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90.458 KB
  • 2024-09-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3)页,90.4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cd0dfdcecb4a1c013e524a8868d3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

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冰雪旅游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路

径,是冰雪旅游产业从规模化走向高质量化的重要环节。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作为两种传统产业进行融合,不仅要充分了解两个产业的结构和内容,还要对产业中要素的融合度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而互联网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法对建成多方位、全链条的冰雪旅游与

文化产业融合做出精细化的判断和处理,形成智慧化冰雪旅游模式。因此,互联网技术助力下的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必定是深层次的融合。伴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商业运行模式引起了各行业的

关注。目前中国已逐渐进入产业智能化的发展阶段。据《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20》统计,2019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全年交易额达10866.5亿元,同比增长11.4%,旅游行业的线上渗透率达16.7%。旅

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了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作用外溢是必然的。首先,互联网呈现的新.技术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层次,促使产业融合的发生。其次,互联网的线上信息传递功能有助于在传统产业二元结构的模式下产生产业

中心扩散效应,提高冰雪旅游和文化产业业务重组的效率。最后,大数据方便了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过程中的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产业融合的速度。因此,利用互联网助力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最优化的选择。最初的融

合模式是低层次的延伸融合。这种融合是通过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价值链的互动延伸而实现的融合,是利益驱动下的融合,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此时产业更加注重自身的利益获取,而忽视了融合过程中的衔接性。之后是中层次的重组融合。这种融合是将产品和服

务通过价值链重组,加入了创新、创意等多种要素的融合,是需求导向下的融合,主要是为满足游客深层次的需求而进行的文化业态与冰雪旅游活动的重组。最后是高层次的渗透融合。这种融合是冰雪旅游和文化产业为形成冰雪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渗透融合,是科技推动下的融合。这种融合力图通过现代数

字技术构建-一种全行业的融合,实现冰雪旅游的全域化发展。以上三种模式,随着文化产业价值链中心环节融入冰雪旅游着重点的不同,融合程度也不同。为了实现新兴信息产业下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对“

互联网+”背景下的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路径做深层次的研究,探索符合国情的、有效的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路径。(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30日《“互联网+”: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新模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互

联网+”的商业运行模式伴随着我国网民数量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而引起了各行业关注。B.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进行融合,既要充分了解两个产业的结构、内容,又要对产业中要素的融合度有一个清晰的判断。C.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就已进人产业智能化的发展阶段,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了中国旅游行

业未来的发展趋势。D.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低层次延伸融合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此时产业注重自身的利益获取,而忽视融合过程的衔接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互联网可以对建成多方位、全链条的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做出精细化的判断和处理为论证前提。B.

文章在指出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了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时运用数据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C.文章采用并列式,从三个方面阐述“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外溢作用。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论述了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三种融合,并指出这是一

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冰雪旅游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路径和从规模化走向高质量化的重要环节。B.在传统产业二元结构模式下,互联网线上信息传递功能有助于产生产业中心扩散效应,提高冰

雪旅游和文化产业业务重组效率。C.探索符合国情且有效的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路径目的是对“互联网+”背景下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路径做深层次研究。D.科技推动下的冰雪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渗透融合力图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构建一种全行业的融合,实现冰雪旅游的全域化发展。(二)实用类文本阅

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东亚,对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设定标准是以中国和中华文化为中心的,特别是自古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通过册封和朝贡的外交关系构筑起了国际秩序。这种朝贡外交意味着在东亚以中国为中心,通过朝

贡体系向外传播中华先进文化,同时具有经济意义。东亚各国通过接受中华普遍性文化,可以共享到先进的理念和知识,并在共享的时间里灵活利用其中特定的思想或制度。部分东亚国家还以中华文化的框架为基础,吸收、接纳中华的思想和制度,

进行文化交流。以朝鲜半岛形成的汉文学为例可以进一步说明问题。虽然朝鲜半岛也存在本国固有的文学形式,但更倾向于用中国古典文学的汉文学表达文化情感。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没有只关注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片面接受,而是有时与中国古典文化相互平衡,使中国传来的汉学模式向着具有本国个性

的方向发展。可以说这是历史的特殊性,也是朝鲜半岛汉文学的特殊性。由此可见,中国古典文化的普遍性在古代东亚是持久而影响深远的。(摘编自韩国陈在教《古代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共性与个性》)材料二:东亚之所以能够

