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统练 化学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共(10)页,1.10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8786a90aec12a65d4dce09210feec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大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化学练习I卷(选择题,共56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56分)1.已知反应:2H2O2=2H2O+O2↑,下列措施不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的是A升高温度B.加入少量MnO2固体C.加水稀释D.
加入几滴FeCl3溶液2.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为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v(O2)=0.24mol·L-1·s-1B.v(NH3)=0.2mol·L-1·s-1C.v(H
2O)=0.25mol·L-1·s-1D.v(NO)=0.15mol·L-1·s-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已知强酸强碱的中和热△H=-57.3kJ•mol-1,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C.乙炔的燃烧热为1366.8kJ/mol,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
O(l)△H=-1366.8kJ•mol-1D.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H<04.NO2和N2O4存在平衡:2NO2(g)垐?噲?N2O4(g)△H
<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mol平衡混合气体中含2molN原子B.将恒温密闭容器,缩小容积,气体颜色变深,是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断裂2molNO2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小于断裂1molN2O4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D.将恒容
密闭容器,水浴加热,由于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混合气体颜色变浅5.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H4(g)+3CuO(s)垐?噲?CO(g)+3Cu(s)+2H2O(g)。下列描述一定可表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C.v(
CH4)=v(CO)D.c(H2O)=2c(CH4)6.在催化剂表面,丙烷催化氧化脱氢反应历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的A.①中,催化剂被氧化B.②中,丙烷分子中的甲基先失去氢原子C.总反应为32322322CHCH
CHO2CHCHCH2HO+⎯⎯⎯→=+催化剂D.总反应的速率由③决定7.某MOFs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24NO“固定”,能高选择性吸附2NO。废气中的2NO被吸附后,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3HNO。原理示意图如下。已知:2242NO(
g)NO(g)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时不利于2NO吸附B.多孔材料“固定”24NO,促进2242NO(g)NO(g)平衡正向移动C.转化为3HNO的反应是242232NO+O+2HO=4HNOD.每获得30.4molHNO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26.02108.在相同条件
下研究催化剂I、Ⅱ对反应X2Y→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A.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B.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D.使用催化剂Ⅰ时,0~2min内,()11X1.0molLminv−−=
9.向碘水中加入KI溶液,发生反应:I-(aq)+I2(aq)I3−(aq),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微粒浓度如表:微粒I-I2I3−浓度/(mol/L)2.5×10-32.5×10-34.0×10-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所
得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水,c(I2)<1.25×10-3mol/LB.该温度下,反应I-+I2I3−的K=640C.配制碘水时,加入少量KI,可促进I2的溶解D.向所得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溶液上下分层,下层溶液紫红色,上层溶液近乎无色10
.1,3-丁二烯和Br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Br+进攻1,3-丁二烯生成中间体C(溴鎓正离子);第二步Br−进攻中间体C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1,2-加成产物A比1,4-加成产物B稳定B.第一步的反应速率比第二步慢C.该加成反应的反应热为Eb–Ea为D.升高温度,1,3-丁二烯的平衡转化率增大11.一定温度下,在2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222NO(g)+2CO(g)N(g)
+2CO(g)ΔH<0,相关数据见下表。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平衡物质的量/molNO(g)CO(g)CO2(g)IT10.20.20.1ⅡT20.20.20.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T2B.I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50%C.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Ⅱ>ID.对于I,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0.2molCO和0.2molCO2,平衡正向移动1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224HClgOg2Clg2HOg++。进料浓度比()()2HCl:Occ分别为1:
1、4: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HCl−键断裂的同时有1molHO−键断裂,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
能量C.a、b、c三点中a点对应的2O平衡转化率最高D.若HCl的初始浓度为10molLc−,()()2HCl:O1:1=cc时,K(400℃)4400.420.840.21c=13.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实验探究平衡移动原理。实验1已知:i.[Co
(H2O)6]2++4Cl-[CoCl4]2-+6H2Oii.ZnCl2溶液为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结合实验1和2,推测i中反应是放热反应B.①中滴加浓盐酸,增大了c(Cl-),导致Q>K,i中平衡正
