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共(27)页,3.17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7cbda2ee4375ab55bf536d6033efc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蛋白质—DNA复合体是细胞内一种特殊的复合物。下列关于蛋白质—DNA复合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蛋白质—DNA复合体可以被龙胆紫染液染色B.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为蛋白质—DNA复合体C.原核细胞进
行DNA复制时有蛋白质—DNA复合体出现D.HIV进行增殖的过程中会出现蛋白质—DNA复合体【答案】B【解析】【分析】DNA复制形成DNA和DNA转录形成RNA时,均需要相应的酶与DNA结合催化相应过程的
完成,所以均会形成蛋白质—DNA复合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详解】A、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属于蛋白质—DNA复合体,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染色,A正确;B、真核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为DNA,而不是蛋白质—DNA复合体,B错误;C、原核细胞
进行DNA复制时DNA聚合酶会与DNA结合形成蛋白质—DNA复合体,C正确;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HIV进行增殖时先通过逆转录获得DNA,再通过DNA转录生成RNA,在转录时会出现蛋白质—DNA复合体,D正
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DNA复合体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DNA复制和转录时需要相应的酶与DNA结合的过程。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于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
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B.真核细胞中存在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表面的甲胎蛋白等蛋白质会增加D.乳酸菌、硝化细菌
都是原核细胞生物,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4.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
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A错误;B、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其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C、细胞在癌变过程
中,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表面的甲胎蛋白等蛋白质会增加,而糖蛋白等物质会减少,C正确;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细胞生物,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D正确。故选A。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学家一般采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转移规律B.提取绿叶中色素和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时均需酒精,但使用目的不同C.在过氧化氢溶液充足的情况下,若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浓度,则酶的活性更高,反应更快D.用洋葱鳞片叶外表
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紫色逐渐加深,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提取叶绿体色素、脂肪的鉴定、探究酶的活性、质壁分
离和复原等实验,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科学家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元素的转移情况,从而探明了物质的转化途径,A正确;B、提取绿叶中色素实验中无水乙醇(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检测花生
子叶切片中脂肪实验中,用50%的酒精为的是洗去浮色,B正确;C、提高酶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提高酶的活性,C错误;D、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失水,所以液泡体积逐渐变小,紫色逐渐加深,细胞吸
水能力逐渐增强,D正确。故选C。4.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物是位于核孔上与核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是导致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原因。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可能
与mRNA不能进入细胞质有关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一般不发生核孔运输障碍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D.蛋白质、D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有关【
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由题意知,心房颤动
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因此房颤与核质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而核膜为双层膜,包含四层磷脂分子,A错误;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更没有核孔,B错误;C、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的,C正确;D、核孔是RNA、蛋
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进出,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5.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和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下列与通道蛋白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B
.K+通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通道蛋白运输时没有选择性,比通道直径小的物质可自由通过D.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水通道蛋白是由细胞核中的基
因控制合成的,通过囊泡运输到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参与水分的重吸收;钾离子通道也位于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关闭时不能运输钾离子,钾离子通道打开后,钾离子通过该通道蛋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水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中,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钾离子通道运输钾离子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正确;C、通道蛋白运输物质时具有选择性,如水通道蛋白只能运输水分、钾离子通道蛋白只能运输钾离子,C错误;D、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机体可
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C。6.取紫色洋葱A和B的外表皮细胞分别制成5组临时装片,在装片上依次滴加5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当原生质体体积不再变化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B对照得出:A的细胞液起始
浓度大于BB.5种蔗糖溶液中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乙、丁、甲、戊、丙C.甲中A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甲组的蔗糖溶液浓度等于A的细胞液浓度D.丙中A的体积增大的过程中,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直至细胞液的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2、据图分析,当原生质层的体积大于0,说明细胞
吸水,即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当原生质层的体积等于0,说明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即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当原生质层的体积小于0,说明细胞失水,即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详解】A、据图
分析,将紫色洋葱A和B的外表皮细胞分别放在五种同一浓度的外界溶液中,A的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体的体积都比B的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体的体积大,说明洋葱A的外表皮细胞吸水较多或失水较少,进而说明A的细胞液起始浓度大于B,A正确;B、观察紫色洋葱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体积越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
