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PDF版含解析(可编辑).pdf,共(17)页,927.8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126122578f72092f71d34f2c0c3866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一)高三语文命题人:孔德欣审题人:谢红英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
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来人工智能(AI)续写经典小说,情节曲折却又颇有创意,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频网站引发热议。一时间,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再次成为讨论话题。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
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续新闻主题进行智能化筛选和推送,让新闻信息分发更加准确有效。自动新闻写作软件“叙事科学”(NarrativeScience)的开发者甚至认为,未来此
类人工智能软件还将逐渐转移到“新闻产业链的上端”——解释性新闻。同样,在剧本写作、电影剪辑、音乐创作、艺术设计等超越纯粹重复劳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所有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成为文化生产的主角?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不少方面确实
比人类要高效得多,但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而这绝不只是量的差别,更是质的差别。人工智能获得和人一样的自我意识,成为和人平起平坐
的意识主体,甚至反过来控制人类,这样的场景基本上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虚构剧情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完成诗歌创作或小说续写,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思考”过程就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更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机制生产出来的诗歌或新闻等文本产品
,与人类生产出来的类似作品具有同等的创造性或文化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也就无法出现具有心灵和主体观念的机器。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尽管人工智能算法
能对特定的结构化信息进行识别,甚至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可以对情绪、情感以及态度等相对复杂和模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定位,但人工智能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身并不会产生相应的复杂情绪和情感反应。它始终不会产生“自我”概念,{#{QQABbYKEogAgAJJAABgCQwEa
CgCQkACAAQgGhEAAoAAAQQNABAA=}#}2对“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解释,从而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而人类意识的独特之处则在于,人类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为何,而且对自身行为的意义进行阐释,将其与复杂的情感和
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无穷的意义阐释的可能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此前的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从而产生特定的观念谱系和文化史。而这些都是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程序无法做到的。
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即便在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具备分析情绪或软性事实,并识别不规则或异常数据信息的能力,依然无法理解人类表达中的细微之处,也无法形成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而正是这些无法被量化的意义内涵,影响到人类进行文化创作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凸显了人类文化实
践丰富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摘编自黄典林《AI续写名著成爆款,我们该为此忧虑吗》,有删改)材料二:AI续写最近火了。AI续写的故事情节让网友们直呼匪夷所思、脑洞大开。AI续写故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写不了的,
