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9)页,779.4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77e908efa4bb40ba72906f6c25648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邹城二中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题一、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优秀文学作品,它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A.莎草文书B.泥版文书C.石刻D.青
铜铭文2.古代文明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以下帝国曾经征服整个地中海周边,将地中海变为内海的是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3.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在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
在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法制体系十分健全B.法律地位崇高神圣C.直接民主特色明显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记录波斯帝国从以弗所到苏萨的道路时说:“在这条道路的任何地方都有国王的驿馆和极其完备的旅舍,而全部道路所经之处都
是安全的、有人居住的地方……”这可以佐证波斯帝国A.拥有较强的国家控制力B.道路交通发达C.建立了完善的治理体系D.社会秩序稳定5.史载,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公民们平时务农、经商、做工和从事政治活动,战时应
征从军,甚至作战所需马匹、甲胄和盾等武器及给养、随从奴隶等,都需自己准备;而装备一个骑兵或重装步兵的费用相当高昂。材料表明,古希腊公民A.权利和义务相互统一B.公民身份是一种特权存在C.参政受到财产的限制D.民主权利服从于城邦防务6.2世纪的
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可以说明A.罗马城商品贸易非常发达B.罗马帝国各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C
.罗马文明成就领先于世界D.罗马与世界各大洲均有贸易往来7.右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土地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8.14世纪中叶以后,随
着西欧农村众多地区劳役量的固定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A.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B.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C.促进了手工工场的集中D.提升了领主的政治权利9.从11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有的城市甚
至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A.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成为资产阶级B.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D.为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10.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1550-1650年的这一段历史是这样描述的:“从未存在过商人、投
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导致这一“良机”出现的是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C.宗教改革D.垄断组织11.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A.社会分化正在加速
B.商业革命影响深刻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经济水平决定物价12.仔细观察下图,你认为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有可能是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三角贸易D.大化改新13.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著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
金和香料。”“你”所指的是哪一位航海家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14.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风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A.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B.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D.欧
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15.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这个转折主要指的是A.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B.欧洲经济发展超过了亚洲C.世界由分散逐渐地走向整体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16.17世纪中期,一位荷兰富商曾经
骄傲地说:“凡有海水之处,就有我们商船的踪迹!”这说明A.荷兰建立了当时世界上强大的海军B.当时荷兰拥有巨大的贸易优势C.制度先进是荷兰崛起的最主要原因D.工商业发展促使荷兰霸权确立17.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
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B.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C.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D.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的
迅速扩展18.一位中世纪西欧诗人写道:“他们为大家提供所有的一切,没有一位自由的人能够离开他们而生活。领主是靠他们养活的,但他们自己却要等待领主发口粮吃,来养活自己,真是可悲啊!”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贵族B.奴隶C.市民D.农奴19.《全球通史》中提到:“
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C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
进入封建社20.《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A.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21.为了找到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相信地圆学说的意大利水手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展开了海外探险,结果,碰到了美洲大陆。对这一事件,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提法。请你依据所学知
识,判断以下四种说法分别强调的角度是①“当时如果没有哥伦布,也一定会有别人碰到美洲大陆”②“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③1984年,美洲学者建议称之为**两个文明会合”④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两个大陆相遇5
00年”A.①文明平等②全球文明③欧洲屮心④必然性原因B.①全球文明②欧洲中心③必然性原因④文明平等C.①欧洲中心②必然性原因③文明平等④全球文明D.①必然性原因②欧洲中心③全球文明④文明平等22.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
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23如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
、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2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也开始戴
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质上反映了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25.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
,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理性主义B.否定基督教C.宣扬自由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26.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27.《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A.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28.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
规定的共同点是A.表明司法权独立B.凸显行政权至上C.防止专制和独裁D.体现了共和精神29.1875年初,法国以一票多数(353:352)通过了共和政体。1877年进行了一次事关共和宪政制度生死存亡的投票,最后共和派获得420万张票,占到329席,保守派仅占208席,投票结果表明
A.民主共和政体日益发展巩固B.共和制与君主制势均力敌C.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君主政体D.共和政体获得全体国民认同30.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消费在社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英国学者尼尔·麦肯德里克等人认为,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
费社会。据此可知,英国进入消费社会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B.社会各阶层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C.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D.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资本积累31.下面是1850—1900年德国各经济领域就业比重统计表。年份所占比重/%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就业总人数/万人185055242115801875493021186019003837252550这一统计表说明德国A.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B.社会经济转型日益加速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D.劳动力就业率得到提高
32.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美国的关税改革A.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B.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C.有利于保护美国
的国内市场D.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33.下表为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年份工人组织概况1851英国“机械工人混合工会”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1860英国“工会委员会”由伦敦各行业的工会联合组成1863法国“全
法工人联合会”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1863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1864各国“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据此可知A.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B.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C.
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D.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34.巴黎公社建立之后,公社认为纪念拿破仑一世胜利的凯旋柱是一个波拿巴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象征,于是将其推倒。包括德国在内的工会和社会主义组织举行集会并传递了支持巴黎公社的信息。这
反映出A.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应用B.法德工人运动的斗争目标趋于一致C.工人运动的国际主义精神D.第二国际对于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35.英国的《谷物法》规定,只有在本国粮价达到或超出每夸特(重量单位)80先令时,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而事实上,当时英国多年来粮价从来没有到过许
可从国外输入粮食的水平。该法案1815年出台,1846年被废除。下列关于《谷物法》说法正确的是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B.其出台反映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C.其废除反映自由贸易的要求D.主要体现对农民阶级利益的保护36.从18世纪起
,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A.垄断组织的产生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37.下表为欧美18~19世纪大事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
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阶段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条件已成熟C.工业革命没有增加财富反而加剧矛盾D.此时期历史发展主题是社会主义
革命38.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B.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C
.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39.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A.两类国家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区域发展
的不平衡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条件40.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史实作为重要论据。该文章论证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B.英国经济的崛起C.东方逐渐从属于西
方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二、本题共两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1.材料一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
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的改变。(12分)(2)根据材料
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
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
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20分)高一历史3月月考题答案(3.31)一、BBBAAADADAAABBCBBDDDDCADDBCCAABABCCCAAAD二、41.(1)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
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2分)(2)流向: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4分)原因:当时,欧洲商品
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洲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4分)42(20分)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8分)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
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12分,每个角度3分)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8分)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
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12分,每个角度3分)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8分)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
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利弊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