在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持续影响下,逐渐构筑起相对稳定的东亚文化.体系,是由于中国古典文化作为一种“召唤结构”满足了古代东亚社会文化的“期待视野”。东亚文化体系的构建呈示为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一般认为它孕育于公元4-5

世纪,形成于8世纪,19世纪后期开始走向衰落。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其终极价值取向概而言之即“和谐”。在这一价值理想主导下,东亚文化体系包括家国同构的伦理原则与等级秩序、“三教合一”的价值观以及“中庸”的处事态度等内容与特点。更为重要的是

,东亚文化是东亚文明不断走向未来的历史基石,东亚文明则是东亚文化革新的动力.源泉。因为东亚文化往往意味着对历史传统的恪守,对东亚文化特殊性的尊重;而东亚文明则常常指向未来,意味着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与践

行。从东亚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影响来看,牢记东亚文化传统是东亚文明的根基所在;积极接纳他者文化的进步性是东亚文明认识与强化自我的动力所在;将他者文化的优秀成分转化为自我文化的新质是东亚文明长久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将传播东亚精神文明与促进

东亚物质文明的交流及发展结合起来是东亚文明繁荣的必要条件;坚持异质文化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东亚文明走向世界的不二法门。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理念也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契合,是新时代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精神财富。(摘编自蔡美花《中国古典文化是东亚文明走向未来的

基》)材料三:东方诗话是古代儒家文化的产物。东亚国家同处一个文化圈且交流密切,因此,东方诗话的论诗宗旨、论诗体例、批评方法和范畴体系都如出一辙。但是,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东方诗话又各有特色,可谓“和而不同”。首先,东方诗话坚守

儒家风范。其次,东方诗话都在不同阶段崇尚唐宋诗风。最后,诗话是随笔式的文论。一是“漫笔而书正”的写作姿态,不是做长篇大论的严肃正经,而是用随笔小品的轻松任意。二是随笔的自由精神。诗话没有章法、笔法的限制,结构形式自由,

表现手法多样,可长可短,深度契合东亚古代文人的性情。三是艺术性强。诗话不是应用文,不是关于诗歌的论文,艺术品位高,可读性强,简直是对当今长篇大论、一本正经的文学论文的嘲讽。以上所言,是东方诗话大略的共同倾向,但就东方诗话内部而言,

仍各具特色,“和而不同”。比如,朝鲜半岛诗话重记事,强调诗话的“补史”功效,日本重“诗格”;朝鲜半岛诗人对唐宋诗的尊崇,势均力敌,而日本尊崇唐诗的居多,占上风;等等。(摘编自马金科《从诗话批评样式看东亚文人的共同情怀》)4.下列对材料相关

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古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通过册封和朝贡的外交关系构筑起的国际秩序意味着在东亚以中国为中心,通过朝贡体系向外传播中华先进文化。B.朝鲜半岛存在本国固有文学形式,但更倾向于用中国古典文学的汉文学表达文化情感,可见

中国古典文化普遍性在古代东亚是持久而影响深远的。C.东亚文化体系的构建呈示为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它孕育于公元4-5世纪,形成于公元8世纪,在19世纪的后期开始走向衰落。D.从东亚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影响中所得出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契合,是新时代实现人

类共同发展的精神财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的朝鲜半岛汉文学的特殊性可作为材料二“将他者文化的优秀成分转化为自我文化的新质”例证。B.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古典文化作为一种“召唤结构”满足了古代东亚社会文化的“

期待视野”且影响持续。C.东亚诗话是随笔式文论,轻松任意结构形式自由,表现手法多样,可长可短,深度契合东亚古代文人性情。D.材料二“和谐”是材料三“和而不同”中“和”的具体体现,是东亚国家同处一个文化圈且交流密切的结果。6.依据材料二,请简要概括作者是

从哪些方面来谈东亚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影响。(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这里却说梁中书在城中,正与索超①起病饮酒。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只见探马报道:“关胜、宣赞、郝思文并众军马俱被宋江捉去,已

入伙了!梁山泊军马现今又到!”梁中书听得,吓得目瞪口呆,杯翻筷落。只见索超禀道:“前者中贼冷箭,今番定复此仇!”梁中书便斟热酒,立赏索超,教:“快引本部人马出城迎敌!”李成、闻达随后调军接应。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索

超出席提斧,直至飞虎峪下寨。次日,宋江引前部吕方、邦盛,上高阜看关胜厮杀。三通战鼓罢,这里关胜出阵。对面索超出马。当时索超见了关胜,却不认得。随征军卒说道:“这个来的便是新背反的大刀关胜。”索超听了,并不打话,直抢过来,迳奔关胜。关胜

