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湖南省怀化市2020届高三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376.000 KB
  • 2024-09-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湖南省怀化市2020届高三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湖南省怀化市2020届高三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湖南省怀化市2020届高三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湖南省怀化市2020届高三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doc,共(18)页,37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651582c5eae015978f148c6312930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有运输、免疫、催化、传递信息等功能,说明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B.蛋白质和DNA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均不可逆,功能也都会随之丧失C.DNA

的遗传信息包含在其脱氧核苷酸序列中,也包含在其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中D.细胞中的RNA都是通过转录而来,某些病毒的RNA复制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A【解析】【分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高温等条件可使蛋白质空间结

构破坏,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高温还可以使DNA变性,但是降温后,DNA又可以复性,恢复双螺旋结构;DNA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病毒的RNA复制仍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蛋白质有运输、免疫、催化、传递信息等许多功能,可以说,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

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正确;B、高温、强酸、强碱等条件可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高温可以使DNA变性,但是降温后,DNA又可以复性,恢复双螺旋结构,B错误;C、DNA的遗传

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错误;D、病毒的RNA复制仍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等具有全能性B

.主流细胞衰老理论认为细胞衰老主要是因为生命活动产生自由基攻击生物膜、DNA和蛋白质等,以及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使DNA序列受损而导致细胞衰老C.不当饮食和吸烟是致癌的主要因素,癌症的发生还与心理状态有关,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纤维素等具有

抑制癌变的作用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和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遗传物质。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

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4、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详解】A、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遗传物质,因此均具有全能

性,A正确;B、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还会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B正确;C、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大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不当饮食和吸烟是

致癌的主要因素,癌症的发生还与心理状态有关,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纤维素等具有抑制癌变的作用,C正确;D、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故选D。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5%、30%和15%,假设该种群之后是一个

遗传平衡群体,则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B.该种群的子二代中A、a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C.该种群中bXY基因型频率等于bX基因频率的一半D.若该种群A、a控制

的显性和隐性性状个体数目相等,则说明该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答案】B【解析】【分析】1、遗传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代——温伯格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

保持着基因平衡。该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设A=p,a=q,则A+a=p+q=1,

AA+Aa+aa=p2+2pq+q2=1。2、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55%、Aa=30%、aa=15%,该种群中基因频率A=AA+12Aa=0.55+12×0.3=0.7,a=1-0.7=0.3。【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种群

中,AA=55%、Aa=30%、aa=15%,该种群中基因频率A=AA+12Aa=0.55+12×0.3=0.7,a=1-0.7=0.3,所以,由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得,该种群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2×A×a=2×0.7×0.3=0.42即42%,A正确;B、

由于该种群之后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所以该种群的子二代中A、a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aa的基因型频率也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C、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由于雄性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则雄性的X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但雄性占总数的12,则XbY的频率为Xb基因频率的一半,C正确;D、若该种群A

、a控制的显性和隐性性状个体数目相等,即aa=50%,由遗传平衡定律得,a=10.52即基因频率A<a,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遗传平衡定律的含义和使用条件,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相关计算。4.下

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染色后用盐酸使细胞彼此分离,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B.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不能用于追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途径C.将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

培养基中,两次分裂后,提取大肠杆菌DNA,经密度梯度离心,有一条中带,一条轻带,说明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

染色→制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追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途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可能导致噬菌体的DNA并没有导入细菌,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存在于上清液中,因

此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详解】A、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混合而成,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应先解离再进行染色,并且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A错误;B、放

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用于追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途径,B错误;C、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经两次分裂后,提取大肠杆菌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如果有一条中带,一条轻带,则说明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D、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可能导致噬菌体的DNA并没有导入细菌,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存在于上清液中,因此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5.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是农业生产中的

一项重要措施,多效唑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小麦植株内源激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推断合理的是()组别及处理条件激素种类及测量值ABCD蒸馏水10mg/kg多效唑15mg

/kg多效唑20mg/kg多效唑细胞分裂素(mg/kg)0.020.030.050.04赤霉素(mg/kg)0.50.410.320.44叶绿素含量(SPAD值)50556156A.多效唑可通过增加细胞分裂素含量,减少赤霉素的含量,使叶绿素含量增加B.多效唑影响叶绿素含量的最适浓度是15

mg/kgC.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叶绿素含量是多效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等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

