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PDF版含答案

PDF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1.627 M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PDF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PDF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PDF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PDF版含答案.pdf,共(15)页,1.62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971243bfc28e8aaf1ebad589390b4e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6页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上期中检测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考古发现,良渚文化前期墓葬中的高级玉器大多集中在太湖以南的反山墓地,后期则集

中在太湖以北的寺墩墓地,特别是后期的寺墩墓地3号墓出土了33件大型玉琮,同时期其他墓葬中则只有1~3件玉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已有了()A.严格的等级秩序B.复杂的社会矛盾C.成熟的玉器加工D.明显的贫富分

化2.如表是关于先秦时期天命观念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反映出()主要记述引文出处“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天棐忱辞,其考我民。”《尚书•大诰》“夫民,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

》A.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已萌发B.古代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C.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D.古人对天的认知已趋于理性3.“帝国没有在和平到来时,改革其战争时期的政治体制,予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扩大言路,反而变本加厉……自毁长城的做法削弱了统治的基础。”这旨在说明()A.因时调整政策的必要

性B.采用儒学治国势在必行C.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理由D.法家思想违背历史潮流4.下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在当时的主要影响在于()A.加强了中央集权封建统治B.官员文化素养普遍提高C.淡化了对华夏文明的认同D.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归一5.据《明皇杂录》记载,每年唐玄宗生日时

,朝廷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在《倾杯乐》的乐曲中,舞马翩翩起舞,“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安史之乱后,舞马衔杯祝寿这种宫廷娱乐形式便销声匿迹了。1970年,在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上的舞马形象(见下图),表现的正是舞马曲终衔杯祝寿的生动情景。由此可见,该银壶()第2页,共

6页A.见证了唐朝历史的盛衰B.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C.体现了唐代尚武的风气D.证实了相关史书记载的真实性6.中唐实行两税法后,先由中央确定各州的两税征收总额,再划分为三个份额进行分配:首先是留州,用于州一级的官员俸禄、州军衣资等开支;其次是送使,留作诸道节

度、观察等使的俸禄、供军等开支,并对军费作出严格限定;最后将余额上供中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中央失去了两税征收的控制权B.地方各州都必须给予中央赋税支持C.中央财政从两税中的收益有所保证D.送使会使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发展7.据载,长翅

帽的发明者是宋太祖。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了。这一改变有助于()A.增加决策透明

度B.提高议事效率C.缓和大臣间矛盾D.加强专制皇权8.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

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9.陆九渊受朱熹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学,他对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义与利是“吾心”所“固有”,而“志”即为人的

根本,做事的动机,只要存乎“志”,使向于“义”,则斯人为君子,反之则是小人。朱熹对此大加赞赏。二者的认识()A.折射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B.受到“致良知”理论的启发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D.打破了传统

儒学信仰体系10.如图为元代著名画家钱选临摹的《宋太祖蹴鞠图》(原画为北宋画师苏汉臣所绘),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宰相赵普等近臣一起蹴鞠玩乐的场景,钱选题字“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该作品()A.反映宋代文官地位的显著提升B.体现出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的杂揉C.再现了宫廷

内的历史真实情景D.提供研究古代体育发展的史料第3页,共6页11.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这一

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D.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12.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不经内阁等机构,直达御前。皇帝特许一些官员通过奏折呈报机密事宜。奏折内容涉及

政务利弊、吏治勤惰、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等各方面事务,且不必完全核实,即可“风闻”上报。以上现象()A.取消了内阁机构处理公文的职能B.强化了君主独断专行的权力C.造成了地方官员干预朝政的局面D.助长了官员弄虚作

假的风气13.《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历史是随时间移动的,时移势异。时势变而制度不变,它们就成为进化的绊脚石,历史的反革命了。下列选项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B.新文化运动C.德意志的统一D.美国的独立14.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

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

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A.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B.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C.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D.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15.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1912年1月1912年2月1912年2月1912年3月1912年

4月1915年12月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帝A.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16.《新青年》