如蒲松龄的故事《狼》被AI赋予了不一样的现实意义,改变了画风。故事中的屠户最终还是被狼吃掉,而这两只狼到处兴风作浪,官府出动了三百官兵围剿,却被狼击败,全军覆没。直到后来猎人在森林里发现,这两只狼已经寿终正寝,人们才彻底放下心来。看完故事有网友认为,这篇续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原作
多了几分悬疑惑。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前几年一度流行的“AI写诗”,便曾赚足舆论的目光。AI写作能够代替人类创作吗?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有自己的看法:经典作品一定是做到连贯性的情感呈现。当文学阅读已经变成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普及的
情况之下,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但是不能超越人类。因为作为经典,“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真正的经典需要深度挖掘人性,并在不同的情节中展示其细微变化。主持人侯贞认为,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
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这就好比服装加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员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而手工创作工匠却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选自“新浪网”《新闻评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
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B.人工智能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和人脑之间的差别是无法逾越的,这不是量的差别,而是质的差别。C.人工智能写作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前提是文学阅读变成文化消费,文化消
费得以普及。D.网络“写手”会有可能被AI写作取代,因为网络“写手”创作不出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的独特意识是那些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A
I无法拥有的。B.人工智能始终不会产生“自我”概念,因而无法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C.虽然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不过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及语言生成技术来创作。D.主持人侯贞用手工创作工匠来比喻AI写作,以此来论证人工智能无法超越和取代人
类。3.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QQABbYKEogAgAJJAABgCQwEaCgCQkACAAQgGhEAAoAAAQQNABAA=}#}3A.微软机器人小冰创作了大量诗歌,由人挑选后将其中139首
诗汇编出版为诗集。B.AI可以在几秒内完成文章续写,并提供多个版本,在不同风格之间任意切换。C.AI在对网文进行大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符号学习,完成文句的联想组合。D.网络写手直接复制AI创作机器人生成的作品,并发表在网络小说网站上售卖。4.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创造的问题上,材
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分)5.根据材料阐述的观点,结合蒲松龄的原作,分析AI续写的故事《狼》的局限性。(6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雪山大地杨志军①父亲想办一所学校,让草原上的孩子都来上学。县委书记王石起先不同意,认为如果父亲继续当畜牧科长,就比较容易成为副县
长甚至县长。父亲说:“我升上去有什么用?我让我的学生升上去才算本事。”②父亲骑着日尕①考察了一些日子后,把学校定名为沁多小学,校址选在了“一间房”。这里是沁多县的地理中心,离各个公社都比较近,而且它坐落在沁多公社。沁多不光比其他公社富裕些,他的主任也好
说话。父亲找到正在放羊的沁多公社主任商量,主任说:“a噢呀,一点点问题都没有。我的孩子能去上学。”父亲哈哈大笑,他明白这其间的情谊。沁多公社的招生让沁多主任出面,就能马到成功。③父亲把“一间房”隔出一间教室、两间宿舍和一小间办公室来。父亲琢磨:木头的隔墙再好不过,又轻便又不占地方。父亲骑着
日尕直奔阿尼琼贡,那里是整个沁多县唯一有树的地方。一阵寒暄之后,他对香萨主任说:“我们想伐几棵解板的树。”父亲还把需要木材的理由也说了。香萨主任沉吟着,突然冷下脸来:“b树上的鸟儿落在树上,沟里的斑鸠落在沟里,谁能说个不呢?但是今天我要说
啦,不成,树上的鸟儿树上不能落,沟里的斑鸠沟里不能去。山是神山,树是神树,我们从来没有伐过。”父亲没想到居然会遭到拒绝,只能笑着说:“那就不伐了,只当我没开口。”父亲知道,主任恐怕不是心疼几棵树,而是不支持办学,他总是觉得文化知识跟牧人毫不相干。{#{QQABbYKEogAg
AJJAABgCQwEaCgCQkACAAQgGhEAAoAAAQQNABAA=}#}4④后来,父亲只得用县里囤积不用的生牛皮隔出所需的教室和寝室,再用整张牛皮在门外的墙上挂起红漆写就的牌子,沁多小学就这样诞生了。⑤然后就是制订招生计划和教学计划,正忙活着,县委
