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8 页
  • 大小 850.5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8)页,85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821455c29e9b7d5c1b59f814ab05db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平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控试卷高一生物第一部分选择题1.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A.蛋白质B.水C.淀粉D.糖原【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物质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是水,含量

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详解】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A正确。故选A。2.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C.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详解】DNA初级水解的产物是

脱氧核苷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A.脂质会使人发胖,不要摄入B.谷物不含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C.食物含有基因,这些DNA片段可被消化水解D.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更益于健康【答案】C【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糖类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蛋白质在高温、过酸或过碱等条件下会变性失活。【详解】A、脂质中的脂肪是三大营养物质中的其中一种,是一种含有高能量的营养物质,需要适当摄取,A错误;B、谷物含有的淀粉属于多糖,经彻底消化后会转变为葡萄糖,

糖尿病患者应少量食用,B错误;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食物中含有的基因,构成基因的DNA片段可被消化分解为脱氧核苷酸,C正确;D、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利,D错误。故选C。【点睛】4.细菌被归为原

核生物的原因是()A.细胞体积小B.单细胞C.没有核膜D.没有DNA【答案】C【解析】【分析】真原核细胞的区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

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核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细胞质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遗传物质DNA举例蓝藻、细菌等真菌,动

、植物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核膜,即C正确。故选C。5.可以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掉吞噬泡内物质的细

胞器是()A.线粒体B.溶酶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答案】B【解析】【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

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详解】A、线粒体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A错误;B、溶酶体可以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并

消化吞噬泡内物质,B正确;C、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C错误;D、内质网能对来自核糖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D错误。故选B。【点睛】6.下列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A.氨基酸B.O2C.Na+D

.葡萄糖【答案】B【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详解】

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B正确;N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

,C错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可能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7.嫩肉粉可将肌肉组织部分水解,使肉类食品口感松软、嫩而不韧。嫩肉粉中使肉质变嫩的主要成分是A.淀粉酶B.蛋白酶C.DNA酶D.脂肪酶【答案】B【解析】【分析】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

蛋白酶对肉中蛋白质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详解】肌肉组织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蛋白酶对肉中蛋白质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故选B。8.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

在分裂期B.细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C.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个细胞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

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详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错误;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B错误;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C正确;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成熟的生殖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下列各对性状中

,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D.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为两种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羊和兔为两种生物,故羊的黑毛和兔的白

毛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为两种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属于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点睛】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某动物

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分别是()A.Ab、aB、abB.AB、ab、abC.ab、AB、ABD.AB、AB、AB【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

精母细胞→2种2个次级精母细胞→2种4个精细胞→2种4个精子。【详解】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发生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发生组合。因此产生

的另外3个精子基因型为AB、ab、ab,故选B。1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A.荚膜多糖B.蛋白质C.R型细菌的DNAD.S型细菌的DNA【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

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S型细菌的荚膜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

细菌,B错误;R型细菌的DNA不能将R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明确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12.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A.是DNA母链的片段B.与DNA母链之一相同C.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D.与DNA母链完全不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于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所以DNA复制完

毕后,得到的DNA子链不可能是DNA母链的片段,A错误;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完毕,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B正确;U是尿嘧啶,只存在于RNA分子中,DNA分子中没有,C错误;由于复制是以D

NA的双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D错误。考点:DNA分子的复制13.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B.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C.隐

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表型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通风、水分和矿质元素供给充足,所以B正确。考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14.人体血红蛋白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比较不同种动物与人体血红蛋白

β链的区别,结果如下表:动物种类短尾猿狗鸟青蛙七鳃鳗氨基酸不同的数目8324567125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B.该数据为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C.不同种动物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能力不同D.氨基酸不同与DNA碱基排序没有关系【答案】D【解

析】【分析】题表分析:短尾猿与人体血红蛋白β链氨基酸不同的数目仅8个,说明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同理,七鳃鳗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详解】A、短尾猿与人体血红蛋白β链氨基酸不同的数目仅8个,说明短尾猿与人类亲缘关

