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209.325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5)页,209.32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9cc3359f6c6815e08c3e9adaaa027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六安二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统考历史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晚清时期,法政学堂的学校数、学生数在全国各类专门学堂及高校中居绝对优势。1909年全国法政学堂达47所,学生12282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清政府对法制建设的重视B.适应清末新政改革的需要C.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D.晚清救亡图存运动的结果【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晚清时期的法政学堂占据绝对优势,适应了此时期法政变化的需要,晚清时期涉及政法变化的最主要的是清末新政改革的需要,B项正确;政法学堂占据优势适应清末新政的需要,但清末新政并不能说明清政府重视法制建设,其重视巩固统治,排除A项;清末新政时期虽有近代化的成

分,但法治理念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C项;清末新政是巩固统治的需要,并非救亡图存运动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2.孙中山《改元剪辫文告》提出: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满庭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夫

将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子孙……。其主要目的在于()A.通过社会风俗变革巩固政权B.促进民生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实现男女权利平等D.动员民众参加反清民主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根

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力倡剪辫废缠足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社会风气,通过社会风俗变革巩固政权,A项正确;民生思想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男女平等,得不出实现男女权利平等的结论,排除C项;

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动员民众参加反清民主革命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

。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A.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C.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答案】D【解析】【详解】当时的背景之下确实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但是由于受到个人的视野、思

想观念与野心等影响,袁世凯把加强中央集权和恢复帝制两件事划上了等号,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从侧面体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民主共和是当时的发展潮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袁世凯时期中央集权式微,其恢复帝制,有强化中央

权威的目的。但恢复帝制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中央政府缺乏对南方各省的实际支配力,不能体现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4.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

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引

导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

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华捷报》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上,其新闻、言论反映在华商人的利益,对太平军与上海小刀会起义持反对态度。后被英国驻沪领事馆指定为公署文告发布机关,从此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的观点,被

视为“英国官报”。上海租界报纸前期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北华捷报》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侧面反映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推动了革命的开展,C项正确;报纸对五四运动的态度转变并未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且

《北华捷报》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排除B项;列强并非对于社会剧变强烈排斥,而是随着五四运动影响力的扩大,威胁了其在华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5.如表内容为《新青年》不同时间所刊发文章的对比。其内容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期数发行时间所刊发部分重要文章

第五卷第4号1918年10月《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戏剧改良各面观》《再论戏剧改良》《予之戏剧改良观《我的中国旧戏观》的第六卷第5号1919年9月《马克思学说》《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马克思传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A.从文化运动变为政治运动B.从主张改良变为主张革命C.从学习西方变

为反对西方D.从启蒙优先变为救亡优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1918年10月的《新青年》注重文学革命,企图通过批判旧戏剧进而批判封建思想以实现对民众的启蒙,说明此时新文化运动的重点是思想启蒙;而1919年9月《新青年》宣传

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重点是宣传进行阶级斗争的政治革命,结合此时的历史背景,恰逢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这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的高涨,其集中体现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对西方启蒙的失望,对救亡的渴望,使国人把救亡的目光投向俄国,故这说明此时新

文化运动的重点变为救亡优先,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治运动,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张改良戏剧的本意是进行彻底反封建的文学革命,且B选项表达是表面现象,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反对西方,排除C项。故选D项。6.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草案就明确提出"

男女一律平权"。1922年,中共二大则进一步提出:"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这说明()A.妇女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B.追求社会平等是党的使命担当C.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传播D.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妇女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男女

一律平权”“一律享受平等权利”,说明追求社会平等是党的使命担当,B项正确;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不可能因为党的党章或者会议实现妇女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排除A项;材料无关民主共和观念,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党章和中共二大的内容,无法说明中

国妇女解放的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所示为红军长征时期的四支部队“扩红”人数统计(注:这四只部队出发时总人数约20万)。“扩红”可以用于说明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总数扩红人数1.38万1.