书记王石来了,说副州长两次打来电话找父亲,要升父亲为副县长了。父亲说:c“我怎么能去?学校不办啦?还有什么比教育更重要?在沁多县甚至在整个阿尼玛卿州,教育几乎等于零呀!”王石说:“你要是实在不想去,就得尽快让学生坐满教室,学生来了这么多,不能不管吧?到那时
我们就有理由不放你。草原上办学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⑥父亲迎来了一段废寝忘食的日子,日尕跑得够快,差不多一天一个公社。公社主任们答应得都很好:噢呀,噢呀,让孩子们去就是啦。却
都是敷衍,没有一个学生被家长送往学校的。父亲又马不停蹄地开始跑第二遍,每到一个公社,直接跑到牧人家里,苦苦哀求,他这么一做,同情就来了,但就是没有一个牧人会让父亲带走自己的孩子。因为除了去阿尼琼贡学经,草原上的人不知道也不认为还有别的地方别的方式可以认字写字。⑦父亲沮丧得就像满草原的牧草,黄了
,眼看着枯萎衰败了。日尕的心情也不好起来,动作笨拙,无精打采不说,还老走错路。父亲说:“以前只要由着你走,每一次都能走得准确无误,现在怎么啦?是不是你已经知道我是浪费时间瞎忙活,就不到我想去的地方去啦?”就像现在,它居然把父亲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且毫无必要的地方。父亲埋怨道:“路是你走过的,
怎么能偏到这里来?方向完全不同啊。”日尕不服气地喷吐着鼻息,把头扭来扭去。父亲拍了它一下:“天就要黑啦,快往回走。”它不听话,还是照直往前走着。父亲真的生气了,勒紧缰绳,拉弯了它的头。日尕也生气了,长嘶一声,猛地抬起
前腿,差点把父亲甩下来,然后直奔前方。父亲喊着:“日尕,日尕,你竟敢对我这样?”但很快父亲就意识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气而是赔礼道歉,日尕没有胡来,而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带到一个对他有用的地方:一顶帐房和一群牛羊出现在山坳深处。他跳下马背,抚摸着日尕。紧接着他又发现
:日尕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一顶可以过夜的帐房,而是一个绝处逢生的希望:帐房里全是孤儿,衣袍褴褛。父亲不禁一阵欢喜,长舒一口气,对孩子们说他是专门来接他们的,县上决定所有孤儿都应该去“一间房”上学。⑧半个多月后,父亲的沁多小学开学了。学生除了白
唇鹿公社的十几个孤儿,还有沁多公社的三十多个学生。每天早晨的第一节课,父亲都要带着学生齐声朗读,有时是藏文诗,有时是汉文诗,有时是他自己编创的一些文句,比如:我生地球,仰观宇宙,大地为母,苍天为父,人人相亲,物物和睦,山
河俊秀,处处温柔,四海五洲,爱爱相守,家国必忧,做人为首……{#{QQABbYKEogAgAJJAABgCQwEaCgCQkACAAQgGhEAAoAAAQQNABAA=}#}5⑨过了些日子,最大的孤儿洛洛,忍不住问父亲,d“老师啦,当初你说是要我们去当阿卡②的,怎么又不当啦?”“不是不
当啦,是要当比阿卡更好的人。”“噢呀,老师是不是一个比阿卡更好的人?阿卡给人祈福要酥油要糌粑要肉食,老师什么也不要,还得倒给我们吃的用的。”“这算什么?老师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知识,到时候全都得送给你们。”洛洛想了想说:“明白啦,老师是公家人。”父亲又说
,“等你们上完沁多小学,再上一个更高级的学校,毕业后就都是公家人啦。”“啊嘘,真的吗?”父亲点点头,他很有信心,牧区缺少干部,选拔有文化的藏族人当干部是很自然的事。⑩洛洛从此变得更加懂事,喜欢学习。转眼冬天来临,雪沃草原,浩浩汤汤
翻起了白浪,仅仅下了半天,就已经一尺厚了。天上的还在落,地上的还在厚,雪朵大得如同盛开的雪莲……(有删改)【注】①日尕:马的名字。②阿卡:安多藏语中对藏传佛教僧人的一种称呼。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及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伐树”被
拒后,利用“囤积不用的生牛皮”、挂起“红漆写就的牌子”等细节都体现了他面对困难时的智慧。B.在教学过程中,父亲通过自己编创的文句来引导孩子们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共融共生,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C.小说以“冬天来临,雪沃草原”上的景象结尾,暗示着父亲在未来的办学之路上,将有
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D.县委书记王石由最初反对父亲办学到后来帮着出谋划策,这一变化表明他对父亲的理解和尊重,凸显了父亲形象。7.下列对小说人物语言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句沁多主任毫不犹豫的回答,表现
了他对父亲的信赖与支持,也暗含沁多主任与父亲往日的情谊。B.b句香萨主任用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回绝了父亲的请求,他的态度也代表着多数牧民对办学的想法。C.c句父亲连用三个反问表明了自己在升迁与办学中的抉择,强调了
父亲改变当地教育现状的决心之大。D.d句表现了洛洛对“上学”意义的困惑以及对父亲的不满,经由发问与解答,既见痼疾,又见希望。{#{QQABbYKEogAgAJJAABgCQwEaCgCQkACAAQgGhEAAo
AAAQQNABAA=}#}68.县委书记王石说“草原上办学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9.小说第⑦段用了大量篇幅描写父亲与马的对话与互动,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战,使士卒敢进而不敢退,退一寸者,必惩之以重刑,故可以取胜也。法①曰:“罚不迁列。”隋,大将杨素御戎