在创刊号《社告》第一条即明言:“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这说明《新青年》()A.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B.旨在宣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C.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修身治学D.重视思想启蒙谋求救亡图存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0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

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

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第4页,共6页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

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

上的地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4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中期起,徽州商人在江南经营棉布业极为突出。正德、嘉靖时,徽商程楷兄弟,东贾吴,北贾鲁,“乃吴、鲁人皆

乐与少君兄弟游”。嘉靖时,歙县程氏、潘汀州和潘仕等皆曾在苏州经营布业。嘉靖、隆庆时人潘次君者,在江淮业盐,南京业典当,浙江业粮食,而在吴地经营棉布。又如吴良儒,即在吴淞江一带,“以泉布起”,经商的同时,时时奉母起居

,“捆载相及,月计者月至,岁计者岁输”,以尽孝道。——范金民《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材料二明清两朝全国录取进士51681人,其中明代为24866人,清代为26815人。江南共考取进士7877人,占

全国15.24%,其中明代为3864人,占全国的15.54%,清代为4013人,占全国14.95%。总体而言,明清两代每7个进士,就有1个多出自江南。江南进士不但数量多,而且名次前,最为显赫,明代状元近四分之一和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三鼎甲往往为江南人囊括。自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三十三年的

14个状元,清一色是江南人。连中三元者,清代全国仅2人,苏州有其一(即钱棨),“三元坊高竖学宫道左”,天下荣之。人称“国朝文运之盛,江苏为最,他省皆不及也”。不仅如此,江南还出现了父子鼎甲、兄弟鼎甲、祖孙状元、叔侄状元等自古稀见的科第盛况。——范金民《江南地域文化的魅力》

注:材料中的江南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范围内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个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市,还有上海市,也就是江浙的8个省辖市加上海这1个直辖市的范围,面积大约为40000平方公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反映的明清经济现象。(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明清江南科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三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

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而且统一在这种交替过程中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融合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随着每次融合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

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

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第5页,共6页——摘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族融合”或“分裂与统一”为中心,提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

分,逻辑合理。)(12分)20.(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

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

大跃进。--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

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

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四: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武昌起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幸运之果”?(3分)(2)材料二说“民国”取代“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矛盾”的内涵。

“民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无古人的变化”,请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角度加以说明。(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6分)(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

力的分工又体现了什么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什么性质?(3分)第6页,共6页第1页,共8页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上期中检测高三历史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等级秩序、阶级对立、社会矛盾都是早期国家出现后的产物

,良渚文化前期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其前期和后期墓葬随葬品的悬殊反映出当时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差别,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贫富分化现象,不能体现等级秩序和阶级对立,排除AC两项;新石器时代晚期手工制造并不发达,排除B项。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了良渚文化,要求学生结合良渚文化的特征

及影响来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良渚文化,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答案】C;【解析】从“无鬼面后礼”到“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能够反映出君主在天命观的支配下对民的思考和重视,是人文精神的发展,故C正确。题干未体现出早期民本思想的萌发,排

除A。B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叙述的主要是天和民的地位变化,故D项错误。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天命观的变化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从“无鬼面后礼”到“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本题实际考查中国古代思想体系演变的情况,旨

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帝国没有在和平到来时,改革其战争时期的政治体制……自毁长城的做法削弱了统治的基础。”,可以看出帝国没有根据实际的国情调整统治

的策略,导致其统治基础的削弱,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学治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治国策略的转变,未涉及法家思想是否违背潮流,排除D项。故选:A。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秦亡汉立,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秦朝灭亡的原因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秦亡汉立,旨在考查学

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汉高祖至汉宣帝法家、道家文化出身的官员逐渐减少,而儒家文化出身的官员逐渐增多甚至占据了主导地位,反映了汉武帝后儒家思想占据了正统地位,通

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统一,故选A项。官员文化素养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文化出身并不能完全决定官员的文化素养高低,排除B项;思想统一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排除C项;表格中道家、法家和其他不可考者依然占有很大比重,说明其他诸子百家的文化并未完全归