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生长素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促进插枝生根。主要作用于植物分生区和嫩芽的尖端。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增高,主要作用于植物茎部分生区。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主要作用于植物根部分生区。【详解】A、通过表格数

据分析可知,使用多效唑的组别中的赤霉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细胞分裂素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对照组,A正确;B、由实验数据可知,多效唑影响叶绿素含量的最适浓度应该在10~20mg/kg,无法确定15mg/kg即为最适浓度,B错误;C、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多效唑影响叶绿素含量的

在10~20mg/kg之间,先增加后下降,所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作用效果可能相同,C错误;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叶绿素含量是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等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D错误。故选A

。6.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一种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中的作用。当体内氧含量正常时,细胞中几乎不含HIF;当氧含量减少时,HIF的含量增多。HIF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下列关于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含量变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从基因表达来看是氧气含量变化调控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HIF的含量变化C.从细胞内信息传递来看是一系列信号分子进行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生理生化的过程D.从组织器官或个体水平来看使人

体不仅能适应剧烈运动、胎儿生长发育、癌变组织等代谢旺盛需氧多的情况,还能适应高海拔地区活动、慢性肾衰竭引起的贫血等缺氧情况【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当氧含量减少时,HIF的含量增多,HIF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造血干细胞形

成红细胞,缓解缺氧症状。【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当体内氧含量正常时,细胞中几乎不含HIF;当氧含量减少时,HIF的含量增多,HIF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缓解缺氧症状,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当体内氧含量正常时,细胞中几乎不含HIF;当氧含量减少时,HIF的含量增多”,说明体内氧含量的变化是影响缺氧诱导因子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当体内氧含量正常时,细胞中几乎

不含HIF;当氧含量减少时,HIF的含量增多,HIF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缓解缺氧症状。”从细胞内信息传递来看是一系列信号分子进行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生理生化的过程,C正确;D、根

据题干信息,HIF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缓解缺氧症状。因此对于慢性肾衰竭引起的贫血缺氧情况无缓解效果,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7.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1

937年英国生物化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罗伯特·希尔发现,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加入“氢”接受者,照光后发现,即使不提供2CO,也可以释放2O,这一过程被称为希尔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希尔反应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2O来自____________(物质

),从叶绿体基质到达类囊体薄膜上的“氢”接受者是____________。(2)很多肉质植物如仙人掌以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高温干旱环境。下图为仙人掌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Ru

BP:核酮糖二磷酸PGA:3-磷酸甘油酸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OAA:草酰乙酸酶1:RuBP羧化酶酶2:PEP羧化酶①仙人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酶2固定2CO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苹果酸脱羧后产生的可供线

粒体呼吸利用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仙人掌以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特殊的光合作用适应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或2HO)(2).氧化型辅酶II(或NADP+)(3).细胞

质基质(4).丙酮酸(5).仙人掌夜间气孔开放,将外界2CO固定为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当白天气孔关闭,就利用夜间储存的苹果酸脱羧形成的2CO合成有机物【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希尔反应实际上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在没有二氧化碳的参与下,水的光解产生了[H]和氧气。据图分析,夜晚植物气孔开放,二氧化碳与PEP在酶2的作用下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生成OAA,进而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液泡中的苹果酸进入细胞质基质,一方面释放二氧化碳,另

一方面产生A(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并释放二氧化碳;前面两种来源的二氧化碳都进入叶绿体基质,在酶1的作用下与RuPB结合生成PGA,再还原生成有机物(CH2O)。【详解】(1)由于参加光合作用的物质为CO2和H2O,希尔反应认为没有二氧化

碳的情况下,叶绿体也能够产生氧气,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H2O);由光合作用过程可知,从叶绿体基质到达类囊体薄膜上的“氢”接受者是NADP+(氧化型辅酶Ⅱ)。(2)①据图分析可知,酶2可以催化CO2的固定,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根据

有氧呼吸过程可知,能够进入线粒体内进一步氧化分解的物质为丙酮酸,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物质为丙酮酸。②据图分析,仙人掌夜间气孔开放,二氧化碳与PEP在酶2的作用下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生成OAA,进而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当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

的苹果酸进入细胞质基质,释放二氧化碳供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希尔反应实际上是光反应,并能够根据图形分析仙人掌叶肉细胞内部发生的特殊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尤其是弄清楚其二氧化碳的来源以及两个二氧化碳固定的实质和场所等。8.

