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 Word版.docx,共(7)页,753.205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2ab7c6b70195ed39eabd2b051c5b6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秋“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3日考试用时: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
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24年9月16日7点30分前后,“贝碧嘉”的中心登
陆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安装在上海中心大厦第125层的千吨“慧眼”阻尼器(如图甲所示,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明显晃动,“吸收”了大厦振动的部分能量,使大厦晃动逐渐减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阻尼器的摆动频率始终不变B.阻尼器的
悬索越长,减震效果越好C.阻尼器只能在大风天气下发挥作用,对地震不能发挥作用D.大厦晃动频率与阻尼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阻尼器摆幅最大2.最近,我国某新型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流速约为2.5km/s,
产生的推力约为6510N,则它在0.2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3410kgB.3210kgC.2410kgD.2210kg3.雷雨中某时刻,一古塔顶端附近产生电场,其等势面分布如图中实线所示,虚线是一带电粒子仅在此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粒子运动过程中,恰好与0V等势面相切于c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带正电荷B.a、b、c、d四点中电场强度最大的是b点C.粒子运动过程中,经过c点的电势能最大D.粒子运动过程中,经过c点的动能最大4.如图所示,一曲面体P静止于水平面上,物块Q自P的上端由静止释放,不计
一切摩擦,Q在P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对Q做正功B.只有重力对Q做功C.P和Q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不守恒D.P和Q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守恒5.如图甲所示,物块A、B间拴接一个压缩后被锁定的轻质
弹簧,整个系统静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中A最初与左侧的固定挡板相接触,B质量为2kg。现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在A离开挡板后的某时刻开始,B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质量为1kgB.A的最大速度为4m/sC.在A离开挡板后,弹簧的最大弹
性势能为6JD.在A离开挡板后,A、B两物块的总动量和机械能都守恒6.微信运动步数的测量是通过手机内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实现的。其原理如图,M和N为电容器两极板,M板固定,N板两端与两轻弹簧连接,当手机的加速度变化时,N板只能按图中标识的“前后”
方向运动。图中R为定值电阻。下列对传感器描述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时,电阻R中有向左的电流B.由向前匀速突然减速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大C由静止突然向前加速时,电流由a向b流过电流表D.保持向前的匀减速运动时,MN之间
的电场强度持续减小7.半径为40m的圆形广场,在中心O及周围一点A处分别安装两台相同的扩音机。已知声波的波长10m=,不考虑传播过程中声音的衰减和人的运动对声波的影响,当一个人沿着广场周围行走,从A转动一圈回到A点的过程中,听不到扩音机声音的次数为()A.8
B.10C.14D.168.某同学利用计算机模拟A、B两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已知A、B质量之比为3:5,让A球以初速度为12.00m/sv=与静止的B球相碰,若规定以1v的方向为正,1v和2v分别为A、B
的碰后速度,则该同学记录碰后的数据中,肯定不合理的是()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1v1.000.75-0.50-1.002v0.600.751.501.80A第1次B.第2次C.第3次D.第4次9
.自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下表为某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部分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整车质量1285kg充电电压交流220V最高车速150km/h平均充电功率7kW电池容量43kWh充电时间7hA.通过汽车的平均充电电流约
为31.8AB.汽车电池的内阻约为6.9C.该汽车的充电效率约为88%D.汽车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热功率约为1.5kW10.如图所示空间原有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此空间同一水平面的M、N点固
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绝缘光滑圆环平面ABCD垂直MN放置,其圆心O在MN的中点,半径为R,AC和BD分别为竖直和水平的直径。两固定电荷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从A点沿圆环以初速度0v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从A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B.小球可能沿圆环做匀速圆周运动.C.小球运动到B点时加速度的大小为()202BmgqEvamR−=+D.小球在C点受到圆环的作用力的大小为()()22205NvFmgqEmqER=−++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60分。其中第11∼12题直接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的横线上,第13∼15题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某实验小组利用一固定光
滑的圆弧面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圆弧面如图甲所示,图中虚线为圆弧面最低处,圆弧面半径为R,某同学取一小铁球进行实验。(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铁球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铁球的直径d=________cm;(2
)该同学将小铁球从槽中虚线左侧接近虚线处由静止释放,dR,小铁球的运动可等效为一单摆。当小铁球第一次经过虚线处开始用秒表计时,并计数为1,当计数为50时,所用的时间为t,则等效单摆的周期T=________;(3)更换半径不同的
金属球进行实验,正确操作,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的22dT−图像如图丙所示,图中图线的横、纵截距分别为a、b,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圆弧面的半径R=________。(用a、b表示。)12.如图甲所示,是标称电压为9V的方形“叠层电池”,具有体
积小输出电压高的特点,主要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如对讲机、遥控玩具、万用表等,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来测量从玩具车上换下来的叠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可供选择的器材有:①电流表1A,量程1.0mA,内阻Al500R=②电流表2A,
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③滑动变阻器R,最大值为100④电阻箱0R,调节范围09999⑤一个开关、导线若干的为(1)该实验小组将电流表1A与电阻箱0R串联后改装为量程为10V电压表,则电阻箱0R应调至________。(2)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测得多组实验数据,并作
出如图丙所示的12II−关系图线,如果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0,0.84,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0.69mA/A,则通过计算可得电源的电动势为E=________V,电源内阻r=________。(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3)如图丁所示为某型号
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果三个该型号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在上述电池组上,如图戊所示,则一只灯泡消耗的功率为________W(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3.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波的图像,实线是0t=时刻的波形,虚线是1st=时刻的波形。求(1)求该列波的周期。(2)若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
11m/s,则从0t=时刻起质点P运动到波谷的最短时间是多少?(结果可用分数表示)14.如图所示,两块正对的平行金属板MN、EF沿竖直方向固定,两极板之间的距离为0.2md=,长度的为0.1mL=,两板之间有电场强度大小
为10N/C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两平行板正中央A点处,有一质量为0.04kgm=的带电小球,当小球的初速度沿虚线,其运动轨迹为直线。已知虚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图中未标出),sin370.6=,cos370.
8=,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10m/sg=。(1)带电小球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以及所带电荷量为多少?(2)若将带电小球从A点水平向右抛出,带电小球恰好从EF板下边缘F点经过,求从A点抛出的初速度;(3)若将带电小球以速度10.5m/sv=从A点垂直
虚线抛出,当运动到与A点等高的B处(图中未画出)时还未与极板发生碰撞,求带电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15.如图所示,质量为C3kgm=、长为0.5md=的木板C静止在水平地面上,C右端有固定的挡板,左端放有质量为B1kgm=的小物块B,B的正上方O点
处固定长度为0.9mL=轻绳,轻绳的另一端连接质量为A2kgm=的小球A。现将A拉起一定高度,当轻绳与竖直方向成60o角时由静止释放A,当A运动到最低点时恰好与B发生弹性正碰,当B运动到C的最右端时与挡板也发生弹性碰撞,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210m/sg=,A和B均视为质点,A与B发
生第一次弹性碰撞后不再发生碰撞,求(1)A与B碰撞之前的瞬时速度大小;(2)若不计地面与C的摩擦,B恰好不能从木板左端滑出,则B与C间动摩擦因数1多大;(3)若B与C间动摩擦因数仍是上一问的值,而C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20.075=
,请判断B能否从C左端滑出,并求出B运动的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