系最近,A正确;B、血红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该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B正确;C、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种动物的血红蛋白氨基酸数目不同,则其血红蛋白的结构不完全相同,故运输氧气能力不同,C正确;

D、氨基酸数目、序列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碱基数目、排序不同,D错误。故选D。【点睛】15.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70%、30%B.50%、50%C.90%、10%D.80%、20%【答案】D【解

析】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则A=70%+1/2×20%=80%,a=1-A=20%,故选D。1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结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

对于心肌及心外膜、肾脏、脾脏、消化道器官、脑部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这段描述没有关注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A.组织B.器官C.个体D.种群【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学生

需仔细阅读题干,在结合所学知识解题。【详解】A、肺泡等损伤为组织性的损伤,A错误;B、肾脏、脾脏等为器官,B错误;C、死亡尸体的系统解剖是在个体层面上进行的,C错误;D、描述中未涉及种群相关信息,D正确。故选D。17.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

简式,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A.3和2B.4和3C.6和5D.5和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脑啡肽分子结构示意图,该分子是由5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

合形成的,称为五肽,也称为多肽。组成脑啡肽分子的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详解】一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肽键数(-CO-NH-)+1=4+1=5,脱去的水分子数=肽

键数=4,所以D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熟悉有关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相关数量计算:(1)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游离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3)游离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4)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5)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

R基上的O原子数(6)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18×脱水数(有时需再减去其他化学键形成时脱掉原子的量)18.下列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A.苏丹Ⅲ染液;橘黄色B.斐林试剂;砖红色C.碘液;蓝色D.双缩脲试剂;紫色【答案】D【

解析】【详解】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二者混合会出现紫色反应。故选D。19.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A.核糖体B.细胞核C.染色体D.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细胞结构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

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错误;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正确;C、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

的特定形式,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错误;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错误。故选B。20.透析袋通常是由半透膜制成的袋状容器。现将3%的淀粉溶液装入透析袋,再放于清水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0min后,会发现A.透析袋胀大B.试管内液体浓度减小C.透析袋缩小D

.试管内液体浓度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水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详解】根据分析透析袋是由半

透膜制成的袋状容器,并且在半透膜的两侧有浓度差,所以水分子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所以水会进入透析袋内,导致袋内水分增多,透析袋胀大,而淀粉不会从袋内出来,所以试管内依然是清水,浓度不变。故选A。【点睛】本题需要分析清楚该装置是一个渗透装置,再结合渗透作用的条件

判断水分子的流动方向。21.《晋书·车胤传》有“映雪囊萤”的典故,记载了东晋时期名臣车胤日夜苦读,将萤火虫聚集起来照明读书的故事。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淀粉B.脂肪C.ATPD.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

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电能等。【详解】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一般不作能源物质。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

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电能等。故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TP,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ATP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2

.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B.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C.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D.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本题只需结合细胞呼吸原理的相关知识即可依次判断。【详解】A、快速

短跑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运动,所以提倡慢跑等健康运动有利于抑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A错误;C、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C、真空包装可隔绝空气,使袋内缺乏氧气,可以降低细胞的呼吸

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且抑制微生物的繁殖,C正确;D、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D正确。故选A23.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A.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B.染色体

→DNA→脱氧核苷酸→基因C.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D.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详解】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

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和DNA的基本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4.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

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据图分析,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

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

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25.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C.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答案】C【解析】【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其异

花授粉的过程为:首先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在套上纸袋。【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说明雌蕊已经成熟,此时已

经完成了自花传粉,A错误;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其自花传粉,B错误;C.花蕾期,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可以防止异花传粉,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

豌豆的传粉方式的特殊性,明确豌豆严格进行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在花未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26.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男孩。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A.1/4B.3/4C.1/2D.2/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这对夫妇的表现型和他们儿女的表现型确定这对夫妇的基因

型,再得出他们女儿的基因型.解:肤色正常由显性基因A控制,肤色白化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这对基因由其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即其肤色正常的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Aa;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肤色正常的可能性是75%.如图所示:故