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对敌,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者不下十数人。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三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向者。将士股栗,有
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节选自《百战奇略·罚战》材料二:太宗曰:“严刑峻法使众畏我而不畏敌,朕甚惑.之。昔光武以孤军当.王莽百万之众,非有刑法临之,此何由乎?”靖曰:“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如陈胜、吴广败秦师,岂胜、广刑法能加于秦乎?光武之起,盖顺人心老怨莽也,况又王寻、玉邑不晓兵
法,徒夺兵众,所以自此败。臣案《孙子》曰:‘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此言凡将先有爱结于士,然后可以严刑也;若爱未加而独用峻法,鲜克济焉。”太宗曰:“《尚书》言;‘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何谓也?”靖曰:“爱设于先,威设于后,不可反是也。若威加于先,爱教于后,无益
于事矣。《尚书》所以慎戒其终,非所以作谋于始也。故孙子之法万代不刊。”太宗曰:“卿平萧铣,诸将皆欲藉伪臣家以赏士卒,独卿不从,以谓蒯通不戮于汉,既而江汉归顺。朕由是思古人有言曰:‘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其卿之谓乎?”靖曰:“汉光武平赤眉,入贼营
中案行,贼曰:‘萧王推赤心于人腹中。’此盖先料人情必非为恶,岂不豫虑哉!臣顷讨突厥,总蕃汉之众,出塞千里,未尝戮一扬千,斩一庄贾,亦推赤诚存至公而已矣。陛下过听,擢臣以不次之位,若于文武则何敢当。”(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①法:指《司马
法》,据说是姜子牙所著兵书。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卒未亲附A而罚之B则不服C已D亲附E而罚F不行G则H不可用。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
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又令二三百人复进”与《劝学》中“不复挺者”意思相同。B.惑,指感到困惑,与《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中的“惑”意思相同。C.当,“昔光武以孤军当王莽百万之众”与《登泰山记》中“崖限当道者”意思不同。{#{QQABbYKEogAgAJJ
AABgCQwEaCgCQkACAAQgGhEAAoAAAQQNABAA=}#}7D.附,使……亲附,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中的“泣”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素治军严整,每当将要对敌交战之时,他就搜求犯有过失的士卒而立即杀掉,被杀的人一次多则上百人,少亦不下十数人。B.李靖认为光武帝能凭借孤立无助的军队抵抗王莽的百万兵众,而不依赖刑法,是顺应了人们怨恨王莽的心意,加之王寻、王邑不懂兵法。C.李靖平定萧铣后,各位将领都想登记前朝官员财务赏
赐士卒,只有李靖没有这样做,太宗认为李靖就像蒯通一样文武双全。D.李靖讨伐突厥时,统领异族和汉族的兵众,出塞千里,不曾杀戮无辜之人,与汉光武帝一样以赤诚的心对待天下之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2)若爱未加而独用峻法,鲜克济焉。14.李靖对战争中的恩义与惩罚有哪些看法?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①
辛弃疾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泥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注】①范倅:
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临安。倅,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代有承明庐,为朝官夜值住宿的地方。③视草:为重命起草制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首句一“老”一“怯”,抓住词人心理描写,
写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哀叹、始终不得重用的失意和悲痛心情。B.上阕的最后两句运用列锦的手法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从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归家后的美好祝福。C.上阕写景造境思路清晰,词人从酒宴饯别写到归船
远行再到儿女团圆,三个场景由虚入实,层层推进。层次分明。D.上阕运用了直抒胸臆、侧面烘托、化用典故等手法,使作品既具有质朴通俗之效,又具有含蓄蕴藉之美。16.辛弃疾善于借送别、饮宴等社交题材来抒写胸襟。下阕先写他人,后写自身,情感富于{#{QQABbYKEogAgAJ
JAABgCQwEaCgCQkACAAQgGhEAAoAAAQQNABAA=}#}8变化,跌宕起伏。请结合下阕具体内容,简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蚯蚓外形弱小但因为心思专一
因而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螃蟹外形强大,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2)《师说》一文中“,”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而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3)苏
