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风景谈 秦腔.docx,共(12)页,373.91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cec525ad70622e41d4666baeb9b45f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7课风景谈秦腔开卷有益(一)初识您,是通过一篇《白杨礼赞》,让我们看到了如白杨树一般,平凡而不普通的北方抗日军民。众所周知,您是现代著名作家,您的现代小说,独树一帜,创造了与时代同步的全景化史诗风格,却往往忽略了您的另一个身份——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员,中国第一批共产党
员,文坛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二)历史是如此的深重,历史是如此的灿烂。脚下的每一步路,似乎都成了对时间和空间的穿越。在现代,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遗产少之又少,如果我们现在还不保护它们,那我们中华儿女岂不是太对不起以前的辛苦劳动者了吗?古老的中华民族,面对头顶上的那
片天空,迷惑,畏惧,无奈而又向往。谁会想到千百年后的文化遗产,会成为中华儿女探索的终点呢?戈宝权先生说,您“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和新文学运动的事业”。从1920年到1981年,您用一生的时间书写初心——追随着党,追求着共产主义理想。究其根本,就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初心,矢志不渝
,至死也不变。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1.文学常识“中国革命文
艺奠基人”——茅盾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
动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腐蚀》《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宿莽》《委曲》;散文集《白杨礼赞》《印象·思想·回忆》《炮火的洗礼》《时间的记录》;话剧剧本《清明前后》;中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作品集《茅盾文集》《茅盾选集》《茅盾全集》等。1949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1949年10月-1965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1978年3月-1981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老骥伏枥。瞑想峻坂巅,追云栖月。寒雾迷濛岭树,望中蓊郁。琼楼玉宇渺茫处,倚苍穹,连蜷雌霓。罡风乍起,天
旋地转,只余寥寂。——茅盾《桂枝香·咏时事》“鬼才”——贾平凹贾平凹,1952年生,陕西人,是新时期小说、诗歌、散文“三马并进”的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说《废都》《腊月·正月》《浮躁》;散文《秦腔》《月迹》《丑石》。他的散文陕西特色很浓,常常坦率、真诚地
表现自己,他善于运用朴素、自然的写实手法,在似乎漫不经心地描绘人们的生活与风情中,萦绕着一种使人深思的哲理,给读者一种社会、人生的启迪。他的脚步沉重,世上最沉的是什么,他知道了,不是金子,也不是石头,是腿。
——贾平凹《秦腔》2.写作背景(1)《风景谈》是创作于1940年底,当时茅盾在重庆。全面抗战爆发后,茅盾对国民党统治者深感失望,由新疆,经兰州、西安抵达延安。在延安他亲身感受到了延安抗日军民的火热的战斗生活,平等民主自由气氛。边区军民爆发出来的
热情使抗战时的延安到处弥漫着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耳闻目睹的一切使茅盾感受很深。而国民党的达官贵人整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甚至利用职权大发国难财。这一切同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抗日军民的火热的战斗生活形成鲜明对比,颓败不堪的现
实让茅盾感到彻骨的心寒,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延安抗日军民的火热的战斗生活的向往。白色恐怖下的重庆,不能公开发表讴歌赞美延安抗日军民的文章,在此情况下茅盾只能用艺术手法创作《风景谈》,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2)贾平凹是地地道道的陕西农村人。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艺术观念、文
化传统等是形成贾平凹散文地域特质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即使身处城市多年,他依然不改乡音,不忘乡情。黄土高原的野山野地、一草一木、乡亲父老,连同那高亢的秦腔、自足自乐的生活方式一起,构成了贾平凹全部创作的“根”,也构成了他散文创作中鲜明的民俗性和地域文化意识。《秦腔》就属于这类题材。3.相
关知识秦腔秦腔是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这是陕西人民对家乡戏曲艺术的赞词。唱戏大声吼起来,说的是秦腔声如黄河奔腾,如华山宏伟,如黄土深厚,高亢的秦腔融有山地民歌的吆喝和西北民
风的淳朴。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桄桄”声)。语言建构与运用——新知预习,语言构建作业时间:20分钟1.给
下列加点字注音。①黑魆魆.()②掮.()着犁③干坼.()④妩.()媚⑤怡.()然自然⑥山坳.()⑦掬.()起水来⑧荷.()枪⑨煨.()熟⑩麻酥酥.()⑪帽翎.()2.易混字形。①lí()头猞lì()蛤l