也拍舞刀来迎。两人斗无十合,李成却在中军看见索超战关胜不下,自舞双刀出阵,夹攻关胜。这边宣赞、郝思文见了,各持兵器,前来助战。五骑马搅做一块。宋江在高阜看见,鞭梢一指,大军卷杀过去。李成军马大败亏输,连夜退入城去。宋江催兵直抵城下扎营寨。次日彤云

压城,天惨地裂,索超独引一支军马出城冲突。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因此,索超得了一阵,欢喜入城。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1)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吴用便差步军去大名城外靠山边河狭处掘成陷坑。上用土盖。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却

说索超策马上城,望见宋江军马各有惧色,东西策立不定,当下便点三百军马蓦地冲出城来。宋江军马四散奔波而走;却教水军头领李俊、张顺、身披软战,勒马横枪,前来迎敌。却才与索超交马,弃枪便走,特引索超奔陷坑边来。索超是个性急的。那里照顾。那里-边是路,-边是

涧。李俊弃马跳入涧中,向着前面,口里叫道:“宋公明哥哥快走!”索超听了,不顾身体,飞马撞过阵来。山背后一声炮响,索超连人和马跌将下去。后面伏兵齐起。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也须七损八伤。正是:烂银深盖藏图套,碎玉平铺作陷坑。毕竟急先锋索超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节选自《

水浒传》第六十三回“宋公明雪夜擒索超”)文本二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

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誊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

,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2)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

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萌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节选自人教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注]①索超,因每次战斗总是一马当先,性急如火,人称“急先锋”。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一从“日无晶光”到“马蹄冻合

”再到“彤云压城”,最后“降下一天大雪”“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按时间顺序写出了降雪过程。B.选文一吴用巧布的“戏战”,主要情节有:关胜故意反拿着大刀,李俊、张顺弃枪便走,故作不敌,李俊故意高喊宋江,以此

步步引诱索超。C.选文二善于通过环境描写侧面衬托风雪。如写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D.选文二“探身摸火种”,表现了林冲办事谨慎细致的性格特点,也告诉读

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林冲疏忽,这样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8.对于选文一,金圣叹曾评论说:写得雪天精神,便令索超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9.两则文本回目中均有“雪”字,请对文中画线处有关“雪"的描写手法简要分析指出相同之处。(6分)

(1)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2)(林冲)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二、古代诗文阅读(满分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耿豪,钜鹿人也,本名令贵。少粗犷,有武艺,好以气凌人。贺拔岳西征,引为帐内。岳被害,归太祖,以武勇见知。豪亦自谓所事得主。从讨侯莫陈悦及迎魏孝武..,录前后功,封平原县子,邑三百户,除宁朔将军、奉车都尉。迁.征虏将军,加通直

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增邑七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豪先锋陷阵,加前将军、中散大夫。沙苑之战,豪杀伤甚多,血染甲裳尽赤。太祖见之,叹曰:“令贵武猛,所向无前,观其甲裳,足以为验,不须更论级数也。”于是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户。九年,从太祖战于邙山,

豪谓所部曰:“大丈夫见贼,须右手拔刀,左手把稍,直刺直斫,慎莫皱眉畏死。”遂大呼独入敌人锋刃乱下当时咸谓豪殁俄然奋刀而还战数合当豪前者死伤相继又谓左右曰:“吾岂乐杀人,但壮士除贼,不得不尔。若不能杀贼,又不为人所伤,何异逐坐人也。”太祖嘉之,拜北雍州刺史.

.。十三年,论前后战功,进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邑通前一千八百户。十五年,赐姓..和稽氏,进位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豪性凶悍,言多不逊。太祖惜其骁勇,每优容之。豪亦自谓意气冠群,终无所屈。李穆、蔡祐初与豪同

时开府,后并居豪之右。豪意不平,谓太祖曰:“外闻物议,谓豪胜李穆、蔡祐。”太祖曰:“何以言之?”豪曰:“世言李穆、蔡佑,丞相臂膊;耿豪、王勇,丞相咽项。以咽项在上,故为胜也。”豪之粗猛,皆此类。十六年,卒,时

年四十五。太祖痛惜之。(选自《周书》卷二十九,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大呼/独人敌人/锋刃乱下/当时咸谓豪殁/俄然奋刀而还/战数合/当豪前者/死伤相继/B.遂大呼/独人敌人/锋刃

