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667.500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5)页,66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484fde6be8012241f6f56c5591bec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选修)一、单选题1.由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知,下列注射物能使实验小鼠死亡的是()A.R型活细菌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C.R型活菌+S型细菌DNAD.R型活菌+S型细菌DNA+DNA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详解】A、R型活细菌没有荚膜,没有毒,所以注射后不能使实验小鼠死亡,A错误;B、将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没有活性的S型细菌不会引起小鼠死亡,B错误;C、注射S型菌

的DNA+R型活菌,S型菌的DNA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而会引起小鼠死亡,C正确;D、DNA酶能水解S型细菌DNA,所以注射R型活菌+S型细菌DNA+DNA酶,不会转化形成S型细菌,因而不会引起小鼠死亡,D错误。故选C。2.不同的双链DNA分子A.基本骨架不同B.碱基种类不同C.碱基配对方式

不同D.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答案】D【解析】A.基本骨架相同,A错;B.碱基种类相同,都是A、T、G、C,B错;C.碱基配对方式相同,C错;D.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故选D。3.DNA复制不需要()A.RNA聚合酶B

.脱氧核苷酸C.能量D.模板【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RNA聚合酶能够催化合成mRNA,发生在转录过程中,A正确;B、脱氧核苷酸是DNA

复制的原料,需要,B错误;C、在DNA复制过程中,需要ATP提供能量,C错误;D、在DNA复制过程中,需要以DNA的双链分别为模板,进行复制形成两个DNA分子,D错误。故选A。4.关于人体细胞中血红蛋白基因表达

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B.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C.翻译时多种RNA参与D.表达只在成熟的红细胞中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没有核就不能转录形成mRNA,也没有由mRNA指导下的

血红蛋白合成,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铁元素,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详解】哺乳动物幼小红细胞有细胞核及细胞器,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A、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A正确;B、翻译为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原料是氨基酸,B正确

;C、翻译时有mRNA、tRNA和rRNA多种RNA参与,C正确;D、表达只在幼小的红细胞中进行,因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是DNA的唯一载体B.—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C

.基因是DNA分子的任意片段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

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A.染色体是细胞核DNA的载体,A错;B.—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前、后分别上有2个或1个DNA分子,B错;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错;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D。6.下列有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缺失一个基因属于基因突变B.人工诱导产生的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利的C.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

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详解】A、DNA分子缺失一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NA分子缺失一个碱基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

的,人工诱导只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但方向仍是不定向的,因而不一定是有利的,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都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

组,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7.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体内只含有一个致病基因B.遗传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C.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D.通过家系

调查与分析可推测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基因遗传病根据致病基因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由隐性基因引起,分为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位

置可以分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详解】A、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含有2个致病基因,A错误;B、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患者不含有致病基因,B错误;C、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错误;D、推测遗传病的

遗传方式可以通过家系调查与分析与推测,D正确。故选D。8.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出现地理隔离B.产生生殖隔离C.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生物的形态出现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进化标志和新物种形成标志辨析:1.进化标志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即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详解】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两个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交流,即生殖隔离。故选B。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

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的方向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D、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故选C。10.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1总表现显性性状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

及应用,学生不但要记住相关基础知识,还要了解知识的内涵。【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

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含有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并标记噬菌体B.搅拌的目的是使未侵染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离心后噬菌体的外壳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少数子

代噬菌体含32P【答案】D【解析】【详解】A、噬菌体为病毒,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C、由于噬菌体的外壳较轻,离心后噬菌体的外壳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C错误。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由于32P标记噬菌体的DN

A,而DNA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两条链无论复制多少次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去,所以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让其去侵染细菌,最后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子代噬菌体的DNA含32P,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

述,正确的是()A.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B.DNA分子每条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的C.不同DNA分子中(A+T)/(C+G)比例是不变的D.每个双链线性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外侧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碱基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不与磷酸相连,A错误;B、DNA