6万1.62余万0.2万4.8万A.长征壮大了革命的力量B.中共找到革命正确道路C.农民成为红军的主力军D.长征扩大了中共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红军在长征时期,“扩红”人数可观,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得到了沿线民众

的认同与支持,也说明中共的影响力扩大,故选D项;A项表述有误,“扩红”壮大了革命的力量,不是“长征”,故排除A项;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不是“扩红”,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扩红”的人员构成,无法得出C项结论,故排除C项。8.美国《纽约论坛报》评论中国抗战时

期的某次会战,认为:“华军之胜利,即为同盟国之胜利,并使民主集团认识此次之胜利,为最合时机,且确信全球抵抗侵略之战争,为一不可分性之整个战争。”该会战发生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华军

之胜利,即为同盟国之胜利,并使民主集团认识此次之胜利,为最合时机,且确信全球抵抗侵略之战争,为一不可分性之整个战争。”可知,中国军队的胜利也是同盟国之胜利,说明是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之后的会战,结合所学知识,此次会战应是1942年2月结束的长沙会战,在湖南省境内,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处在山西,

抗战初期组织的是太原会战,排除A项;②处为上海,抗战初期组织的是淞沪会战,排除B项;④处在广州,抗战时期组织的是1938年的广州会战,排除D项。故选C项。9.194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以原来的华北银行为总行组建了中

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钞票称为人民币。为使人民币成为解放区唯一的通用货币,解放区政府抽调大批人员到城市和农村宣传,还组织贸易部门、公营商店等机构准备充足的物资支持市场贸易。据此可知,人民币的()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为新中国的金融建设奠定一定

基础C.稳定了全国金融市场秩序D.表明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实现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以原来的华北银行为总行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钞票称为人民币”、“解放区政府抽调大批人员到城市和农村宣传,还组织贸易部门、公营商店等机构准备

充足的物资支持市场贸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人民币的发行,促进了统一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新中国的金融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主要依靠发展生产,排除A项;1948年底解放战争还未结束,稳定全国金融市场秩序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这些措施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统计情况。研究视角发生了由重点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向“

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主题的转变,党的指导思想、执政能力、执政特点、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等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这些变化集中说明()A.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益引发关注C.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D.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领

经济全球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8年到2017年海外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激增,同时。研究视角发生了由重点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向“中国崛起”“中国模式”

等主题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引发了海外广泛的关注,B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

交,对外政策没有重大调整,排除A项;材料中海外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加,主题向“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主题的转变等现象与对外学术交流没有直接关系,主要的是中国的崛起引发广泛关注,排除C项;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积极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但是根据材料可知是中国自身的发

展模式与崛起引起了海外广泛研究而不是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方案和智慧,排除D项。故选B项。11.有学者指出,“一国两制”保持了香港的稳定和繁荣,等于保留了我们通向世界的许多桥梁。可以通过这些桥梁,充分发挥香港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利用其出口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优势,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科学

管理经验,我国的商品可以通过这些桥梁走向世界的广阔市场,从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这主要说明“一国两制”A.为国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B.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突出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地位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答案】B【解析】【详

解】根据材料可知,“一国两制”利于保持香港的繁荣,香港作为重要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强调“一国两制”对于解决其它地区问题的示范作用,排除A项;C、D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B项。12.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地区成果两河流域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埃及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材料中两

河流域与非洲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可得出其文明各具特色,有明显的地域特征,D项正确;仅从材料看不出是否缺乏连续性,排除A项;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排除B项;文明发展的前提是生产力的发

展,而不是交流,没有交流也可独立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3.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梭伦周游列国期间曾拜访被称为最富裕的人一一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国王问他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梭伦认为是雅典人泰鲁斯,因为他有出色的子孙且为国战死沙场而获国葬。这种幸福观体现了()A.城邦利益至上原则B

.家族优秀的期许C.美德即知识理念D.追求财富的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梭伦认为幸福的标准是家庭后继有人、子孙出色、能为国家做贡献而获得荣誉,这反映他对国家人口数量和城邦利益的高度重视,A项正确;家族优秀的期许在梭伦的幸福观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美德即知识

是苏格拉底的观点,足球高尚的道德素养,排除C项;梭伦在回答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并没有说最富裕的人,说明并不是追求财富,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罗马法原始文献中,除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赔偿额的确定:对能够避免的损失不作赔

偿的原则;赔偿额以债务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损失为限的原则;能力利益照顾的原则等。这说明罗马法()A.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B.具有灵活性且与时俱进C.旨在维护债权人的利益D.体现公正性和人文关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对能够避免的损失不作赔偿的原则;赔偿额以债务人