乱下/当时咸谓豪殁/俄然奋刀而还战/数合当豪/前者死伤相继/C.遂大呼独入/敌人锋刃乱下/当时咸谓豪殁/俄然奋刀而还战/数合当豪/前者死伤相继/D.遂大呼独人/敌人锋刃乱下/当时咸谓豪殁/俄然奋刀而还/战数合/当豪前者/死伤相继/11.下列对文中加

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武:谥号,古代帝王后妃、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为升职。C.刺史:原来为巡察官名,东汉末年成为州郡最高军政

长官,权力很大。D.赐姓:天子因官吏有功,赐姓以示褒宠,多以王朝家族的姓赐予功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耿豪年少粗犷。耿豪是钜鹿人,原名令贵。年少时就有武艺,喜欢凭气势压过别人。贺拔岳西征时,引荐他在身边任职。B.耿豪战功卓著。沙苑之战

,耿豪杀伤敌人很多,鲜血把铠甲、衣服全部染红。太祖见到很是感叹,将他从子爵晋封公爵。C.耿豪激励部下。在邙山之战中,耿豪以“大丈夫遇敌,要右手拔刀,左手持长矛,直刺猛砍,切莫皱眉怕死来鼓动部下。D.耿豪言多不逊。对职位在自己之

上的李穆、蔡祐,耿豪心中不平,他以人们对他和李、蔡二人的比喻来向对太祖表达看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岳被害,归太祖,以武勇见知。豪亦自谓所事得主。(2)太祖惜其骁勇,每优容之。豪亦自谓意气冠群,终无所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

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见江边竹南朝·虞羲挺此贞坚性,来树朝夕池①。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葳蕤防晓露,葱蓓集羁雌②。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金明无异状,玉洞③良在斯。但恨非懈谷④,伶伦未见知。[注]①朝夕池:这里指大江。②羁雄:指独居在外的雄鸟。③玉洞:

岩洞的美称。亦指仙道或隐者的住所。④懈(xiè)谷:昆仑山北谷名,相传黄帝命伶伦所取作律之竹,即出此谷。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两句是说秋水洗涤着竹子的沾染污泥的根部;大雪将竹子上部的枝叶全都封得

蔽不见天。B.“蒇蕤防晓露,葱荷集羁雄”,回映上联,对仗工整,暗示江竹经冬历秋,常翠不凋,于此可见诗人艺术构思的巧妙。C.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托物言志,以江竹的自然属性比喻人的品格才调,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思念家乡的一腔幽恨

。D.“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自”字是说竹子含风,也自然而生飒飒之响;“亦”字也大有深意,令人生雪盛竹更盛之感。15.本诗从哪此角度对竹子进行了描写或议论.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阿房宫赋》用排比句极写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的支撑大梁的柱子与田地里的农夫进行对比的句“_______,_______”。(2)《六国论》中,作

者开篇亮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指出贿赂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的景象。三、

语言文字运用(满分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922年,《向导》周报正式于上海创刊,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的编者和作者多系党的重要领导者,他们在革命斗争与宣传中,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_______是工农大众。《向导》在《敬告

本报读者》中宣称,它是“中共政治机关报”,又是“中国民众的喉舌”,是“真正代表中国民众利益的报纸”,“是中国苦同胞的忠实好友”。《向导》还开辟“读者之声”专栏,听取广大读者的批评和建议________工农

群众的呼声与要求,号召工农大众团结奋斗。为此,他们经常深入群众根据实际情况策划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宣传内容和形式。他们始终立足人民群众、面向人民群众。他们笔下没有空发议论、________的八股文,也没有离题万里、不切实际的空洞文章。他们根据革命斗争宣传

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编辑、采写的文章为广大民众________,并以大众化、通俗化的表达形式广泛流传开来。这也是《向导》在极端环境依然能够坚持出版发行,甚至赢得广大工农群众拥护与支持的重要原因。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

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生力军反应纸上谈兵脍炙人口B.生力军反映坐而论道脍炙人口C.主力军反应纸上谈兵喜闻乐见D.主力军反映坐而论道喜闻乐见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臂如朝露,

去日苦多。D.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也是《向导》赢得广大工农群众拥护与支持,甚至在极端环境下依然能够坚持出版发行的重要原因。B.这也是《向导》在极端环境依然能够坚持发行出版,甚至赢得广大工农群众

