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16)页,2.024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69725bc70b957117fd07f7e6c6479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化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满分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纳米材料”(1nm=10-9m)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
料”分散到某液体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束通过此分散系时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B.此分散系中“纳米材料”的粒子在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C.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纳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电极做定向运动D.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
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答案】D【解析】【详解】A.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在光照时产生对光的散射作用形成的,称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纳米材料”(1nm=10-9m)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所得分散系为胶体,胶
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所以,在此分散系中“纳米材料”的粒子在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故B正确;C.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所得分散系为胶体,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是由于它们具有
很大的总表面积,有吸附力,吸附离子,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在分散剂里向阳极或阴极作定向移动,所以,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纳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电极做定向运动,故C正确;D.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
(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滤纸上的小孔直径小于100nm,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只有浊液的微粒不能通过,分离提纯胶体应用半透膜,用滤纸过滤的方法不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故D错误;故选:D。2.下列物质相互作用时,生成物与反
应物量或者反应条件无关的是A.碳酸氢钠与石灰水B.碳酸钠与盐酸C.钠与水D.钠与氧气【答案】C【解析】【详解】A.石灰水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根离子和水,石灰水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A不的满足题意;B.盐酸少量,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盐酸过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不满足题意;C.钠与水无论哪种物质过量均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C满足题意;D.钠与氧气常温反应时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D不满足题意;答案选C。3.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它是一种用于治
疗疟疾的药物,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下列有关青蒿素(化学式:15225CHO,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叙述正确的是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B.233.0110个青蒿素分子的质量约为141gC.1mol青蒿素的质量为282g/molD.282g青蒿素中含有15个碳原
子【答案】B【解析】【详解】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A错误;B.233.0110个青蒿素分子,即0.5mol,结合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故质量约为141g,B正确;C.1mol青蒿素的质量为282g,C错误;D.282g青蒿素即1mol,含有15mol碳原子
,碳原子数目为15NA,D错误。故选B。4.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224BaClHSO+;()242BaOHNaSO+B.324NaHCOHSO+;23NaCOHCl+C.2CONaOH+;()22COBaOH+D.()2C
uOHHCl+;()32CuOHCHCOOH+【答案】A【解析】【详解】A.224BaClHSO+与()242BaOHNaSO+两反应,都可用离子方程式Ba2++24SO−=BaSO4↓表示,A符合题意;B.324NaHCOHSO+与23NaCOHCl+的离子方程
式分别为3HCO−++=CO2↑+2O、23CO−+2+=CO2↑+2O表示,B不符合题意;C.2CONaOH+与()22COBaOH+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O-+CO2=23CO−+2O、CO2+Ba2++2O-=BaCO3↓+2O,C不符合题意;D.()2C
uOHHCl+与()32CuOHCHCOOH+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u(O)2+2+=Cu2++22O、Cu(O)2+2C3COO=Cu2++2C3COO-+22O,D不符合题意;故选A。5.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2CO和CO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①质量
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子个数相等;④所含碳原子个数相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只有③④D.只有④【答案】C【解析】【详解】由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但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故③正确,分子个数相
同则所含碳原子数目相同,④正确。可认为两者的物质的量相同,等物质的量的2CO和CO,其质量不同,且两者体积相同,密度故不同,故正确的只有③④。故选C。6.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切割金属钠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D.收集2Cl【答案】D【解
析】【详解】A.金属钠质地柔软,可以使用小刀切割,A正确;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氧气,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正确;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可使用坩埚钳夹取铜丝在氯气中加热反应,C正确;D.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氯气时应长进
