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三明、龙岩三市三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39.500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泉州、三明、龙岩三市三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泉州、三明、龙岩三市三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泉州、三明、龙岩三市三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泉州、三明、龙岩三市三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8)页,43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6ccffd67c156b0bb5192f5759b276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记载,考古学家早年在安阳殷墟清理出的商代马车均是直

衡车(古车前端架于马项之上的横末是直的)后来发现甲骨文中的“车”字有多种写法,既有直衡车,还有曲衡车。受此启发,考古学家按图索骥,果然清理出曲衡车。由此可见,商代甲骨文()A.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B.再现了商代马车演变C.实现了艺术与现实的结合D.具有一定

的史料价值2.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上述观念说明当时()A.注重维护公共政治秩序B.宗法分封体制受到冲击C.社会等级意识深入人心

D.儒家伦理观念影响深远3.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已逐渐演变为“跨区域”的地域性国家;列国疆域内的居民,也不再是宗法等级制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表现为“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人口构成远较前代要复杂得多。这一状况说明()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B.统一多民族国家

形态正孕育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D.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逐步形成4.下表为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举措说明了秦汉时期()时间内容出处秦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史记·秦始皇本纪》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汉书·高祖记》武帝

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约5000户)《汉书·武帝记》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汉书·成帝记》A.迁徙大族主要意在聚集财富B.对豪门大族推行怀柔的政策C.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关中地区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加强5.下图是学者统计的唐代科举制下少数民族登科人数分

布情况。这可用来说明唐代()A.国力盛衰影响登科数量B.庶族子弟入仕日益受阻C.进士科目考试难度最低D.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认同6.下表是宋朝国家专卖的五种形式。据此可知,当时宋朝专卖政策()形式1从生产、运输到销售,全部由国家进行。形式国

家给予专业生产者以本钱,产品由国家收购后出卖,或者转租商人销售。2形式3进口舶来品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掌握,后转卖给商人出售。形式4商业经营许可政策,准许生产者出售给商人,由商人销售,国家向两者征税。形式5国家不干涉生产和流通,仅采取严密的税收管理制度。A.让利于民具有一定的

灵活性B.规范了市场经济的有序经营C.确立了中央财政的优势地位D.解决了冗费带来的财政压力7.15世纪至16世纪中期,中国内部产生的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高了银价,受利益驱使,日本、欧洲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从1465年

到1550年明朝灭亡前的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约有14000吨之多,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总量的近10倍。这一现象()A.加快了中国资本原始积累B.体现政府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松懈C.推动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

8.有学者研究指出: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一直都在利用太平天国引发的危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致使成丰皇帝改变原本强硬的对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体制等方面的让步,主动从排外走向与西方“合作”,以维护统治。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过

渡B.客观上加剧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C.揭示出了清政府腐朽卖国的反动嘴脸D.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催化剂9.晚清时期外国商品的涌入和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给传统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宗族和家庭不能再为那些失业的、患病的、贫困的家庭成员提供

帮助和慰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B.西方文化传播冲击中国传统文化C.手工业者和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D.传统家族社会在外来侵略下瓦解10.下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寓意当时中国()

A.积极顺应世界民主化潮流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民众对袁世凯称帝的不满D.政治转型的艰难11.1895—1898年间,全国成立的学会有103个。时论称“学会之风遍天下,一年之间,设会数百”,“各省从风,州县并起

,不可指数”,以“使海内学人声气相通”“联结讲求”,传播新知。这反映了当时()A.维新思想为主流思潮B.“中体西用”实践的破产C.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D.民主革命团体蓬勃发展12.1921年7月,中共一大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明确规定: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表明()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中国共产党创建任务初步完成C.中共明确了反帝反封建任务D.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13.20世纪上

半期,我国传播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农民“报刊潮”。农民报刊数量众多,尤其是以《中国农民》《农民运动》《犁头》为代表。在农民报刊发表的诸多文章,出现最多的主题是“三民主义”“自由平等”“农民解放”“耕者有其田”。这些报刊()A.推动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B.揭露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C.全面阐释了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14.1933年中央苏区政府发行了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发行条例说明公债“以三分之二作为发展对外贸易、调剂粮食、发展合作社及农业与工业生产之用,以三分之一作为军事经

费”,并准购买者以粮食或金钱自由交付。此次公债的发行()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损害了苏区政府的威信C.有助于应对外部斗争形势D.推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15.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年),通过材

料可以得出的准确结论是()A.民营企业发展较快B.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增强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D.国家战略影响工业布局16.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中央政府对普通乡民进行阶级思想教育、政治觉悟启发、组织纪律训练,同时诉诸物质利益激励、政治身份认

同、情感诉说引导等。这些动员方式旨在()A.激发乡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B.掀起建设农业生产合作社高潮C.将农民生活纳入到国家计划体制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17.1960年6月,毛泽东指出,1958、1959年我们曾经讲数量

,今年要讲质量、品种,要把质量、品种放在第一位。同时,他认为“二五”计划后三年(1960—1962年)的指标“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还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中国()A.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工作中心转到城市建设上来C.对“左”倾错误全面反思

D.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8.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了东北三省以及唐山和天津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传统企业改造、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第三产业等问题,做了许多

重要的指示。该谈话在当时有利于()A.结束社会动乱B.打破个人崇拜C.落实改革开放D.工作重心转移19.“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立法()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削弱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D.开始重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20.面对目前俄乌冲突,中国始终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

作出判断。独立自主,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本外交原则,在这个基本原则指导之下我国开展外交活动。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A.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B

.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瓦解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2001年上海峰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1题8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2分,第