分子每条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之间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和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C、不同DNA分子中(A+T)/(C+G)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C错误;D、双链线性DNA分子,每条链的一端各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正确。故选D。13.M13噬菌体是单

链DNA生物,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形成复制型(RF)的双链DNA分子,如果该噬菌体的DNA碱基组成是:G=40%,C=20%,A=24%。那么,RF中碱基构成情况是:()A.A=12%B.T=32%C.C=30%D.G=20%【答案】C【解析】复制型(RF)的双链DNA分子,

1链为G1=40%,C1=20%,A1=24%,T1=16%,则2链为G2=20%,C2=40%,A2=16%,T2=24%,因此G=30%,C=30%,A=20%,T=20%,C正确。1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

的是A.一个DNA分子转录一次,可形成一个或多个合成多肽链的模板B.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没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C.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D.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mRNA上3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组成【答案】A【解析】【分析】遗

传信息的表达主要包括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RNA,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在发生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为

核糖体。【详解】一个DNA分子转录一次,形成的mRNA需要进行剪切加工,可能合成一条或多条模板链,A选项正确;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兼具解旋功能故不需要DNA解旋酶参与转录,B选项错误;在转录过程中,mRNA上可附着多个核糖体进

行翻译,得到数条相同的mRNA,而不是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C选项错误;mRNA由核糖核苷酸构成,不具有脱氧核苷酸,D选项错误。15.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

对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B.ATP既能提供基因转录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又能提供能量C.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mRNA、rRNA和tRNA均属于小分子D.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转录和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答案】B【解

析】【分析】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翻译是以m

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详解】A.DNA聚合酶是DNA复制过程中的酶,DNA聚合酶作用是催化合成磷酸二酯键,碱基配对过程不需要DNA聚合酶,A错误;B.ATP可为转录过程提供能量,ATP水解掉2分子磷酸是AMP

,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转录过程中所需的原料,B正确;C.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mRNA、rRNA和tRNA均属于大分子,C错误;D.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D错误。16.HI

V是一种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下图表示HIV入侵人体淋巴细胞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要淋巴细胞提供核糖核苷酸B.②③过程都需要解旋酶C.④过程发生在HIV的核糖体上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答

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相关知识点。图中表示HIV入侵人体淋巴细胞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其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③表示转录过程,④表示翻译过程。【详解】A、①为逆转录过程,该

过程需要淋巴细胞提供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B、②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③转录过程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C、④为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淋巴细胞的核糖体上,C错误;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D正确。

故选D。17.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基因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C.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不受环境影响D.不同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精细调控生物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

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A错误。B、有的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新陈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C、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

果,C错误。D、不同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精细调控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D。18.果蝇的灰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纯合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均为灰身果蝇,将F1灰身果蝇相互交配得F2,将F2中灰身果蝇自由

交配得F3,则F3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A.2/3B.4/9C.1/9D.1/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前提下,能熟练运用知识解题。【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纯合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

,说明灰身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设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F1的基因型为Bb。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Bb)相互杂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在F2的灰身果蝇中,BB占13、Bb占23,所以B基因

的频率占23,b基因的频率占13。将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F3,则F3中,BB占23×23=49,Bb占23×13×2=49,因此,在F3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12,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如图所示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减数

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其中M、N、P分别代表16、9、3。【详解】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B正确;C、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

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说明具备A或B基因的表现型相同,C正确;D、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1(A_bb):1(aaB_):1(aabb),则

表现型的比例为2:1:1,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20.下列各种遗传病及其病因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白化病——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B.红绿色盲——X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C.21三体综合征—

—多对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遗传病D.猫叫综合征——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答案】A【解析】【分析】1、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

佝偻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2、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详解】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形成的单基因遗

传病,A正确;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形成的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21三体综合征属于21号染色体多一条,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猫叫综合征属于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染色体异常

遗传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伴性遗传指性染色体控制

的遗传方式B.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含W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C.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D.正常情况下,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色盲儿子【答案】B【解析】【分析】1、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

