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395.29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9993e1983947123ed728e584155a91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哈密市八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共50分。)1.如图为中国古代铜钱铸造量统计图(单位:万贯)。图中某一时期铜钱铸造量大减主
要是由于()A.实物交换逐渐兴起B.新型货币流通市场C.外国白银大量流入D.国家赋役统一征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趋势可得出,宋代铜钱铸造量大减,这主要是因为此时出现了纸币,B项正确;当时并不
流行实物交换,排除A项;CD项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D项。故选B项。2.《汉书.食货志》记载,秦钱太重,汉初铸荚饯,文帝铸四铢钱,皆质劣量轻,且放任民间私铸,货币轻重大小不一、币制混乱。武帝铸五铢钱,禁止私铸,统一币制,
通行全国,国家财政得以安定富实。这表明()A.汉初社会经济的艰难发展B.改革币制使财政收入增加C.制币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D.货币演变推进治理的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政府对币制的不断改革
过程,有利于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体现社会治理的不断改进,D项正确;币制改革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艰难,汉初文景之治经济取得较好发展,排除A项;当币制改革符合社会经济需要,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就会增加,如果改革不符合现实状况,不利于
经济发展,政府税收难以增长,排除B项;材料与制币技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下图漫画反映了70年代西欧国家对美元态度。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的A.日元是最主要的世界货币B.西欧国家放弃了使用美元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国际经济
新秩序开始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结合材料“用美元结算我心脏受不了”等信息,可知美元的地位受到冲击,布雷顿体系走向瓦解,C项正确;材料
无法体现日元的货币地位,排除A项;“放弃”使用美元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开始”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4.“它是二战后新霸权对旧霸权的取代,是世界经济权益的再平衡,是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同时“对二战后欧
洲的重建以及现代经济与金融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指的是()A.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B.关贸总协定C.世界贸易组织D.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是世界经济权益的再平衡,是国际
金融秩序的重构”“对二战后………现代经济与金融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表明是确立以美元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D项正确;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与材料信
息不符,排除A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二战后的世界贸易体系,不是金融体系,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发展,是世界贸易体系,不是金融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5.如表是唐宋岁入总额中钱币所占之百分比,从中可知,盛唐以后三百余
年的中国社会中()年代岁入总额岁入钱数百分比天宝八年(749—750)52300000+2000000+3.9%天禧五年15085010026530000+17.6%皇祐元年(1049—1050)126251964390000003
09%治平二年(1065—1066)11613840560000000+51.6%.A.货币经济对自然经济形成冲击B.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C.商税收入占比呈现出稳定增长D.赋役征收已实现货币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第四栏分析,钱币收
入已经占比超过一半,说明货币经济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冲击,A项正确;根据表格第二栏总额变化的分析可知不是稳步增长,排除B项;从表格第三栏钱数分析,在增长,但不一定都是商税收入,排除C项;从表格第四栏分析,没有实现货币化,排除D项。故选A项。6.宋代法律明文规定,(租佃制下
)佃农有权选择土地所有者签订租佃契约;签订租佃契约,必须遵循自愿原则;租佃契约履行完毕,是否续约,由契约双方当事人自主决定;地主对客户不得有任何限制,客户起移也无须地主出具凭由;佃户对租佃契约约定以外的其他义务有权拒绝。这反映了宋代
()A.人身依附关系宽松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政策C.封建经济发展繁荣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租佃关系十分普遍,地主和佃农通过契约确定权利和义务,正是
封建经济发展繁荣的产物,C项说法符合史实,C项正确;在宋代租佃制下,佃农和地主的利益得到法律保护。从保护内容来看,A项有所体现,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是租佃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不是租佃关系出现的根源,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租佃关系不能等同于雇佣关系,
排除D项。故选C项。7.关税制度古已有之,中国一直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历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下列有关近现代中国海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B.北洋政府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C.南京国民
政府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实现了关税自主D.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收回海关管理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废除列强在华一切特权,收回海关管理权,D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并没有完全丧失关税自主权,排除
A项;1937年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并非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但不能完全自主得制定关税,排除C项。故选D项。8.北魏统治中期,北方豪族“就耕良田,广为产业”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这一现象表明()A.基层社会治理亟待变革B.统治秩序逐渐瓦解C.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加强D.土地兼并受到抑制【答案】A【解析】【详解】从北方豪族“就耕良田,广为产业”“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所以五十、三十家方为
一户”可以看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了中央集权,急需通过变革地方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统治秩序瓦解,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中现象相违背,排除。故选A项。9.洪武元年(1368年)的《大明令》规定:凡鳏寡孤独,
