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B.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C.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二、材料分析题3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的
知识分子,面对国家危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陈旭麓《近
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三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
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材料四“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清德宗实
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1)作者认为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指出“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的主要内容。(2)材料中的“运动”指什么?作者认为此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3)材料中马克思指
出哪一思想的怎样的局限性?(4)据材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有怎样的局限性?32.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的列材料:材料一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
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材料二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
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
贡献》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这样做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3)
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4—1917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物价飞涨
,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材料二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
”。材料三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四月提纲》材料四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1)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
点?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3)材料三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