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答案.docx,共(5)页,19.06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7a9c045dde41c78fda20930e824016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答案:1.B(A娑,xiù;C纷繁憧chōng;D憎zēng,必须)2.B耸人听闻3.A(问号改句号)4.D(A否定不当,改为“防止疫情向向社区蔓延”;B语序不当,改为“虽然许多情形”;C“登顶”“第一”语义重复)5.C
(A《北京人》是曹禺作品,叶圣陶的是《稻草人》;B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D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6.A(B“方丈”古义“一丈见方”,C“辛苦”古义“辛酸苦楚”,D“告诉”古义“报告申诉”)7.C(①⑥名词作动词,②③④名词作状语,⑤形容词作名词)8.B状语后置,其余三项都是被动
句9.C10.(1)他在解释这个抽象概念时(2)“我”(或“己”)就是那块石头(3)而不是克群(或者“而不是克人”)。11.DD项,“……才有了相当的‘震荡’之剧”错误,材料三“当然,如果把前期各种退群、贸易战看作全球化列车行进的‘密集点刹’的话,这次疫情则是一次剧烈的‘急刹车’。
再加上全球化大势所趋、车流滚滚,这样的‘急刹’才有相当的‘震荡’之剧”,可知造成“‘震荡’之剧”有两个原因:一是“点刹”和“急刹”,尤其是“急刹”;二是全球化道路上“大势所趋,车流滚滚”,选项漏了其中一个原因。12.C(A项,“全球化才开始遭遇严
重挑战”错误,材料二中表述为“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全球化就已经遭遇严重挑战了”,可知“才开始”错误。B项,“2016年‘全球化走向崩溃’成为人们的共识”错误,扩大范围,原文材料二有“甚至有人认为”,不是共识。D项,“全球化
减速将很快出现”错误,已然变未然,材料三第一句“全球化减速之势已然出现”,选项却表述为“将很快出现”)13.①从历史发展来看,以文化的冲撞和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全球化不会因战争、疫情等终止;②从影响作用来看,全球化带给世界巨大的福利和贡
献;③从发展条件来看,支撑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未消失,包括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协作。④从决定机制来看,全球化由生产力发展所推动,市场机制决定其不会终结。14.(1)通过“围
坐”“"听”等动作描写和“折磨人”“不耐烦"的情态(心理)描写,表达了家里人对外公的不满与无奈。(2分,只答声音层面“吱呀作响”喋喋不休的抱怨”给1分)(2)通过“轻轻抚摸”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妈妈对外婆的深切
怀念和对外公无情处置外婆的沉痛之情。(2分)15.①“我”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整理外公的房子,外公生前的异常言行,发现橱柜的烟丝盒及两颗子弹等主要故事,都是通过”我”的见闻和回忆串联起来的。②从“我”的视角讲述故事,使故事真实可信。③通过“我”的情感流露(心理活
动)丰富了妈妈、外公等人物形象。(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4分)16.①外公是个强悍的男人,独自守护着农场,并养大了三个孩子,有可敬之处;②外公是个无情的人,居然用子弹杀死自己的妻子,用交换孩子的方法迫使孩子多干活;③外公实际上又是一个可悲的人,战争的残酷和丑恶使他人性尽失
,化身为魔,屠戮亲人。(每点2分,共6分,其他阐述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7.①外婆亲手种下的玫瑰花在全文中摇曳生姿,作者以玫瑰花写外婆,暗中赞美了外婆生前热爱生活、格调高雅、勤劳持家的品质;②妈妈对外婆留下的玫瑰花的热爱与对外公的冷淡形成对照,暗示了故事残酷的真相;③外婆
种下的玫瑰花“香甜馥郁”“深红色”,给作品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战争的残酷与丑恶;④小说以“血红色的玫瑰”收尾,增强作品的反思意味。(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18.D(指:意思)19.C(A竟然/才;B表承接/表转折;D被/比)20.A(“要他们讲自己
的旧事”错,原文说的是“问先世故事”,“先”指已故的,可见归有光询问的是去世的长辈的旧事。)21.(1)死了人不去悼念他,有了喜事不去祝贺他;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相”偏指一方,“其”自己的,“妻子”古今异义,“诳”欺骗)(2)我小时候经常生病,
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依,直到长大成人(自立门户)。(“疾病”词类活用,“不行”“至于”“成立”古今异义)22.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文言翻译:我七八岁的时候,见到家中长辈,就拉着他们
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因为我小时候失去母亲,平时常常不能宽慰自己,对死去的人害怕不能了解他们,对活着的人害怕不能奉养他们,实在是创伤巨大疼痛深重啊。归氏到我出生时,就一天比一天衰落了。家族历史悠久而最
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父和叔伯父以来,贪财鄙俗奸诈狠戾的人常常在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人;大概十人学习,却没有一个知道礼义的人。对贫穷的人却不知道救济,对顽劣愚钝的人却不知教育。死了人不去悼念他,有了喜事不去祝贺他;
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日呼朋携友(宴饮欢会),有时花费上千钱,而岁末祭祀祖先,却锱铢必较。祭祀用的器皿,少有洁净体面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
变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食物,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我回去看老宅,阅读归氏的旧族谱,感慨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归度,大概是归家一个有作为的先人)的后
代吗?为什么到了这步田地!”父母兄弟是我的至亲,祖宗是父母的根本,族人有着兄弟的情分:这些人不可以不挂念啊。挂念则虽然饥饿寒冷却能互相愉悦,不挂念则虽然荣华富贵却互相排斥。挂念则万代都在同一家族,不挂念则同胞兄弟也能变成异族仇敌。(区
