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朝阳民族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缺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10.792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朝阳民族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缺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朝阳民族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缺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朝阳民族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缺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朝阳民族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缺答案.docx,共(5)页,110.79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c603504f31fd9b377464a6501e943b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签对应位置。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合6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

政治制度的反映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特点有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③饲

养家畜④种植农作物⑤有成熟文字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3.《诗经·生民》记载:“夏祖女修吞神珠生大禹;商祖女简狄吞玄鸟卵生契;周祖姜嫄踩巨人脚印生弃。”这些传说A.是研究早期社会的可靠史料B.表明王权具有迷信神秘色彩C.说明早期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

.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4.《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下列与材料记载相关的有A.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B.青铜器是主要的生产工具C.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D.绢帛是贵族们的主要衣

料5.《三字经》中讲到:“夏(禹)传子(启),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主要反映出在夏朝出现了A.社会等级制度B.内服外服制度C.王位世袭制度D.财产私有制度6.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了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

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D.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7.商朝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此可知A.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B.王位世袭制的完善C.中央集

权制度逐渐确立D.贵族政治正式形成8.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

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9.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是宁波人,其家谱《雨上屠氏家谱》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珍藏,到目前为止,在天一阁珍藏的新老家谱有600多种。下列制度中,与国人重视修订族谱现象相关的是A

.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官制10.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则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这说明当时A.等级制度的丧

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11.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B.②C.④D.③12.周初,武王把最得力的辅臣召公、尚父周公等分

封在王畿四周及戎夷附近的边境地区,让他们在封国内建军守土,让这些封国的军队抵御异族的侵扰。从边境到镐京王畿之间,四周封国数百,形成多重封国屏障。这表明西周实施分封制是A.奖赏开国功臣的客观要求B.藩屏

王室的政治需要C.效法殷商分而治之的必然D.社会生产状况的反映13.如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14.中国历史上系统提出并实践重农思想是在战国时期。下列体现

商鞅重农思想的措施是A.推行县制B.统一度量衡C.鼓励耕织D.实行二十等爵制15.《吕氏春秋》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此说法意在强调A.恢复周王的高度集权B.统一集权可以结束动乱C.战乱给社会带来灾难D.

社会等级秩序遭到破坏16.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战国时期,魏、楚、秦、韩等国变法更是以选贤任能作为任官标准。这些做法A.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

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17.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

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儒、道、法、墨B.道、儒、法、墨C.儒、法、道、墨D.道、法、儒、墨18.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

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孟子D.荀子19.《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一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①小农经济②工商食官制度③儒家伦理道德④法家法治观念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20.《考工记》

记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等手工业品闻名于世。这一现象说明A.特色手工业生产出现B.地区间经济差距拉大C.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D.区域性经济竞争激烈21.下图是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

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

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22.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中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

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下列哪些观点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能时刻激励我们不断前行?①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②主张“贵贱有序”③主张“有教无类”④主张“德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3.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老庄哲学的影响B.孔孟之道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2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下列主张反映这一社会状况的是A.克己复礼B.道法自然C.制天命而用之D

.以刑止刑25.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26.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

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A.仁者爱人B.君主法治C.礼乐规范D.三省吾身27.《论语·子路》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楚国令尹叶

公对孔子说:“我的邻里有个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孔子说:“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表明孔子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C.认为法治存在地域

性D.主张以仁政代替法治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2

9.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A.确立起皇帝制度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D.加强了基层治理30.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

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B.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彻底否定C.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D.秦的统一

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

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32.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天定,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33.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34.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有

了纠纷,需要打官司的话,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A.御史大夫B.县令C.丞相D.郡守35.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

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D.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36.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还有人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始皇得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A.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创立了皇帝制度和郡县制C.实施分割相权的制度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7.在

评论秦朝的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B.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一文字平南越38.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大一统国家的

建立与巩固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9.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和西汉设置刺史,其相同的职能是A.执掌军政大权B.负责审核政令C.负责草拟政令D.监察地方高官40.下表列出了秦朝在中央设置的九卿中部分官员的职能。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官

员职能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其外交事务宗正主管皇室事务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少府主管皇室财政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D.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41

.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相比A.生产工具的进步B.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的确立C.社会观念的变化D.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42.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出土有大量食品,包括肉食品、鸡蛋、鱼类、农产品、蔬菜、水果等。食品的烹制相当讲究,使用了调味品和香料。食物有当地出产的,也有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材料说明这一时期A.南北经济水平差

别不大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国家陆路交通十分发达D.实施黄老政治成效显现43.西汉初期,不定期的派遣御史分行各郡,监察地方官政绩。汉武帝时划分天下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依皇帝制订的《六条问事》监察辖区内豪强、官吏及其子弟。汉宣帝时派使臣“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

得失”。这反映了西汉时期①监察方式的不断丰富、完善②刺史的设立不利于中央集权③政府扩大了地方的信息来源④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工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4.刘邦登基诏书称,基于推翻暴秦、消灭项羽,功劳最大者为帝;次者为王为侯;最末为战士,可以分到一定的田地。这主要说明汉初A.等

级秩序影响战争胜负B.权力分配具有军功色彩C.统治基础呈现多元态势D.社会关系不稳定性增强45.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有利于

丝路的繁荣有序C.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46.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47.董仲舒

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宣扬“仁政”思想B.神化封建统治C.宣扬“民本”思想D.反对苛政4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49

.如图为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的西汉长信宫灯。宫灯灯体为一通体羹金、双手执灯媳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该文物可以说明这一时期A.青铜器礼器平民化趋势凸显B.中原地区手工业发达C.官营手工业技艺高超D.中山靖王在诸侯中地位特殊50.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

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51.西汉海昏侯刘贺当过27天皇帝,后被辅政大臣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为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事件从实质上说明当时A.外戚宦官势力专权乱政B.“

天人感应”学说深入人心C.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D.分封诸侯威胁中央集权52.刘邦一入关中便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A.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B.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C.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53.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废文、景两帝时的“四铢半两”,改行“三铢钱”,并收回封国的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这一做法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利于

稳定社会经济秩序D.实践“无为而治”理念54.《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推行推恩令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55.某命令让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

项命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这个命令是A.实行“削藩令”B.实行行省制C.实行“推恩令”D.实行三省六部制56.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②春秋时期商

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7.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58.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

背景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59.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将西汉至新莽时期长安之外的五大重要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称为“五都”。王莽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材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的高度繁

荣B.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C.政府注重对市场的管理D.工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60.西汉时期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流行的概念:“用贫求富”之道,“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终止C.

农业发展受限D.对外贸易空前活跃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合40分。)61.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

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

华帝国:秦与汉》(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6分)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

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影响。(9分)6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

、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材料二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

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

、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6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分)(3)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2分)(4)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4分)

6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

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政治制度及其特点。(4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