东坡在《赤壁赋》中提出了对宇宙与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那么“”。(4)《登泰山记》中,作者和友人坐在日观亭中等待日出,他从山巅向下俯视,见“,”真是众山如骰,其中一“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
概貌。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人们谈论健康、养生、消费等话题时,难免涉及食品内容。尤其是提到“过期食品”,准有人A,认为“过期食品不能吃”。孰料,偏偏有人反驳:你这也太偏激、太片面、太武断了吧。市场、超市和家里都
有过这样的场景:有人手拿包装食品,B地翻看,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地寻找……寻找什么呢?寻找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这个“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管有的辅以提示,可有时还是给人“躲猫猫”的感觉。有的标注在“犄角旮旯”里,位置不好找;有的老年人戴上老花镜,还是看得“两眼一抹黑”;有的标注易
蹭掉,易脱落,易涂抹。凡此种种,不仅给消费者造成不便和困惑,甚至带来食品安全的隐患。(甲)?从事食品、营养、医疗工作的专家们很是鼓励这般“较真”的询问。①针对食品过期后还能安全食用的困惑,②他们及时准确地开展科普宣传:③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特定条件下可
以保持其品质和安全性的时间。④食品保质期之所以存在的意义,⑤是为了给{#{QQABbYKEogAgAJJAABgCQwEaCgCQkACAAQgGhEAAoAAAQQNABAA=}#}9消费者划定一个“放心食用”的期限,也就是最佳食用日期,告诉你什么时间能吃、好吃。从理论上讲,超过
保质期的食品不应该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并不是说它一定就不安全了。在“保质期”内,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最佳,但并不意味着过了这个日期食品就不能食用了。也就是说,(乙),也不等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贮存
条件达标、包装完好、色香味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即使过了保质期,也是可以食用的。过期食品的话题还有很多。比如,没有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的剩饭剩菜,再吃时必须慎重;过期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并非只有因食用被细
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生物型”中毒,还有因食用过量的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化学型”中毒。此外,食品保质期并不仅仅是个日期,它是由不可分割的期限、贮存条件两个元素构成的,如果贮存条件不符合常温、冷藏、避光等要求,食品保质期很可能会缩短,甚至丧失安全性保障。18.第二段画
波浪线的句子中使用了“躲猫猫”“犄角旮旯”“两眼一抹黑”等熟语,请简要分析使用这些熟语的表达效果。(5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
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2.小月早餐想喝一杯燕麦片,却被妈妈以燕麦片已经过期一天会吃坏肚子为由制止了,妈妈把昨天的剩菜加热后让小月吃,她说蔬菜更有营养一些。你认为小月妈妈的行为合理吗?请结合材料内
容简要说明。(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苹果CEO库克说,我并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但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QQABbYKEogAgAJJAABgCQwEaCgCQkACAAQgGhEAAoAAAQQNABAA=}#}姓名:班级:学校考场:座号:考
生禁填缺考[]违纪[]贴条形码区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考试科目;如有条形码请在规定位置贴好。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严格按照题号在相
应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卷面清洁、不要装订、折叠、破损。5.正确填涂:错误填涂:✔▁▏○-1--2--3-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一)高三语文答题卡选择题(共9题,每小题3分
,满分27分)1.[A][B][C][D]2.[A][B][C][D]3.[A][B][C][D]6.[A][B][C][D]7.[A][B][C][D]10.[A][B][C][D][E][F][G][H]11.[A][B][C][D]12.[A][B][C][D]15.[A]
[B][C][D]4.(4分)5.(6分)8.(4分)9.(6分)13.(8分)(1)(2)14.(3分)16.(6分)17.(8分)(1)(2)(3)(4)18.(5分)19.(2分)AB20.(4分)21.(4分)甲:乙:22.(3分){#{QQABbYKEogAgAJJAABgCQ