短出,D错误。故选D。7.把VL含有4MgSO和24KSO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2BaCl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另一份加入含bmolNaO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则原混合溶液
中钾离子的浓度为A.1molLabV−−B.12molLabV−C.()122molLabV−−D.()12molLabV−−【答案】C【解析】【详解】由2+244Ba+BaSOSO−=可知24SO−总的物质的量为2amol,由()2+2Mg+2Mg
OHOH−=可知2Mg+总的物质的量为bmol,4MgSO和24KSO的混合溶液存在电荷守恒即()()()2242nMgnK2nSO++−+=可得()nK=4a2b+−mol,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122molLabV−−。故选C。8.设AN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4.6gNa和2Cl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A0.2NB.标准状况下,22.4L2HO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AN
C.常温常压下,11.2L2O与3O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数为A0.5ND.1mol4NaHSO固体中,含阳离子数目为A2N【答案】A【解析】【详解】A.4.6gNa共0.2molNa,充分反应转化为+1价共转移A0.2N,A正确;B.标准状况下,2HO不是气体,22.4L2HO中含有分子数目大于A
N,B错误;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L2O与3O混合气体含分子数小于A0.5N,C错误;D.1mol4NaHSO固体中,含阳离子数目为AN,且为钠离子,D错误。的故选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物质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况下的体积相同B.0.5L1mol/L3FeCl溶液与0.2L1mol/L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为15:2C.40gNaO固体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
l/LD.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答案】B【解析】【详解】A.若两种物质均为气体,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况下的体积相同,,但不是气体不一定符合,A错误;B.0.5L1mol/L3FeCl溶液与0.2L1mol/L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为0.5×1×3:0
.2×1×1=15:2,B正确;C.40gNaO固体溶解在1L水中,溶液体积有所变化,不是1L,无法求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错误;D.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单位错误,D错误。故选B。10.某无
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4NH+、Na+、Cl-、23CO−B.K+、4NH+、4MnO−、Cl-C.Ba2+、K+、24SO−、Cl-D.Mg2+、Al3+、24SO−、3NO−【答案】D【解析】【详解】A.23CO−可以和氢离子反应,在强酸性溶液中
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B.含有4MnO−的溶液呈紫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C.Ba2+与24SO−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D.四种离子互不反应,与氢离子也不反应且都没有颜色,可以大量共存,故D选;答案选D。1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
法正确的是A.物质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的B.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就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D.已知Fe+Cu2+===Fe2++Cu,2Fe3++Cu===2Fe2++Cu2+
;则氧化性:Fe3+>Cu2+>Fe2+【答案】D【解析】【详解】A.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只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系,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没有关系,A错误;B.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不一定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反
应中不一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也可能是同一种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根据Fe+Cu2+===Fe2++Cu,2Fe3++Cu===2Fe2++Cu2+可知氧化性:Fe3+>Cu2+>Fe2+,D正确,答
案选D。12.在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碱性都是:233NaCONaHCOB.钠与4CuSO溶液反应:22NaCuCu2Na+++=+C.实验室可以用石灰水鉴别苏打和小苏打D.22NaO遇到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答案】A【解析】【详解】A.碳酸钠高温条件下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而碳酸氢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呈浅红色,则碳酸钠的热稳定性、碱性均强于碳酸氢钠,故
A正确;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C错误;C.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碳
酸钙沉淀和水,苏打和小苏打与石灰水反应现象相同,则用石灰水不能鉴别苏打和小苏打,故C错误;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过氧化钠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先变蓝色后褪色,故D错误;故选A。13.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A.酸性
氧化物:2SO、3SO、2CO、COB.碱:烧碱、纯碱、苛性钾、氢氧化钡C.混合物:空气、稀硫酸、盐酸、氢氧化铁胶体D.电解质:稀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铁【答案】C【解析】【详解】A.C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是酸性
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A错误;B.纯碱为碳酸钠,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离子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属于盐,不是碱,B错误;C.空气、稀硫酸、盐酸、氢氧化铁胶体都含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都是混合物,C正确;D.稀硫酸为混合物,铁为单质,二者都不是电解质,D错误;故答案选C。14.
