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1)页,64.91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5c5292866e15e4a82462fbd5d2c1fa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安二中2024年秋季高2023级第一次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答题卡填写姓名的一面朝上。一、单选题(共16小题,48分)1.商朝“内服”官是行使“殷邦”国家权力的“百僚庶尹”,“殷邦”之外的“四方”则由“外服诸侯”统治,商朝后期,商王已在“殷邦
”之外“设官分职”,此时的“外服”官有“族长兼领”与“国家直辖,,两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商朝国家机构发展完善C.商王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加强D.商王朝的疆域面积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
本质题。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内外服制度下,“外服”本来是“四方”诸侯,但到商朝晚期,商王可以在“殷邦”之外“设官分职”,反映了商王对地方控制力度的加强,C项正确;商朝尚未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国家机构是否完善的结论,排除B项;材
料只能反映对地方控制力加强,并不能体现疆域面积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2.商鞅把历史分为上世、中世和下世。上世是“天地设而民生”的时代,“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中世是“上贤而悦仁”的时代,这是说推选贤者来主事;下世是“贵贵而尊官”的时代,国家建立,君主、职官和禁令也都有了。据此可知,商鞅认为(
)A.生产力发展推动了文明产生B.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必然C.应当尽快建立血缘等级制度D.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核心动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
国。依据材料分析商鞅对这三个时代的描述。上世“天地设而民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此时社会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中世“上贤而悦仁”,推选贤者主事,这表明社会有了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下世“贵贵而尊官”,国家建立,有了君主、职官和禁令,社会的组
织形式更加复杂和规范。从商鞅的描述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在不断演变和进步。从下世“贵贵而尊官”,国家建立,君主、职官和禁令都有了,这可以推断出商鞅认为君主专制制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历史的必然趋势,B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直接提及生产力发展与文明产生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商鞅所处的时代是主张废除旧的血缘等级制度,推行军功爵制等新的制度,而不是建立血缘等级制度,排除C项;题干中主要是在阐述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形式,没有强调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核心动力,
排除D项。故选B项。3.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方式由“兄终弟及为主”转变为“父
死子继为主”。这说明王位世袭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
化,排除D项。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皇权受到了制约B.有利于合理决策C.缓解了皇权相权矛盾D.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
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得出朝议可以集各方的意见,有利于决策更加合理,B项正确
;议定结果最后由皇帝裁决,说明皇权没有被制约,排除A项;朝议制度并未直接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根本矛盾,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这一制度有利于合理决策,有助于形成更全面、更合理的决策,从而可能在实际执行中提高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
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示意图中签名机构可知,这里涉及
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6.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
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知,宋朝对地方权力进行分割,相互牵制,有效的削弱了地方势力,同时也制
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是否基于藩镇体制框架,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削弱地方权力,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而非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排除C项;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D项。故选B项。7.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地方行
政机构数量增长B.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C.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D.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至元代(中国)。据本题材料“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可以看出,有两级到三级甚至更多,体现出了中央在地方设置上,机构更加完整,管理更加具体,说明中央集权不断的强化,C项正确;地方行政机
构数量增长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反应,排除A项;从题干可以看出,县在各个时代都存在着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地方管理制度成熟是行省制的设立,只是材料后半部分的意思,不是材料的整体
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8.明代白银货币化来自市场的萌发,但张居正改革却推动了白银由民间自下而上发展到国家事实认可,并自上而下推行全国,这种趋势与全球同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互动。此观点意在强调,明朝()A.有意识融入世界市场B.具有向近代转型
趋势C.实行单一的货币体制D.成为世界贸易的核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明朝白银货币化是市场、国家和社会互动的必然结果,这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已出现与传统模式不同的趋势,同时白银货币化促进了明朝与世界发生
互动关系,并且这也有利于后来中国确立银本位制,这体现了明代时期已具有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明朝更多的是被动地融入,排除A项;明朝时期还有铜钱流通,排除C项;当时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B项。9.民国初期,宋教仁称,中国已经由革命时期
转入建设时期,同盟会应当实现由革命党到政党转型,“世界上的民主国家,政治权威是集中于国会的。在国会里头,占得多数议席的党,才是有政治权威的党,所以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由此可知,宋教仁主张()A.完善民主程序,建立共和政体B.树立领袖权威,强化中央集权C.组建政党内阁,维护民主政
治D.提升议会地位,落实主权在民【答案】C【解析】【详解】宋教仁认为民国建立后,中国革命进入建设时期,同盟会应该向政党转型,所以他致力于进行国会选举。因此他是主张组建政党内阁,维护民主政治,C项正确;民国建立之初就建立了共和政体,排除的
的A项;宋教仁主张维护民主政治,并不是树立领袖权威和提升议会地位,排除BD项。故选C项。10.有学者指出:“作为中国苏维埃革命在南方地区的中心区,由赣南、闽西组成的中央苏区具有特殊的考察意义。中央苏区是中共建立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无论是面积、人口,
还是武警力量、政权建设,这里都在各个苏区中居领先地位”。此学者评述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①规定政权应属于工人、农民等劳苦民众②贯彻实施了土地法、劳动法等重要法令③以南京国民政府地方政府的形式而存在④是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A.①②③B.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府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等一切劳苦民众,①项正确;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期间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重要法令
,随后苏维埃政府加以贯彻实施,②项正确;苏维埃政府是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④项正确,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是与南京国民政府相互对峙的政府,不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政府,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1.1940年11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公布施行的《山