选B.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27.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苷酸通过肽键互相连接B.A与T配对,C与G配对C.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同D.碱基和磷酸交替排

列在内侧【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A错误;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B正确;C、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反,C错误;D、碱基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D错

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及其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8.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A.产生了新的基因B.产生了新的基因型C.都属于可遗传变异D.改变了基

因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

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

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不一定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C、基因突变、基因重

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D、只有基因突变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力。29.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

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30.相对于抗药性细菌类型来说,对抗生素敏

感的为敏感性细菌类型。在没有使用抗生素的细菌种群中,抗药性细菌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细菌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A.无敏感性个体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C.无抗药性个体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会产生一小部分抗药性的细菌

,所以在还没有药物的选择作用的时候,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当使用药物之后,由于其对杂草的选择作用,会使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敏感个体被淘汰。【详解】在原来没有药物使用的菌群中,由于变异是自发产生的,所以会存在抗药性的个体,由于没有使用药物,即

没有自然选择,抗药性个体的数量不多,即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即D正确。故选D。【点睛】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1.分泌蛋白分泌过程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质首先在结构①_______加工,通过

②囊泡运输到③高尔基体继续加工,之后以_______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需要结构④_______提供能量。(2)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囊泡的形成及囊泡与细胞膜或细胞器膜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

______。(3)磷脂分子包括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鞘磷脂等多种,依据①的部分膜通过③转化为⑥的一部分,推测构成①③⑥的磷脂分子种类和所占比例完全相同,研究人员以某种细胞为材料,对生物膜不同种磷脂所占比例进行了鉴定,结果如图乙。①覆盖、贯穿、嵌入磷脂双

分子层中的_______分子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识别、催化等功能。②图乙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内质网(2).胞吐(3).线粒体(4).流动性(5).蛋白质

(6).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种类相同,所占比例不同....【解析】【分析】甲图:①内质网②囊泡③高尔基体④线粒体⑤囊泡⑥细胞膜;乙图数据表示:构成生物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种类相同,但含各个成分占有的比例不同。【详解】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还需要

线粒体提供能量。(2)泌蛋白分泌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囊泡的形成及囊泡与细胞膜或细胞器膜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3)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覆盖,贯穿、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蛋白质分子,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识别、催化等功能。②乙图数据表示:构成生物膜(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种类相同,但含各个成分占有的比例不同。【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识记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3

2.草莓是盐敏感植物,盐胁迫会影响草莓产量。科研人员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利用盆栽法分别研究钙盐和钠盐对草莓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不同盐胁迫对草莓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处理叶绿素a(100mmol/L)叶绿素b(100mmol/L)对

照组1.2760.678NaCl1.1100.551CaCl21.0780.536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的开放程度(1)草莓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__上,需用________提取。(2)表中结果显示,两种盐胁迫会使___

_____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3)图中结果显示,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气孔导度减小,导致植物体吸收CO2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其中__

______溶液的影响更大。(4)综合以上研究发现,盐胁迫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草莓积累有机物的量减少,进而减产。【答案】(1).类囊体膜(基粒、类囊体薄膜、类囊体)(2).无水乙醇(有机溶剂或一种具体的有机溶剂)(3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4).暗反应(5).CaCl2(6).叶绿素含量和CO2的吸收量(光反应和暗反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两种盐胁迫会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为暗

反应提供的还原氢减少,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气孔导度降低,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中CaCl2溶液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更大。【详解】(1)草莓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基粒)上,光合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实验室常用无水乙

醇提取光合色素。(2)表中结果显示,两种盐胁迫会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少。(3)根据图中显示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分析,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CO2的固定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中CaCl2溶

液的影响更大。(4)综合以上研究发现,盐胁迫影响了叶绿素含量和CO2的吸收量,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点睛】解答本题,学生需具备对表格和曲线的分析能力,提取出有用的解题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题。33.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其活性成分能够影响人体的能量

代谢和脂肪代谢,有一定的降脂减肥作用。科研人员以大鼠为对象研究普洱茶的降脂机理,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组别饲料每天定时饲喂摄食量(g/d)食物利用率(%)实验终脂肪系数(%)A普通饲料2ml蒸馏水136510.2

2.6B高脂饲料2ml蒸馏水118212.34.6C_____?____2ml某降脂药液(按推荐剂量)11779.73.9D高脂饲料2ml含0.03g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11749.74.0E高脂饲料2ml含0.06g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11839.

