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726.678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精准解析】.docx,共(19)页,726.67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a0b6b51877a0b024b2fffededb28eb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必修)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7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革命在首都取得胜利后迅速席卷全国,正在前线的沙皇

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统治俄国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了。“革命”指()A.巴黎公社革命B.二月革命C.十月革命D.土地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法国的,排

除A项;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C项;土地革命在中国开展,排除D项。2.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找出士兵们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A.士兵不必再去参加一战B.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结束C.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D.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政权【答案】A【解析】【详解】俄国二月

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但是革命后的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士兵不必再去参加一战”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临时政府掌握了俄国的实际政权,B、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3.“目前俄

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上述材料应出自A.《和平法令》B.《告工人、士兵、农民书》C.《四月提纲》D.《土地法令》【答案】C【解析】依据“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

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结合所学,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化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为革命指明了方向,C正确;十月革命后,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了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颁布《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A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结合所学《四月提纲》的内容分析即可。4.1917年,中国许多报刊评论俄国革命。李大钊说它“

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像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据此可知,这场革命A.推翻了沙皇的封建统治B.开创了俄国工业化道路C.激发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新高潮D.鼓舞了被压迫地区人民的

革命斗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7年,中国许多报刊评论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鼓舞了被压迫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

,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封建统治,排除A;1928年俄国开始工业化,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十月革命鼓舞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没有激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

是“1917年,中国许多报刊评论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联系所学十月革命的意义分析解答。5.俄国十月革命率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一个缺口,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此诞生,对俄国的历史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新的社会制

度”是A.奴隶制度B.封建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6.1927~1931年间

,中国共产党掀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可以用来描述这一时期革命斗争特点的有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坚持抗战,反对妥协”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指的是1919年的

五四运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的是1927~1931年间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坚持抗战,“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由此可知,B项正确,ACD

错误。7.下图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胜利的邮票《长征出发》。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长征开始于()A.1931年12月,瑞金B.1934年10月,瑞金C.1935年1月,遵义D.1935年10月,遵

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即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故B项正确;ACD项时间不符合,排除。8.某次会议的亲历者评价说:“它在党史上是个很重要的关键,在内战时期党内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左’倾机会主义的路线,一

条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的路线”,它是“由错误路线转变到正确路线的关头。”他评价的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重庆谈判D.中共七大【答案】B【解析】【详解】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纠正了

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是中共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正确;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A排除;重庆谈判主要是探讨是和平建国问题,C排除;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排除。故选B。9.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陕西吴起镇B.贵州遵义C.江西井冈山D.甘肃会宁【答案】D【解析】【详解】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

在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0.如图的钱币最早可能出现于A.大革命时期的广东B.土地革命时期的江西C.全面抗战时期的陕北D.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答案】B【解析】【详解】钱

币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苏维埃政权最早在江西瑞金建立,B正确;大革命时期广东建立的是国民政府,排除A;全面抗战时期的陕北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排除C;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不符合题干中“最早”限定,排除D。11.某班

设计了“抗日战争”的网页,页面设置了“抗战爆发”“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胜利”四个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恰当的是A.九一八事变B.日寇暴行C.淞沪会战D.百团大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所述网页主题为抗日战争,除需要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等基本史实外,还应该突出侵华日军

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警醒国人,故B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可以放在抗战爆发一栏,故A不正确;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可以放在“正面战场”一栏,故C不正确;百团大战属于敌后战场一栏,故D不

正确。12.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笔记中记载:夜幕降临,“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墙遭攻破,该墙被占领”。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淞沪会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可知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故A项正确。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故BCD项错误。13.某抗日将领在前线见闻录中写到:“日军南北夹攻,板垣、矶谷两个师团约五万人集结,战略意图在于徐州。……是役

敌死伤一万一千多人,遂告成中外闻名的大捷”。这次大捷发生在A.山东省B.河北省C.江苏省D.河南省【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板垣、矶谷两个师团”“战略意图在于徐州”“遂告成中外闻名的大捷”可知这场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发生在山东省,A正确;BCD等省份均与题干中“徐州”无关,排除。故选A。14.了解历史事件,需要掌握事件的各个要素。下图体现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时间1940年,地点华