下列有关新制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硝酸银溶液滴到新制氯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说明氯水中含有Cl−B.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说明2Cl有漂白性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可证明2Cl能够置换出2ID.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氯水酸性增强【
答案】B【解析】【详解】A.将硝酸银溶液滴到新制氯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说明氯水中含有Cl−,A正确;B.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说明氯水中的ClO有漂白性,B错误;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
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可证明2Cl能够置换出2I,C正确;D.长期暴露在空气中,ClO分解产生Cl和氧气,氯水酸性增强,D正确。故选B。15.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漂白粉其有效成分为()2CaClO,具有氧化性,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B.22NaO和2Na
O均有氧化性,可在呼吸面具或潜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C.3NaHCO的溶液显碱性,医疗上可用作中和胃酸D.2ClO有氧化性,可作为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剂【答案】B【解析】【详解】A.漂白粉其有效成分为()2CaClO,具有氧化性,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
的消毒剂,A正确;B.22NaO有氧化性,可在呼吸面具或潜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但2NaO不满足该性质,B错误;C.3NaHCO的溶液显碱性,医疗上可用作中和胃酸,C正确;D.2ClO有氧化性,可作为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剂,D正确。故选B。16.下列离子
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将氯气溶于水:22ClHO2HClClO+−−+=++B.小苏打和盐酸反应:2322CO2HCOHO−++=+C.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2Cl2OHClClOHO−−−+=++
D.22NaO与2HO反应:2222NaOHO2Na2OHO+−+=++【答案】C【解析】【详解】A.ClO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以化学式保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Cl-+ClO,A错误;B.小苏打为NaCO3,其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CO
++=2O+CO2↑,B错误;C.Cl2与NaO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Cl-+ClO-+2O,C正确;D.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2O=4Na++4O-
+O2↑,D错误;答案选C。17.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A.2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
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化合物NaCl的火焰颜色为黄色;23NaCO的火焰颜色也为黄色C.室温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室温下,碳酸钙的溶解度也大于碳酸氢钙D.钠不与煤油反应可以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煤油灭火【答案】B【解析】【详解
】A.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为不成盐氧化物,A错误;B.含有Na元素的化合物其焰色均为黄色,B正确;C.室温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但室温下,碳酸钙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钙,C错误;D.钠不与煤油反应可以保存在煤油中;金属钠着火时使用煤油灭火会造成火势加大,D错
误。故选B。18.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C.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
O)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答案】A【解析】【详解】A.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
量,不能测定含量,故A符合题意;B.Na2CO3和NaCO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bg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故B不符合题意;C.Na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
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故C不符合题意;D.Na2CO3和NaCO3都与Ba(O)2反应生成BaCO3,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BaCO3,所以可以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19.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22HH
+→B.42KMnOO→C.22HSSO→D.232COCO−→【答案】C【解析】【详解】A.22HH+→氢元素化合价由+1→0,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故A错误;B.42KMnOO→,O元素化合价由-2变为0价,是高锰酸钾的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氧化剂,B错误;C.22HSSO→硫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应加入氧化剂,C正确;D.232COCO−→碳元素化合价无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0.可以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322KClO6HCl3ClKCl3HO+=++。下列关于这一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31molKClO参加反应时,电子转移5molB.生成物2Cl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氧化性:32KClOClD.氧
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答案】D【解析】【分析】KClO3+6Cl=KCl+3Cl2↑+32O反应中,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为0价,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为0价,则KClO3为氧化剂,Cl为还原剂,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据此分
析判断。【详解】A.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为0价,1molKClO3得电子5mol,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C.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ClO3、氧化产物是Cl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KClO3>Cl2
,故C正确;D.氧化剂是KClO3,还原剂是Cl,当1molKClO3和6mol浓盐酸反应时,1molKClO3得电子5mol,其中5molCl失电子5mol,另外1molCl未被氧化,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D错误;
故选D。二、填空题(共3题,满分40分)21.“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请填空:(1)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胶体的知识,请完成下列问题:①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只需写出方法名称,不用展开写)___________;②请写出实