每月官给粮米三斗,每岁给绵布一匹,务在存恤。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常加体察。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法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财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反映了明代初期(
)A.民主法治体系日渐完善B.弱势群体获得了有效救助C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D.社会救济完全由官府负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十分重视“鳏寡孤独”的生活情况,并采取各种惩戒措施,因为这涉及到社会矛盾的激化与社会的稳定,说
明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C项正确;明朝并没有民主体系,排除A项;“有效”错误,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0.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开篇阐述道,“为建立联邦老年待遇,授权各州就老年、盲人、依靠他
人生活者和残疾儿童、母亲和儿童福利、公共健康、失业补偿作出充分的法律保障,以及提供总的福利;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委员会;提高专项税收,以及其他目的,特制订本法”。美国的《社会保障法》()①是缓解经济危机的重要举措②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③是国家干预经济观念的产物④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建立联邦老年待遇,授权各州就老年、盲人、依靠他人生活者和残疾儿童、母亲和儿童福利、公共健康、失业补偿作出充分的法律保障,以及提供总的福利”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保障.对象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对他们提供救助,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
响,故①的表述正确。福利制度的实质是国民经济的再次分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故③的表述正确。材料中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以及其他福利措施,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故④的表述正确,C项正确;当时条件下,福利制度没有做到全民覆盖
,②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11.下图为云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东汉陶制水田模型》,外形酷似鸳鸯火锅,一半是农田,一半是池塘,中间还摆放有陶制的鸭子、鱼、荷叶、莲蓬等,一派水乡泽国的繁荣景象,它生动展现
了云南先民()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领先世界的农业生产技术C.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D.庄园化的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一半是农田,一半是池塘,中间还摆放有陶制的鸭子、鱼、荷叶、莲蓬等”体现了云南先民利用南方自然条件在水田中种植农田并进行
养殖的情况,生动展现了云南先民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情况,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精耕细作,排除A项;领先世界的说法在材料中不能看出,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能看出是庄园化的农田,排除D项。故选C项。12.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
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番薯、番茄、番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不断解体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C.贸易体系
逐步转换D.朝贡关系强弱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秦汉到唐宋外来农作物一般被命名为胡,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名称为番,清朝以后为洋,这与中国与西域、中亚地区相对平等的贸易到传统宗藩体制下的朝贡贸易到伴随
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新的物种传入中国有关,体现的是贸易体系的逐步转换,C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鸦片战争以后,与题干中秦汉至唐宋、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命名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自秦汉至明清天下观念一直都是中国是天下之中,排除B项;
秦汉时期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及清朝以后的对外交流都不是朝贡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13.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18世纪,北美已经有蛋壳、西西里岛、白、红几种小麦。以下关于小麦的传播说
法正确的是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②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③小麦的传播根本上改变了欧洲殖民者扩张的手段④小麦在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的第一大农作物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麦由欧洲移民
带到美洲,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于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的第一大农作物,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项;欧洲殖民者扩张的手段是由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决定的,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4.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
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B.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了食品的健康和美味C.技术进步解决了食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D.依靠新闻媒体监管食品安
全成为各国的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工业革命后技术的发展,促使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A项正确;食品的健康需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保证了”的说法太绝对,
排除B项:“技术进步解决了食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依靠新闻媒体监管”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5.二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
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了()A.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C.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D.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宣布
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及所学知识,可得知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一度针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而加拿大、澳大利亚虽然与美国同一