拥护与支持的重要原因。C.这也是《向导》赢得广大工农群众拥护与支持,甚至在极端环境依然能够坚持出版发行的重要原因。D.这也是《向导》在极端环境下依然能够坚持发行出版,甚至赢得广大工农群众拥护与支持的重要原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讲句,使整段文字讲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是天宫空间站最重要的一步,①____,之所以是整个空间站的中枢,②_______:第一,其它舱段和飞船都是对接到

它“身上”的;第二,核心舱是航天员长期驻留的主要生活场所,不仅能够保证每名航天员都有独立的睡眠环境和专用卫生间,而且在就餐区配置了微波炉、冰箱、饮水机、折叠桌等家居,还配置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抗阻拉力器等健身器材③______

_;第三,核心舱是整个空间站的管理控制中心,而且具有长期自主飞行能力。21.下图为拉萨旅游标识。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三处构图要紧,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四、写作(满分60分)2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中国航天,浪漫无敌!很久以前,中国人抬头望的时候,满天神话。夭问、祝融、嫦娥、玉兔、悟空、天宫、北斗……直到他们以这些名字将自己的航天梦一一照进现实!从此以后,当我们再抬头,当知——满天渐是中国人的浪漫!

神话般的现实!材料二:巴洛克小区、莱茵庄园、塞纳小镇……一眼扫去,这些名字是否熟悉得紧?曾经,大江南北一些居民小区,就爱取这样的“洋名字”,建筑土没事,名字“洋”就行,拉起一张外国皮,不愁没有客源。但是这股“歪风”,一些地方准备刹住。近日,海南省、河北省、广东省等

全国多地民政部门列出不规范地名清单,多个居民小区等被认定取名“崇洋媚外”,并拟着手开始清理。班级计划举行“坚定文化自信”主题班会,围绕上述两则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A项,正确。选项将原句后置的主语“‘互联网+’的商业运行模

式”置于状语“伴随着”前面,两句只是转换句式。B项,关系错用。原文“不仅……还”是递进关系,选项“既……又……”是并列关系。C项,无中生有。“从上世纪末开始”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D项,程度有误。原文是

“更加注重”,选项将限制词“更加”去除,导致轻重不当。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考查论证前提,正确。全文论述的是利用互联网助力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这离不开互联网

的特色。见原文第一段。B项,考查论据作用,正确。第二段依据《国在线旅游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20》统计数据得出结论,令人信服。C项,考查论证结构,正确。见原文第三段。注意:首先、其次、最后为并列结构而非递进结构。D项,考查论证方法,错误。第四段是对三种融合的

诠释,没有运用举例论证。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正确。见原文第一段开头。B项,正确。见原文第三段。C项,推断错误。见原文末段。“做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融合路径”都是为了实现一体化发展而需要做的两件事。D项,正确。见

原文第四段末尾。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遗漏要点,错误。选项漏掉“同时具有经.济意义”。B.正确。见材料-第二段。C.正确。见材料二第二段。D.正确。见材料二第三段结尾。5.[答案]D[解析]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正确。朝鲜半

岛汉文学的特殊性即材料-“他们没有只关注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片面接受,而是有时与中国古典文化相互平衡,使中国传来的汉学模式向着具有本国个性的方向发展”,与材料二一样,谈论的都是将外来先进文化融合于本国文化中。B项,正确

。见材料二第-段。C项,正确。见材料三第二段。D项,部分与整体理解错误。材料二是从文化整体论述,材料三是从诗话这个点来论述的。应是材料三中“和而不同”中“和”是材料二“和谐”中“和”的具体体现。6.[答案]①东亚文明的根基;②东亚文明的认识与强化自我

的动力;③东亚文明的长久生命力的必由之路;④东亚文明的繁荣的必要条件;⑤东亚文明走向世界的途径。(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五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考查赏析小说景物的能力,正确。作者没有详细地描写降雪的具体情况,而是

按照时间顺序,“雪天二字渐次写来”“凡三写欲雪之势,至此方写出雪来”(金圣叹批点)。B项,考查对小说情节的理解,错误。①文本“背反”是反叛的意思,②关胜战索超是在“戏战”之前,③“戏战”还有“宋江军马各有惧色”“宋江军马四散奔波而走”这些情节。C项,考查小说环

境描写作用,正确。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风雪的威猛,而是借助于草厅的倒塌来告诉读者。D项,考查对小说细节进行分析的能力,正确。①联系人物分析,先前已盖了的火炭,因草屋塌了,还要用手去“摸”,探探有没有火星,可见林冲细致;②联系情节分析,为后文作了伏笔,使读者知道草料场起火必另有原因。8.[答案]

