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共(14)页,268.4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b5cfdc846fb0bf42c8d6509dc90c5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限时:13分钟满分:39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156页1.[2021湖南,3分]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
武汉的这一状况(D)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解析]据题意可知,20世纪初武汉商业繁盛,这有利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这就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故选D项。A项是对“其盛不亚于上海”的错误解读,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武汉商业的繁盛,不能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思维拓展】近代以来,尤
其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大变动的“过渡时代”。社会变动往往会破坏原来社会各种制衡机制,制造不稳定因素,导致社会系统的解体,从而产生社会革命。在此过程中,城市往往是最敏感而最先觉醒的,辛亥革命正是在长江流域城市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动的背景下发生的。2.[2021年1月浙江选考,2分]
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元末朱、陈、张、明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孙中山旨在(B)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第2页[解析]根据材料“1905年”“内讧”“各自号召……二十余国之争”“必
亡”等可得出,孙中山认为应该联合革命力量,不然会造成国家危亡,故选B项。孙中山只是用旧式农民起义阐述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其目的并不是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故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人才的“培养”,故排除C项。材料中孙中山强调的是要联合,而不是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
故排除D项。3.[2023新课标卷,4分]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D)A.新政强化
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解析]湖南谘议局具有地方议会性质,其提请撤换处置突发事件不力的官员,并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这体现出士绅阶层的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
清末新政削弱了中央权威,排除A项;谘议局致电总督处理问题,表明谘议局尚无权单独处理,“架空”一词表述错误,排除B项;由材料推不出C项结论。4.[2022江苏,3分]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
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D)A.腐儒的趣味B.智者的个性C.青年的时尚D.革命的态度[解析]由“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可知,教
员们以“光头”表示自己的革命立场(态度),与清政府划清了界限,D项正确。5.[2019天津文综,4分]《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道,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
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B)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第3页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湖北革命军”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
的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故其革命目标鲜明,B项正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侧重依靠新军和会党,缺乏群众基础,A项错误。美国的《纽约时报》对辛亥革命情景的报道不能体现美国政府或者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立场,C项错误。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这篇报道强
调的是辛亥革命对外国人和商业秩序的维持及其反封建的性质,D项与材料信息不对应,错误。6.[2022天津,3分]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
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B)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解析]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符合“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辛亥革命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符合“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符合“武装斗争”;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建立了新政府,符合“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由此可知,B项正确。7.[2020全国卷
Ⅲ,4分]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B)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
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解析]袁世凯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一方面揭示了袁世凯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有抹杀革命之意,而孙中山认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从材
料看,双方的分歧实质是由谁来主导组建临时共和政府,B项符合题意。南北和谈后,双方都赞同“共和体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进行社会革命,排除C项;按照当时双方的约定,清帝退位后临时大总统的人选是袁世凯,排除D项。第4页8.[2023年1月浙江选考,2分]19
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D)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
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率全国陆海军队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③④属于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来限制总统的权力的举措,故D项正确。①②体现总统的权力非常大而不是限制总统权力,故A
、B、C三项错误,均排除。9.[2022湖北,3分]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B)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
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解析]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B项正确;材料中“乍更新岁气象万千处此繁盛之区益增今昔之感”体现了该青年对社会嬗变的肯定,这种
肯定并非局限于民国元年元旦当天的情感体验,A、C两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出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D项错误。10.[2021年6月浙江选考,2分]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
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B)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第5页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解析]“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体现的是反封建、追求民主的性质,“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体现的是反帝
的性质,由此可知,这一认识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内涵,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民族独立任务完成,故排除A项。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
科学精神,故排除D项。11.[2021北京,3分]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D)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解析]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这指的就是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A项错误;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他领导的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故B项错误;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不可能指导中国的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12.[2021山东,3分]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
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B)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解析]由材料中的一系列变化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是由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B项正确。“西
学东渐”的深入和思想解放的推动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D两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项。13.[2021河北,3分]《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
”“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第6页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D)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解析]由材料“东
交民巷……组成”可知,帝国主义在华仍然享有特权,反帝任务没有完成;由材料“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可知,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其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说明反封建任务没有完
成,民主革命任务艰巨,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故A项排除;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情况来看,当时军阀统治的基础并未丧失,故B项排除;材料中虽涉及帝国主义,但不能说明其势力异常强大,排除C项。、限时:23分钟满分:37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157页、1.[2023湖北,3分]
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A)A.外交关系影响
社会舆论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解析]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群众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表明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C项错误;材料现象与中外商业竞争无关,D项错误。第7页2.[2020山东,3分]下图为190
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A)A.日本B.英国C.德国D.俄国[解析]首先明确时间是在1906—1921年,再结合材料中示意图中折线的变化及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强对中国侵略情况的变化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日本趁机加紧侵华,故这一时期日本在华商号数量大幅增加,①所指的国家应当是日本,故选A项。3.[2020全国卷Ⅰ,4分]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
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解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度量衡种类繁多,这种混
乱的状况造成商品交易时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进行换算,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故A项正确。中国经济领域度量衡的混乱,没有直接加剧政治上军阀割据的局面,B项排除。材料中中国度量衡缺乏统一标准与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没有关联,故C项错误。度量衡混乱的状况不利于商品的流通,但“阻断了”说法绝对,D项错误。4.[2