别)只在于挂念与不挂念而已。人生在世,当他年少时,兄弟在同一个怀抱里啼哭,吃饱了就互相嬉闹,不知道有彼此之分。长大成家了,那时他们情分就不如以往了。等到他们有了孩子,那时兄弟相见,已经象堂兄弟相见了。
到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得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我每当侍奉父亲,过年时跟着叔伯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满头白发,就会暗中自己想到我的叔伯兄弟,他们这么多人只起源于一个祖父而已。如今每当不能和以往的热闹场面一样,总是会自己深深地伤心哀悼。然而天下
的事情,败坏它的都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也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用自身引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亲人之间呢?古人设立宗子(嗣子)的原因,就是要用仁孝之道来要求他。宗法制度废除后天下就没有世家了。没有世家则孝顺友爱的道义就衰落了,风气习俗轻
佻鄙薄日益加重,这都是有原因的。我学习圣人的学说,通晓六经的大义。虽然过着贫穷节俭的生活,没有被政府录用为官,但私下看到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常常在心中怀有难言的忧虑。然而看到自己的骨肉亲人,满眼的景象都让我感情触动,想要寻求一个聚合宗族的
办法,就从族谱开始。因此我想要编写归氏族谱,但不止是编族谱,是想寻求我赖以编成族谱的东西啊。23.(1).离愁(2)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24.共同点:(1)都运用了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2)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3)都抒发离别之苦。(写出任意两点即
可)不同点:秦词运用比喻;(1分)《长亭送别》运用夸张(1分)。25.略26.【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属于多则材料组合式审题训练。审题时先弄清楚每一则材料的中心论点或者话题,然后再整
合一起找到两则材料的关联性,共同点或者对比点。材料一写的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对象或关键词为父子关系,即“父王——亚历山大”,材料二内容为“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
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对象或关键词为唐诗和宋人,即“唐诗——宋朝诗人”,分析二者间的关联点,确定材料的共同话题即交集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正是有了前人作榜样
,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从而超越之前的辉煌取得成功。【参考立意】(1)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2)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3)认清事物双面,超越前人辉煌。(4)与其嫉妒不如强大自我(与其担忧,不如努力)
。(4)忧虑不如实干。(5)迎接挑战,勇于超越。(6)合理利用榜样。【参考例文】从“亚历山大的担忧”说起据传,父亲一打胜仗,亚历山大就忧心忡忡。为什么?——怕天下都被父亲征服了,自己即位后英雄无用武之地。面对这个理由,我先是哑然失笑,觉得这个理由真得很特别,甚至有些
无厘头;可是笑过之后却陷入了深思,觉得亚历山大的担忧不仅不是无厘头,反而担忧得挺有道理,试想,当李白写出一首首气冲斗牛的诗篇的时候,与他同时代的诗人们是不是有过这种担忧?当牛顿用他的三大定律将运动奥秘揭示得淋漓尽致的时候,那些年轻的物理学家是不是也有这种担忧?当乔丹在篮球场上打破一个个纪
录的时候,那些初入NBA赛场的后生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担忧?无庸置疑,他们都有过这种担忧。看来,“亚历山大的担忧”反映了人们面对优秀前辈时的真实心理——既兴奋,又嫉妒,还有一点点对自己的不自信。然而,我要提醒你,如果在优秀前辈面前,你仅有这种“担忧”,那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超越前
辈的人,那就要在“担忧”之后,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才能超群的前辈而高兴,为自己能拥有一个巨人的肩膀可以站立而高兴。试想,如果没有牛顿力学理论,怎能激发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这一天才的构想呢?如果没有乔丹们的巨大成就,怎能激发科比们的万丈豪情,为观众奉献出一场场精美绝伦的比赛?如果没有比尔盖茨的
微软帝国,又怎能有马云们独辟蹊径的传奇创业经历?唐诗过后是宋词。前人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定会激励后人去拼搏,去超越。想当初,面对唐代诗人们将律诗、绝句这些诗歌体裁演绎得五彩斑斓的时候,宋朝的诗人们肯定也担忧过,哀叹过:唐人已经把这些体裁的精妙发挥得淋漓尽致
,已经将生活的喜怒哀乐描绘得体贴入微,哪里还有我们宋朝诗人的地盘?然而,宋诗并没有因此而凋零,它开辟出了“理趣”这一诗歌新天地;不仅如此,宋代诗人还努力拓宽了诗歌这一体裁,将曲子词这一诗歌新样式谱写得荡气回肠。当我们读到“杨柳岸,晓风残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谁能不感叹宋朝诗人们才气之横溢?谁的眼中还会只有唐诗没有宋词?正是由于宋代诗人们没有在唐诗这个巨人面前自卑自弃,没有把这份丰厚的遗产当成甩不掉的包袱,而是把它当
作提升诗学底蕴的养料,研究它,借鉴他,超越它,终于在诗歌的花园中培育出宋词这朵奇葩。如果我们再沿着诗歌发展的道路往后走,我们还可以看到元代诗人做着宋代诗人同样的事,他们站在宋词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创造出了通俗晓畅、感情张扬
的散曲。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没唐诗就没有宋词,没有宋词就没有元曲。前人创造的业绩,先辈开辟的疆野,给后人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虽然这种支撑带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对于一心想开辟自己新天地的人们来说,这份压力不正是前进的动力吗?但愿我们今天的人们,在
面对前人的优异表现,面对前人留下的伟大业绩时,不再只是“担忧”。唐诗过后是宋词,唯有站在高山方能看到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