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共(9)页,89.5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35a8549a509e1a3cb07158d630eff3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03月09日武乡中学校语文周测(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默写题(16分)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
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
谈、动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中可以看出。曾晳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中可以看出。4.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天下就很
容易治理了。5.《论语》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强调没有固定财富的情况下只有“士”能“弘毅”,两者对“士”的要求和评价有相通的地方。二、翻译题(18分,每题3分)1.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5.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下
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B.毋吾以也C.则何以哉D.因之以饥馑2.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居则曰居:平时,平日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3.下
列句中加粗字的活用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
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D.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
礼和司仪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5.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涂钟行祭。B.庠序:古代学校名称。《孟子》记载,
商(殷)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C.豚、彘:古时农家所养的禽畜。“豚”指小猪,“彘”指猪。D.孝悌:孟子认为,孝顺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孝和悌是仁义的基础。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故民之从之也轻②既来之,则安
之③然后从而刑之④然后驱而之善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而”字不同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而”
字相同7.下列各项中,两句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B.何由知吾可也/曰:“牛何之?”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D.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8.下列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寡固不可以敌众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①故以羊易之也②挟太山以超北海C.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②天下可运于掌D.①而不足以举一羽②莅中国而抚四夷也9.下列各项中,两句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B.
何由知吾可也,/曰:“牛何之?”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D.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10.下列加粗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罔民而可为也/无以,则王乎B.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明足以察
秋毫之末/以一服八D.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渔人甚异之四、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儒家重视教化,认为人只有通过教化才能懂礼,成为合群的社会人。而在教化方式中,音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孔子认为,对人的教化,要有三个步骤:“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首先要从学诗开始,()。中国古代乐教的核心目的在于________,使社会归于和谐。荀子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如前所论,音乐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的、感动人的情感的,它对人的影响是________的。而音乐的教化则不然,它________是一种美感教育,通过感官
的浸染与熏陶,循序渐进地改变人的情感,影响人的性灵。它的影响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其效果巨大,一旦形成就不好逆转。它从改变一个人开始,进而改变世风,甚至改变更多人,使风俗的盛衰也得到改良。因为这个原因,古人又有观乐的传统,即通过听乐来________一个社会和一
个时代的盛衰。《左传》记载的季札观乐就是显例,而《礼记·乐记》也因此有了“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判断。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然后学礼立身,再成就人的品性,最后完成于音乐B.然后再学礼立身,最后完成于音乐,成就人的品性C.然后应该成就人的品性,接着学礼立身,最后完成于音乐D.然后再学礼立身,完成音乐的学习,人的品性也就形成了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实
际上考察B.移风易俗耳濡目染基本上考查C.改弦易调潜移默化基本上考察D.改弦易调耳濡目染实际上考查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从改变一个人开始,进而改变世风,甚至改变更多人,影响到风俗的盛衰。B.它从改变一个人开始,进而改变更多
人,甚至改变世风,改良风俗的盛衰。C.它从改变一个人开始,进而改变更多人,甚至改变世风,影响到风俗的盛衰。D.它从改变一个人开始,进而改变更多人,甚至改变世风,使风俗的盛衰也得到改良。五、.根据下面相关材料,完成题目
。(7分)材料一“徒”字字形演变。材料二《汉字字源》由“彳”“止”和“土”构成。“止”字是脚的象形,整个字的意思是脚踩着土在道路上走。言外之意是没坐车也没有骑马,由此产生步行的含义,引申表示什么也没有的人,再引申表示空、仅仅、徒弟和信徒等。“徒刑”一词表示没有肉体伤害的刑罚。请依据以上材料,结合
所学课文或句子语境,解释下列句子或成语中加粗的字。①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徒:______________②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徒:______________③郯子之徒,其贤不
及孔子。(韩愈《师说》)徒:______________④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徒:______________⑤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贾谊《过秦论》)徒:______________⑥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长歌行》)徒:______________⑦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徒: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吾与点也;(4)率尔而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
学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5).幼吾幼;以及人之幼(6).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解析:注意“恒”“惟”的正确书写。二.答案:1.(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居”,平
日、平时;“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知”译为“了解”;“则何以哉”,这句也是宾语前置,“以”,做,“何”,什么。2.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安见”,怎见得。“方”,
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如”,或者。3.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于天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4.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爱,吝啬;
“宜乎……”,主谓倒装句式。5.等到(他们)犯了罪,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然后,这以后。刑,处罚。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6.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和顶着东西了。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是形容词作动词。
申,申诫,告诫。孝,善事父母。悌,敬爱兄长。颁白,头发花白。颁,同“斑”。负,背东西。戴,顶东西。“不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句。三选择题1.答案:D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其他三个都是宾语前置。2.答案:C解析:
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3.答案:B解析:B项,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其余三项均是名词作动词,A项,“端”,古代的一种礼服,这里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C项,风,动词,吹风。D项,水,动词,游泳。4.答案:C解析:“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错,应该是“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
礼”。5.答案:B解析:“商(殷)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错误,二者说反了,“序”是商(殷)代学校名称,“庠”是周代学校的名称。6.答案:D解析:①助词,取独;②代词,这些;③④连词,表示顺承关系。7.答案:C解析:状语后置句/主谓
倒装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8.答案:A解析:A项,皆为副词,本来。B项,①介词,拿、用;②连词,表修饰。C项,①介词,对;②介词,在。D项,①连词,却;②连词,表并列。9.答案:C解析:状语后置
句/主谓倒装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10.答案:B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张网捕捉、陷害/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B项,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形容词作动词,敬爱。C项,形容词作名词,视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服从。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受到危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四、语言表达答案:1.B;2.A;3.C解析:1.根据前面引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提示,可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D项最后一句转换了主语,与前面的内容衔接不够紧密,故选B项。2.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改弦易调:比喻改变制
度,变更方针或做法。由后文的画横线句可知,应用“移风易俗”。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潜移默化”中的“潜”与“默”暗示这种影响是看不到的,无形的;
“耳濡目染”则是可见可闻的。故应用“潜移默化”。实际上:其实(多含转折意)。基本上:①主要地。②大体上。前文“而音乐的教化则不然”含转折意,故应用“实际上”。考察: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考查:用一定的
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语段中的意思是通过听乐来深入地观察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盛衰,故应用“考察”。3.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将“改变更多人”与“改变世风”互换位置;二是“盛衰”与“改良”搭配不当。A项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B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
D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五、答案:①步行;②步兵(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③同类或同派别的人(“之徒”,翻译为“这类人”);④门徒,弟子;⑤刑徒(服徭役的)人;⑥徒然,白白地;⑦只,仅仅解析:要特别注意积
累“徒”的不常见意义,如③⑤句中的意义。注意从语法、词义搭配的角度来推断词义,如②中的“徒”作“帅”(率领)的宾语,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其意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