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PDF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20.530 K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历史试卷.pdf,共(6)页,520.53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57cf2632fb33ae26688e4d45d0c51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2024学年第一学期金华市卓越联盟12月阶段性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

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1.阅读下表,结合所学解读正确的是()红山文化二道梁遗址出土的生

产工具统计表器类农具手工工具狩猎用具斧耜铲刀杵磨棒磨盘锛凿锥纺轮纺瓜磨石饼形器球镞石叶数量5937494833152121214百分比(%)44.60%37%18.50%A.该遗址位于黄河中下游B.该遗址仍属于旧石器时代C.已经掌握养蚕缫丝技术D.渔猎与手工业占重要地位2.结合中国古代某水利

工程示意图(右图),与此相关的是()A.“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B.“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C.“莫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D.“一流南北贯京杭,江海天成大连廊。”3.睡虎地秦简《语书》记载“廿

年四月丙戌朔丁亥,南郡守腾谓县、道啬夫(掌狱讼、赋税)……”,是有关“道”这一制度的较早史料。其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秦管理地方事务的行政机构B.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C.与“郡”同一级的行政机构D.负责监察官员及豪强4.西

汉治国理念“有为”与“无为”的主旨嬗递完成于汉武帝一朝,推动历史转变实现的里程碑事件最有可能是()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党锢之祸D.七国之乱5.《内经》认为人若要保持身体结构功能的正常,就要顺应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与“时序”相合。下列关于《内经》表述正确

的是()A.成书于春秋战国至东汉期间B.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C.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D.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所著6.梳理时间线索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观察《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图》,相关表述正确的是()第2题图岷江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A.

①孝文帝改革统一了北方B.②定都建业保有四川和荆襄C.③法显从长安出发至天竺D.④由鲜卑族建立后迁都洛阳7.氐族统治者苻坚在汉人王猛辅佐下,进行系列改革:整顿吏治,重用有才之人;兴办学校,提倡儒学;改进农业技术,劝课农桑。这使政权走向强盛,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受大一统观念影响,发动

对东晋的战争,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未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B.未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C.未完成内部各族的交融D.未建立庞大的军事力量8.“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王朝的某一“盛世”局面,下列属于该君主的史实是()A.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B.被草

原各族尊奉为“天可汗”C.联合西北回纥灭西突厥D.击败并俘获了东突厥可汗9.《乾隆长洲县志》中记录道“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是科(长洲)何焯、常熟蒋廷锡钦赐殿试”。该现象最早出现于()A.康熙帝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10.天宝年间“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

不可校量”,而安史之乱爆发宣告唐王朝极盛状态终结,平叛过程中国家资源极大消耗,国家经济极大破坏。为此唐王朝采取的措施是()A.租庸调制B.租调制C.均田制D.两税法11.《晋书》记载:“(某)以职在地官,以

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于是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对该作品表述正确的是()A.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整体轮廓B.由东晋杰出地图学家李春绘制C.其作者提出了绘制地图的方法D.借助传教士

运用欧洲测绘技术12.徐规先生说:“从历史上看,绝大多数和议的签订,都是双方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达到某种平衡的产物”。以下属于南宋和议的是()A.澶渊之盟B.绍兴和议C.长庆会盟D.宋夏和议13.临安城的人口从隋代的15380户增

长到南宋末年的391259户,增长了25倍。据记载,临安城户数,北宋中期为202816户,南宋初年为205369户,南宋中期增长为261692户。临安人口变化的原因是()①战乱影响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增长得益于临安的地理位置和物

产丰富③玉米等的引进客观促进人口爆发式增长④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普及A.①②③B.①③C.①④D.①②④14.宋神宗时期朝廷颁布青苗法。此次青苗法与旧常平法挂钩,常平仓原有敛散功能不变,在此基础高一历史第3页共6页上增加并突出借贷功能,提供青苗钱借贷,振小农乏绝,抑制兼并。这场变革属于(

)A.王安石变法B.庆历新政C.孝文帝改革D.商鞅变法15.某地开展关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研究活动,需要学生对“中央集权与大一统关系”进行探究,不能直接用于佐证的是()A.国家区域性局部统