wEaCgCQkACAAQgGhEAAoAAAQQNABAA=}#}-4--5--6-23.作文题(满分60分)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QQABbYKEogAgAJJAABgCQwEaCgCQkACAAQgGhEAAoAA
AQQNABAA=}#}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一)高三语文全部参考答案1.C【解析】A.“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错误,材料指出“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
时过早”。B.“不是……而是”判断错误,原文表述是“而这绝不只是量的差别”。D.“因为网络“写手”创作不出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错误,从原文“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
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无法推出选项观点。2.D【解析】D.“比喻”有误,运用的是类比论证;“以此来论证人工智能无法超越和取代人类”也有误,主要是论证AI写作无法像人类一样创作出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
学作品。3.A【解析】材料一的中心观点是:人工智能因为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作家。A.人工智能只能“由人”挑选出来,说明虽然“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完成诗歌创作或小说续写”,但人工智能无法“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有自身的局限性,可
以论证材料一的观点。B.说明“人工智能算法能对特定的结构化信息进行识别”,没有指出其局限性。C.说明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符号学习,没有指出其局限性。D.论证“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没有指出其局限性。4.①材料一主要从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性、
思维特点以及不能形成独立意识的角度来阐述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②材料二通过举典型事例及一些专家对AI续写所发表的见解,得出人工智能在多个方面不能和人类相比的结论。(每点2分)5.①不能深度挖掘人性,让人性在不同情节中进
行变化。原作在情节变化中揭示复杂人性,如忍让与贪婪,胆怯与勇敢,狡诈与智慧等;续作缺少这种挖掘。②缺乏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原作肯定人们对抗邪恶势力的勇气与智慧,而续作中人类抗争软弱消极,模糊了善恶的道德判断,消解了人的价值和尊严。③无法构造复杂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蒲松龄原作体现了人在与狼周旋时
的行为心理和社会意义,而续作一味强调暴力攻击,体现不出人的主体意识。(第①点2分,第②、③点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将有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错误。依据父亲办学也已
经得到支持,县委书记王石“草原上办学校,就是把星星搬到地上,再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和“洛洛从此变得更加懂事,喜欢学习”“雪朵大得如同盛开的雪莲……”可知,兴办教育的前路充满希望。故选C。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
人物语言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对父亲的不满”错误。原文“最大的孤儿洛洛,忍不住问父亲”“洛洛想了想说:‘明白啦,老师是公家人。’”“啊嘘,真的吗?”“父亲点点头,他很有信心,牧区缺少干部,选拔有文化的藏族人当干部是很自然的事”可知,洛洛对上学有疑惑,但是没有对父亲的不满。从父亲的回
答中可以看出他办教育的目的和初心,是让藏区的孩子能开启智慧,将来担当重任。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①“把星星搬到地上”将在草原上办教育比喻成把天上的星星搬到人间,可知其遇到的困难不少,写出了在草原上办学校的艰难;(或者,在草原
上建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的学校,学校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散落于各处的现状,形容其分布广而多;)②“把星星的光搬到人心里”将教育的教化育人比喻为将星星的光芒搬到人心里,即通过教育开启民智,强调了通过办学校来改变草原牧民落后观
念的重要性。9.①通过父亲因马走错路而引发对马的一系列言行,表现了父亲质疑、埋怨、生气、歉意的心情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②马以“喷吐着鼻息”“长嘶”方式回应父亲,则展现了马“坚持己见”为主人寻路的灵性与忠诚。饶有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父亲与马的对话与互动,不仅表现了草原上人与马如战友同伴般的
亲密关系,同时也引出下文中马带父亲找到孤儿,使父亲摆脱困境这一情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由原文“是不是你已经知道我是浪费时间瞎忙活,就不到我想去的地方去啦?”“父亲真的生气了,勒紧缰绳,拉弯了它的头”“日尕,日尕,你竟敢对我这样