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损失为限的原则;能力利益照顾的原则等”可知,反映了罗马法对赔偿人及其赔偿能力的照顾,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赔偿能力有限的人的利益,体现了罗马法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和人文关怀,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当时是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还是罗马帝国时期,不能看出是

否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与时俱进,排除B项;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而且材料中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赔偿能力有限的人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体现了君权

神授的思想的B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C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加速了东西方贸易往来D拜占庭与俄罗斯皆

信奉东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经济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

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等方式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石碑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

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而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并未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排除A项;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控制了连接亚欧的

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阻碍了东西贸易的发展,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而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6.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定儒学为“国学”,15世纪,朱子学说成为朝鲜的统治理念。公元8世纪初,

日本颁布《学令》,规定在大学或国学推行经书教育,以《论语》《孝经》等为必修课。这反映了()A.东亚文化互相融合B.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C.中外文化交流加强D.华人移民历史贡献【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学对新罗和日本的影

响,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罗、日本向中华文化学习,而不是相互交融,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华文化对新罗、日本的影响,而不是文化交流,且“加强”一说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华

人移民,排除D项。故选B项。的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小题,总计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汇总下列史事,制作了一份知识清单。知识清单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

”狂妄企图;②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丰最激烈的一次战役③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材料二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指出将材料一中史事归为一类所依据的角度,并采取一

个与之相应的新角度,为“清单”补充一条史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机走向复兴历史转折点"?【答案】(1)归类角度一:全面抗战;新角度:局部抗战;史事:一·二八淞沪抗战(或:东北抗日联军浴血抗战、一二九运动)。归类角度二正面战场抗

战;新角度:敌后战场抗战;史事:中共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或: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2)从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角度;从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的角度;从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上大国地位的角

度;从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角度。【解析】【小问1详解】归类角度一: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淞沪会战等内容,可得出是依据全面抗战;新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局部抗战的角度归类;史事:可补充一·二八淞沪抗战。归类角度二:根据材料中所涉及

的淞沪会战等内容,还可从正面战场抗战的角度归类;新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从敌后战场抗战的角度;史事:可补充中共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或: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即可,可得出从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角度;从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的角度;从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上大国地位的角度;从

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角度。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年工业发展状况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58%19.82%5.37%4.22%3.96%

2.56%243%2.43%1.02%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

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住行的行业发展得最快。——整理自《中国年鉴第一回》材料二“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

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

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作出合理解释。(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民国初年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新变化。【答案】(1

)合理解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爱用国货)以及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推动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2)变化: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以内地和东北地区为主转变。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新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迅速。【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合理

解释:根据材料“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及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原因方面是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爱用国货)以及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推动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影响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小问2详解】变化:从材料中的企业分布地区来看,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以内地和东北地区为主转变;从材料中的

经济结构来看,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从材料中的交通运输发展来看,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迅速。【点睛】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

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毛泽

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结果如何?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的是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了什么作用?【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

道路。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措施: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作用: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方向。【解析】【详解】(1

)第一小问“革命道路”,依据材料“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可知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二小问“结果”,根据所学得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第三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为

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第一小问“根本问题”,依据材料“改革开放”“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三个有利于”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

”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判断标准。第二小问“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奠定基础。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1949年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方针。19

50年新中国已与6个亚洲国家和12个欧洲国家建交,掀起了第一次建交高潮。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了积极作用。1955年新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1

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又一次建交高潮。从上表中提取三个相关联的历

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述准确)【答案】示例:选取1949年、1950年和1953年3个信息。论述:建国初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封锁新中国。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三大外交方针,与苏联

等社会主义国家、新兴独立的民主国家和部分欧洲国家发展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突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孤立、封锁。新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1953年中印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与印度、缅甸正式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这些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外交活

动,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按照题意选择其中三个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如选取1949年、1950年和1953年3个信息;然后,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三个相关联的信息进行简要说明,如建国初期,

美苏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封锁新中国,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三大外交方针,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新兴独立的民主国家,部分欧洲国家发展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突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孤立、封锁;新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1953年中印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中国与印度、缅甸正式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如明确这些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外交活动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

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