①金圣叹的评论意思是本文借助景物描写中渗透出来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精神面貌。②写“朔风乱吼”“彤云压城”,而后引出索超率兵出战,将天气的恐怖与险恶展现于读者眼前,从而将索超的威猛有效地烘托出来。③写“降下一天大雪”“约已没过马膝”

,在此恶劣环境下,索超看见宋江军马,就猛然冲出城来,表现了其性急如火的特点。(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描写技巧的能力。在本回的前批中,金圣叹慧眼卓识地注意到:“写雪天擒索超,略写索超而勤

写雪天者,写的雪天精神,便令索超精神。”意为要写出与人物形象相协调的景色,借助景物中渗透出来的气氛、情调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小说先写梁中书与索超饮酒,当时气氛是“日无品光,朔风乱吼”,简单几字就将天气的恐怖与险恶展现于读者眼前,也为

下文人物出场烘托了气氛,接着又写“次日彤云压城,天惨地裂”,这是一幅多么吓人的景象,而索超却“独引一支军马出城冲突”,显然此处是为了写索超而设计的。作家要塑造索超的形象,但并未对其进行正面描绘,而是在雪天二字上多施笔墨,借助于自然环境

的描绘,突出肃杀的气氛,从而将索超的威猛有效地烘托出来,使人物形象在画面中自现,借雪写出了“索超极其精神”。“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表面上看这些景物的安排是为下文擒索超而设计的,但

仔细推敲,义不尽然。这几段雪意象描写与人物自身一举-一动的变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环境构成了人物活动的背景。可以说也表现出索超性急如火(因为在《水浒传》中索超的绰号便是“急先锋”)的特点——在此恶劣环境下,索

超看见宋江军马,就猛然冲出城来。9.[答案]①都是从侧面描写雪,两则小说中都是从人物的感受来写。这样写能增强景物描写的真实感,使读者身入其境。②第(1)处从吴用眼中写雪,与其心理活动相关。正是他看到雪大,才想出用雪作平铺掘坑擒索超的计策,

读者也真切体会到了雪之大。③第(2)处从林冲动作、感觉中写雪,正是由于雪大,林冲才会把身上雪都抖了,感觉白布衫早有五分湿了,读者也仿佛体会到了这种彻骨的严寒,并融人情节中,为林冲的命运担忧。(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解析]本题号查分析景物描写和对比阅读的能力。从文本人物角度

来写描写景物,能增强景物描写的真实感。因为这样的景物是和人物紧密相连的,读者可以直接和小说中的人物交流感情,而减少作者叙写这-间接过程,往往能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身人其境,和小说人物-起去感受。分析时,第(1)处要抓住“眼中”“设计”等,第(2)处要抓住“动作感觉”“融入情节”等。10.[答案

]D[解析]①依据主语断句。“遂大呼独入敌人锋刃乱下”,“大呼独入”的动作发出者是耿豪,“锋刃乱下”的动作发出者是敌人,故应在“敌人”前断开。②借助关键句断句。“奋刀而还战数合当豪前者死伤相继”中“战数合”是关键句,意为“连续交战多次”,

语意完整,故应在其前后断开,前面意为“不久却见奋力挥刀杀了回来,这样连战数合”,后面意为“在前面抵挡耿豪的敌人,相继死伤”。综上,选D。11.[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正确。《辞源》第三版“谥”,“帝王、后妃、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

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B项,错误。“左迁”为降职。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C项,正确。《辞源》第三版

“刺史”,“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设部(州)刺史,督查郡国...灵帝时复改州牧,居郡守之上,掌--州军政大权。魏晋重要的州郡由都督兼任刺史,权力更大”。D项,正确。《辞源》第三版“赐姓”,“天子因官吏有功

,赐姓以示褒扬。……以王朝家族的姓赐予功臣,如汉高祖赐娄敬姓曰刘氏,唐太宗赐徐勒姓日李氏”。注意,是“多以”。文中太祖为北周太祖宇文泰,姓“宇文”,赐予耿豪的姓是“和稽”,二者不一致。另外,要注意“赐姓”与“贬姓”的不同。

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正确。信息区间:“耿豪……引为帐内。”B项,情节理解错误。应是“封平原县子”后再“进爵为侯”再因沙苑之战的功劳“进爵为公”。C项,正确。见原文第二段开头。D项,正确。见原文末段。13.[答案](1)贺拔