03.8F高脂饲料2ml含0.12g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11728.23.6注: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量/摄食量×100%;脂肪系数:脂肪重量/体重×100%。(1)上述实验中,C组需使用_________饲料,D~F组需使用_________做溶剂配制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2)表中数据说明,普洱水

提物通过降低__________,实现其降脂作用,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3)科研人员用2ml含0.12g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饲喂肥胖大鼠,进一步研究发现,肥胖大鼠线粒体内膜上的UCP2明显增多。UCP2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①细胞呼吸实质是释放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并将一部分转移到ATP的_____

____键中暂时储存。②上图显示,UCP2能使H+回流,此过程不与任何耗能的生理活动相偶联,因而能量以热能形式被释放;所以UCP2增多将导致有氧呼吸第_________阶段ATP的产生量_________,因此细胞需要通过增加___

______的消耗,以实现持续稳定的能量供应,同时达到了降脂的目的。【答案】(1).高脂饲料(2).蒸馏水(3).食物利用率(4).高能磷酸键(5).第三(6).减少(降低)(7).有机物(糖类、葡萄糖)【解析】【分析】题表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普洱水提物通过降低食物利用

率来实现其降脂作用,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分析图2可知,UCP2能使H+回流,此过程不与任何耗能的生理活动相偶联,因而能量以热能形式被释放。【详解】(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普洱水提物的含量,A组作为空白对照,B组和C组作为条件对照,则C组需使用高脂饲料

,D~F组作为实验组,需使用蒸馏水做溶剂配制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结合对照组的结果可知,普洱水提物通过降低食物利用率来实现其降脂作用,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3)①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的高能磷酸

键中暂时储存,以备耗能过程所需。②图中显示,UCP2能使H+回流,此过程不与任何耗能的生理活动相偶联,即梯度势能没有发生有效的转移,即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j因而能量以热能形式被释放。普洱水提物可使线粒体内膜上的UCP2明显增多,进而导能量以热能形

式被释放,而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所以UCP2增多将导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产生量减少(降低)。因此细胞需要通过增加有机物(糖类、葡萄糖)的消耗,以实现持续稳定的能量供应,同时达到了降脂的目的。【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

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学生熟知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4.福橘是我国的传统名果,科研人员以航天搭载的福橘茎尖为材料,进行了研究。请回答问题:(1)福橘茎尖经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性。此过程发生了

细胞的增殖和_________。(2)为探索航天搭载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科研人员对组织培养的福橘茎尖细胞进行显微观察。①制作茎尖临时装片需要经过_________、漂洗、染色和制片等步骤。②观察时拍摄的两幅显微照片如图。照片a和b中的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

期和后期。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点分裂,_________分开,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两极。③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_________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

能是该结构异常导致的。(3)研究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这种现象称为细胞_________。因此,若要保留更多的变异类型,还需进一步探索适当的方法。【答案】(1).全能(2).分化(3).解离(4).中(5).姐妹染色单体(6).纺锤丝(7)

.凋亡【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与细胞坏死不同。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

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1)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利用福橘茎尖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完整的植株,此过程的

发生依赖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来实现。(2)①制作茎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等步骤。②观察时拍摄的两幅显微照片如图。照片a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因为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

的部位,而b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后期,此时细胞中的行为变化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两极。③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而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故可推测该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该结

构异常导致的。(3)研究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由于该现象是自动死亡,又因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什么的过程,所以这种现象称为细胞凋亡。【点睛】熟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辨别图中细胞所处的有丝分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35.小麦的毛颖与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两对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者将纯合的毛颖抗锈病与光颖感锈病杂交,用F1个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亲本子代不同表现型个体数量(株)毛颖抗锈病毛颖感锈病光颖

