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8)页,14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c3c7f55f133a6114e025657fc7769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佳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礼记·王制》记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
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这说明,周代A.践行了以民为本理念B.具备了储粮备荒意识C.加强了中央政府职能D.解决了平民百姓疾苦2.《孟子·梁惠王》载:神农,斲(音灼)木为耜,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这表明A.我国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简陋B.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高C.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D.中国农业是从神农时期出现的3.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
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主要强调了A.商人获利的非法性B.商业发展的危害性C.农商并重的必要性D.以商济农的重要性4.西周时,“一人砣(踏)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使用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水利工程的兴建D.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5.西汉《汜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
”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6.某中学
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时,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A.以一家一户为单位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经济上自给自足D.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投放市场7.如图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示意图,①②处应填的最佳选
项是A.井田制度庄园经济B.千耦其耘小农经济C.简单协作自然经济D.集体耕作商品经济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B.西汉时中国获得“丝国”美誉C.景德镇成为“瓷都”
D.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9.据考古发现,在江苏六合程桥的吴国墓、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墓,还有山西侯马的北西庄等遗址出土的春秋晚期的多种铁器中,不乏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春秋晚期A.南方耕作技术优于北方B.农业生产范围
拓展C.铁农具已用于农业生产D.精耕细作走向成熟10.《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民更加勤劳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
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11.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说明A.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B.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租佃
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1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
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客观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13.《管子》记载齐国“均地分力”、与之(民)分货,即把田地分配给耕者,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从此,劳动者“
夜寝早起”,“为而不倦”“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种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小农经济的兴盛D.铁器牛耕的使用14.《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
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5.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在永佃制下,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则可依约退回、转租或典卖佃权。田底、田面可分别转移,其前提是田面转移不影响地主收租,田底转
移不影响佃农耕作。这一现象反映了A.瓦解了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B.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C.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D.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16.《国语·齐语》记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记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记载:“工商皆
为家传其业以求利。”,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A.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B.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D.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17.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B.推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C.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D.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18.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产品的酿造加工
,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A.田庄经济自给自足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D.农民受到沉重剥削19.明后期,江西景德镇民营制瓷手工业“聚佣只万余人”,在浙东山区,出现了平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
而受其佣值”的现象。这说明当时A.民众贫苦致使社会动荡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挫折C.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出现D.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20.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了农业生产水平下降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
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阅读如表,据此可以推断出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9唐朝392041543.251
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政治中心随着人口南移而变化B.在政府赋税收入方面南方逐渐超过北方C.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D.唐朝时期江南经济仍然比较落后22.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新航路开辟影响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2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
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的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融汇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这种“移花接木”的运动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正式勾结C.导致了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24.如图中
所示1840~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B.自然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D.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外
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2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
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26.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别人“发现”美洲。持后面观点的人是因为看到了当时A.地理大发现是商品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B.西班牙聚集了大批优秀航海家C.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D.西欧的航海家们相信地圆学说27.《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
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28.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
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缺少必要的资金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C.劳动力素质较低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29.《1492,征服天堂》:“理想让我们坚强//冲破黑暗的阻挡//理想让我们坚强//绝不放弃希望//……//深邃的时空里//生命的光芒。”这是电影
《哥伦布传》的主题曲,下面对其解释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天堂:哥伦布心目中的天堂是美洲新大陆B.理想:哥伦布远航最大的理想是寻找黄金C.希望:造船、航海等技术进步使他看到希望D.光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贡献永放光芒30.至1580年间,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产量平均每年是30000匹,但
在1590至1600年间却下降到13000匹,而到1650年只有6000匹。同样,威尼斯的毛织品产量大约在1600年时是20000-30000匹,但到1700年却下降到2000匹。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上述
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1494年法国的入侵B.欧洲航路中心的转移C.海外殖民地的缺乏D.英国毛纺织业的竞争31.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
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主要是因为荷兰A.率先开辟至美洲的新航线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D.拥有海上运输和贸易优势32.有人根据英国海关记录整理出下表,从表中信息可知英国18世纪主要年份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情况表年份1700171417371751177
417831800吨位(单位:万吨)32445052.58496192A.海上贸易突飞猛进B.成为“世界工厂”C.已经掌控世界市场D.自由经济政策盛行33.“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
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遇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买办资本34.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
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A.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B.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C.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D.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35.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英国社会经济状况1760—183
0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1850年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1852年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开展C.垄断组织的出现D.世界市场的形成36.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以蒸汽机为
动力的豪华巨轮与冰川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由此可以判断,泰坦尼克号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C.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7.下列几幅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图片,按照世界市场
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D.①④②③38.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
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表明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C.亚洲国家最富有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39.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
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40.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
肩挨背的存在着。”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二、非选择题(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
集团消费者,承接他们的生意是商人提高社会地位和迅速致富的重要途径。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
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官商以政治特权攫取厚利,其不仅不会措意于科技创新,而且也不注重于经营,赢利的大部分用于奢华靡侈的生活消费。在明清的专制体制下,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都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
间。明清商业资本的这些特点,导致当时中国的社会资本呆滞于流通领域,而没有广泛地向生产领域渗透,生产的规模化、社会化难以发展;科学技术得不到经济利益的激励,科技发明社会化发展的道路被堵塞。在视科技为“奇技淫巧”的社会价值取向环境中,科技发明的社会精神动力也丧失殆尽。——摘编自樊卫
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营的主要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营产生的影响。(10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前取得了巨大进步,
但法国的应用科学无疑领先于英国。为什么法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远低于英国呢?事实是,工业革命也产生于其他原因。某些(最为重要)是经济方面,其他是社会方面的。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实现了政治稳定。18世纪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税公路和海岸运输发展,加
强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了不同地区更为专业化的分工。最后,尚无一个国家有军事力量向18世纪英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发起挑战。——布罗代尔《文明史纲》材料二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
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
市化的三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意义。(10分)佳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答案一、选择题1-5BABAB6-10DBDCB11-15DABCC16-20CDACC21-25BDADA26-30ADDAB31-35DAADB36-40BDDBA二、非选择题41.(1)特点:最大的消费者是
朝廷、皇室和军队;以特许经营和官商经营为主要形式;受专制体制和自然经济的束缚;不注重科技创新,缺乏动力;资本主要集中于流通领域。(每点2分,5点10分)(2)满足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制约了商品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科技发明的社会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
社会缓慢转型等。(每点2分,5点10分)42.(1)有利因素: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政治稳定;人口增长和圈地运动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军事强大保障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统一;农业科学的应用;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丰厚资本;工业革命所需燃料煤蕴藏
丰富等。(每点2分,5点10分)(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意义: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英国的近代化;为其他国家城市化提供了示范。(每点2分,5点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