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共(8)页,92.85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30f1941ca6d69d29a033e31b18658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范围:纲要上第1----3单元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云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
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2.据新华社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2008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与以往相比增加了民族传统节日的假期,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
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A.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C.战国时秦
国已使用牛耕D.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4.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墨家、儒家、法
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5.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寡人等,皇帝发布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章称玺,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B.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C.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D.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6.下
列官职,其职责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是()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参知政事7.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8.随着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增多,某校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趣,围绕着他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展开
了积极讨论,其中在思想上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焚书坑儒D.统一度量衡9.“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交通运输业的发达10.据史书记载,汉武帝
以后,名为诸侯王,实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B.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C.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D.“推恩令”的贯彻实施11.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
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史称“酬金夺爵”。汉武帝实行酎金夺爵的根本目的是()A.打击诸侯,加强中央集权B.保证献金成色,增加财政收入C.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D.搜刮各地黄金,削弱地方经济12.
东晋时期,整个社会形成崇尚门第的风气,以出身高门为荣,以出身低贱为耻。与这一风气形成密切相关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3.4世纪下半期到5世纪上半期,中国境内先后出现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北方。这两个少数民族分别是(
)A.羯与犬戎B.羌与匈奴C.氐与鲜卑D.女真与契丹14.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吐蕃C.鲜卑D.女真15.“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
,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A.轻赋省刑B.开明的民族政策C.广开言路D.任用贤良,提高行政效能1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
,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指()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7.中央官僚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A.设立三省六部,分散相权B.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D.设立内阁,强
化相权18.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9.“方镇相望
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20唐朝
两税法以户税与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他一切赋敛都纳入两税。其实施()A.促进了均田制的稳步发展B.消除了土地买卖和兼并C.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
,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呈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2.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
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A.刘子翚的《昭君出塞图》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C.顾恺之的《女史箴图》D.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23.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A.科学技术发达B.医学领先世界C
.手工技艺精湛D.绘画成就卓越24.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A.推行三公九卿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C.增设三司D.设立内阁25.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
由此可见宋代()(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26.岳飞《满江红·怒
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的“匈奴”指的是()A匈奴统治者B.女真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27.元朝行省体制下,各省重要事务必须上报中书省,由中央做出决定。但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务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全部上
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A.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兼顾B.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割据C.不利于巩固国家统一D.加强了对山东等地管辖28.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A.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B.适应不同的生产
力和生产方式C.为了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2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江南
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30.《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B.南
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D.宋代商品经济比较发达31.下列文学作品中,将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成熟。它是()A.千古吟咏的唐诗B.意境悠扬的宋词C.感天动地的元杂剧D.风靡全国的昆曲32.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沈括编著《梦溪笔谈》②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孙思邈完成《千金方》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33.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A.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34.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A.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B.导致诗歌走向衰落C.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D.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35.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
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7分,第37题13分,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司马迁《管蔡世家》材料二《史记》中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材料三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四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
政治得失》(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对“秦”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5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太祖时期大量奏章直接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据(4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
,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随着门阀世族的表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
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
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4分)(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概括科举制作用。(9分)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
分。题目12345678910答案DBCBABBCAD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CBBDABDD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ACABABDD题目3132333435答案CDCCD二、材料解析:(共30分)36.(17分)(1)分封制
2分;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分(2)继承: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2分;发展:在中央设中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2分(3)部门:皇帝、中书省、门下省。3分意义: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2分(4)原因:朱元璋废除丞相。2分解决:明成祖设内阁,参与决策。2分37.(13分)(1
)察举制:德才(孝廉);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高低。(4分)(2)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朝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任答两点,4分)作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5分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