北等信息可得出这是中共1940年在华北地区发动的百团大战,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故D项正确;ABC三项的时间都在1940年之前,排除。15.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

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答案】B【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

达到这样高峰”可知,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没有体现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和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故ACD项错误。16.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D.国共签订和平协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5年9月2日”“炮弹作花瓶”,其反映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面

临着数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现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迫切愿望是重建家园,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再起,B选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A选项排除。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双十协定》的

签订时间是1949年10月10日,D选项排除。17.解放战争时期,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答案

】A【解析】【详解】1947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A正确;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不符合材料主旨,B、C和D错误。18.《毛泽东选集》:“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

战方面,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材料描述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结合所学可知,攻克锦州是辽沈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故选A;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

江战役与锦州无关,排除BCD。19.如图为江苏靖江船工谢保大的支前光荣证,他参与的这场战事A.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B.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一九四九年四月”,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4

月是渡江战役的时间,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故选D;1949年1月结束的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1949年1月结束的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ABC时间不

符合题意,排除。20.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电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

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1949年4月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A.民国三十五年B.民国三十七年C.民国三十八年D.民国四十年【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及从材料提出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说的是解放南京,攻占总统府,根据所学知识是在1949年;民国元年是1912年,

1949年也就是民国三十八年。因此答案为C。21.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第一幕讲到,为保障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电动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黄渤饰)争分夺秒排除万难,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夜确保立国大事“万无一失”,而护旗手

老方(耿乐饰)等千千万万参与开国大典的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保障五星红旗顺利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是A.1979B.1919C.1949D.1999【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同日举

行了开国大典,故选C项;ABD与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22.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这些观点最能解读我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依法治国的理念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构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故A项正确;题干与法治建设无关,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排除C项;“一国两制”关及国家统一问题,与题干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

选A。23.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出台后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全文,之后一场全民大讨论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当时有1.5亿群众参与讨论,提出了110多万条修改意见。这一场景发生在A.1949年B.1952年C.1954年D.1956年【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4.有学者认为,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

度是“唱大合唱",其中,“大合唱”指的是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各民主党派直接参政议政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大合唱”的特点之一

是接受指挥,团结协作,所以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在该制度下,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党派团结协作,故选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政党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各民

主党派是在中共领导下的参政议政,C项排除;D项没有体现“大合唱”的特性,排除。故选B。25.有学者认为在历史上汉族通过吸收妨碍他们的‘夷狄’扩大了控制范围,怎么对付这些‘夷狄’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A.一国两制的政策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

民主统一战线的方法【答案】B【解析】据材料“怎么对付这些‘夷狄’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

的政策针对台湾问题,不是少数民族问题,故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也不是针对少数民族问题,故C项错误;民主统一战线也不是针对少数民族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这一做法的根

本目的是()A.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C.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D.彻底消除“左”倾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发展完善主要是为经济建设

服务,B正确;AC不属于根本目的,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27.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

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A.确立依法治国理念B.人大制度得以恢复C.健全各项法律制度D.逐步完善民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D正确;投票方式与依法治国理念无关,A错误;人大在文革时

期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力,文革后人大恢复了其原来的权力,B错误;题干材料提及的是投票方式变化,体现的是民主,与法律制度无关,C错误;故选D。28.邓小平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

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主要反映了A.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要性B.破除个人崇拜思想的重要性C.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紧迫性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艰巨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据材

料“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可知,这一时期法律不完备,并且需要制定的法律种类较多,这说明法律体系需要健全,体现了健全法律体系的紧迫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法制建设的迫切性,并未涉及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B选项

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法制建设的迫切性,并未体现破除个人崇拜的问题;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法制建设,不是民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9.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大成功。下列各项属于改

革开放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举措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村民自治,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的民主制