岳被害后,耿豪归附太祖,凭借勇武而被看重。耿豪也自认为侍奉了一个合适的主人。(补充主语,“见”,“所事得主”,三个关键点各1分。大意2分。)(2)太祖爱惜他作战勇猛,每次都宽容他。耿豪也自以为气概超过众人,始终不被人屈服。(“优容”,“冠群”,“无所屈”,三个关键点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耿豪,钜鹿人,原名令贵。年少时粗野猛悍,有武艺,喜欢凭气势压过别人。贺拔岳西征时,引荐他在身边任职。贺拔岳被害后,耿豪归附太祖,凭借勇武而被看重。耿豪也自认为侍奉了一个合适的主人。参与讨伐侯莫陈悦及迎接魏孝武帝,记录前后功劳,封平原县子,食邑

三百户,授任宁朔将军、奉车都尉。又升任征虏将军,加授通直散骑常侍衔,晋封侯爵,食邑增加七百户。从征擒获捉窦泰,收复弘农,耿豪冲锋陷阵,加授前将军、中散大夫。沙苑之战,耿豪杀伤敌人很多,鲜血把铠甲、衣服全部染红。太祖见到后,感叹地说:“令贵勇武猛悍,所向无敌,观看

他的铠甲衣裳,足以作为验证,不用计算砍多少头了。”于是晋封公爵,增加食邑累计一千五百户。大统九年,跟随太祖大战邙山,耿豪对部下说:“大丈夫遇敌,要右手拔刀,左手持长矛,直刺猛砍,切莫皱眉怕死。”于是狂呼着独自冲入敌阵,敌人锋刃交加,当时的人都认为耿豪已经阵亡。不久却见

他奋力挥刀杀了回来。这样连战数合,在前面抵挡耿豪的敌人,相继死伤。他又曾对身边的人说:“我哪里乐意杀人?只是壮士歼敌,不得不如此。如果不能杀敌,又不被敌人所伤,那么与驱逐座上之人又有什么不同?”太祖嘉许他,授任他为北雍

州刺史。十三年,总评前后战功,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加食邑累计一千八百户。十五年,赐姓和稽氏,升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耿豪凶猛强悍,说话没有礼貌。太祖爱惜他作战勇猛,每次都宽容他。耿豪也自以为气概超过众人,始终不被人屈服。李穆、蔡祐先前与耿豪同时授任开府,后来的职位都在

耿豪之上。耿豪心中不平,对太祖说:“我在外面听到人们的议论,说我比李穆、蔡祐强。”太祖说:“为什么这样说?”耿豪答道:“人们说李穆、蔡祐,是丞相的胳膊;耿豪、王勇,是丞相的咽喉脖子。因为咽喉脖上长在上面,所以胜过他们

。”耿豪的粗豪,都像这样。十六年去世,时年四十五岁。太祖极为可惜。14.[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见江边竹》是南朝的虞羲所作一首咏物诗,全篇以竹况人,而无一语道破其人,是--首有情致、有新意的咏竹佳作。A项,正确。这两句,不仅借秋水冬雪衬托出竹的精神

,而且也借水波的冲击,点出竹深固难徙,其志专--的个性;以冰雪的封压,突出其枝干瘦劲、傲然翘立的风姿。B项,正确。“葳蕤”“葱蓓”二语全从上句“上枝”引出,笔法绵密。C项,错误。无思念家乡的愁苦。“但恨非懈谷,伶

伦未见知”,用的是伶伦制律的典故。懈谷之竹有幸见知于伶伦,而此竹品高韵清、质美形秀,却见弃于江畔。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知音莫赏的一腔幽恨。D项,正确。“飒飒”,本为风雨声,此处说竹子含风,也自然而生飒飒之响,一个“自”字下得尤妙。“猗猗”,既美且盛之貌,竹子

负雪,而不减其美盛,足见其禀气之厚,一个“亦”字令人生雪盛竹更盛之感。15.[答案]①竹子的生长环境,生长在江边。②竹子的品性,首句突出竹的“贞坚性”。③竹子的生长,“挺”字描绘出竹子的外形,“葳蕤”形容竹的茂盛,“葱菁”形容竹的青翠。④竹子的颜色,“金明”,指竿色灿若黄金

。⑤竹子的用途,“玉洞良在斯”,点明制作乐管最佳之选。(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其中第③点只要在形状、茂盛、青翠中点明任意一个即可计2分。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