甲~戊5种蔗糖溶液中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乙、丁、甲、戊、丙,B正确;C、甲中A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甲组的蔗糖溶液浓度等于A的细胞液浓度,C正确;D、丙中A的体积增大的过程中,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直至水分子的
进出动态平衡,由于细胞壁的保护作用,此时细胞液的平均浓度仍然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原理和条件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
酸来分解淀粉。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将pH为13的溶液调到pH为7后
试管中淀粉含量基本不变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实验时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
再混合,A正确;B.在pH为3和9时两只试管中的淀粉剩余量相同,但pH为3时,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酸也会促进淀粉水解,而pH为9时只有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两种pH下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是不同的,即pH为3和9时酶的活性不同,B错误;C.pH为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再将p
H调为7时,反应速率不变,即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正确;D.pH为1的时候淀粉酶失活,此时只有酸在促进淀粉水解,而此时的水解效果比在pH是7时淀粉酶降低的活化能要低,因此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D正确。因
此,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特性。8.H+-ATP合成酶是线粒体内重要的酶,若使用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选择性诱发癌细胞的凋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H+-ATP合成酶在
叶绿体内也有,在细菌体内没有B.H+-ATP合成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H+-ATP合成酶的催化C.ATP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D.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H+-ATP合成
酶参与合成ATP,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细菌内,A错误。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线粒体H+-ATP合成酶的功能主要是合成ATP和转运H+,因此ATP的合成需要H+-ATP合成酶的催化,B正确。ATP可溶于水,既可注射也可口服,C正确。H+-ATP合成酶
抑制剂可选择性诱发癌细胞的凋亡,因此其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D正确。9.如图为在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乙比植物甲对CO2浓度更敏
感B.当CO2吸收量为c时,植物甲与植物乙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相等C.d点时植物甲细胞内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D.弱光条件下,b点将向右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示为在最适温度
和光照强度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与纵坐标相交时,两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a值代表甲植物的呼吸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强,与横坐标相交的点代表二氧化碳补偿点,该点植物的光合
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c点表示甲、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两者的呼吸速率不等,因此两者的实际光合速率也不等。【详解】A、据图分析,环境中CO2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植物乙CO2的吸收量降低幅度大,而植物甲CO2的吸收量保持不变,可见植物乙比植物甲对CO2浓度更敏感,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点时甲、乙两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不等,说明两者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不等,B错误;C、d点时植物甲细胞内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两者细胞内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C正确;D、弱光条件下,植物
甲的光合速率降低,而呼吸速率基本不变,因此b点将向右移动,D正确。故选B。10.杀伤细胞攻击被感染细胞导致其死亡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导致细胞凋亡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统称为凋亡诱导因子。杀伤细胞能够分泌Fas配体作为凋
亡信号与靶细胞表面的凋亡受体Fas蛋白结合,从而启动细胞内的凋亡程序使靶细胞发生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as蛋白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B.癌变后的细胞对各种凋亡诱导因子的敏感性增强C.若Fas蛋白基因突变,则靶细胞的凋亡过程会加快D.
Fas配体与Fas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
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它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3、癌细胞的主
要特征: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详解】A、Fas蛋白是靶细胞表面
的特异性受体,不是信号分子,不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A错误;B、癌变细胞能无限增殖,是因为对各种凋亡诱导因子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启动癌细胞中的凋亡程序所致,B错误;C、若控制Fas蛋白的基因突变而引起Fas蛋白结构改变,则Fas配体不能发挥凋亡信号分子的作用,从而不能启动细胞
内的凋亡程序使靶细胞发生凋亡,C错误;D、Fas配体是T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Fas蛋白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借助背景资料考查细胞凋亡、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癌细胞特点等知识,解题关键是准确获取题
干信息,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及癌细胞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11.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果酒、果醋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制作腐乳、泡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制作果酒、果醋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制作腐乳、泡菜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制
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所需的温度条件相同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的发酵液均为酸性,相应菌种均有一定耐酸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
最好是弱酸性。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3、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
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详解】A、制作果酒的菌种酵母菌和制作腐乳的菌种毛霉都属于真核生物,制作果醋
的菌种醋酸菌和制作泡菜的菌种乳酸菌都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B、制作果酒、泡菜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腐乳制作和果醋制作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错误;C、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所需的温度条件各不相同,C错误;D、制
作果酒、果醋、泡菜的过程中,其产物均会导致发酵液呈酸性,据此可推测相应菌种均有一定耐酸能力,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四个发酵过程中利用的菌种的类型及其代谢类型,并根据各自的发酵条件分析答