东省人权保障条例》称,“为发扬民主,动员全民参战,贯彻法令保障人权之真精神”制定本条例。之后,陕甘宁边区等地也制定了类似的条例。这表明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A.坚持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相促进B.坚持反
帝和反封建革命紧密结合C.注意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利益D.兼顾了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40年11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发扬民主
,动员全民参战”“陕甘宁边区……制定了类似的条例”可知,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一系列人权保障条例争取人民群众参与到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相促进,A项正确;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等反封建行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协调地主和农民利益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独立自主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12.1951年3月18日,
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D.为政治
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发生的时间为1951年,题干忠“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和“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其中鼓励民主人士了解土改情况,并将民主人士代表参观土改作为典型事例教育干部,可以体现民主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的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的指示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D项正确,开始普选人大代表的时间为1953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A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时间为1956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
成立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与题干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亚里士多德在论及雅典公民大会时说:“当演说者的话令人信服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演说,也完全相信。”亚
里士多德旨在强调()A.雅典公民崇尚道德品质B.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C.雅典民主开始注重理性D.演说是公民大会决策依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
权力机关,每一个公民都参与大会的决策。从材料信息看,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公民大会上,演说者的演说或许是不精确的,但人们被他的性格说服,相信了他的话。也就是说,雅典民众决策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雅典公民崇尚道德品质,A项错误;材
料信息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观色彩而非理性,C项错误。材料信息旨在强调决策可能不合理,“演说是公民大会决策依据”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九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
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答案】C【解
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9-12世纪(西欧)。九世纪时,英法等国的国王的做法获得了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王权。而12世纪时,城市培养的法学家取代
教士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这说明封建王权得到强化,教会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王权的加强,C项正确;这些变化有利于加强王权,从而巩固国家统治,排除A项;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
排除B项;此时的西欧国家基本都是封建制度,不是代议制,排除D项。故选C项。15.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几个财政法案,限制国王的收入。威廉国王得到的终生享用的收入只及詹姆士二世的一半,完全不敷支出,用当时议会成员埃特里克的
话说,新国王被置于了“仅够伙食钱”的困地。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国王权力被完全剥夺B.议会权力高于王权C.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D.财务状况逐渐恶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90年的英国。根据材料
“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几个财政法案,限制国王的收入。”及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体现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B项正确;从材料看英国国王的权利受议会约束,但国王仍然有相关权力,只是英国国王的收入减少了,排除A项;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于18世纪
上半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得不出英国财政状况恶化的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181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的判词中指出,联邦政府是根据宪法成立的,其权力来自于人民,而非各州的授予。同时期,美国联
邦法院通过判决确认了宪法和联邦法律作为全国最高法律的地位。据此可知,这有利于()A.美国联邦制的发展B.推广自由主义思想C.落实三权分立原则D.消除南北经济差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9年美国。据材料“1819年”“联邦政府是根据宪法成立,其权力来自于人民”“确认了宪法和联邦法律作为全国最高法律的地位”可知,联邦最高法院的判词和判决确认了联邦政府
及联邦法律的地位,这有助于美国联邦制的发展,A项正确;自由主义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突出联邦法院和其他国家机构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排除C项;消除南北经济差异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第II卷(非
选择题)的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永乐时期,内阁不过是一个侍左右、备顾问的秘书性机构而已,自仁宣之后,由于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青睐,内阁权力日益增长,逐渐有了票拟权和参与评议朝政的权力。嘉隆万历时期,内阁的发展达到顶峰,内阁得以以部院之职兼任大学士,品
秩日渐加尊,班列也位于六部尚书之上。明初宰相制度废除后,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实际上成了最高一级行政机关,而嘉靖之后,内阁渐夺六部之权,至万历时,内阁首辅已俨然历代之“宰相”。——摘编自武萍《明代的内阁制度》材料二从1688年“光荣革命”一直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国王
依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内阁的去留,内阁时而听命于议会,时而听命于国王,因此,在18世纪前期,英国虽然形成了内阁,却没有确立内阁制。直到1832年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成长为统治阶级中最强大最富有的阶级,相反,土地贵族的力量迅速衰落。统治阶级各部分
经济实力的演变终究要体现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上。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在政府和议会中一步一步扩充势力,王权迅速没落,议会主权迅速确立。因此……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内阁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主要不同点。【答案】(1)变化:内阁人员由备顾问到参与决策;内
阁人员由官品较低到受尊崇。原因:内阁大臣得到皇帝的信任;内阁获得了票拟权或议政权;内阁大臣兼任部院职务。(2)背景: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王权没落和议会主权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不同:明代内阁始终不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正
式行政机构,英国内阁最终成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正式机构;明代内阁服务于皇帝专制,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解析】【详解】(1)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内阁不过是一个侍左右、备顾问的秘书性机构”“嘉靖之后,内阁渐夺