?”“但很快父亲就意识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气而是赔礼道歉,日尕没有胡来,而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带到一个对他有用的地方”可知,小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让马有了人的感情。父亲像对待战友一般对马,和马引发一系列言行,比
如“知道我是浪费时间瞎忙活”表达了父亲对自己的怀疑,“每一次都能走得准确无误,现在怎么啦”把对自我的不满埋怨发泄到马身上,“父亲真的生气了”生气,“很快父亲就意识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气而是赔礼道歉”以及父亲对马的歉意等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写出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人物形象。由原文“日尕不服气地喷
吐着鼻息”“长嘶一声,猛地抬起前腿,差点把父亲甩下来,然后直奔前方”可知,通过写马的反应,正面写了马善于识途,甚至通人性的一面,它“坚持己见”最后证明是对的,为主人寻找到了方向。拟人的手法也让故事饶有趣味,增加了阅读的兴趣。由原文“路是你走过的
,怎么能偏到这里来?方向完全不同啊”“父亲拍了它一下:‘天就要黑啦,快往回走。’”“父亲喊着:‘日尕,日尕,你竟敢对我这样?’”“但很快父亲就意识到他要做的不是生气而是赔礼道歉,日尕没有胡来,而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带到一个对
他有用的地方”可知,父亲能与马对话,表达了藏区人对动物以人相待的做法。在父亲眼里,日尕不仅是马,更是陪伴自己的生灵,人与马如战友同伴般的亲密关系。并在其互动中,忠诚的马带领主人找到了方向,引出下文中马带父亲找到
孤儿,使父亲摆脱困境这一情节。10.BC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B(B项,“意思相同”错,《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中的“惑”意思是糊涂,形容词。)12.C(C项,“太宗认为李靖就像蒯通一样文武双全”错误,根据原文“卿平萧铣,诸将皆欲藉伪臣家以赏士卒,独卿不从,
以谓蒯通不戮于汉”“朕由是思古人有言曰:‘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其卿之谓乎?”可知,太宗认为李靖文武双全,但并没有说“像蒯通一样”。)13(1)兵家的胜败,情况各不相同,不能根据一件事来推断(所有的情况)。(“殊”“以”“推”各1分,句意1分)(2)如果没有施加恩义而
只是使用严峻的刑法,很少有能够成功的。(“加”“峻”“济”各1分,句意1分)14.①实施严峻的刑法需要以施加恩义为基础,否则很难成功。②爱要施于先,威要施于后,顺序不可颠倒。③把赤诚的心交存给天下,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杀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
料一:大凡在作战中,要使士卒在与敌人遭遇时,敢于奋勇前进而不敢后退,而对于畏敌后退一步的,必须用重刑加以惩处,这样就可以打胜仗。诚如《司马法》所说:“惩罚罪过要就地执行,绝不迁延姑息。”隋朝时期,大将杨素治军严整,他的部队如有违犯军令的人,立即处斩,而绝不宽容。每当将要对敌交战之时,
他就搜求犯有过失的士卒而立即杀掉,被杀的人多者一次上百人,少者也不下十数人。鲜血流遍帐前,而杨素却谈笑风生,若无其事。到了与敌对阵交战之时,他先令三百人进击敌人,若能攻陷敌阵也就罢了,如果不能冲破敌阵而活着回来的,不论多少都全部杀掉。然后又派二三百人再去进攻,对于不能陷阵而生还者仍如旧法全部杀掉
。将士们因此而震惧,人人抱定必死之志奋勇杀敌,所以每战都能获胜。材料二:太宗说:“严刑峻法使大家害怕我却不害怕敌人,我对此十分困惑。当初光武帝凭借一支孤立无助的军队抵抗王莽的百万兵众,并没有刑法摆在士兵面前,这是什么原因呢?”李靖说:“兵家的胜败,情况各不相同,不可以根据一件事来
推断(所有的情况)。就像陈胜、吴广使秦国军队失败,难道陈胜、吴广能对秦施加刑法吗?光武的崛起,只不过是顺应了人们怨恨王莽的心意罢了,更何况加之王寻、王邑不懂得兵法,只不过是夸耀人多,所以从此败落。我探究
《孙子》中所说的:‘将帅在士卒尚未亲附之时就处罚,他们就会不服从;如果士卒已经真心依附而受到处罚仍不能执行,也不能用来作战。’这句话说的是大多都要先用恩义结交兵士,然后才可以实施严峻的刑法。如果没有施加恩义而
只是使用严峻的刑法,很少有能够成功的。”太宗说:“《尚书》上说:‘威胜于爱,事情就可以成功;爱胜于威,事情就不可以成功。’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李靖说:“爱要施于先,威要施于后,而不可与此相反。如果威施于前,爱施于后来补救,对于事情没有什么
好处了。《尚书》是用来告诫人们要终生谨慎戒备,并不是用来告诫人们要谋划于事情的开始。所以《孙子》所传授的方法永世不变。”太宗说:“你平定萧铣,各位将领都想登记前朝官员(财务)来赏赐士卒,只有你不愿这样做,由此可以解释蒯通不被汉杀戮的原
因,不久江汉归顺。我因此想到古人有句话说:‘文能使大家依附,武能够威慑敌人。’大概说的就是你吧?”李靖说:“汉光武平定赤眉军,进入敌人军营探查他们的行踪,敌人说:‘萧王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怎么能不让别人忠诚)。’这大概就是预先料想到人情一定不是为恶的,怎么能不提
前考虑呢!我不久前讨伐突厥,统领异族和汉族的兵众,出塞千里,不曾杀戮一扬千,斩杀一个商人,把赤诚的心交存给天下罢了。陛下误听,没有按照次序来提拔臣下,如果用文武双全(来评价我),怎么敢当呢?”15.C(改正:三个场景由实入虚)16.