题。12.研究小组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探究某河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每一个浓度涂布四个平板,并且设置空白对照组。下列关于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A.涂布前,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燃尽后还要冷却8~10sB.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的皿盖上做标
记,以避免混淆,并将培养皿倒置培养C.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时,四个培养皿上的菌落数无论多少,都要全部平均D.若空白对照组上有5个菌落,则实验组数据基础上减去5,以获得最准确数据【答案】A【解析】【分析】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目的是让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
得到由这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单个群落。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详解】A、使用
涂布器在酒精灯下涂布时,要先将涂布器沾有少量酒精进行灼烧灭菌,燃尽后还要冷却8~10s再进行涂布,A正确;B、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的皿底上做标记,B错误;C、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C错误;D、若空白对照
组上有5个菌落,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与计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过程、细节的掌握,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13.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分离、鉴别的营养基础,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及培养基的描述错误的是()A.牛肉膏蛋白胨培
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菌落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B.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C.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
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D.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必须包含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及琼脂【答案】D【解析】【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
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
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2、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比真菌的多,所以为了确保稀释后能形成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培养皿,测定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
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3、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详解】A、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
大于前者,说明前者是具有筛选作用的,A正确;B、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B正确;C、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不同,细菌大约占70%~90%,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C正确;D、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
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需要琼脂,液体培养基不需要琼脂,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选择培养基及其应用的理解与运用。14.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
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A.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C.过程③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D.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答案】C【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①是去掉植物细胞壁,②是用
紫外线诱导染色体变异,③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详解】A、过程1是获得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细胞壁分解,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将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
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故过程②通过紫外线照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B正确;C、灭活的病毒诱导是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
用物理法、化学法,C错误;D、实验最终将不抗盐的普通小麦和抗盐的偃麦草整合形成耐盐小麦,说明耐盐小麦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对过程②的分析,考生需要结合题干中
的信息作答。15.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可获得多种功能细胞,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激素注射促进雌鼠产生更多的卵母细胞B.a处细胞和b处细胞内含有的核基因不同,所以全能性高低不同C.用胰蛋白酶处理a处细胞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
细胞D.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出的各种细胞都需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答案】ABC【解析】【分析】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2.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
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详解】A、为了获得更多的囊胚,可以采用激素促进成熟雌性个体超数排卵,但不是产生更多的卵母细胞,A错误;B、细胞a和
细胞b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故核基因相同,B错误;C、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首先必须用胰蛋白酶处理内细胞团,在体外分离、培养才能获得胚胎干细胞,C错误;D、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在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以维持培养液的pH,D正确。故选ABC
。二、选择题16.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衰老、损伤的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自噬体的膜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B.图中的水解酶是在自噬溶酶体中合成的C.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
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还可能被细胞再度利用【答案】ACD【解析】【分析】1、溶酶体:“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
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排出细胞外。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详解】A、自噬体是双层膜,应该含4层磷脂分子,A正确;B、水解酶大多是蛋白质,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合成,B错误;C、图中溶酶体膜与自噬体膜的相互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被细胞再度利用或者排除细胞外,D正确。故选ACD。【点睛】本题以细胞自噬为载体,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难度适中。17
.下图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缺氧情况下,阶段C受抑制,阶段A、B不受抑制B.在阶段A,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D.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阶段B,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答案】C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
