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基础训练:第二单元 10 再别康桥 含解析.docx,共(13)页,57.34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b4fd61d831bb41897676260335db3c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基础过关训练10再别康桥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荇.(xìng)长篙.(hāo)漫溯.(sù)B.笙.箫(shēng)撑.开(chēng)哀.怨(āi)C.寂.寥(jì)彷.徨(páng)彳.亍(cì
)D.凄婉.(wǎn)斑斓.(lǎn)笙箫.(xi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艳影彳亍冷漠凄婉B.颓杞寂寥彷徨迷惘C.凄清惆怅榆阴浮澡D.船蒿沉淀漫溯笙箫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
,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B.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C.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
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D.《雨巷》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4.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
了。(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④晚钟撼动的黄昏
,没遮拦的田野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爱眉小札》。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叶圣
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C.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重的文学样式。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称合乐的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D.徐志摩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课内精读读《再别康桥》,完成6~9题。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
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6.下列各项对首尾两节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首尾两节诗,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
结构形式,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再别康桥时回肠荡气的思绪和情怀。B.“轻轻的我走了”,“轻轻”是修饰“走”的;“悄悄的我走了”,“悄悄”也是修饰“走”的。这两处状语前置,意在强调“走”的心态,表现了诗人对母校的深
情。C.首尾两节诗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作用与状语前置有相似之处,都在强调动作的轻、悄,表现不事张扬、不忍惊扰的心态,表现了对母校的一往情深。D.这两节诗中的“云彩”,都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昔日在母校求学时的愿望和理想。她虽然如云彩一样美丽,但毕竟是
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所以诗人“不带走”,而要向她“作别”。7.下面是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其中有错的一项是()A.该诗中,作者主要描写了河畔金柳、波光艳影、青荇、柔波、浮藻、星辉、夏虫等物象。B.通过对物象的描写,作者创造了一种优美宁静的境界和依依不
舍的氛围。C.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D.“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作者热爱康桥而对其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8.《再别康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相似,但又并非简单的重复,这种写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诗具有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试就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认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课外迁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我不知道风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
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10.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2.“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式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关于这首诗的主
旨,人们说法不同,有人说是写爱情的,有人说是写理想的,也有人认为二者都对。你是怎样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巡礼1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
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
人自己。1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过关训练101.解析:A项,“长篙”中的“篙”应读“gāo”;C项,“彳亍”中的“彳”应读“chì”;D项,“斑斓”中的“斓”应读“lán”。答案:B2.解析:B项,“杞”应为“圮”;C项,“
澡”应为“藻”;D项,“蒿”应为“篙”。答案:A3.解析:B项,最后一处逗号应改为句号;C项,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D项,最后一处顿号应改为逗号。答案:A4.解析:第一句应填入的语句是按照由高到低,由实到虚。第二句横线处缺少的部分在句子中作时间和地点状语。答案:D5.解析:A项,《爱眉小札》是
徐志摩的作品,不是戴望舒的作品。答案:A6.解析:D项,诗中没有体现要向她“作别”。答案:D7.解析:无排比。答案:C8.答案:本诗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给人以言已
尽而意无穷的感受。相似并非相同,“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变成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轻轻的招手”是向彩云“告别”;“挥一挥衣袖”,似乎是“云彩”依依不舍,拽住了“我”的衣袖,“我”不得不挥之而去。首节与“云彩”告别,尾节斩钉截
铁地宣告“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诗人的自由天性,诗意又深了一层。9.答案:(示例)音乐美表现为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节构成,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10.答案: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11.答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12.答案:这两句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较相像。这四个语句都采用了比喻中暗喻的修辞手法,本
体都是抽象的情绪,“甜美”“黯淡”“悄悄”“沉默”等;喻体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梦里的光辉”“别离的笙箫”“今晚的康桥”等。13.答案:从徐志摩的相关文章中,我们应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徐志摩说:“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
—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哪一天。”(《“新月”的态度》)14.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对
表达技巧的鉴赏。以现代诗歌为赏析对象,考查重点与旧体诗的赏析有所不同,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的考查。这首诗是抗战时期人们广泛传唱的名作,在对诗人生平思想有所了解的情况下会明白,第一节诗文是说设想,第二节诗文是写现实。AB项考查诗歌词语、句子所负载的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正确的。CD项考查的是句子、修辞产生的作用和修辞描写的对象。D项,这句诗说明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这点题的诗句已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这里的“我”绝不可能再指喻体“鸟”,而是指抒
情主人公自己。答案:D15.答案: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或,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