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一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pdf,共(9)页,192.41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a3903b42041564080c1a3a91654d5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孝义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5ACBBD6—10DBDAB11—15CDCBA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早期政治制度。运用阶级分析法,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根本目的
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故选A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朝正式确立,故B、C项错误。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武则天执政期间,突厥和吐蕃等游牧少数
民族不断侵犯边境,严重威胁统治,国家迫切需要有军事才能的人才,武举制有利于为国家解决军事国家治理缺乏的困难,C项正确。A项“彻底”不符合史实,宋代推行重文轻武;平民社会兴盛在宋朝,B项排除;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是封建割据的根源,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多因素
共同促成的结果,D项排除。3.【答案】B【解析】五代时期后周郭威实行军事改革,目的就是要消除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危胁,所以B项正确。武将夺权的现象还在发生,所以A项绝对,错误,排除;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是北宋时期实
行的,所以D项错误;北宋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所以C项错误。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因此体现在瓷器上的风格呈现“釉色自然、典雅、含蓄”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与制瓷工艺的日臻成熟及中西审美意趣的交融碰撞说法无关,排除
AD项;商品经济发展会导致奢靡之风盛行,与材料“瓷器釉色自然、典雅、含蓄”的说法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5.【答案】D【解析】材料讲的是行省制度,它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举,D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出于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A项;行省权大而不专,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受中书省的节制,B项与题干逻辑错误,排除;材料表明是为了加强地方的行政能力而设置的,C项说法错误,排除。6.【答案】D【解析】张居正的前任高拱作为内阁首辅兼理吏部事务,拥有
吏部尚书的头衔。而吏部是六部中最重要的部门,内阁首辅高拱本身就是有行政权的官员。万历初,张居正任首辅“虽然没有像前任那样兼理吏部事务”,但六部中一些老资历的尚书相继退休后,“九卿之中,不是居正所汲引,便是他的亲戚”,说明人事安排受内阁的影响很大,六部难以摆脱张居正的影响。况且张居正初
入阁时是吏部左侍郎,后晋礼部尚书,万历初任首辅。内阁性质没变,但内阁成员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内阁的权力不是内阁这个秘书机构赋予的,是以其他方式侵夺的,甚至是其所兼理的行政职务赋予的。所以D项正确,排除C项。内阁大学士的个人能力和皇帝的信任是内阁权力扩
大的两个重要因素,但不能说明“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即作为秘书机构的内阁左右了行政机构。故排除A项和B项。7.【答案】B【解析】明清科技水平“落后”应该如图2所示,是中西比较的产物。这种“落后”应当是建立在中西共同进步基础上的。只不过,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渐被西方
反超。B项正确。相应的,中国科技的“复兴”也应是中西对比的结果。图1是一条以明清为顶点的抛物线,把“落后”定义为断崖式倒退,与史实极不相符,错误,排除A项;图3明清科技水平与前代相比虽然下滑了,但科技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由低级走向
高级的,在瓶颈期或许是原地踏步的、停滞不前的,却绝不是倒退的,图3错误,排除C项;图4不符合古代中国科技水平发展的基本史实,错误,排除D项。8.【答案】D【解析】小说的繁荣是市民阶层崛起的产物,而小说内容中充满了儒学教化色彩,则是主流
价值影响下移、社会化的体现,D项正确。明清小说兴起的原因是手工业、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工商业市镇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风尚和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等。故A、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从宋至明清
,儒学世俗化、实用化即将儒家的伦理规范、礼教制度社会化、民间化成种发展趋势,C项是对材料内容的解释,不是设问要求的材料内容中充满了儒学教化色彩的原因,排除。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9.【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中近代海军的建立,传统水师职能也发生变化,海权意识增
强,现代化程度提高,A项正确。鸦片战争前,中国管辖的“外洋”使用频率高,与外国同义的“外洋”使用频率低,主要是由于闭关锁政策影响下,与外国交往和了解相对较少;水师主要是防范盗贼,保护中国管辖的“外洋”和对外贸易,D项符合题意,但与
设问不符,排除。清朝晚期,中国管辖的“外洋”使用频率减少,与外国同义的“外洋”使用频率大幅度提高,一方面是由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海防危机加深,中华民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C项与设问不符,排除。10.