附于儒学,排除D项。5.【答案】D;第2页,共8页【解析】据材料“据《明皇杂录》记载……舞马翩翩起舞……在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上的舞马形象”可知,史料记载与出土文物相互印证,符合史学研究的二重证据法,证实了相关史书记载的真实性,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唐代舞马的真实性考

证,不能反映唐朝的盛衰,排除A项;据材料“1970年,在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上的舞马形象,表现的正是舞马曲终衔杯祝寿的生动情景”可知,该银壶反映的是舞马活动,与北方游牧民族无关,排除B项;据材料“舞马衔杯祝寿这种宫廷娱乐形式”结

合所学可知,舞马是一种娱乐活动,不能说明唐代尚武,排除C项。6.【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判断,税收的用度非常清楚,中央和地方各得其所,既保证了中央收入,也保证了地方开支,故选C项。“先由中央确定各州的两税征收总额,再划分为三个份额进行分配”说明税收分配权

属于中央,可见中央依然控制着税收,排除A项;税收的分配中央和地方各得其所,不存在地方对中央的支持,排除B项;“其次是送使,留作诸道节度、观察等使的俸禄、供军等开支,并对军费作出严格限定”这是国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判断促进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7.

【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结合所学可知,长翅帽的发明是为加强对中央官员的限制,即为了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长翅帽的发明并不会增加决策透明度,故A项错

误。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不能提高议事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大臣间矛盾,故C项错误。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需要掌握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表现。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

长翅(以后越来越长).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结合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表现分析即可。此题主要考查对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8.【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宋代手工业——纺织业的发展,解题关键在

于正确分析题干内容。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从地理上看都位于南方,这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海上丝绸贸易,排除A项;材料中出现了不同材质的纺织品,

但是没有比较对象,无法说明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纺织技艺的信息,也无对比信息,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只要存乎‘志’,使向于‘义’,则斯人为君子……朱熹对此大加赞赏”可知,朱熹与陆九渊具有相同的义利观,折射出士人的责任

感,故选A项;明朝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的理论,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陆九渊认为义与利是‘吾心’所‘固有’”可知,他的思想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排除C项;陆九渊

的心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打破儒学信仰体系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第3页,共8页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宰相赵普等近臣一起蹴鞠玩乐的场景”可知宋代已有蹴鞠,为研究古代体育发展提供了一手史料,故选D项;没有对比,无

法说明显著提升,排除A项;市井,是指商肆集中的地方,市井风情泛指民间风俗习惯,皇帝与近臣不属于市井风情,排除B项;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该画作只体现了蹴鞠玩乐的场景,排除C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明朝设内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具体职

责是帮助皇帝阅看各机关送来的章奏和执行封驳的工作,根据皇帝的意图草拟处理意见等等,把处理意见最后报皇帝决断,在一般情形下,相当于代皇帝处理政事,但决策权在皇帝,故皇帝不上朝而掌握一切大权,内阁在前台运作,皇帝在背后实际操纵,说明当

时行政的运行机制较完善.因此本题C项符合。A项是实质,不是原因,BD项与题意无关,故ABD排除。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专制制度加强,主要考查对明朝内阁的运行机制的理解。此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和对内阁特点的理

解.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的作用。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不经

内阁等机构,直达御前”可知有利于强化皇帝对官员的控制,实现君主独断专行,故选B项;据材料“皇帝特许一些官员通过奏折呈报机密事宜”可知内阁机构处理正常公文的职能仍旧存在,排除A项;材料“皇帝特许一些官员”说明不一定是地方官

,排除C项;据材料“奏折内容涉及政务利弊、吏治勤惰、官员及同僚品行”分析可知一定程度可以监督官员的行为,排除D项。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清朝君主专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3.【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来维护清政府的统

治,并未学习西方的制度,最终失败,与“时势变而制度不变,它们就成为进化的绊脚石,历史的反革命了”相符,故A正确;BCD均与“成为进化的绊脚石”不符,排除。故选:A。此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时势变而制

度不变,它们就成为进化的绊脚石,历史的反革命了”。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4.【答案】D;【解析】A、材料没有涉及教育问题,故错误;B、“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而