括能力。“挺此贞坚性”,首句突出竹的“贞坚性”。“贞坚”本属人的品质节操,此处用来标识竹“性”,有象征意义,揭明以竹比人的篇旨。句首着一“挺"字,一种清拔傲岸的风姿醒人眼目。“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着意刻画竹竿色状。“金明”,指竿色灿若黄金。诗人描绘竹竿的色泽形状

之美,旨在表明其质地精纯,实为制作乐管最佳之选,故曰“玉洞良在斯”。16.[答案](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每空1分,共6分)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区别:侧重点不同。“生力军”侧重于

战斗力强,“主力军”侧重于起主要作用的力量。据原文,此处指的是《向导》的编者和作者逐步认识到谁.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故宜用“主力军”。②区别:对象不同。“反应”的对象是指有机体,指有机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活动变化的过程。

“反映”的对象客观事物,是指把客观事物的面貌或实质表:现出来或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常构成“反映情况”、“反映问题”。据原文,此处指的是《向导》把工农群众的呼声与要求表现出来。故宜用“反映”。③区别:词义不同。“坐而论道

”形容说而不做,“纸上谈兵”形容不切实际。据原文,此处强调的《向导》的编者和作者对只写文章而不实践的否定。故宜用“坐而论道”。④区别:搭配不同。喜闻乐见往往用在“为……”的后面,“脍炙人口”不能。原文前有表被动

的“为”字,故宜用“喜闻乐见”。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是比喻。本体是“《向导》”,喻体是“忠实好友”。A项,借代,“管弦”代音乐;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B项,拟人,“溅泪”和“惊心”分别赋予“花”和“鸟”以

人的情态。C项,比喻,将人生的岁月比作转瞬即逝的晨露。D项,夸张,天姥山高耸人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衬托,天姥山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城山。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介词短语不完整,“在极端环境”应是“在极端环境下

”;二是逻辑顺序不当,“赢得支持”在前,“坚持出版”在后。据此,选A。另外,B、D两项修改后产生新的语病,“发行出版”语序不当,应是“出版发行”。20.[答案]①因为核心舱是整个空间站的中枢;②有三个原因;③以满足航天员日常锻炼(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中,①处分两个计分点

,陈述对象“核心舱”1分,“整个空间站的中枢”1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文段中心内容是介绍天和“核心舱”。①处是原因句,据上文“是天宫空间站最重要的一步”和下文“之所以是整个空间站的中枢”可知此处应填“为什么说是最重要的一步”之类的语句。②处是领起句,由

文中“:”冒号和序数词可知应填“有几个原因”的内容。③处是目的句,配置健身器材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21.[示例]①变形字母“LS”为拉萨汉语拼音首字母,体现地域特点;②变形字母下方的建筑为布达拉宫,体现了其是拉萨的代表景点;③变形字母上方为雪山,展现了

拉萨的人文与自然资源;④变形字母又如飘动的哈达,体现了藏族人民对国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以上四点,学生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3分,写出三点即可得5分。)[解析]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①注意中英文大

小写和变体。图中,两条飘带由拉萨汉语拼音首字母“LS”的变形组成。②要联系旅游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于拉萨来说,雪山、布达拉宫哈达都是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的显著特点。22.[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中国航天命名全取自

于中国传统文化;材料二的内容是针对“洋名字”,有关部门拟着手清理。两则材料都指向如何对待、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但在写作时务必注意两点:第一,题目设置了班级计划举行“坚定文化自信”主题班会这个情境,写的是发言稿;第二,要求围绕上述两则材料,所以不可只谈-则,可涉及下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

化的问题。以下是对“地名洋化”的一些见解:1.“地名洋化”持否定态度。(1)地名洋化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冲击。(2)地名洋化冲击传统,隔绝记忆,可导致文化的断层。(3)失去自我,丧失民族特色。(4)淆乱文化特色,扭曲价值取向,可能造成

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5)制造生活混乱,不利民生。2.地名洋化应适当(1)重要地名不能洋化,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无妨。(2)拿出自信,适度吸收,化洋为中。(3)洋化也要规范,不能唯洋是崇。(4)洋化可以,但要提防文化侵略。[素材积累](1)“卡地亚”、“

赛纳维”、“罗托鲁拉小镇”、“卡布奇诺”“普罗旺斯”、“地中海”、“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街道和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其结果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

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

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2)坚定文化自信不能止步于坐而论道,必须体现在文化自强的行动上。作为文明大国、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负责任大国,中国要立足自己的实际,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实

力竞争力的文化强国。在推动文化发展的实践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41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