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曲靖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语文答案.pdf,共(5)页,407.04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2ee86af0c3ab314fcdac75f7b9b2f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曲靖一中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语文参考答案1.(3分)B【解析】原文中说“但效仿者却很少能够成功”,选项中“不可复制”过于绝对。2.(3分)D【解析】文章结构为“总—分”。3.(3分)C【解析】A.曲解文意,原文中现有的展演形式“大多都停留
在表象的展示阶段,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对冰雪文化的深度发掘和个性化展示还远远不够”;B.关系错误,原文为“不是……而是”,此处为“无论……还是……都”;D.过于绝对,原文中表述为“传统冰雪项目的开展更多地依附于传统的节庆”,而选项为“只
有”。4.(3分)A【解析】因果关系有误,原文为“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象群总体情况平稳,沿途未造成人、象伤亡,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并无选项中表述的因果关系。5.(3分)C【解析】A.扩大
范围,原文指出亚洲象为“亚洲”最大的陆地野生动物;B.因果关系不当,原文中为景洪市亚洲象种群增加,其活动范围才扩大;D.时间有误,景洪市“已经”启动并建设完成了亚洲象食物源基地。6.(6分)①伴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加,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显著增长;②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大型工程建设,增加了
象群的觅食难度;③森林郁闭度不断增加,乔本植物大量生长,加剧了亚洲象的活动及觅食难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3分)C【解析】石匠避而不答使叙述存在大量“空白”而非“空缺”,“留白”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小说意味未被淡化。8.(6分)①水碾经石匠的修理,发
出的声音由“闷如沉雷”到“清越”“悠扬”,这声音是石匠留下的歌。②石匠是沉默少语的,但他的经历,他的故事都熔铸在了自己的技艺中,好听的水碾声里,记录着石匠的故事。③长大后,“我”渐渐理解了石匠当年的话,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歌是一个人对生活的领悟,是一个
人的成长。这歌,这故事也属于每一个成长的人。(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①“我”所居住的“桃花寨”古朴迷离,似与世隔绝,让人不禁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营造了意境的神秘美。②小说不以宏大主
题和曲折情节取胜,娓娓道来,悠扬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婉转,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③小说主体以“我”的孩童视角写作且情感丰沛,与诗歌的情韵美异曲同工。④文中善用叠词、短句,言简意丰,清新含蓄。(每点2分,答到三点可得满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
0.(3分)A【解析】此句应为: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11.(3分)D【解析】“社”为土神,“稷”为谷神。12.(3分)D【解析】根据原文内容,宋仁宗阅览完“万言书”将其放在一边,他的见解未被仁宗采纳,
而是到了神宗时才被采纳。13.(10分)翻译:(1)按照宋初旧制,地方官员任期满后,允许向朝廷呈递文章申请考取阁职,唯独王安石放弃了这个机会,于是被调任为鄞县知县。[故事(旧制)、秩满(任期已满)、调(被调任)各1分,句意
2分](2)当时文彦博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恬退(淡于名利,安于退让)、乞(请求)、激(阻止、遏制)各1分,句意2分]14.(3分)C【解析】颈联是回
忆与好友当年宴饮琼林苑时的话语,而非感叹与友人的相遇。15.(6分)①被贬出京,形单影只,漂泊江湖的苦闷。②对人生短暂,时光转瞬即逝的忧虑。③对昔年与友人交谈甚欢,相约未来的美好追忆。④对好友的恳切祝愿与期许
。⑤对自己就此归隐田园的不甘,以及对重登庙堂的期许。(每点2分,答到三点可得满分)16.(6分)(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7.(3分)C【解析】“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
势繁盛,后比喻事业的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意为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此处应指数字经济事业蓬勃发展,用“欣欣向荣”。“便捷”与“方便”相比,更强调“快速”,符合网络的特点。“兴风作浪”比喻制造事端,煽动别人起来捣乱;“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
速发展,声势浩大。结合语境,“兴风作浪”更恰当。“反应”有一个意思为事情发生后在人们中间引起的意见或行动;“反映”多比喻显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或指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或问题。此句中“反应”更恰当。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18.
(3分)C【解析】介词“随着”开头,造成句子缺主语,应删去;“发生……的问题”“引起……的关心”搭配不当。19.(3分)B【解析】“青少年模式”为特定称谓,B与之相符。A为直接引用,C为特殊含义,D表注重强调。20.(6分)①不同的原料制成的毛
笔性能不同②硬毫笔弹性好,蓄墨较少③由不同软硬的毛根据比例掺杂制成(每处2分)21.(5分)①笔毫的软硬;②笔锋的长短;③书写的风格。(只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22.(60分)参阅高
考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提示:可以以任意一则名言为中心立意,但最佳角度为两则名言结合,进行思辨写作。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之职。王安石,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带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
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按照宋初旧制,地方官员任期满后,允许向朝廷呈递文章申请考取阁职,唯独王安石放弃了这个机会,被调任为鄞县知县。到任后,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
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鄞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不久,他调传为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他通过朝廷考试而被选任为馆职,王安石没有去上任。
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王安石与周敦颐相遇,接连交谈
几个日夜,王安石回去后深入地思考,至于废寝忘食。先前,馆阁的命令多次下发,王安石总是推辞不接受,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仕途,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遗憾无缘结识王安石;朝廷每次想要任命他一个官职,总是担心他不愿接受。等到他就任度支判官,听闻的人没有不高兴的。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
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大意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
论哗然,并且本来就是符合先王政令的。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
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这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宋仁宗读过之后放置在一
旁。吕祖谦评价说:“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只不过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