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6讲炼字题的答题视角课件.pptx,共(9)页,157.4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41fc849bbc9fe9dbec58c31da99330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6讲炼字题的答题视角紧扣语言环境,赏析表达效果考查内容主要有:诗人锤炼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等(试题一般要求找出某句中最具艺术表现力的字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等);重点考查考生对字词临时意义(活用意义
、双关意义、象征意义等)的理解和思想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表达效果的赏析等。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骢马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注】,为尽天山行路
难。【注】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
的艰辛与无奈。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采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3.png答案:B(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纵横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托物言志,明是赞马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即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
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答案: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诗人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杨柳枝刘禹锡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
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分析“数株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表现力。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3.png答案:“数”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
郁郁葱葱、浓荫蔽日的样子。“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从而映衬出隋宫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技法点拨解答炼字类试题,最基本的方法是“紧扣语言环境,赏析表达效果”,步骤如下:第
一步,要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和所在句子的意思;第二步,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第三步,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主要是表现了什么状态,渲染了什么气氛,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等。可以关注以下四个方面:1.看字词是否传神。“传神”就是要分析字词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简洁、鲜明生动
的特点。比如动词多使诗歌有动态之美。2.看字词是否表情。“表情”就是要分析字词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比如【典例1】中的“能”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体现了诗人的决心。3.看字词是否造境。“造境”就是要利用字词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
境。如形容词多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表颜色的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比如【典例2】中的“残”字,就写出了柳树的残败不堪,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4.看字词是否显性。“显
性”就是要分析字词所凸显的人物的性格特征。赏析叙事类、写人类诗歌的关键字词,特别是与人和物相关的动词、形容词等,考生要注意其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