【答案】B【解析】关税提高可以使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从而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故A项错误;关税提高影响国际贸易,可能引发关税战,恶化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商业贸易的繁荣,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为关税自主运动
开展后关税提高的成果,故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科举制废除冲击了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在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和教育体制的转型。C项正确。除一小部分地方官学的原有设施被改建为学堂或新式教育机构外,清代官学未能在急剧变革的社会中
从制度上实现整体转型;未能主动顺应近代历史发展潮流,促进教育转型;也未能实现传统官学与西方新式教育有机融合,割裂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反而加速了传统教育的消亡,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清代官学在惯性作用下沿着既有
方向在近代教育转型过程中加速走向了消亡。故A、B、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将电报技术使用与传统奏折结合,促进清代文书制度变革与创新,有利于清政府治理现代化,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
清朝君臣使用电报,A项排除;材料无法看出清军战斗力是否提高,B项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13.【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民约论”“主权在民”“国家社会主义”
等内容,说明其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符合现代化的思想因素,C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14.【答案】B【解析】图片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百业待举,社会蓬勃发展,人们用劳动创造幸福的昂扬的
精神风貌,B项正确。图中有路灯草坪,工厂烟囱,作品应该描绘的是城市,排除A项;图中近处有有工人模样的男人,女人和儿童,齐齐整整一家人,远处也有人,不止妇女,排除C项;材料没有具体呈现工农业生产的状况,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法典》的推行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有利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发展,A项正确。B项“全新”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民法典》是在原有法律基础上进行编纂的,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并非摒弃
,C项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已进入成文法时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6题14分,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7分,共55分)16.(14分)(1)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注重巡视
制度建设;巡视监察工作权威性加强;对巡视官员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巡视制度规范化、体系化。(任答两点,4分)影响:有利于我国监察制度完善发展;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有利于官员规范执政,加强整顿吏治;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后世监察制度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任答两点,4分)(2)巡视员要集中
群众意见并提出具体意见向上级报告,上级党委必须迅速讨论并给予指示,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2分)原因:中共的建立和革命战争的需要;日本侵华战争;国民党反动统治。(任答两点,4分)17.(12分)(1)旧都平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无水路漕运;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较深,进一步改
革的阻力较大;平城与强敌柔然毗邻,时受骚扰。(任答一点,2分)洛阳旧城衰败,为迁都做准备;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强化政权的正统性;为进一步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进一步南下,完成统一的
需要。(任答两点,4分)(2)城市规模宏大,耗费大量资金与民力;奢靡之风盛行,激化与保守势力的矛盾,鲜卑贵族内部离心离德;不加扬弃全盘汉化,学习门阀制度与繁文缛节,造成鲜卑族战斗力下降。(任答三点,6分)18.(12分)示例视角1:中国近代以来18
0多年斗争史论题: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阐释: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使命。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和探索,但无论是旧式的
农民运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还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方案,都无法挽救中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团结中国人民取得了革
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断变为现实。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如拟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实现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等也可酌情赋分)视角2:人类
社会文明史论题:中国走出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阐释:西方开启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但是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长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现代化模式为选择,不仅没有实现现代化,反而陷入了发展困境。各国应该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一条立足中
国国情的特色道路,它既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是建立在殖民掠夺、暴力战争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上,而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追求正义的政党,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可能也不会选择西方模式。而苏联的现代化则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上,最终暴露出一系列不可
避免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共产主义文明,之所以被称为“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和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双重超越,是以人民逻辑为指导,建立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是一种不搞掠夺称霸、强调“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共建共享、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文
明形态。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渐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如拟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等可酌情赋分。)19.(17分)【答案】(1)原因:华夷之辨影响,学“西用”仍需“中
体”掩饰。(2分)(2)特点:中国古代科技受到闭关锁国政策和观念上居高自大影响;具有封闭性、实用性、经验性。(2分)新中国成立后诸多科技成果都是中外交流的产物,由“仿制”而“自主设计”,因交流开放走向研发创新的过程,科技发展
具有开放性。(任答一点,2分)(3)晚清科技复兴失败的原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军事、民用科技企业的市场比较狭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对西方资本、技术具有较强的依
赖。晚清科技步人后尘、重走老路,不具备自主创新突破的物质条件。(任答两点,4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复兴”的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以及宪法的不断完善,奠定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改革
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保障了物质生活条件;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自力更生,不断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任答三点
,一点三分,两点5分,三点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