抗锈病光颖感锈病实验一:F1个体自交45014915150实验二F1×光颖感锈病309308305304(1)实验__________结果,说明毛颖和抗锈病都是__________性性状。(2)F1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________,推测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的

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3)将实验一子代中毛颖抗锈病播种到实验田中,如果全部成活,并让这450株小麦自交,理论上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__________株。(4)实验二结果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比例是__________。【答案】

(1).实验一(2).显性(3).9:3:3:1(4).自由组合(5).50(6).1:1:1:1【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实验一中:F1个体自交,子代毛颖抗锈病:毛颖感锈病:光颖抗锈病:光颖感锈病=9∶

3∶3∶1,说明毛颖、抗锈属于显性性状,控制该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毛颖抗锈病属于双杂合子。实验二:F1×光颖感锈病,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属于测交。【详解】(1)由分析可知:实验一的结果说明毛颖和抗锈病都是

显性性状。(2)F1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9∶3∶3∶1,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控制该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实验一子代中毛颖抗锈病属于双显性个体,其中只有AABB一种纯合子,占1/9,故让这450

株小麦自交,理论上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50株。(4)实验二中F1×光颖感锈病aabb属于测交,根据子代表现型可推知亲本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故此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AaBb产生了4种配子,即AB∶Ab∶aB∶ab=1∶

1∶1∶1。【点睛】熟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表中的子代比例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是解答本题的前提。36.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下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

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A为___________,①上的四种碱基是__________。(2)过程B的场所为__________,该过程中能与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__________分子。(3)图中最终形成的②③上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填

“相同”或“不同”)。(4)由图可知,微RNA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与lin-14mRNA结合,从而抑制__________过程。研究表明,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____

______性。【答案】(1).转录(2).A、C、U、G(3).核糖体(4).tRNA(转运RNA)(5).相同(6).翻译或B(7).选择性【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是转录过程,B是翻译过程,据此分析。【详解】(1)A是转录过程,

①上的碱基有A、C、U、G。(2)过程B表示翻译,场所为核糖体,该过程中能与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tRNA分子。(3)图中②③相同,因为它们是由同一条mRNA为模板控制合成的。(4)由图可知,lin-4调控基因lin-

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翻译过程。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把握知识的内

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和题干信息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37.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鲍文奎通过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培育新的高产黑麦品系。(1)普通小麦染色体组成可以用AABBDD表示,黑麦的染色体组成可以用MMDD表示,其中一个A表示____

______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2)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子代为__________倍体,因其无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___________,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导致不育。(3)用秋水仙素处理(2)中子代幼苗的尖

端,可以诱导______,从而获得高产黑麦品系。(4)推测高产黑麦品系与普通小麦不是同一个物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2).7(3).四(4).联会(5).染色体加倍(6).黑麦品系与普通小麦杂交子代不可育(黑麦品系与普通小麦杂

交杂交子代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或存在生殖隔离)【解析】【分析】自然状态下,普通小麦(AABBDD)与黑麦(MM)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ABDM),但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

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导致不育,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八倍体高产黑麦(AABBDDMM)。进而恢复育性。【详解】(1)普通小麦染色体组成可以用AABBDD表示,黑麦的染色体组成可以用MM表示,其中一个A表示1个染色体组,而普通小麦(6n=42)为六倍体

,即一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非同源染色体。(2)普通小麦(AABBDD)与黑麦(MM)杂交,子代为染色体组成为ABDM,即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导致不育。同时说明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有生殖隔离。(3)用秋水仙素处理(2)中子代幼

苗的尖端,可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高产八倍体黑麦品系。(4)普通小麦与高产黑麦品系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7个染色体组,由于只含一个黑麦的染色体组,因此杂交子代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而不育,这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也就是说高产黑麦品系与普通小麦不是同一个物种。【点睛

】本题以八倍体高产黑麦的培育过程为例,考查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知相关的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8.科研人员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与进化方面的研究。请回