生物,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人类的Y染色体比X短小,但果蝇的Y染色体比X长。2、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3、男性(XY)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有Y染色体的,女性(XX)

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A错误;B、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ZW为雌性,ZZ为雄性,含W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B正确;C、有些生物无性染色体,如玉米,C错误;D、色盲遗传属

于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如果双亲表现正常,并且母亲为色盲携带者,儿子有一半的几率为色盲,D错误。故选B。22.下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Ⅱ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C.Ⅰ2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D.Ⅱ3是杂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

分析可知遗传系谱图中的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因为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女儿肯定是患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依据系谱图只能排除

遗传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不能确定遗传病类型,A错误;如果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如果是隐性遗传病,则Ⅱ5的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亲,B错误;如果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Ⅰ2和Ⅱ4都不患病,故基因型相同,如果该病是隐性遗传病,Ⅰ2和Ⅱ4都不患病,但都是携带

者,基因型相同,C正确;如果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3是纯合子,如果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则Ⅱ3是杂合子,D错误。【点睛】遗传系谱图中,先分析遗传病的类型,再依据表现型来确定基因型,如果不能确定遗传病类型,在分析每一个选项时都要分情况讨论,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2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

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三倍体和三倍体杂交,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都能得到三倍体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多倍体植物通常高度不育【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相关知识点。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

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都是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B、由受精卵发育

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二倍体,而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B错误;C、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的生物个体,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D、单倍体植物通常高度

不育,多倍体一般是可育,D错误。故选A。24.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列图象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④②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结构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有丝分裂间

期2n0→4n2n→4n分裂期前、中期2n4n4n后期2n→4n4n→04n末期4n→2n04n→2n减数分裂间期2n0→4n2n→4n减Ⅰ前、中期2n4n4n后期2n4n4n末期2n→n4n→2n4n→2n减Ⅱ前、中期n2n2n后期n→2n2

n→02n末期2n→n02n→n【详解】(1)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即图④;(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

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染色体:DNA=1:1,即图②。故选C。25.下面是某二倍体哺乳动物个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①中的染色体组数是细胞②③的两倍B.细胞②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细胞③不可能是细胞②的子细胞D.细胞③的子

细胞一般不具有受精的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雌性动物;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详解】A、细胞①中的染色体组数是4,而细胞②、③中的染色体组数都是2,因此细胞①中的染色体组数是细胞②、③的两倍,A正确;B、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C、比较细胞②、③中染色体的颜色可知,细胞③可能是细胞②的子细胞

,即第一极体,C错误;D、细胞③是第一极体,其子细胞是第二极体,一般不具有受精的能力,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26.在一个小鼠的自然种群中,存在三种体色:黄色、灰色、青色。图1是某科研工作者用纯种黄色和纯种灰色小鼠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图2是与体色有关的

生化反应原理,已知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的杂交实验结果可推知,控制小鼠体色的两对基因位于______上(填“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遵循_____定律。(2)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

______;F2中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有______种。(3)由图2可知,基因对小鼠体色的控制途径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___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2).基因的自由组合(

或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3).aaBB(4).AAbb(5).3(6).细胞代谢(或代谢)【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青色对应的基因型是A-B-,灰色的基因型是:A-bb,黄色的基因型为:aa--。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

,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详解】(1)图1的F2中的比例关系是9:3:3:1的变式,故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灰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2中黄色有3种基因

型,青色有4种基因型,灰色有2种基因型。(3)由图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的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点睛】本题的入手点:9:3:4是9:3:3:1的变式。再结合题意判断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知,亲本

的基因型为:AAbb×aaBB。27.现有以下牵牛花的四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A组:红花×红花→红花、蓝花B组:蓝花×蓝花→红花、蓝花C组:红花×蓝花→红花、蓝花D组:红花×红花→全为红花其中,A组中子代红花数量为298,蓝花数量为101;

B、C组未统计数量。(1)若花色只受—对等位基因控制,则________组和_________组对显隐性的判断正好相反。(2)有人对实验现象提出了假说: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若该

