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PDF版.pdf,共(5)页,448.455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285900c103287e712cf2832e3adb8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级高一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试题共4页第1页(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卡和答题纸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22-2023学年度(上)高一学年10月月考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
0题,总分为60分)1.中国乐器中的钟、磬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石特磬。西周时出现了金编钟和玉特磬,在举行祭祀、朝会等活动时,依照礼制安放不同数量的乐器,乐器声响,金声玉振。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重视祭祀活动B.乐器制造水平高C.社会生活政治化D.
等级秩序严格2.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原始宗教的内隐性C.家国一体化的特征D.维护嫡长子继承制3.通过考古发现,虽然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神树、大立人、面具与
中原文化迥异,但在此发现的“将军盔”(即熔铜的坩锅)的样子同殷墟第一期的非常相似;铜疊同陕西城固发现的商代铜疊几乎没有区别,连花纹的作风都一样。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A.先进性B.连续性C.独特性D.多元一体4.春秋以前,“刑不上大夫”曾是一项天经地义的原则。到了战国,商
鞅主张“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鞅的这一主张有助于A.强化君主权威B.维护贵族政治C.维护等级秩序D.减少阶层流动5.西周时期,燕国青铜铭文风格起源于晚商金文和西周金文,且以周金文为主脉。东周时
,燕系金文发展出以“简率、质直”为特征的北方风格,在当时文字中独成一脉。燕系金文的这一变化折射出东周时期A.文字体系日益成熟B.诸侯国独立性增强C.宗法制走向了崩溃D.华夏认同感的增强6.战国时期,为君主分理
政务和军事的相与将大量涌现,且将相分职趋势得到发展。这一现象反映出战国时期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B.中央集权的加强C.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社会转型的趋势7.下表内容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其他的有关史料中关于
孔子学生的记载。由此可知,孔子主张类别人物身份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贫贱出身的颜路,颜渊、子张等。年龄大小不一致,子路少孔子9岁,颜回则少孔子30岁,子张更是少孔子48岁。国别鲁(如颜回)、卫(如子贡)、齐(如公冶长)等。A.
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为政以德D.仁者爱人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化国为家,君权至上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职能细化,各负其责9.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朝“大一统”主要表现为A.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B.三公
九卿制度的确立C.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D.建立幅员辽阔的国家10.秦统一后,在人数众多或居地较广的归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属邦,与郡并行,实行“因其2022级高一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试题共4页第2页(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卡和答题纸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故俗”的政
策,还对少数民族君公的部分罪行实行赎免。上述政策A.扩大了秦朝的疆域B.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C.巩固了大一统秩序D.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1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握有财力物力能进行反抗的旧贵族分子,集中在秦统治力最强的首都。
在各郡县,就近把比较富有的六国人民集中于闾右,制其担负繁重的徭役;把贫穷的六国人民集中于闾左,强制其担负生产劳动。此举A.增加财政收入B.旨在恢复生产C.削弱割据基础D.便于文化统一12.元狩元年(前122年)
,武帝颁布“左官律”和“附益之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其等级低下,严厉惩罚为诸侯王服务的犯罪官吏;后者严格限制士人、宾客与诸侯王的交往,严禁朝廷官吏依附诸侯王。这些举措A.净化了官员执政风气B.提高了朝廷官员素质C.保障首战匈奴的胜利D.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13.据史
书记载:“自武帝以后,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其中,中朝拥有决策权。由此可知,汉武帝时A.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丞相职权名存实亡C.推行外儒内法统治思想D.皇权失去外在制约14.东汉桓帝时,出身望族
的李膺因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被太学生敬为“天下楷模”。灵帝时,面对宦官搜捕的“党人”,好多百姓“破家相容”。据此可知,当时的反宦官专权斗争A.推动了“清议”之风的兴起B.反映了皇权的衰落C.遏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具有一定社会基础15.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方的
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纺织品以及瓷器等,从长安运往西域,再转运到西方;又带回了葡萄、苜蓿、芝麻等新植物品种。这些活动A.推动了中外农业生产的发展B.加速了技术近代化进程C.丰富了沿线人民的物质生活D.旨在拓展农耕文明范围16.北魏孝文帝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
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余若民,三载亡愆则陟用,陟之一等”。孝文帝的这一规定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B.为统一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C.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D.保障了北魏社会秩序的稳定17.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
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18.跪坐习俗是
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箕坐和垂脚高坐皆被视为不恭敬的傲慢行为,在正式礼仪场合颇为忌讳。而魏晋时期,“胡床、胡坐”即垂脚坐胡床和佛教徒垂脚坐“小床”,在汉人生活中广为传播。魏晋时期习俗的这一变化表明A.儒家思想失去了正统地位B.儒佛学说
开始出现融合趋势C.民族交融推动了习俗变迁D.胡化与汉化的过程交替进行19.南朝人食用用麦制成的胡饼、烧饼十分流行,不仅有众多文士作《饼赋》《饼说》之类时文颂之,而且从皇家到百姓都以饼作为节令食品或祭祀食品。此现象形成的
重要因素有A.北方人民的南迁B.铁犁牛耕技术传播C.丝绸之路的开通D.南方土地大量开垦20.自大运河修通之后,扬州作为运河、长江码头,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隋代设置的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辖境包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容
在2022级高一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试题共4页第3页(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卡和答题纸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同一政区之内。江都郡的设置A.受行省制度的影响B.意在防范分裂割据C.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利于市镇经济兴起21.贞观年间群
臣进谏,太宗纳谏涉事范围虽广,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材料体现的唐太宗思想是A.守法精神B.以民为本C.兼收并蓄D.用人唯才22.《新唐书》记
载:“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该现象的盛行A.改善了基层治理B.导致了宦官专权C.削弱了中央集权D.强化了边疆管理23.唐朝时期,江东犁、铁搭、龙骨水车等生产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推进了“与水
争田”。在丹阳(今江苏镇江境内)的练湖里有横截十四里的长堤,泄去湖水,“取湖下地作田”。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唐代A.国家赋税制度还有待完善B.围湖造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C.治湖营田在江南卓有成效D.技术改进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24.在唐代所有的“封还”案例中,因君主坚持己见而最终迫使
门下省给事中签署同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实唐代更常见的情况是君主完全不经中书、门下而下发诏敕。可见唐朝的三省六部制A.因效率低下被君主弃用B.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有限C.宰相的权力逐渐被架空D.使君主专制得以加强25.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
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表明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26.隋初,虽确定以三省长官为正式宰相,但已有以他官参与
其事。如“柳述为兵部尚书,参掌机事;又杨素为右仆射与高疑专掌朝政。”炀帝时裴矩、裴蕴也都“知政事”。这一做法A.削弱了中枢机构办事效率B.适应了选官制度的变革C.意在不断分散宰相的权力D.显示国家用人的随意性27.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任命礼部侍郎(
正四品下)取代吏部考功员外郎(从六品上)来主持科举考试,从而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这说明了唐朝A.士族地位提高B.社会阶层固化C.重视人才选拔D.六部分工不明28.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
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佛教取得统治地位B.儒学出现危机C.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道教的发展29.王祯《造活字印书法》记载:“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这反映了A.雕版印刷术已在唐朝普
及B.政府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C.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D.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30.如图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画中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具有风格多样、壮阔欢腾的特色。这体现了A.唐朝文化影响世界B.文人画的典型特点C.三教并行三教合一D.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2022级高一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试题共4页第4页(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卡和答题纸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其中31题18分,
32题22分)31.(18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
,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
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三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是一点也不错的。——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4分)
32.(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
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
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
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4分)(2)根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1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3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
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