í()②méi()公河峨méi()妩mèi()③山ào()执niù()黑yǒu()④chāi()开zhé()旧地chè()⑤línɡ()毛自xǔ()yì()赞⑥wēi()倚wèi()饭wēi()炖3.词语积累黑
魆魆:形容黑暗。魆:暗促膝:形容靠近。促,挨近。札记:指随时记录下来的读书心得或见闻。瞥见:一眼就看见了。瞥,很快地看一下。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自足的样子。内生活:内心生活,指精神世界。思维发展与提升——合作
学习,疑点探析一、理解《风景谈》1.第1段写猩猩峡外的“沙漠驼铃”采用了什么写法?这一描写和后面的议论的关系怎么样?答:2.“石洞雨景”为什么要选在雨天、荒山、石洞做背景?这一段采用对比的写法,又有什么作用?答:3.“民族的精神”在课文里指的是怎样的精神?
课文是怎样加以表现的?答:4.文中的议论性的语句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二、理解《秦腔》1.如何理解“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中“神圣”的含义?答: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广漠旷远的八百
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答: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读写迁移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素材一①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叮当,叮当,送到你的耳鼓,而
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叮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②那边的山
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
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③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晖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
,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④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
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⑤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素
材二贾平凹在棣花街生活了十九年,陕南农村滋养了他的灵魂,即使他披上了“城市皮”,内心仍对故土的人事物满怀感激和怀念,所以在面对棣花街破旧的老街,消失的土地,逝去的人之时,他会有悲伤,有迷惘,想要留住熟悉的记忆,于是,贾平凹产生了想为棣花街写一些东西的冲动,“我决心以这本书
为故乡竖起一块碑子。”书稿写了整整一年九个月,贾平凹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缺席了多少会议被领导批评,拒绝了多少应酬让朋友们恨骂。”伟大的作家有着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有为时代发声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驱动着他们孜孜不
倦进行创作。【应用角度】“责任感”“专注”“记忆”等。(二)素材这样运用责任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起的公仆丰碑;责任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责任是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锻造的
烈火金刚;责任是贾平凹“我决心以这本书(《秦腔》)为故乡竖起一块碑子”的执着……责任,让你的人生辉煌璀璨,与日月争辉。二、书声琅琅——由此及彼,拓展视野将革命与文学相融的时代反思者——茅盾微传茅盾(1896-19
81),1896年7月4日诞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一个姓沈的家庭,取名德鸿,字雁冰,小名燕昌。笔名有玄珠、方璧等。“茅盾”是120多个笔名中使用频率最高、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心怀天下,志在鸿鹄。乌镇,这个太湖边的鱼米之乡,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物产丰富,较早具有开放意识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的茅
盾,耳濡目染,自小就心怀天下,彰显了文豪气质。12岁时茅盾在会考作文中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并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志在鸿鹄》的文章,通过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先生很是赞赏,夸赞他“将来能为文者”。
入主“商务”,锐意改革。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茅盾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在上海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不久,接受商务印书馆聘任,全面革新《小说月报》,把握住了新文学的发展规律,坚决与旧文学决裂,革新的《小说月报》吸引了广大青年读者,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