分析可知:阶段A为糖酵解过程,即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即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即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图中物质①为二氧化碳,物质②为水。【详解】A、在缺氧情况下,阶段C受抑制,进而阶段A、B也
受影响,A错误;B、阶段A为糖酵解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两个含三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丙酮酸中,B错误;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与氧结合生成水,C正确;D、阶段B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其反应物为丙酮酸和水,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正确。故选C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下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
期处于图1的CD段B.图1中BC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之比,其中BC段表示每条
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
=1:2;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于图1的CD段,A正确;B、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此时细
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但核DNA含量加倍,B错误;C、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表示G1期或有丝分裂末期,对应图1中的A→B段或E→F段,C错误;D、图2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
况不存在,D正确。故选B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各柱形图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9.营养缺陷型
菌株是指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特殊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菌株。可自然产生或人工诱导获得。用一定方法诱变大肠杆菌并将其接种到甲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将获得的菌落影印接种(不
改变菌落位置)到乙、丙两培养基中进一步培养一段时间,可筛选出营养缺陷型的菌株,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大肠杆菌接种到甲培养基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B.甲、丙培养基中均添加了特殊营养物质C.乙培养基中能生长的为所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D.影印培养法使
用的是固体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培养【答案】BD【解析】【分析】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
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足够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菌落。3、影印培养试验主要是一个为了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培养出相同的菌落的试验。【详解】A、由菌落的分布情况可知,将大肠杆菌接种到甲培养皿的
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B、根据甲、丙两培养基中菌落位置可知,甲中的菌种在丙培养基中均能生长,再结合乙培养基中菌落的生长情况,可推测甲培养基和丙培养基都添加了某种特殊物质,B正确;C、乙培养皿中不能生长的为所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C错误;
D、分析图示可知,影印培养法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培养,D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结合影印培养实验,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求考生能结合题中影印接种法的信息,分析实验结果。2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首席科学家、动物克隆与受精生物学学科带头人陈大元曾主持科研攻关项目——“攀登”,进行大熊猫的异种克隆。他们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核放入兔子的去核卵母细胞之中,并使其成功发育成囊胚,标志着异种核质相容的问题得到解决,异种克隆
大熊猫迈过了第一道“坎”。然后至关重要的是选择一种合适的“代孕母体”。下图是该研究的理论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甲、乙分别是指大熊猫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B.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
斥反应C.重组细胞发育到囊胚阶段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营养液D.步骤甲和步骤乙中的供体和受体需要同期发情处理【答案】AB【解析】【分析】大熊猫的异种克隆思路为将大熊猫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兔子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进行体外培养获得重组胚胎,发育成囊胚时移植到一种合适的“代孕母体”,从而产下克隆幼崽。【详解
】A、步骤甲、乙分别指的是体细胞核移植、将重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中,A正确;B、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C、重组细胞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卵细胞,C错误;D、步骤甲和步骤乙中的供体和受体不需要同期发情处理,D错误。故选AB。【点睛】本题考查体细胞克隆的相关
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非选择题21.有迁移能力的动物细胞边缘常见不规则突出物,曾被认为是细胞膜碎片。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电镜下发现这些突出物具有石榴状结构(P
LS)。请回答问题:(1)具有迁移能力的细胞中存在图1所示结构,此结构体现了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功能。(2)科研人员分析了PLS中蛋白质的来源及其功能,结果如图2,发现与“PLS是细胞膜碎片”的观点不符。理由是:该结构中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研人员为研究PLS的形成与细胞迁移的关系,分别用细胞迁移促进剂和抑制剂处理有迁移能力的细胞,实验结果如图3。据图3分析,PLS的形成与细胞迁移有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抑制剂处理后,PLS最可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中被分解。(4)具有迁移能力的细胞可普遍形成PLS,后续细胞摄取PLS后可获知细胞的迁移线等信息。综上分析,PLS可能与细胞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答案】(1).物质运输、信
息交流、催化(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不仅来自于细胞膜,也不只具有细胞膜蛋白的功能(3).促进细胞迁移,PLS增多(抑制细胞迁移,PLS减少)(4).溶酶体(5).信息交流(通信)【解析】【分析】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在物质运输中起运输载体的作用;分布在膜表面的蛋白质类的酶,具有催化作用;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免疫相关。2、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
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和“消化车间”。【详解】(1)分析图1可以看出,该结构能运输H+,并催化ATP的合成,说明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物质运输、信息交流、催化等功能。(2)通过图2可以看出,该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等,功能中显示也不只具有细胞膜蛋白的功能,故PLS细
胞是细胞膜碎片的观点不对。(3)由图3可以看出,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比较,促进细胞迁移,PLS增多;抑制细胞迁移,PLS减少,故PLS的形成与细胞迁移有关。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故细胞抑制剂处理后,PLS最可能在溶酶体中被分解。(4
)由信息“细胞摄取PLS后可获知细胞的迁移线等信息”说明PLS的形成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点睛】本题结合各种图示,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2.为了探究空间搭载对植物光合作