在怀化市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污水处理越来越困难。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污水,成为怀化市城镇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首选方案,可以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仅能吸收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还能为____________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利于它们通过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但人们对污

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人工湿地以____________为基础的____________是有限的。(2)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草鱼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果在t1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40条全

部标志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第二次捕捉,其中未标志的30条、标志的10条,估算草鱼种群在t2时是____________条。(3)在此基础上,某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

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2J/cm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44.05.095.020.00植

食性动物9.51.511.0Y5.0肉食性动物6.30.56.50.711.0据表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2J/cma,X是指____________的能量,数据Y为____________2J/cma。【答案】(

1).垂直(或空间)(2).N、P(或矿质元素、无机盐)(3).微生物(或分解者)(4).负反馈调节(或反馈调节)(5).自我调节能力(6).320(7).180(8).呼吸作用散失(9).3【解析】【分析】生物群

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分析图乙,t1时种群有最大增长速率,对应种群增长曲线中的2K值,随着

时间变化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K值。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中带标志的量;在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的同化量可划分为:呼吸散失量、流向分解者的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流向分解

者。【详解】(1)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图甲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仅能吸收N、P(或矿质元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还能为微生物(或分解者)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利于它们通过分解作用降

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因此,人们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人工湿地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分析图乙,t1时种群有最大增

长速率,对应种群增长曲线中的2K值,随着时间变化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K值。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公式可计算出t1时种群数量=()40301016010+==第一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中带标志的量条,因此可估算出t2时种群数量为320条。(3)在生态系统中某营

养级的同化量可划分为:呼吸散失量、流向分解者的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流向分解者。结合表中数据,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44.0+5.0+95.0+20)+(5.0+11.0)=180.02J/cma,并且可以判断出表中X代表的为呼吸作用散失

的能量;根据表中的数据,植食性动物流向下一营养级是能量即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Y,根据上述能量分配关系有Y+11=6.3+0.5+6.5+0.7,所以Y=32J/cm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识为:掌握生物

群落的结构划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及基础,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数量的计算,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能量分配关系;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各点含义及表中相应数据的处理、计算。9.2019年12月以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六大

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疫情。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新冠病毒与HIV一样都是单链RNA病毒。两种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翻译时,因____________(填结构)移动得到一类多聚蛋白,多聚蛋白均需要在一种由病毒自己编码的蛋白酶催化下被剪切成

单个蛋白,才能发挥作用。有专家曾推荐两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用于治疗这种新冠肺炎,从原理上看两种药物都是通过与病毒自己编码的蛋白酶结合而使这种蛋白酶失效。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来看,两种药物都通过改变病毒这种蛋白酶的____________,使蛋白酶失去它的功能,

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从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来看,两种药物都通过干扰子代病毒的____________(填“注入”或“合成”或“组装”)而不能形成子代病毒。另外,有人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经过严格病毒灭活等处理过的____________治疗重症患者取得明显效果。(2)这种新冠病毒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

与健康,研制并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最有效措施。假如某医疗研究小组已研制出某种新冠病毒疫苗,但不知道该疫苗的免疫效应如何,请利用若干只健康小鼠等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该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应。要求简要写出:①实

验思路____________。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要求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甲和对照组乙两个组)【答案】(1).核糖体(2).空间结构(3).装配(组装)(4).血浆(或血清、抗体)(5).思路:将

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某种新冠病毒疫苗,乙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小鼠;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抗体浓度(或者一段时间后两组小鼠再分别接种一定量的新冠病毒,观察两组小鼠的发

病率、死亡率),并作好记录。(6).参考答案一:若甲组(实验组)小鼠体内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乙组(对照组),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较好;若两组小鼠抗体浓度差异不明显,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不好。参考答案二:若甲组(实验组)小鼠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低于乙组(对照组),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较好;若