假说正确,则B组同学所用的两个亲代蓝花基因型组合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3)若(2)中所述假说正确,那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对其进行测定。①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

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1)A(1分)B(1分)(2)Aa×Aa(2分)

(3)4种(2分)A+A+和aa(2分)A+A(2分)【解析】【分析】A组中,蓝花为子代新出现性状,因而判断其为隐性性状;同理B组判断红花是隐性性状。若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三个基因间的显性关系为A+>A>a,则蓝色花的基

因型为AA或Aa,红色花的基因型为A+A+、A+A、A+a、aa。【详解】(1)若花色只受-对等位基因控制,则A组中,红花×红花→后代出现蓝花,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花相对于蓝花是显性性状;而B组中,蓝花×蓝花→后代出现红花,说明蓝

花相对于红花是显性性状。由此可见,A组和B组对显隐性的判断正好相反。(2)若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则亲本蓝花中没有基因A+,因此B组后代红花的基因型为aa,两个亲代蓝花得基因型均为Aa(

3)若(2)中所述假说正确,三个基因间的显性关系为A+>A>a,那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aa共4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对其进行测定。①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若后代均为红花,则其基因型为A

+A+;若后代均为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若后代有红花,也有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A+和aa。②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若后代均为红花,则其基因型为A+A+或aa或A+a;若后代有红花,也有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因此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

A。28.请利用所给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35S标记的氨基酸)、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编号为甲、乙。步骤

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步骤三:放入等量的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______和______的噬菌体。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______

__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预测实验结果:(1)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____图。(2)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____图。【

答案】(1).大肠杆菌菌液(2).T2噬菌体(3).32P标记(4).35S标记(5).未被标记(6).B(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相关内容。(1)把宿主细菌分别培养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宿主细菌在

生长过程中,就分别被35S和32P所标记。(2)用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宿主细菌。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裂解后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在这些子代噬菌体中,前者的蛋白质外壳被35S所标记,

后者的DNA被32P所标记。预测结果:由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内部,故用甲培养液培养的结果中上清液(蛋白质外壳)放射性低,沉淀物(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放射性高,如B图;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

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外部,故用乙培养液培养的结果上清液(蛋白质外壳)放射性高,沉淀物(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放射性低(沉淀物中有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在细菌表面还没有侵入),如A图。29.如图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图解(1~5),请据图探讨相关问题

。(1)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_________和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共同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物质1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物质1特有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是____________。(4)图3和图4中的氢键用于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如果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____________(填“G—C”或“A—T”)碱基对的比例越高。(5)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容易发

生变异,请结合图5和有关RNA的结构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沃森(2).克里克(3).脱氧核糖(4).胸腺嘧啶(5).DNA聚合酶(6).G—C(7).DNA的双螺旋结构较RNA单链结构更稳定【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

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1)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共同构建出DNA双

螺旋结构模型。(2)DNA与RNA相比,主要区别是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3)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是DNA聚合酶。(4)DNA分子中氢键越多

,DNA分子越稳定,C-G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所以若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5)RNA一般是单链结构,DNA分子是双链螺旋结构,其结构稳定性较强,而单链RNA更容易发生变异,所以RNA病毒相比DNA病毒

更容易发生变异。【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0.microRNA(miRNA)是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大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短RNA,其

虽然在细胞内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但作为基因调控因子,却影响了从发育到生理机能再到应激反应的大部分生物学过程。最近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遗传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发现了miRNA对靶基因的抑制位置。如图为发生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相应变化,请回答:(1)图甲中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

__(填序号)。(2)图乙对应图甲中的过程________(填序号),RNA适于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________。(3)由miRNA的功能可推测,其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可能是使mRNA水解,导致其______________;或者不影响靶RNA的稳定性,但可阻止它们翻译成蛋

白质,即发挥翻译抑制作用。(4)图丙所示的DNA若部分碱基发生了变化,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5)若在体外研究miRNA的功能,需先提取拟南芥的DNA,图丙所示为拟南芥的部分DNA,若