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粳稻东农416(DN416)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请回答问题:(1)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色素能够捕获光能,经过暗反应这些能量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将DN416的种子空间搭载12天后,返回地面在原环境中种植,测定其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张开的程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1对照组实验组Pn25.52.18.46Gs253.62191.84叶绿素含量(mg/g)35.1226.35①气孔导度的变化主要
影响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阶段,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CO2浓度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种)。②据表中数据分析,DN416的净光合速率降低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探究空间搭载后叶绿素含量变化影响DN416光合作用的机制,研究人员做了进一步检测。光系统是由蛋白质和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具有吸收、传
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包括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PSⅡ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图中PQ、Cytbf、PC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其中PQ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将H+运输到类囊体腔中,虚线为H+的
运输过程。①ATP合成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合成ATP依赖于类囊体薄膜两侧的H+浓度差,图中使膜两侧H+浓度差增加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叶绿素荧光参数是描述植物光合作用状况的数值,Fo反映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能力,Fv/Fm反映P
SⅡ的电子传递效率。研究人员测定了(2)中不同组别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现实验组中Fo和Fv/Fm均比对照组低,请推测叶绿素含量变化影响DN416光合作用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1).类囊体薄膜(2).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3).暗(4).温度、光照强度(5).空间搭载后DN416的Gs和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说明空间搭载抑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
暗反应,从而降低了DN416的净光合速率(6).水光解产生氢离子、氢离子在膜外与NADP+结合形成NADPH、PQ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将H+运输到类囊体腔中(7).DN416叶绿素含量的减少,降低了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效率,进而降低光合作用速率【解析】【分析】
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粳稻东农416(DN416)是否空间搭载12天,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张开的程度)和叶绿素含量,数据表明空间搭载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减小。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叶
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能够捕获光能,这些能量经过转换,最终将光能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①气孔导度通过影响二氧化碳的供应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CO2浓度外还有温度和光照强度。②光合色素可吸收光能
,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气孔导度可影响二氧化碳进入细胞,进而影响暗反应,据表分析可知,空间搭载后DN416的Gs和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说明空间搭载抑制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从而降低了DN416的净光合速率。(3)①图中
水光解产生氢离子,使类囊体腔内氢离子浓度升高,氢离子在叶绿体基质中与NADP+结合形成NADPH使叶绿体基质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同时还可以通过PQ运回到类囊体腔内,使类囊体腔内氢离子浓度升高,这样就保持了叶绿体膜
两侧的H+浓度差。②根据题表和题意分析可知,DN416叶绿素含量的减少,降低了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效率,进而降低光合作用速率,所以实验组中Fo和Fv/Fm均比对照组低。【点睛】本题结合图表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因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3.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
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选项中正常情况下不可以发生图1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根尖分生区细胞B.神经细胞C.胚胎干细胞D.叶肉细胞E.肌细胞F.造血干细胞(2)处于检验点
3的细胞应处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形态。(3)胸腺嘧啶核苷(TdR)可抑制细胞DNA合成,检验点2的作用是检验细胞中未复制的DNA是否受到损伤,试问用TdR作用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后,细胞能否通过检验点2并说明原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_________________。(5)有些癌症采用放射性治疗效果较好,放疗前用药物使癌细胞同步化,治疗效果
会更好。诱导细胞同步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DNA合成阻断法、分裂中期阻断法。后者可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癌细胞停滞于中期,主要激活的检验点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DE(2).甲(3).能,原因是检验点2的作用是检验细胞中
未复制的DNA是否受到损伤,TdR的作用是抑制细胞DNA合成,因此,无论是否加入TdR后,都能通过检验点2,若加入TdR,在通过检验点2后DNA无法继续复制(4).染色体数不变,核DNA数加倍(5).监测点
5(6).监测点4【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
板上;(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分裂间期的变化时期主要特点G1期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RNA和其他分子;细胞器可能复制;
准备物质、能量和酶S期DNA分子进行自我复制;动物细胞进行新的中心粒装配G2期与G1期相似,但产生分子数量少;合成有丝分裂的引发物质3、分析题图,图1表示细胞周期,监测点1位于G1期;监测点2位于S期;监测点3位于G2期;监测点4位于分裂中期;监测点5位于分裂后期。
图2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前期;丙为分裂中期;丁、戊为分裂后期,己为分裂末期。【详解】(1)A、根尖分生区细胞能够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B、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正确;C、胚胎干细胞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C错误;D、植物叶肉细胞
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无细胞周期,D正确;E、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无细胞周期,E正确;F、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形成新细胞,具有细胞周期,F错误。故选BDE。(2)检验点3位于分裂间期的G2期,对应图2中的甲。(3)检验点2
的作用是检验细胞中未复制的DNA是否受到损伤,TdR的作用是抑制细胞DNA合成,因此,无论是否加入TdR后,都能通过检验点2,若加入TdR,在通过检验点2后DNA无法继续复制。(4)细胞在S期已经完成DNA的复制,与G1期相比,G2期细胞中DNA数量加倍,染色休数
量不变,此时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染色体发生分离并到达细胞两极发生在分裂期的后期,因此决定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监测点5。(5)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癌细胞停滞于中期,主要激活位于分裂中期的检验点4。【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
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各时期的细胞图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4.水稻穗粒数可影响水稻产量。研究者筛选到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并进行了相关研究。(1)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_______