向移动C.②中加水,溶液变红,说明平衡逆向移动,[Co(H2O)6]2+的浓度增大D.③中加入ZnCl2,溶液颜色变红,推测Zn2+与Cl-可能形成了[ZnCl4]2-14.CO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CO2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①完成之后,以N2为载气,以恒定组成的N2
、CH4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CO2,在催化剂上有积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为CaO+CO2=CaCO3;反应②为C
aCO3+CH4催化剂CaO+2CO+2H2B.t1~t3,n(H2)比n(CO)多,且生成H2速率不变,可能有副反应CH4催化剂C+2H2C.t2时刻,副反应生成H2的速率大于反应②生成H2速率D.t3之后,生成CO的速率为0,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II卷(非选择题,共44分,包含卷面
3分)15.依据以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CaCO3=CaO+CO2ΔH=+177.7kJ•mol-1②C(s)+O2(g)=CO2(g)ΔH=-393.5kJ•mol-1③C(s)+H2O(g)=CO(g)+H2(g)ΔH=+131.3kJ④CO(g
)+12O2(g)=CO2(g)ΔH=-283kJ•mol-1⑤HNO3(aq)+NaOH(aq)=NaNO3(aq)+H2O(l)ΔH=-57.3kJ•mol-1⑥0.5H2SO4(l)+NaOH(l)=0.5Na2SO4(l)+H2O(l)ΔH=-57.3k
J•mol-1⑦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1)已知上述热化学方程式所给出的焓变绝对值没有错误:在①~⑦中,不正确的有______;(请填写编号,下同)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______。(2)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
_____。(3)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16.氨气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造气、净化(题中略去)、合成、分离四个步骤。(I)造气(1)以煤为原料合成H2时,先将高温水蒸气及一定量空气缓慢地通过煤干馏所得的焦炭层,制得半水煤气(CO、H2)。在反应条件下,容器内包括以下平衡体
系:①C(s)+O2(g)垐?噲?CO2(g)K1②2C(s)+O2(g)垐?噲?2CO(g)K2③C(s)+2H2O(g)=CO2(g)+2H2(g)K3④C(s)+H2O(g)垐?噲?CO(g)+H2(g)K4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_______(请用相应物质
浓度符号表示)。K1~K4为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则K4=______(用含有K1~K3的代数式表示)。(2)由于CO将导致合成氨的催化剂失效,所以需在新容器中选择合适条件,尽量彻底且迅速地实现反应:CO(g)+
H2O(g)垐?噲?CO2(g)+H2(g)△H<0。设计的流程如图:半水煤气经预热后与水蒸气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逐步降低反应温度,最终在出口得到水煤气(CO2、H2)及少量H2O、CO。反应前,半水煤气加热至450℃的目的是______;逐渐降低反应温度的原
因是______。(II)合成(3)N2与H2在恒温500℃、恒压31.4MPa的密闭容器中,经铁粉催化进行反应。N2、H2的初始浓度相同。下列现象中,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A.气体体积不再变化B.气体压强不再变化C.H2质量分数不再变化D.n(NH3)不再变化E.N2体
积分数不再变化F.气体温度不再变化(4)若将体系压强减小至3.14MPa,NH3的平衡产率明显减小,原因是______。(III)分离(5)将合成所得混合气体降温至130℃,使NH3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逐渐液化,与未反应的N2、H2分离。若NH3液化后,气体总
体积缩小了19(忽略液氨所占体积),则N2的转化率为_______,H2的转化率为_______。17.某小组在验证H2O2氧化Fe2+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实验I:装置与操作现象溶液立即变红,继续滴加H2O2溶
液,红色变浅并逐渐褪去(1)实验I中溶液变红是因为Fe3+与SCN-发生了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_。(2)探究实验I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取反应后溶液,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有Fe3+,而几乎无SCN-。(3)研究发现,酸
性溶液中H2O2能氧化SCN-,但反应很慢且无明显现象,而实验I中褪色相对较快,由此推测Fe3+能加快H2O2与SCN-的反应。通过实验II和III得到了证实。参照实验II的图例,在虚线框内补全实验III:__。实验II:实验III:(4)查阅资
料:Fe3+加快H2O2与SCN-反应的主要机理有i.Fe3++H2O2=Fe2++HO2·+H+ii.Fe2++H2O2=Fe3++·OH+OH-iii.OH(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能直接氧化SCN-为探究Fe2+对H2O2与SCN-反应速率影响,设计实验如图:实验IV:的①t′<
t,对比实验IV和II可得出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___。②结合资料和(1)~(4)研究过程,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I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____。③实验I~IV中均有O2生成,小组同学推测可能是HO2·与溶液中其他微粒相互作用生成的,这些微粒有___。18.利用
页岩气中丰富的丙烷【C3H8】制丙烯【C3H6】已成为化工原料丙烯生产的重要渠道。I.丙烷直接脱氢法:C3H8(g)垐?噲?C3H6(g)+H2(g)△H1=+124kJ•mol-1。总压分别为100kPa、10kPa时发生该反应,平衡体系中C3H8和C3H6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压
强的变化如图。(1)总压由10kPa变为100kPa时,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中,曲线I、III表示C3H6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判断依据是:_______。(3)图中,表示10
0kPa时C3H8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填“II”或“IV”)。II.丙烷氧化脱氢法:C3H8(g)+12O2(g)垐?噲?C3H6(g)+H2O(g)△H2=-101kJ•mol-1我国科学家制备了
一种新型高效催化剂用于丙烷氧化脱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C3H8的转化率和C3H6的产率如表:反应温度/℃465480495510的C3H8的转化率/%5.512.117.328.4
C3H6的产率/%4.79.512.818.5(4)表中,C3H8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5)已知:C3H6选择性=生成丙烯消耗丙烷的物质的量消耗丙烷的总物质的量×100%。随着温度升高,C3H6的选择性__
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