两组小鼠发病率、死亡率差异不明显,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不好。【解析】【分析】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移动,读取密码子合成蛋白质;根据题目信息可以推测,两种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通过与酶结合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去其功能从而抑制病毒繁殖,阻断子代病毒的“

组装”过程而不能形成子代病毒。【详解】(1)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移动,读取密码子合成蛋白质;根据题目信息,两种药物发挥作用的原理都是通过与病毒自己编码的蛋白酶结合而使这种蛋白酶失效。因此可推测,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来看,两种药物都通过改

变病毒这种蛋白酶的空间结构,使蛋白酶失去它的功能,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病毒的多聚蛋白已经合成,两种药物都通过干扰病毒多聚蛋白形成单个蛋白的酶切过程阻止其发挥作用,因此从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来看,两种药物都是通过干扰子代病毒的“组装”过程而不能形成子代病毒。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血浆)中存

在针对该病毒的抗体,因此可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经过严格病毒灭活等处理过的血浆(或血清、抗体)治疗重症患者。(2)根据实验目的及对照实验设置的具体要求,可确定该实验的大致实验思路:将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某种新冠病毒疫苗,乙组(对

照组)注射等量的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小鼠;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抗体浓度(或者一段时间后两组小鼠再分别接种一定量的新冠病毒,观察两组小鼠的发病率、死亡率),并作好记录。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

论:若甲组(实验组)小鼠体内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乙组(对照组),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较好;若两组小鼠抗体浓度差异不明显,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不好。或若甲组(实验组)小鼠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低于乙组(对照组),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较

好;若两组小鼠发病率、死亡率差异不明显,则说明该疫苗免疫效应不好。【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分析和解题,利用所学知识和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恰当地设计实验思路,确定可观察、可测量等相应的实验结果并预测相

应的实验结论。10.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分享,他们揭示了黑腹果蝇羽化(由蛹发育为成虫)时间的分子机制。黑腹果蝇的羽化时间受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有控制羽化时间为29h、24h、19h和无节律四种等位基因,其中24h的为野生型,其余三

者由基因突变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控制羽化时间的一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首先探究了控制羽化时间为29h、24h、19h这三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用一只羽化时间29h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杂交,产生

的1F在19h时观察到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若所有基因型的个体均能正常存活,该研究小组假设:该性状受一组复等位基因T+、T、t控制,其中T+对T、t为完全显性,T对t为完全显性,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该研究小组统计了所有1F的羽化时间及比例,若_________

___则该假设正确,其中,羽化时间为19h和24h的果蝇分别为____________(雌、雄)性。(2)研究小组需要再确定无节律基因与T+、T、t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假设它们之间都是完全显性关系),若(1)的

假设正确,现有一只羽化时间无节律的雄果蝇和以上三种羽化时间均为纯合子的雌果蝇各若干只,可能只需一次杂交实验就能确定无节律基因与其他三种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是:用该无节律的雄果蝇与羽化时间为____________的雌果蝇杂交,观察1F果蝇的表

现型。如果1F表现型______________,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显性;如果1F表现型______________,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隐性。【答案】(1).1F羽化时间29h:24h:19h=2:1:1(2).雄和雌(3).29h或19h(4).有两种(或出现无

节律或雌性都为无节律,雄性都表现为该节律或雌雄表现不同)(5).只有一种(或全表现为该节律或雌雄表现相同)【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亲本羽化时间29h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杂交,产

生的F1在19h时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从而确定29h的性状由T+基因控制,19h性状由t基因控制,再利用相关杂交关系推测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在证明无节律与有节律基因的显隐关系时,利用假说——演绎法,对要证明的问题提出相关假设,进行演绎推理,找出两种假设的区别进而加以证明。

【详解】(1)按照该研究小组假设,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根据题中信息,“用一只羽化时间29h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在19h时观察到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可以推定29h的性状由T+基因控制,19h性状由t基

因控制。如果该观点正确,则羽化时间24h的黑身雄蝇基因型是XTY,而羽化时间29h的灰身雌蝇基因型是XT+X—,由于子代出现了羽化时间为19h的个体,所以亲代的基因型为XTY和XT+Xt,子代XT+Y∶XtY∶XT+XT∶XTXt=1∶1∶1∶1,表现型为F1的羽化时间29h∶24h∶19h=