24题10分共5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部分重大事件简表。新中国成立后部分重大事件时间重大事件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夏1955年4月中国参加万隆会议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1年1978年12月1980年设立深圳、珠

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2001年12月——摘编自杨凤城、齐鹏飞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等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个空白栏分别为其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

,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荷兰人还使用了一整套手段规范金融业务,尤其是由政府出面提供担保,在此基础上创造了“银行”这一金融机构,把借贷率从16世纪初的20%-30%降到17世纪的3%甚至更少。1602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公司成立伊始便公开征集资本,投资多的人成为董事兼大股东,一般投资者成为小股东,其日常经营主要由董事会选出的“十七人理事会”来负责。1566年荷兰开始反抗西班牙的统治,结果以建立“联省共和国”告终。在反西战争中,荷兰创造出一种新的政府形式,即“共和国

”:七个省协商推举共同的元首(即执政)负责联省行政,各省高度自治,管理内部事务。——摘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晋商崛起于明,兴盛于清初,从清中叶开始转向衰落。晋商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组成以地域乡人为纽带的商帮集团。“合伙”是晋商普遍的经营方式,伙计不出资,但作

为企业经营者,享受分红权利。晋商用乡不用亲,招收学徒必须有担保人,担保人对被保人的一切行为负责。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山右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

断权获利丰厚。晋商经商致富后将大量资本投向土地,还家盖房置地的现象较为普遍。晋商经营方式一般采用东伙合作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经营者随意改变经营项目而不向出资者声明的侵权行为,在身股制下,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现象。晋商

票号实行无限责任的股份公司经营方式和总经理负责制,一旦票号被挤兑倒闭,出资者也就随之倾家荡产。——摘自刘建生主编《明清晋商制度变迁》材料三“(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轮船招商局“乃官为之助,而非官为之主也。局中督办、总办,皆系道员,则官也,而非商

也。然其办事接众,与商周旋,未尝以官之事例绳人,则仍商也,而非官也,盖介于官与商之间而通其隔阂也。”招商局各分局承包业务,按各口所揽水脚提5%作为总局和分局办公经费,分局收入,除议还房产租银外,归各局支配。“中国初不

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借资购股,趋之若鹜”。据《申报》载,1882年,招商局股票由100两涨为267两,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股东“可以随时查

核”。——摘自高鸿志《李鸿章与甲午战争前中国的近代化建设》(1)根据材料一,归纳17世纪前后荷兰崛起的制度因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晋商的特点和衰败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轮

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建设上的意义。(6分)23.(12分)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目标(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

精神。(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

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

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中外之间源远流长的朝贡关系和以此为主要内涵的宗藩体制岌岌可危。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遭受日、美、英等国的瓜分和

掠夺,并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1890年,朝鲜王太后去世,清廷最后一次以宗主国身份派遣使臣前往吊祭。1894年,朝鲜最后一次派遣使臣向清廷缴纳岁贡。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也

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摘编自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材料二1953年12月31日,历尽周折,中印两国就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终于开启。当日下午1点,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了印度谈判代表。周恩来对客人们说:“中印两

国的谈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立时确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摘自高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朝贡体制崩溃的原因。(4分)(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朝贡体制相比,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其意义。(

6分)历史答案一、选择题(50分)1—5BABDD6—10ADBDD11—15CDDAD16—20ADDAC二、非选择题。21.(8分)时间事件(2分)理由(2分)1950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颁布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重要的土地法律,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推动了土地改革的开展和完成。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

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实现伟大转折的里程碑和标志。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使中国更深层次地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22.(20分)(1)因素: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公司,实现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摆脱西班牙控制,形成独立民族国家;开展联省自治,建立有效政府。(4分,任答2点)(2)特点:以地域为纽带的商帮集团;采用“合伙”的经营方

式(股份制的运营方式);建立严密的近代金融体制,信誉度好;利用政府特许的制度实行垄断经营致富;缺乏资本的扩大再生产。(6分,任答3点)衰败原因:传统重农抑商意识制约企业发展;合伙制下产权不明,内部制度没有实行进一步优化;封建家族制

打压企业发展;官商结合下的垄断贸易对封建政府的依赖性强等。(4分,任答2点)(3)意义:是洋务派第一个民用企业和第一个采取“官督商办”形式的企业,标志近代股份制企业在中国的出现;吸纳民间资金,对中国近代早期股市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以营利为目的

,将承包、利润、竞争等机制引入企业,开始了近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6分,任答3点)23.(12分)(注:答案为教师自拟,非官方答案)示例1:目标一观点:了解历史上的荣光以及近代列强侵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培养其自信自觉精神。我认为这一目标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分析:中华文明悠久

灿烂,我们的祖先建设了长城、大运河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发明了造纸术等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30年代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阶层不断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民

族意识不断觉醒。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启蒙愈发重要。结论:193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一,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培养其家国情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举措。示例2:目标二观点:了解中国文化

演进历程,尤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培养高尚的志趣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道德品质。分析: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中国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推动

了世界文明进程;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播到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30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这一目标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又可以培养其自强不息的

精神。因此,193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二,既树立了青年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又锤炼了学生的意志,提升了其品德修养。示例3:目标三观点:了解各国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世界常识,关注国际形势,唤醒学生对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我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分析: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认识西方文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的托古改制与宣传进化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

学两面大旗,这些论调在新文化五四运动后逐渐归于理性,青年学生既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30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这一目标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

地位,又可以培养其对本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因此,193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担当。24.(10分)(1)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实力的衰减;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近代外交观念的冲击。(4分,每点2分,任答

2点)(2)不同: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2分)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逐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4分,每点2分,任答2点)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