①首先词人先以昂扬的笔调写“···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想象友人将得以重用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福。(2分)②接着情感转入低沉,借“故人”之问,道“愁肠,泥酒只依然”写出自己借酒浇愁的困境和报国无门的悲愤。(2分
)③最后再次提振精神,以空弦虚射惊落雁表达对自己不甘沉沦,杀敌报国的渴望。(2分)17.(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4)稍见云中白
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18.这三个熟语都具有口语化的特点,(1分)贴近生活,凸显了人们在生活中因“保质期”而产生的困扰;(2分)同时增强了科普文的通俗性和形象性,语言通俗生动、活泼有趣,有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分析的是熟语的表达效果,熟语主要
有口语化、生活化、通俗化,趣味性等特点,围绕这些来分析即可。19.A谈虎色变/忐忑不安B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不厌其烦(每处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先分析上下文,
确定画横线处需要表达什么意思,再来思考能表达相关意思的成语。18.第①处,修改示例:针对食品过期后是否还能安全食用的困惑。第④处,修改示例:食品保质期存在的意义。(每处2分,修改符合要求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①处不合逻辑,第④处语意重复。21.甲:食品过期还能不能吃乙:过
期不等于变质(每处2分,符合要求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衔接的能力。甲处,根据后面的问号和回答的内容可知,是要询问食品过期能不能吃的问题。第②处,根据下文“也不等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可知,前面应
该填“不等于……”之类的语句。22.①小月妈妈的行为不合理。②燕麦片过期一天并不一定就不安全了,只要贮存条件合适,也可以适当食用。③剩菜虽然没有“保质期”,但有可能因细菌等污染而引起中毒。(每点1分,其他答案,比如回答合理的,言之
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最佳答案是回答不合理,但如果回答合理也不能完全算错。解答本题只要找出题目内容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即可。23.写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
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助苹果CEO库克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引发我们思考,当机器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在库克的原话里,他之所以不担心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是因为机器归根到底只是辅助人的工具。更精良
的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价值,更有尊严。而人有灵魂、信仰和价值观,有自信可以控制机器。但若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则就失去了“人”的独特性与价值。那么“人”的价值体现在何处?“人”的哪些特性是机器无法“拟人”的?如人的情感,人的态度,人的价值观,人的思想
,这些是机器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材料的重点在后半句,“人像机器一样思考”意味着人失去了自己的东西,如个人的思想、喜好,而被机器人同化,一切都变成程式的东西,众生一面,这对于人类来说,是最可怕的。那么,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呢?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赋予技术应有的价值,保持开放,有信任和创造力,让所有人都受到保护,我们希望这些努力为全世界的人类带来福利。写作时,应当充分借助当今工业经济急速发展、机器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劳动便捷这一背景来讨论
机器与人类自我价值的问题。对此,首先可以分析科技发展、机器进步等带来的利弊之处,然后说明,我们应该运用好机器,让它减轻人的低级劳动,使人有更多精力发展自己的智慧劳动,而不是消除人的劳动,损害人劳动的自我价值。此外,还可强调思考对于人的
重要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我们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的本质特征”,警醒读者认识到人类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从而引发我们产生如何不让机器损害人的思考,如我们作为青年学习者,不能一味依赖人工智能搜索答案,而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学习和训练。
参考立意:1.只要有思考能力,人的价值便永不会灭。2.不要在机器洪流与信息洪流中迷失自我。3.“兼收并蓄”,不断提高辨识和利用科技的能力。例文:莫让机器扼住咽喉《流浪地球2》中,神通广大的幕后黑手Moss,让人产生智能机器具有的“智商”已经超出人类,未来极有
可能超出人类控制的错觉。长此以往,人们不仅担心机器会变得像人一样思考,越来越厉害,更害怕人在机器的助力下,人只能像机器一样思考,机械、冷血。其实,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就能很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造福人类;过于依赖,无节制
地开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机器亦如是。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作为其产物之一因植入“高智商”的智能芯片,精密的程序设置而表现的“心灵手巧”。在一定指令指挥下,它们能够从事人类所从事的工作,而且一些人类无法完成的高惊险工作,机器人也能排除万难,顺利完成。正是有了智能机器人的使用,不仅把人类的
双手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还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更降低了行业风险。因为彰显出这些优点,机器人成为时代发展的新宠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就机器人的本质属性而言,它只是一种工具,没有生命气息,更不会思考。一切操作的完成
是在事先设定的程序指挥下进行,它不会自动根据要求调整“劳动方式”,更不会进行自主创新。一旦条件和环境变化,它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从表面看,机器人能够上天入地,可以“下海捉鳖”,其本领让人望尘莫及。也正是如此,人们对人自身价
值的认定开始发生变化。殊不知,机器人的“思考”和“工作”都是在人的调控中完成的: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设计合适的模型;按照工作的需要,设定与之相匹配的程序。如果没有人类智力的先期付出,机器人只是一个工艺摆件,除了供世人欣赏,不会有任何的实际运用价值。人类有聪
明的大脑,会思考,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与水平,不断创造和发明新的科技工具为我所用。在整个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只要不丧失,高科技的工具再“聪明”,再会“思考”,也逃不出人的“五指山”。如果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位于机器,让大脑始终处于休眠状态
,被解放的双手长时间闲置,用进废退,人类就可能沦为机器的附庸。Moss的“伟力”并非意味着机器人的“智商”超过人类,图恒宇这一个意外就是最好的说明。追根溯源,机器人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是人赋予的。智能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传统的东西,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
,在智能“无所不能”的发展前景中,只要人的主体地位不缺失,智能就不可能危及人类,更不会“给人类文明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