021湖北,3分]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A)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表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第8页征集展品类别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染
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品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现代科学
知识普及[解析]通过对比1909年武汉劝业奖进会与1929年西湖博览会中征集展品的种类可知,1929年西湖博览会的展品种类更丰富,这说明与1909年相比,1929年中国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A项正确。近代中国并未形成工业体系,排除B项。博览会的展品情况与民族意识
觉醒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仅由博览会的展品情况无法说明现代科学知识已经普及,排除D项。5.[2021海南,2分]晚清时期,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其实施效果有限。1949年以
后,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这反映了(C)A.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B.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列强对华权力的攫取C.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D.军阀割据局面是北洋政府推行政令的最大障碍[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通商口岸由洋人把持,所以出现了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的现象;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所以出现了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独立、统一,采用国际标准,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由此可知
,不同政权分别实行不同的时区划分,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C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与西方民主思潮关系不大,排除A项;B、D两项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6.[2022广东,3分]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
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第9页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
释正确的是(D)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解析]A项材料中“小鸟”代表已经觉醒的女性。×B项“笼子”是指落后的封建礼制。×C项此时君主专制已经被推翻。×D项
1918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材料中“小鸟”代表反对传统礼制的具有新思想的女性,其跑到外面的世界依然会遭到“鹰”(社会上旧势力)的反对。√7.[2021湖南,3分]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
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B)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解析]1919年11月处于新
文化运动后期,此时全国新出版物中“?”(疑问符)的普遍使用动摇了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和外来的思想信仰,思想界中这种大胆怀疑的精神有利于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思想界这一状况体现的是对传统及外来思想的冲击,不是对五四
运动的反思,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中西文化冲突的内容,不能据此说明中西文化矛盾激化,排除C项;仅根据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使用“?”不能得出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排除D项。【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2)马克思主义宣传
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3)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8.[2019全国卷Ⅰ,4分]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
,“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第10页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解析]1915—1
918年,即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主要是以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是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所以“民主”一词出现的频次较高,与“革命”“科学”“平等”等词相当。1919—1922年
,即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主流,“革命”一词出现的频次就远高于“民主”。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此时尚未展开,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主张以俄为师,并不是整个知识界都否定了资本主义政体模式,C项错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这一时期并未改变,D项错误。、9.[2021湖北,12分]材料一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
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
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材料二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
,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摘编自《人民日报》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
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6分)第11页[答案]背景:西学东渐;维新变法;清末新政;民国建立;政府示范与推行。(任答一点2分,答对三点及以上6分,关键词错别字不给分,只答新政或国民政府不给分,全抄材料给2分)[解析]抓住材料中“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主动仿行
”“清政府推行新政”“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逐条概述即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答案]影响:人们获得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多
可能性;促进社会消费;促进旅游与休闲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文明、改变社会风尚等。(任答一点2分,答对三点及以上6分)[解析]抓住材料中“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
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其对个人发展、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析。、限时:17分钟满分:19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158页、1.[202
2年1月浙江选考,2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下列选项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在一战期间的发展,解读正确的是(B)第12页1895—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①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②重工业
有了一定的增长③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新建厂矿企业的速度和规模空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由图中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895—1919年,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机械五金工业
、冶炼工业等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新建厂矿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中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有较大的依附性,③错误,排除A、C、D三项。2.[2019全国卷Ⅲ,4分]1916年1月,陈独秀
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B)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第13页[解析]根据材料“
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可知,陈独秀强调个人人格、个人之权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但中国传统道德政治却没有给予国民个人人格和权利,再结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目的可知,其意在批判封建伦理,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人格及个人之权,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陈独秀宣传的就是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3.[2022山东,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李超的“新生”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
后,无钱治疗,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
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
后的问题。……——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年12月1日、3日)●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
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年12月22日)●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遗产制。……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
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年1月1日)第14页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李超之死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1)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纲常礼教思想的影响,女性遭受的束缚和限制更多且
地位低下,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李超的悲惨命运引发社会的广泛同情。(2)五四运动中,包括女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社会肯定,同时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女性工人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加大,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3)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
道德,中国社会逐渐关注女性问题。(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人民的觉醒。(7分)“李超们”新生的出路:首先,获得新生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次,大力发展经济,给广大女性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实现女性
经济独立。最后,在思想领域彻底扫除封建思想,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使男女平等的思想真正深入人心。此外,还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让广大女性接受全面、正规的教育,培养女性坚决捍卫个人权利的意识。(6分)[解析]第一小问,要从多个角
度深入分析,既要找历史的原因,也要找现实的原因,还需注意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角度思考。第二小问,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从根本出路和其他重要出路等角度进行阐述,也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要注意每一个角度的认识都要符合主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