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Al2(SO4)3________,NaCO3________。(3)无色气体A在一种黄绿色气体B中可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气体C,推断出各种物质后,
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②1g物质A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___________。【答案】(1)①.丁达尔效应②.FeCl3+32O==Fe(O)3(胶体)+3Cl(2)①.Al2(SO4)3=2Al3++324SO−②.NaCO3=Na++3HCO−(3
)①.2+Cl2==点燃2Cl②.3.01×1023【解析】【小问1详解】①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而溶液中的离子和分子很小,对光没有阻碍作用,则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丁达尔效应;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将饱和氯化铁溶
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化学方程式为FeCl3+32O==Fe(O)3(胶体)+3Cl。【小问2详解】在水溶液中,Al2(SO4)3发生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Al2(SO4)3=2Al3++324SO−,NaC
O3发生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CO3=Na++3HCO−。【小问3详解】无色气体A在一种黄绿色气体B中可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气体C,则A为2,B为Cl2,C为Cl。推断出各种物质后,回答下列问题: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l2==点燃2Cl。②1g物质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22.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要认识视角。图为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__。(2)写出淡黄色固体②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从核心元素价态的视角看,Na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从元素的价态分析,Na常用作_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4)纯碱和小苏打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①只根据图I、II所示实验,能够达到鉴别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②图III、IV中___________能更好说明二者的稳定性(填装置序号)。IV中受热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2Na+22O=2Na++2O-+2↑(2)2Na2O
2+2CO2=2Na2CO3+O2(3)①.-1②.还原剂(4)①.II②.IV③.2NaCO3==Na2CO3+CO2↑+2O【解析】【分析】Na2CO3、NaCO3都属于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等质量与足量酸反应,才能确定产
生二氧化碳的体积关系;同样,比较热稳定性时,应将NaCO3放在大试管内的小试管中。【小问1详解】从“价-类”二维图中可以看出,物质①为Na,淡黄色固体②为Na2O2。物质①与水反应,生成NaO和2,离子方程式为2Na+22O=2Na++2O-+2↑。【小问2详解】
淡黄色固体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小问3详解】从核心元素价态的视角看,Na中Na显+1价,则元素的化合价为-1,从元素的价态分析,其达到了最低价,只能失电子从而表现出还原性,则Na常用作还原剂。【小
问4详解】①图I只能说明Na2CO3、NaCO3都能与盐酸反应并产生气体,不能说明生成气体体积的相对大小,图II取相同质量,可从气球体积的变化判断产生气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则只根据图I、II所示实验,能够达到鉴别目的的是II。②NaCO3放在大试管内的小试管中,受热温度低,但却
能够分解,则图III、IV中,IV能更好说明二者的稳定性。IV中受热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O3==Na2CO3+CO2↑+2O。【点睛】Na2CO3热稳定性强,即便加热到1000℃,也不会发生分解。23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人们认识到日常杀菌消毒的重要性。氯气、漂白液、漂白粉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2Cl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有色布条,b
为湿润的有色布条。(1)装置Ⅰ中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3)若产生2Cl足量,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视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图中的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5)有一种“地康法”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①反应
Ⅰ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②在450℃条件下,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uClO2Cl2CuO+=+,请用单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③工业生产
中常用氨气检查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有2Cl泄漏。若2Cl有泄漏,可以观察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为4NHCl固体),同时会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①.分液漏斗②.4Cl(浓)+MnO2MnCl2+Cl2↑+22O(2)除去
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3)试液先变红后褪色(4)④(5)①.复分解反应②.③.8N3+3Cl2=6N4Cl+N2【解析】【分析】装置I是固液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的氯气含有氯化氢杂质,用饱和食盐水除去后,潮湿的氯气通入装置I
II硬质玻璃管,使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均褪色,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试液变红,后次氯酸的漂白性使其褪色,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装置I中仪器c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4Cl(浓)+MnO2MnCl2
+Cl2↑+22O;【小问2详解】装II盛装饱和食盐水,可吸收杂质氯化氢,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小问3详解】据分析,若产生Cl2足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试液变红,然后次氯酸的漂白性使其褪色,实验过程中装置IV中的
实验现象是试液先变红后褪色;【小问4详解】据分析,潮湿的氯气通入装置III硬质玻璃管,使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均褪色,为了达到“a无明显变化”,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干燥装置,装置①和③不仅没有干燥作用还能吸收氯气,装置②碱石灰能与氯气反应,不合适干燥氯气,浓硫酸可以干燥
氯气,故选择④装置;【小问5详解】①从图中得知,反应I是Cl和CuO反应生成2O和CuCl2,属于复分解反应;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uClO2Cl2CuO+=+,氧化剂为O2,还原剂为CuCl2,单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
方向和数目为:;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