阵线,但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反映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联粮食紧张,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排除B项;材料
中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主要是指美国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而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恰恰反映的是国家利益的需要超越了冷战思维。排除C项。故选D项。16.西周时期,宗子“必皆有土之君”,卿大夫“有分土,而无分
民”,亦不能建立宗族;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庶子地主亦可聚族而居、尊祖敬宗。这说明()A.族田有助于增强宗族凝聚力B.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互为表里C.血缘政治衰落助推经济发展D.土地制度变革导致宗法制衰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宗法制下的
宗子“必皆有土之君”,只有对土地具备法权意义上的所有或领有,才能收恤族人,而卿大夫有土地却无处分权,则无法建立宗族,这一时期因为只有贵族持有土地,因此宗法呈现贵族化;而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日渐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有,他们也可以建立宗族,宗法实施范
围下移,D项正确;材料中所论述的“有土”是宗子或地主持有的土地,而非族田,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土地制度变迁对政治的影响,而非政治变革对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7.18世纪60年
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政治、思想等诸多领域的变革。下列项中,属于工业革命引起的变革有()①建立文官制度②成立东印度公司③禁止黑奴贸易④出现汽船、火车A.①
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推动了政治体制从贵族化向精英化平民化的演进,于是需要一套合适的文官制度选拔官员,所以①符合题意;工业革命的进步解放了非洲的奴隶,资本主
义国家需要的是广大的海外市场而不再是廉价劳动力,加之黑奴的反抗,西方国家宣布废除奴隶贸易,所以③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汽船、火车均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③④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成
立东印度公司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需要,不是工业革命引起的变革,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8.托玛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2.0”是公司之
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这一阶段A.世界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B.世界
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C.中国抓住每次发展的机遇D.科技革命中心一直在西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0年一直到2000年,世界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A项正确;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中国并未抓住三次科技
革命的有利时机,排除C项;二战后的科技革命中心在美国,排除D项。故选A项。19.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联邦德国,国内则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
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一重大调整A.加速了全球科技重心的转移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主要得益于国际形势的缓和D.直接诱导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答案】A【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对国内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调整及转移,发展高新技术,说明世界科技中心发生转移,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B项;当时处
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国际形势日趋紧张,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并非诱导,排除D项。故选A项。20.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
中心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数量大幅度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缘于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由此出现了一批专业化市镇,这也表明
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全国经济中心”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其他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无法做出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21.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对此
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872年数据)10%—1913年15%11%13%8%4%A.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B.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C.以国家干预为核心促进贸易发展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以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出现于罗斯福新政时期,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这一政策,但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从1870年到1913年,英法等国占比下降,美德俄等国占比上升,各
国之间占比差距缩小,由此可知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2.如图为1887年汉口海关一份报告的部分内容。该内容反映出近代中国()A.
外国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B.农业经济商品化困难重重C.社会半殖民地化环境的影响D.海关管理权被掠夺危害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洋行)买主以市场主人的安闲态度对待市场”“特别是经营上等茶的外商利润很大,而中国商人的损失极重”,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
,中国商品市场的控制权始终掌握在列强手中,使得中国人在正常的商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C项正确;茶叶是中国本土农产品,排除A项;中国茶叶的出口买卖反映了战后中国逐步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经济商品化,排除B项;海关管理权被掠