贡献。文学创作,反思现实。在小说创作领域,茅盾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发展“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建立起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茅盾把理论应用在实践中,如《幻灭》《动
摇》《追求》,通过对革命分子心灵世界细腻入微的描写,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革命营垒中存在的矛盾与分化,显示了茅盾对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的认识;小说《子夜》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剖析中国社会的现实主义巨著,是“五四”以来艺术上最成功的现代长篇小说;《林家铺子》《多角关系》《春
蚕》《秋收》《残冬》等则是以家乡社会为背景的小说。在散文方面,《故乡杂记》《风景谈》《白杨礼赞》《交易所速记》等精致蕴藉,“理”与“情”、“议论”与“具象”相互融合,摇曳多姿,是文人书面语的典范。不仅如此,茅盾在弥留之际决定捐出25万元
积蓄,作为今后长篇小说优秀新作的奖励基金,创设“茅盾文学奖”。红学研究,独成一家。茅盾一生热爱红学,能完整背诵120回《红楼梦》,对此郑振铎持怀疑态度,结果输得心服口服。在研究方面撰有《节本红楼梦导言》和《关于曹雪芹——纪念曹雪芹
逝世二百周年》,后者是他红学论文的代表作,从补作、续作、摹仿和改编、评注、索隐五大方面论述了《红楼梦》的巨大影响。茅盾先生曾说:“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真正不朽的艺术。”拓展阅读一虹茅盾阅读提示一般文中
反复出现的事物或者作者重点描述的事件往往具有象征义,与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在这篇散文里,有哪些反复出现的事物?它(们)具有怎样的象征义?与主题又有着怎样的联系?选文不知在什么时候,金红色的太阳光已经铺满了北面的一带山峰。但我的窗前依然洒着绵绵的细
雨。早先已经听人说过这里的天气不很好。敢就是指这样的一边耀着阳光,一边却落着泥人的细雨?光景是多少像故乡的黄梅时节呀!出太阳,又下雨。但前晚是有过浓霜的了。气温是华氏表四十度。无论如何,太阳光是欢迎的。我坐在南窗下看N.Evréinoff的剧本。看这本书,已经是第三次了
;可是对于那个象征了顾问和援助者,并且另有五个人物代表他的多方面的人格的剧中主人公Paraclete,我还是不知道应该憎呢或是爱?这不是也很像今天这出太阳又下雨的天气么?我放下书,凝眸遥瞩东面的披着斜阳的金衣的山峰,我的思想跑得远远的。我觉得这山顶的几簇白房屋就仿佛是中古时代
的堡垒;那里面的主人应该是全身裹着铁皮的骑士和轻盈婀娜的美人。欧洲的骑士样的武士,岂不是曾在这里横行过一世?百余年前,这群山环抱的故都,岂不是曾有些挥着十八贯的铁棒的壮士?岂不是余风流沫尚像地下泉似地
激荡着这个近代化的散文的都市?低下头去,我浸入于缥缈的沉思中了。当我再抬头时,咄!分明的一道彩虹划破了蔚蓝的晚空。什么时候它出来,我不知道;但现在它像一座长桥,宛宛地从东面山顶的白房屋后面,跨到北面的一个较高的青翠的山峰。呵,你虹!古代希腊人说你是渡了麦丘立到冥国内索回春之女神,
你是美丽的希望的象征!但虹一样的希望也太使人伤心。于是我又恍惚看见穿了锁子铠,戴着铁面具的骑士涌现在这半空的彩桥上;他是要找他曾经发过誓矢忠不二的“贵夫人”呢?还是要扫除人间的不平?抑或他就是狐假虎威的“鹰骑士”?天色渐渐黑下来了,书桌上的电灯突然放光,我从幻想中抽身。像中世纪骑士那样站在
虹的桥上,高揭着什么怪好听的旗号,而实在只是出风头,或竟是待价而沽,这样的新式骑士,在“新黑暗时代”的今日,大概是不会少有的罢?(原载《小说月报》第20卷第3号,1929年3月10日出版)拓展阅读二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陈忠实我第一次看老
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
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
,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
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
,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锣鼓敲响,间以
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
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
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
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
马叫的声音……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
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
漫……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
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
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
,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
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和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
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