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56.500 K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doc,共(8)页,15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35831067f7e8f71a4a5e83c14ebed1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29小题,每题2分,总分58分)1.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

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A.时间早B.一元化C.独特性D.多元化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

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人遗址3.“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

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西周统治者对分封

制的设计还有所侧重,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这样设计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

中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5.《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传贤”演化为“传子”③以天

下共主的身份兑现中央集权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

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征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D.体现中国男尊女卑特点7.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交融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8.《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说:一个农夫耕

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增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使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B.主要在于水利工程兴修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9.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政治时说:“秦帝国

始祖秦襄公就是在周孝王赐给他诸侯称号和岐以西之地的情况下开始立国开疆的。史书还有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五’、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启地三千里’的相关记载。”该学

者意在说明A.周天子至上地位得以确保B.周王室家天下统治的建立C.分封制起了政治整合作用D.中央对基层的管理直接化10.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

《吕氏春秋》。这说明A.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B.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D.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11.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

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秦朝将这个思想落实了。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

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反映的思想家主张是A.小国寡民B.无为而治C.朴素的辩证法D.崇尚自然13.观察下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颁行标准衡器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文字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秦朝时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些措施最深远历史影响是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C.避免了国家分裂,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15.《战国策•秦

策一》中记载:“(公元前38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

主D.富裕农民16.《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

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17.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提倡勤俭节约B.发展农业生产C.大力整顿吏治D.加强中央集权18.汉武帝初即位,大臣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

武帝要求对他们“稍侵夺”。武帝接受了此建议,立即批准。据此可知,汉武帝意在A.扩大分封王国规模B.调整中央行政体制C.削弱诸侯王的实力D.巩固皇族之间关系19.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

确的理解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C.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D.认为民性本善,但离不开君权天授的引导20.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下诏州郡“度田”,触及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引起了叛乱,东汉政府只能与之妥协。自此西汉中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

的社会趋势。此事造成东汉时期A.田庄经济逐渐形成B.地方割据势力产生C.小农经济极度衰落D.流民问题不断出现21.司马迁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轻视文献记

载的价值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22.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如匈奴、鲜卑族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B.北方战乱动荡,民族矛盾尖锐C.西晋短期统一,政局稳定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23.据史

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307—453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入。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

移到南方B.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C.南方经济开发具有人力资源D.南方经济开发向纵深发展24.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

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B.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D.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25.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材料或史实结论A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

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曹操完成了国家的统一B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战乱频繁D东晋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战胜前秦破坏南方稳定,阻碍经济开发A.AB.BC.CD.D26.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

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D.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27.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

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愿望B.加强了北部的边防C.加强了南北经济的发展D.巩固了隋朝的统治28.《贞观政要》描述唐太宗统治时期,“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牢房)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岭表,自山东至沧海,皆不贵粮,

取给于路。”该材料A.有美化贞观之治之嫌B.真实反映唐朝经济繁荣C.说明唐朝人喜爱旅游D.体现唐朝社会治安良好29.唐太宗“以天下为家”“唯贤是举”。既用“西北骁勇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

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的出现得益于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统治集团的开放性C.统治者吸收隋朝教训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每题14分,总分42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各国交战材料各国交战

次数大国兼并小国数目宋国与郑国52次齐桓公兼并35小国齐国与鲁国25次晋文公兼并19小国晋国与楚国22次楚庄王兼并36小国吴国与楚国24次秦穆公兼并20小国吴国与越国10次————材料二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

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

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

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二)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齐、秦、晋、楚四国最大,鲁、曹

、宋、郑、卫、燕、陈、蔡、吴、越十国次之。各诸侯国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等级秩序,以往受周室制约。现在失去约束,各诸侯国内部争夺及各诸侯国之间的争夺空前激化。仅鲁桓公在位的19年间(前722年至前694年)就发生鲁

桓公杀隐公自立、宋华督杀殇公、齐襄公杀鲁桓公一系列变乱。春秋初的强国郑国,在庄公死后发生了长达20年的内乱。——摘自《中国历史》先秦卷张岂之材料三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审民,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过秦论》材

料四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匠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秦始。——柳宗元《封建论》回答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叙述了哪些史实。(2分)(2)用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明材料三中的“废王道,立私权”。(1

0分)(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秦始皇态度有何不同。(2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

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孔子提出了“取信于民”的观点,即从政者要获取人民的信任,这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信”就是信任,可以理解为出于相信而敢于托付。因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愿意把统治的权力赋予你,统治才

能长久,政权才能稳定,决策才能顺利推行。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

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

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

思想主张及其重要影响。(6分)(3)材料三、四反映董仲舒对古典儒家伦理思想的改造,试归纳其“改造”所体现的特点。(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西汉初年,币制混乱,汉武帝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考虑,任用桑弘羊进行币制改革。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无铸

钱”,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汉武帝还下令提高三官五铢的铸造工艺,规定“周廓其质”。在此工艺下,三官五铢边廓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且质量上乘,其盗铸成本较高。“……民之

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且五铢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在武则天执政期间,虽然爆发过李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

息,因而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大幅度地增长……可见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

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同她主要的功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

通史》(1)材料一反映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措施,与这个措施相配套的经济规定还有哪些?(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4分)(3)归纳材料二中对武则天的看法。作者采用了什么历史观?(4分)高一历史10月月考答案1——5DCBBC6——10CADCC11——15D

BCCA16——20BBCDA21——25DACCC26——29DCAB30(1)材料一和材料二叙述了哪些史实?(4分)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周天子的权威下降、分封制开始崩溃(2)用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明材料三中的“废王道,立私权

”。(10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限制和剥夺贵族特权,奖励军功;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民;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制度;推行县制(3)态度:贾谊认为秦始皇是暴虐的君王(否定);柳宗元肯定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肯定)。(2分)31(1)根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4分)顺应民心,为政以德;恢复周礼,顺应时代,有所改良(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重要影响。(6分)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3)材料三、四反映董仲舒对古典儒家伦理思想的改

造,试归纳其“改造”所体现的特点。(4分)把儒家思想主张神圣化;为中央集权体制提供合法性;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整合诸子百家思想。(回答出任意两点即给4分)32(1)材料一反映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措施,与这个措施相配套的经济规定还有哪些?(6分)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法

;抑制工商业、向他们征收财产税(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4分)原因:汉武帝时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币值改革措施得当,币值合理;善于用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3)归纳材料二中对武则天的看法。作者采用了什么历史观?(4分)她是把唐朝

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辩证)唯物史观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