六部之权”可得出内阁人员由备顾问到参与决策;根据材料一“嘉隆万历时期,内阁的发展达到顶峰,内阁得以以部院之职兼任大学士,品秩日渐加尊,班列也位于六部尚书之上”可得出内阁人员由官品较低到受尊崇。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由于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青睐,
内阁权力日益增长”可得出内阁大臣得到皇帝的信任;根据材料一“逐渐有了票拟权和参与评议朝政的权力”可得出内阁获得了票拟权或议政权;“嘉隆万历时期,内阁的发展达到顶峰,内阁得以以部院之职兼任大学士,品秩日渐加尊,班列也位于六部尚书之上”可得出内阁大臣兼任部院职务等。(2)问第一小问
背景,根据材料二“从1688年‘光荣革命’一直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王权没落和议会主权的确立;根据“直到1832年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成长为统治阶级中最强大最富有
的阶级,相反,土地贵族的力量迅速衰落”可得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等。第二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内阁不过是一个侍左右、备顾问的秘书性机构而已”,材料二“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可得出明代内阁始终不是国家法定
的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英国内阁最终成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正式机构;根据所学可得明代内阁是服务于专制皇权的机构,而英国内阁则是对议会负责。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
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
,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材料二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告成立,《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经法庭判决被剥夺公民权的人和精神病患者以外,“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
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了民主集中制下的参议会制度,行使各项监督选举权利。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抗日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作了重申,并提出了建设抗日民主
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在中共中央提出“三三制”政权以后,边区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是历史期。边区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法制建设。据统计,中共中央、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曾先后制定、颁布了五六十种、1000多件法
律法规。——摘编自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建立民主制度艰难曲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答案】(1)原因:国内保守势力强大;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工业化进程缓
慢;资产阶级力量小,内部矛盾尖锐;欧洲封建势力的武装干涉。(2)措施:推行普选制;成立参议会制度;按照“三三制”原则组建民主政权;进行法制建设。意义:调动边区人民群众抗日的积极性,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边区的经济发展,巩固了边区的民主政权;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当时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可知,国内保守势力强大;根据材料一“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可知,资本主义
经济不发达,工业化进程缓慢;结合所学从资产阶级力量小、内部矛盾尖锐、欧洲封建势力的武装干涉等角度分析。【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可知,推行普选制;根据材料二“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了民主集中制下的参议会制度”可知,成立参议会制度;根据材料二“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可知,按照“三三制”原则组建民主政权;根据材料二“边区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法制建设”可知,进行法制建设。意义:结合所学从巩固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边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权的巩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其他抗日根据地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等角度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各国已有的现代化经验看,政治民主化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它
不仅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诸如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现实等确立不同的政治民主化的模型,而且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实际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尽善尽美、万世不易的模型。如果人们无视政治民主化在各国的特殊性和阶段性
,人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发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适得其反。——整理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题目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全面,表述清晰)【答案
】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展壮大并提出自身的政治诉求。历经内战、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王朝复辟、宫廷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王权最终达成了妥协,1689年出台的《
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议会权力超过王权,英国逐渐形成适应了其特殊国情的君主立宪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而传统势力相对强大,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政体经历了多次反复。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
,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直到1875年君主派和共和派达成妥协,法兰西的民主共和制度才最终确定下来。总之,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和摸索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和理性的选择结果。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分提出论题、阐述、总结三
部分。首先,提出论题:据材料“从各国已有的现代化经验看,政治民主化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如果人们无视政治民主化在各国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人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发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适得其反”可以提出论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
要适合本国国情”。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选择近代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均是本国历史、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如各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最终选择是这个国家历史、经济、文化
以及各阶级共同努力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展壮大并提出自身的政治诉求。历经内战、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王朝复辟、宫廷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王权最终达成了妥协,1689年出台的《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议会权力超过王权,英国逐渐
形成适应了其特殊国情的君主立宪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而传统势力相对强大,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政体经历了多次反复。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直到1875年君主派和共和派达成妥协,法兰西的民主共和制度才最终确定下来。
最后进行总结:总之,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和摸索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和理性的选择结果。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