夺主要体现在外商在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上占据优势,而当时中国商人损失极重是因为整个国内市场的主导权掌握在列强手中,排除D项。故选C项。23.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边是垄断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大量销毁农产品。而另--边却有无数人饥肠辘辘,四处流
浪,不少人因饥饿而死。据此可知()A.生产过剩严重影响人民生活B.政府自由放任政策危害严重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救济落后D.美国的新政措施具有局限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大量销毁农产品……无数人饥肠辘辘,四处流浪
,不少人因饥饿而死”,可以看出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仍然实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危害严重,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美国自由放任带来的危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救济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国的新政,排除D项。故选B项。24.1995年,美国三家银行在因特网上联合成立了全
球第一家网上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它仅占半层楼面,但其业务遍布美国各州,包括电子钞票兑付、在线交易登记、支票转账等,使其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办理各种银行服务。这一现象表明金融发展的趋势是()A.金融电子化B.金融机构规模化C.金融全球化D.金融市
场一体化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仅占半层楼面,但其业务遍布美国各州,包括电子钞票兑付、在线交易登记、支票转账等,使其客户可以足不出户的办理各种银行服务”可知,网络银行占地小,业务范围广,方便人们网上办理,体现了金融电子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金融机构规模大小,排除B项;C项材料
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市场的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A项。25.18世纪80年代,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是德国这一时期的主要职业教育学校类型。德国公民普遍认为,具有某种职业资格是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先决条件。国家在教育方面,大力投入经费,推动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影响德
国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A.政府和社会大力推广职业教育B.本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的影响C.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D.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劳动者提出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80年代”的时间信息,实科
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成为德国这一时期的主要职业教育学校类型,并且国家大力发展义务教育,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的发展和对公民素质的提高的结果,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三道题26、27、28共50分)26.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
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
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材料二美国是最早开展社区组织工作的西方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关于社区的法律制度,从国家层面出发,有《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
社区管理职能,是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的,通常包含董事会、执行总裁、正式员工和志愿者。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美国的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在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强
了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包罗万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摘编自杨浩勃《美国社区管理模式对深圳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基层管理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城市社区管理的异同。(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城市基层管理带来的共同启示。【答案】(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或国企改革
)推进,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政府的积极推动;城市化加快,基层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对外开放,学习借鉴西方基层管理的先进经验。(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相同点∶依法管理;有非营利组织参与;体现民主色
彩。(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不同点∶中国社区起步晚,美国较早;中国社区组织有一定有行政色彩,美国社区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产生;中国居民主要通过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参与社区事务,美国主要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参与社区管理。(答出任意
两点即可)(3)重视顶层设计;重视立法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动员多种力量参与基层管理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它围绕中美城市管理的要点,言之成理亦可得分)【解析】【详解】(1)根据“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
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和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即可,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或国企改革)推进,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政府的积极推动;城市化加快,基层治
理问题日益突出。对外开放,学习借鉴西方基层管理的先进经验。(2)相同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关于社区的法律制度”得出依法管理;根据“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
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逼布美国的各个社区”得出有非营利组织参与;“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是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的”得出体现民主色彩。不同点∶注意角度,
从中美社区出现时间、产生方式、居民具体参与形式等角度对比。相同点、不同点分别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综合分析材料得出,注意语言概括提炼,其它围绕中美城市管理的要点,言之成理亦可得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重视顶层设计;重视立法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及时