__________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2)研究者分别用EcoRⅠ、HindⅢ、BamlⅠ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用HindⅢ处理野生
型的总DNA,处理后进行电泳,使长短不同的DNA片段分离。电泳后的DNA与DNA分子探针(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DNA片段)进行杂交,得到下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①据图分析,突变体经不同限制酶处理均出现杂交带,而__________
_____,表明T-DNA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注:T-DNA上没有EcoRⅠ、HindⅢ、BamlⅠ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②不同酶切结果,杂交带的位置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不同。③由实验
结果判断突变体为T-DNA单个位点插入,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如下图所示),用______________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再利用图中的引物_____________组合进行PCR,
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子链延伸方向为:5’→3’)。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4)研究发现,该突变体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据此推测B基因
可能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水稻穗粒的形成。(5)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粒数少的低产水稻品系2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其产量,下列思路最可行的是__________a.对水稻品系2进行60Co照射,选取
性状优良植株b.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2植株c.将此突变体与水稻品系2杂交,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答案】(1).染色体DNA(或“核基因组”)(2).突变体在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带,野生型无条带,Ti质粒有杂交带(3
).不同酶切后含T-DNA的片段长度(4).用三种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杂交带(5).DNA连接酶(6).①④(7).促进(8).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2植株【解析】【分析】根据电泳图分析,突变体在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
带,野生型无条带,Ti质粒有杂交带,表明T-DNA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而不同酶切结果杂交带不同,说明不同酶切后含T-DNA的片段长度不同;用三种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杂交带,说明突变体为T-DNA单个位点插入;当T-D
NA插入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会破环B基因,导致突变体产量低于野生型,说明B基因可能促进水稻穗粒的形成。【详解】(1)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所以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
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体DNA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2)①由于杂交结果中突变体在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带,野生型无条带,Ti质粒有杂交带,表明T-DNA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②不
同酶切结果,杂交带的位置不同,这是由于不同酶切后含T-DNA的片段长度。③由实验结果判断突变体为T-DNA单个位点插入,依据是用三种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杂交带。(3)DNA连接酶可以将末端连接起来,所以研
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用DNA连接酶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再利用图中的引物①、④组合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4)当T-DNA插入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会破环B基因,
导致突变体产量低于野生型,说明B基因可能促进水稻穗粒的形成。(5)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粒数少的低产水稻品系2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其产量,可行的思路是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2植株。稳定遗传的植株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更有利于提高产量。【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识记,本题对学生的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要求很高,看懂图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易错点:(4)的问题学生容易答成抑制,而根据题意分析出突变体B基因会被破坏,破坏
后产量下降,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25.下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
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细胞内DNA的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要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嘌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
在的情况下,经酶的催化作用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选育出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
胞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一般的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动
物细胞培养(2).动物细胞融合(3).筛选出杂交瘤细胞(4).动物血清、血浆(5).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6).氨基嘌呤(7).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8).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解析
】【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
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进行三次筛选:①筛选能够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②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③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详解】(1)单克
隆抗体制备的技术涉及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2)据图分析,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无法生长,所以骨髓瘤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也不能在该培养基上存活;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但不能增殖,所以经过培养
后,HAT培养基上没有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并无限增殖。动物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为
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4)由题干可知,氨基嘌呤可以阻断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
成DNA的途径,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其它辅助途径,因此配制的HAT培养基中添加氨基嘌呤的成分,可以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选育出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需要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5)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
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点睛】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