对其进行体外扩增(PCR)共得到128个相同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核DNA复制,该过程在分裂期很难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②③(

2).④(3).能携带遗传信息,且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4).不能进行翻译过程(5).一个氨基酸可能由多个密码子编码(或密码子的简并性)(6).381(7).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不利于DNA解旋

【解析】【分析】据图甲分析,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转录,④表示翻译。根据图乙分析,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1)真核细胞细胞核

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①为DNA的复制,②③为转录,④为翻译,故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是①②③。(2)图乙为翻译过程,对应图甲中的④,RNA适于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能携带遗传信息,且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3)由miRNA的功能可推测,其

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可能是使mRNA水解,导致其没有翻译的模板,不能进行翻译过程。(4)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即使是DNA的部分碱基发生的改变,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5)图丙所示为拟南芥的部分DNA中含有3个鸟嘌呤脱氧核苷

酸,若对其进行体外扩增(PCR)共得到128个相同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3×(128-1)=381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不利于DNA解旋,

故在分裂期很难进行核DNA的复制。【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能力,难度不大。31.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

s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甲所示),s在纯合(XsBXsB、XsBY)时能使胚胎致死。图乙是某雄果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图像。(1)果

蝇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研究果蝇基因组应测定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图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值为________。正常情况下,此果蝇体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数目最多为________条。(3)如果图乙中3上的

基因是XB,4上基因是Xb,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b基因不同的本质是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基因B是基因b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产生的,突变导致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

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答案】(1).5(2).次级精母细胞(3).1∶2(4).2(5).基因突变(6).碱基对(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7).A∥T

被G∥C替换【解析】【分析】题图示分析:图乙中含有4条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且都排列在细胞中央,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详解】(1)对于有性别之分的生物,测基因组时需要测同源染色体中的各一条和

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即果蝇需要测5条即3+XY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由分析可知,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雄果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图象,所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含

2个染色单体,所以其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值为1∶2。正常果蝇体细胞中,如果是雌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则含有X染色体数目为4条。该果蝇为雄性,故细胞中最多含有2条X染色体。(3)图乙中3和4是复制关系,如果3上的基因是XB,4上基因是X

b,而雄果蝇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其原因是复制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与b基因不同的本质是其分子结构中的碱基对(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结合题意可知,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苏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中一个不同碱基是第2个碱基,由U变为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可推测,该变化的本质是模板基因中相应位置的碱基对由A//T替换成G//C导致的。【点睛】熟知果蝇染色体的组成以及其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解基因突变的本质以及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

的另一关键。32.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V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子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1)填育种类型:①____

_______,③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2)若②过程是自交,在产生的子代植株中AA的概率为___________。(3)③⑦过程用到的药剂是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经③过程产生的

AAaa植株是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4)若④过程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是___________。(5)若⑤过程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该植株所结果实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

_________;AA植株和AAAA植株不是一个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诱变育种(2).多倍体育种(3).基因工程(育种)(4).1/4(5).秋水仙素(6).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7).杂合子(8).1/36(9).87(10).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11).杂交后代不育【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②和④都为杂交育种,③和⑦都为多倍体育种,⑥为基因工程育种。【详解】(1)由图可知:①为诱变育种,⑥为基因工程育种。(

2)若②过程是自交,Aa×Aa→AA:Aa:aa=1:2:1,所以在产生的子代植株中AA的概率为1/4(3)③⑦为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型AAaa是杂合子。

(4)AAaa是四倍体,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1:1:4,所以AA=1/6,则产生的AAAA的概率是1/6×1/6=1/36。(5)AA为二倍体,产生的配子A含29条染色体,AAAA为四倍体,产生的A

A配子含58条染色体,所以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87条。该植株AAA为三倍体,所结果实无籽,其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能育的配子。AA植株和AAAA植株杂交后代为AAA,不育,所以AA植株和AAAA植株不是一个

物种。【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各种育种方式的过程和原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