度,不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新举措,故A错误;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通过,故B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初确立的政党制度,故D错误;加强基层民主,实

行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后民主建设的新内容,故C正确。30.“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描述的事什么制度A.农村基层民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可知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的表现,A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排除A;多党合作政

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排除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排除D。故选A。31.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

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海峡两岸的“分离”源于A.国共内战B.日本侵华C.屈辱外交D.列强干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蒋介石集团在解放战争中战败,退

踞台湾,导致了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状态。故海峡两岸“分离”的直接原因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共内战,故正确答案为A。抗战胜利后,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屈辱外交导致海峡两岸的“分离”,但抗战胜利后台湾已经回归,故C

项错误;外力的干预起推波助澜作用,不是根源,故D项错误。32.1971年,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他期盼的是A.祖国早日实现统一B.实行“一国两制”C.尽早实现“三通”D.达成“九二共

识”【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余光中在《乡愁》期盼是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在80年代提出的,“三通”是1981年由大陆明确提出,达成“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以上三项皆发生在1971年之后,

故BCD项错误。33.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运用这一构想首先成功解决了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朝鲜问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相关内容的认识,属于考

查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首先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故A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运用34.“两岸之,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儿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

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是A.和平统一祖国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C.加强两岸交流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D【解析】1992年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

识”,D正确;ABC都是我国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政策,但不是“九二共识”内容。35.如下图是1984年创作的漫画《做实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A.实现国家统一B.推进改革C.调整外交政策D.筹建经济特区【答案】A【解析】时间是1984年,注意漫画上的文字“台湾、香港”,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

关于国家统一问题的“一国两制”,所以A项正确。36.习近平谈到台湾问题时曾说:“曾几何时,两岸风云密布,两岸隔海相望……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打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打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指的是A.两岸间实现

真正停火B.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C.两岸达成“九二共识”D.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终于在上个世纪80年代”等信息可以看出,“打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是指1987年台湾当局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故答案为D项;两岸间实现真正停火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排除A项;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是在2005年,排除B项;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排除C项。37.199

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该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A.“一国两制”B.“港人治港”C.高度自治D.实现“三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部法律是针对香港的,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是针对台湾的,符合题意。38.2016年11月,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领的大陆访问团时说,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习近平强调的是A.“一个中国”原则B.加强国共交流C.“一国

两制”构想D.增进亲情往来【答案】A【解析】从“命运共同体”以及“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两岸的“一个中国”原则,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这一内容;D选项错误,与材料

内容不符。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

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岳麓版)材料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

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

境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邓中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材料三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

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所走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道路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原因和具体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探索出了什么样的新道路?并指出这一道路的具体措施。(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

中国革命探索道路的特点。【答案】(1)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成功原因:俄国参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相对强大;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有正确革命思想的引领(马克思列宁主义)。(2)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指导;自身缺乏经验;对国情判断不明。措施

: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3)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措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4)特点:由学习苏俄到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解析】【详解】(1)“道路”,根据材料一信息“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

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得出:中心城市暴动。“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俄国参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相对强大、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有正确革命思想的引

领等角度思考。(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得出:自身缺乏经

验;由材料信息“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得出:对国情判断不明;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指导等角度补充。“措施”,依据所学知识从发动南昌

起义、秋收起义等方面回答。(3)“新道路”,根据材料三信息“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工农武装割据。“具体措施”,依

据所学知识从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回答。(4)“特点”,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由学习苏俄到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等角度分析。40.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

斗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

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摘编自《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

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

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的发生。——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材料三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

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答案】(1)前提

: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3)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意

义: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认识:民主政治建设要依据国情;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长期性等。【解析】【详解】(1)前提:根据“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可得出是新中国的成立。成就:结合所学回答三大政治制度及宪法的颁布即可。(2)原因:根

据“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得出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据“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得出忽视政体民主建设;根据“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得出仅依靠“政策治国”。(3)制度:根据“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

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得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意义:根据“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促进农村社可得出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4)认识:结合所学可从民主政治建设要依据国情、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长期性等角度概括。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