2∶1∶1,羽化时间为19h和24h的基因型为XtY和XTXt,分别为雄性和雌性。(2)若(1)的假设正确,控制该性状的复等位基因T+对T、t为完全显性,T对t为完全显性。所以,若要确定无节律的性状与这三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需用该无节律的雄果蝇与羽化时间为29h或19h的雌果蝇杂交,根

据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的特性,若F1的雌性均表现为无节律,雄性均表现为有节律,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显性(或有两种表现型);若F1无论雌雄均表现为该节律性状(或只有一种表现型),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隐性。【点睛】解答本题需着重掌握伴X遗传的特点,不

同性状的遗传不亲子代之间的遗传规律,并应用此规律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能够根据相关假设,利用交叉遗传的特性进行设计相关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二)选考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一个由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和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科学

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开发出一种通过大肠杆菌制造丙烷的新技术。科研人员要对大肠杆菌进行研究和利用,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分离、鉴定与计数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基配制时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____,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消毒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接种前通常需要检测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所示的方法是___

__________,对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可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_______进行形态学鉴定。在5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5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19、61、64,65和66,则1g土壤中的活菌数约为___________个。(3)图2是某同学利用不同于图1方

法分离菌株的示意图。下列对其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a.操作前用无水乙醇对双手进行消毒处理b.不能将第⑤区域的划线与第①区域的划线相连c.整个过程需要对接种环进行6次灼烧d.平板划线后培养微生物时要倒置培养【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2).煮沸消毒法、巴氏消

毒法、化学药剂消毒(3).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4).稀释涂布平板法(5).形状、颜色、大小、隆起、边缘、透明度、光泽等特征(6).86.410(7).bcd【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

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

落。菌落数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详解】(1)培养基配制时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采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消毒方法的名称

是: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在接种前通常需要检测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检测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形成。(2)由图1的操作流程可以看出,图1所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分

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可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隆起、边缘、透明度、光泽等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细菌数时,筛选平板上的菌落数为30~300,所以1g土壤中的活菌数为48616465660.1101006.4104+++=个。(3)图2是通过平板划线接种操作。

a、操作前用70%的酒精溶液对接种人员的双手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b、在划线操作时不能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因此不能将第⑤区域的划线与第①区域的划线相连,正确;c、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整个过程需要对接种环进行6次灼烧,c正确;d、由于正放培养平板盖子上的冷凝水会顺着流到培养基上和外面,引起杂菌污染,因此平板划线后培养微生物时要倒置培养,并且倒置有利于

菌体呼吸,d正确。故选bcd。【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掌握鉴定微生物分解菌的原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2018年10月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

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作出的贡献。他们研发的PD-1单克隆抗体药物,已被证实在对抗癌(肿瘤)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PD-1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过程,要用到_____________和动物细胞融合

两项技术,请写出其它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要选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备过程中

,需用特定的_____________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本庶佑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对T细胞有“刹车作用”:人体组织细胞表面少量的PD-L1蛋白质(癌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有

大量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后,使T细胞凋亡,避免过度免疫,即“刹车作用”(癌细胞或肿瘤细胞也由此躲过细胞免疫),如图1所示。针对此发现,科学家研发了治疗癌症的新药物PD-1单克隆抗体,它的作用原理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PD-1单克隆抗体通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抑制癌细胞或肿瘤细胞。你认为有器官移植史的癌症患者能够用PD-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或克

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3).B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单一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增殖;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不断增殖,同时能产生出某种特异

性的抗体(4).选择(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6).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T细胞不会裂解凋亡,再通过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或肿瘤细胞(7).不能(8).会产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制备产生特

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

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2、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对T细胞有“刹车作用”,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详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

细胞融合两项技术,其它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还有: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或克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要选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原因是:B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单一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增殖;骨

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不断增殖,同时能产生出某种特异性的抗体。(2)要想得到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因此制备过程中,需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点是:特异

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3)根据图2所示的作用原理,PD-1单克隆抗体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T细胞不会裂解凋亡,再通过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或肿瘤细胞;有器官移植史的癌症患者不能用PD-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原

因是T细胞不会裂解死亡,会产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点睛】本题属于信息分析题,通过资料结合免疫调节和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