调整管理方式;动员多种力量参与基层管理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其市舶税制的课征内容有三:其一为舶脚,据船舶的运载量课征;其二为进奉,即外国商人向朝廷进贡的货物;其三为收市,即
朝廷所要收购的货物。唐政府对外籍商舶“提取十分之三的货物,把其余的十分之七交还商人。”外国商船在市舶司完成登记,查验文书后依次课征关税,所余货物即可进行自由贸易。中国商船出海贸易,一般也按上述制度征税。市舶税是唐王朝的重要财政收
入之一,德宗时,岭南节度使王锷在广州办理外贸,所得的收益就相当于两税的收入。——摘编自齐海鹏、孙文学《中国财政史》材料二近代中国海关依据不平等条约而设立,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各国支持,使得总税务司在内的绝大部分洋员由英国人担任。这种状态下的中国海关庞杂无比
,除了进行税务和海务的本职管理外,还要确保清政府按条约规定的方式进行贸易。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至于总税务司以海关的名义举办的洋务活动和外交活动更不胜枚举,海关几成“业余外交部”。——摘编自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
史长编》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均要求对明显过高的税率做局部调整,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随后各地海关开始改革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报关制度,恢复海关征税和
海关统计。同时将关税收入统归中央,关税单独计征,与外贸利润分开交库。——摘编自岑维廉等《关税理论与中国关税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市舶税制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海关管
理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关改革的意义。【答案】(1)主要内容:定立课征内容,舶脚、进奉与收市三种;固定课征税率,十分之三;规范课征程序,登记、查验文书后依次课征;明确课征对象,进出口
商船均需缴税。主要原因: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航范围延伸,海上贸易兴盛;外贸收益可观,市舶税成为唐朝的重要财政来源;唐政府加强对贸易秩序监管的需要。(2)特点:半殖民地色彩突出;近代化程度较高;职权扩张显著。(3)意义:有利于推进海关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有利于扩大进出口;有利于引进海外资金与技术;增加
了中央财政收入;服务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等。【解析】【详解】(1)主要内容:根据材料“朝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其市舶税制的课征内容有三:其一为舶脚,据船舶的运载量课征;其二为进奉,即外国商人向朝廷进贡的货物;其三为收市,即朝廷所要收购的货物”可分析得出定立课征内容,舶脚、进奉与收市三种;根据材料“
提取十分之三的货物,把其余的十分之七交还商人”可分析得出固定课征税率,十分之三;根据材料“外国商船在市舶司完成登记,查验文书后依次课征关税,所余货物即可进行自由贸易”可分析得出规范课征程序,登记、查验文书后依次课征;根据材料
“中国商船出海贸易,一般也按上述制度征税”可分析得出明确课征对象,进出口商船均需缴税。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市舶税是唐王朝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德宗时,岭南节度使王锷在广州办理外贸,所得的收益就相当于两税的收入”可分析得出外贸收益可观,市舶税成为唐朝的重要财政来源;根
据材料可知,唐朝统治者制定详细的市舶税制内容,这适应了唐政府加强对贸易秩序监管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不仅陆上丝绸之路发达,海上丝绸之路也得到发展,海上贸易兴盛。(2)特点:根据材料“近代中国海关依据不平等条
约而设立,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各国支持,使得总税务司在内的绝大部分洋员由英国人担任”可分析得出半殖民地色彩突出;根据材料“这种状态下的中国海关庞杂无比,除了进行税务和海务的本职管理外,还要确保清政府按条约规定的方式进行贸易”可分析得
出近代化程度较高;根据材料“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可分析得出职权扩张显著。(3)意义:根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均要求对明显过高的税率做局部调整,以扩大对外经济技
术交流”可分析得出有利于引进海外资金与技术;根据材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可分析得出有利于扩大进出口;根据材料“随后各地海关开始改革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报关制度,恢复海关征税和海关统计”可分析得出有利于推进海关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根据材料“同时将关税收入统归中央,
关税单独计征,与外贸利润分开交库”可分析得出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关改革务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建立前,苏联已与东北根据地开展了地方性的经贸合作。1950年,随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相
关协定的签订,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到1959年,两国贸易总额增加到20.97亿美元,是1950年的6倍。中国向苏联提供苏联所急需的橡胶、有色金属、羊毛、黄麻、大米、猪肉和烟草等原料和农副产品,以换取苏联的机器设备和成套设备等。除此之外,中苏还以技术协定、人员交流等形式进行科技合
作。为适应两国贸易需要,中苏还决定发展并完善铁路运输路线,加强了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摘编自禹丹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研究》材料二2000~2019年中国同俄罗斯商品贸易示意图——数据来源于
张小女《中俄商品贸易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俄商品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商品贸易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双方贸易保持稳定与快速发
展;双方经济合作有所发展且合作领域较为广泛;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增多。(2)变化:双边贸易额逐渐上升;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增加,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增长,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原因:经济全球化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俄国矿产资源丰富;中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到1959年,两国贸易总额增加到20.97亿美元,是1950年的6倍”,概括得出双方贸易保持稳定与快速发
展;根据“中国向苏联提供苏联所急需的橡胶、有色金属、羊毛、黄麻、大米、猪肉和烟草等原料和农副产品,以换取苏联的机器设备和成套设备等。除此之外,中苏还以技术协定、人员交流等形式进行科技合作”,概括得出双方经济合作有所发展且合作领域
较为广泛;根据“中苏还以技术协定、人员交流等形式进行科技合作”得出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增多。【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示意图,可从双边贸易额逐渐上升;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增加,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增长,贸易结构逐步优化等角度
进行总结。原因:应从中、俄两方面分析,从经济全球化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俄国矿产资源丰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等方面进行总结。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