答问题:(1)玉米做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有__________a.比较常见,属于粮食作物b.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c.雌雄异花,便于母本去雄d.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e.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2)早期玉米种群含油量比

较低,研究人员从早期玉米种群开始进行了多代选择:在每一代,研究者从种群中分别选出高含油量和低含油量的个体进行繁殖,从1896年到1986年,经过90代选择后结果如下表。1896年种群1986年高含油量种群1986年低含油量种群含油量4.0

%20.3%0.5%①据表可知,经多代选择后,两个种群个体的含油量存在__________。②该实验结果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玉米含油量的变化是由于人工选择使__________发生了定向的改变。③这一实验结果说明适应是__________的结果。【答案】(1).bcde(2

).显著差异(3).种群(4).基因频率(5).自然选择【解析】【分析】玉米作为遗传试验材料的优点有:生长期较短,繁殖速度快,节约时间;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一次产生的后代多,产生的籽粒均在果穗上,容易准确

统计。【详解】(1)玉米做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有: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故正确的有bcde。(2)①据表可知,经多代选择后,

两个种群个体的含油量存在显著差异。②该实验结果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玉米含油量的变化是由于人工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③实验结果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实验、生物的进化等内容,考查内容比较基础,重在考查学生对相

关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掌握,难度一般。3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基因与环境的“共舞”生物体的细胞中有一本生命之书——基因组。人的生命源于一个受精卵,初始的全能或多能细胞中的DNA,在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下被激活或抑制,让细胞走向不同的“命

运”,最终在细胞中表达“一套特定组合”的基因。生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亿万年的进化让生命之书中蕴藏了应对环境变化的强大潜力。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始于染色质的解螺旋,各种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启动表达。研究发现,这些

过程中都存在着调控,这种调控不改变DNA序列,但会对基因进行修饰,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表型改变,并且有的改变是可遗传的,即表观遗传。例如DNA上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基因表达。表观遗传提供了基因何时、何处、合成何

种RNA及蛋白的指令,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着基因表达。表观遗传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机制,在环境变化时,生物可以通过重编程消除原有的表观遗传标记,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表观遗传标记,这样既适应了环境变化,也避免了DNA反复突变造成的染色体不稳定与遗传信息紊乱。表观遗传与人的发育和疾病

密不可分。胚胎发育早期,建立与子宫内环境相适应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胚胎发育过程的核心任务。母体的饮食、供氧、感染、吸烟等与后代的高血压、II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表观遗传改变增加了患有特定疾病的风险,但人体可在相当

程度上忍受这些改变而不发病,经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持续压力,表观修饰的弹性被耗尽,细胞或者组织再也无法正常行使功能,从而产生疾病。生命本质上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基因与环境的“共舞”,才会奏响生命与环境相适应、协同进化的美妙“乐章”。(1)基因选择性表达和表观遗传共同作用,使全能或多能细胞

走向不同“命运”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基因突变。表观遗传是否属于基因突变?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观遗传在生物适应外界环境变

化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人们用“病来如山倒”形容疾病的发生比较突然。请结合文中内容,用30字内的一句话,作为反驳这种观点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胞分化(2).不属于(3).碱基序列没有改变(或基因没有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4).适应环境变化,也避免DNA反复突变造成的染色体不稳定与遗传信息紊乱(5).疾病是环境因素持续作用下,表观修饰弹性被耗尽的结果【解析】【分析】1、细胞的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

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详解】(1)全能或多能细胞走向不同“命运”的过程,即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为细胞分化。(2

)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表型改变,并且有的改变是可遗传的,故不属于基因突变。(3)由题干可知,表观遗传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机制,在环境变化时,生物可以通过重编程消除原有的表观遗传标记,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表

观遗传标记,这样既适应了环境变化,也避免了DNA反复突变造成的染色体不稳定与遗传信息紊乱。(4)由题干“经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持续压力,表观修饰的弹性被耗尽,细胞或者组织再也无法正常行使功能,从而产生疾病”,疾病是环境因素持续作用下,表观

修饰弹性被耗尽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表观遗传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表观遗传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