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说明作者对列强持反对态度,故错误;C、该乡村知识分子并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没有顺应时代潮流,故错误;D、从材料的描述内容可分析出,乡村知识分子在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的情况下,没有第4页,共8页采用最新的公历,而沿用农历,仍使用清朝末帝宣统的年号,并称辛亥

革命为“变乱”,都反映出作者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作者认为“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说明其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故正确;故选:D。本题以知识分子的一则日记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武

昌起义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武昌起义知识点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准确把握。15.【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民国初年中国民主政治

的实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A.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民国初期民主共和的制度很不稳定,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现象的出现,说明民主理念和社会实践之间出现了偏差,故A正确。B.从表格中袁世凯可以称帝,能够体现出他的权力刚开始并没有被制约,故B错误。C.表格没有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共识,只能反映出资产阶

级革命派的要求,故C错误。D.表格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态度,没有体现出民主政治继续发展,故D错误。故选A。16.【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宣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材料未体现,故AB错误;

C是表面现象,排除;“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表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责任在青年,通过思想启蒙来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修身治学,从而谋求救亡图存,故D正确。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新

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新文化运动,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17.【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

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外的思想史。第(1)问,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回忆必修三的专题一即可。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需要综合必修三和选修四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5页,共8页第(2)问,通过概括材料并

联系教材必修三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18.【答案】(1)现象:①徽州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②工商业发达地区,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特点:①科

举中第的进士多,名次前;②江南地区盛产状元。原因:①江南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人才辈出;②江南地区家族读书治学传统浓厚。(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1)据材料一“徽州商人在江南经营棉布业极为突出”得出徽州人以经商闻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

——徽商;工商业发达地区,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江南进士不但数量多,而且名次前”得出科举中第的进士多,名次前;据材料二“明代状元近四分之一和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得出江南地区盛产状元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经济上,江南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人才辈出;文化上,据材料二“父子鼎甲、兄弟鼎甲、祖孙状元、叔侄状元”得出江南地区家族读书治学传统浓厚。19.【答案】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尽管有分裂,但统一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且每次

统一都会促进民族融合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由此可拟定观点为: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到秦朝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到隋唐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发展与巩

固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升华。如: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扩大,民族交融加强,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华夏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随着诸侯争霸,局部统一加快,最终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长期混战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我国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发展趋势,民族矛盾不断缓和,社会

经济得到发展,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朝统一后,隋唐统治者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而文成公主入藏,更是成为汉藏民族交往历史上的佳话。随着经济、

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各民族之间思想感情日益加深,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巩固。综上所述,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共同进步,共同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故答案为:观

点: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扩大,民族交融加强,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华夏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随着诸侯争霸,局部统一加快,最终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长期混战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我国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发展趋势,民族矛盾不断缓和,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朝统一后,隋唐统治者因实行开明

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而文成公主入藏,更是成为汉藏民族交往历史上的佳话。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各民族之间思想感情日益加深,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巩固。综上所述,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共同进步,共同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第6页,共8页【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考生可根据材料我国民族融

合发展的趋势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0.【答案】(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

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等方面归纳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2)第一小问,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可知,“矛盾”的内涵其实就是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中“‘民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无古人的变化’”“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角度加以说明”并结合所学制,归纳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在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方面的表现即可。(3)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

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可归为中国古代民族主义观念落后和19世纪末,外国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

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4)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四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主权在民

的原则。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四中“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答案为:(1)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三民主义的指导;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2)内涵:列强侵华导致民族危机深重;清政府腐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政治制度: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帝制)(或答:否定了皇权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社会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3)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4)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思想。具有资

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一中“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

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的主旨,并正确掌握武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2)此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民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无古人的变化’”“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角度加以说明”,并正确掌握辛亥革

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历史功绩。(3)此题主要考查梁启超的思想,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三中“一方面,在具第7页,共8页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及“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

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的主旨即可。(4)此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四中的关键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

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并正确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此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梁启超的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8页,共8页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

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