一与中央集权的关系B.大分裂产生新的大一统思想观念和趋势C.中央集权高度强化对大一统国家的影响D.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国家治理的影响16.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构筑了一个以“天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以本体论和心性论为修养工夫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下列属于其主张的是()A.“所谓功夫者,不过居敬穷理以修身也。”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7.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以至最后完成的关键时期。以下体现这一时期加强东北边疆管理

的措施有()①澎湖巡检司②理藩院③奴儿干都司④伊犁将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8.驿站的“站”是蒙古语ǰam的音译,即汉语“驿传”之意。“站”在元朝与“驿”合用,逐渐取代“驿”,并沿用至今。图为使用驿站需要用到的元代牌符。这些反映出元代

的阶段特征有()①国家的统一稳定②经济的领先地位③民族的相互交融④科技的成就突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9.明清时期,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兴起,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进行了总结,以下不属于该时期总结性著作的是()A.

《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20.《清世宗实录》中提到“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为此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军机处B.实行改土归流政策C.设立内阁D.设立行都指挥使司21.下表是1869年各口岸

巡警及监狱长族裔与收入情况(部分),据此可知()口岸族裔/出身薪资上海英国人60上海爱尔兰人3名45、42、40汉口英国人60汉口华人2名8、6厦门欧裔非英国人2名巡警60、监狱长50福州出生于印度的英印混血5

0A.基于族裔与阶级的区隔工资差异不大B.很有可能依赖于领事馆而存在C.巡警在各口岸巡查得益于《辛丑条约》D.口岸巡警大多来自亚非拉国家第15题图第18题图高一历史第4页共6页22.近代某位思想家在其

著作中道:“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位人物最有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徐继畬D.左宗棠23.1841年5月,帕麦斯顿向新任特使璞鼎查发出指示:“为了保持两国间长久的友好关系,中国政府把鸦片贸易放在某种正常、合法的基础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鸦片贸易合法化

是在()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24.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为挽救国家的颓势,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以下未能体现洋务运动对国防建设有显著作用的是()A.收复新疆B.镇南关大捷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25.在中国近现

代史上,胶澳(亦即胶州湾,时常又与青岛混称)上演了各国轮番争夺的历史“戏剧”。19世纪末强租胶澳的是()A.俄国B.英国C.德国D.法国26.《张之洞传》:“二十六年,京师拳乱,时坤一督两江,鸿章督两广,袁世凯抚山东,要(同邀)请之洞,同与

外国领事定保护东南之约。及联军内犯,两宫西幸,而东南幸无事。明年,和议成。”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保护东南之约”动摇清朝统治根基B.“联军内犯”指英法联军攻入北京C.“明年,和议成”指和议成于

庚子年D.“京师拳乱”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27.我国古代对教育工作者多称为“师”,明代开始,给翰林院庶吉士、内书堂宦官上课的人被称为“教习”,清承明制,但在癸卯学制中,教师多被称为“教员”。马西尼认为:“教员”是“来自日语的原语汉字借词”。材料反映了()A.经济发展推动教育变革B.教育

改革适应了预备立宪的需要C.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废除D.政治变革对外交流影响教师称谓28.孙中山:“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其中“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属于()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扶助农工29.石鼓(陈仓石鼓,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抗日战争时期,石鼓避寇迁离北平,从1933年石鼓南迁,到1937年石鼓西

迁,再到1947年石鼓东归、北返,终于1950年陈列于故宫博物院至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九一八事变影响石鼓南迁B.1933年从北平避寇迁往南京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石鼓东归D.可能东归于南京北返于北京30.茶陵(今湖南株洲市下辖县)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军在井冈山

打下的第一个县城。县政府门前的对联“工农兵政府”和“苏维埃精神”,十分传神地彰显出该政权性质是()A.民国地方政府B.临时中央政府C.抗日民主政权D.人民革命政权31.1939年9月美国记者斯诺(EdgarSnow)在采访毛泽东时问道:“国共两党关于抗战政治基础的解释,似乎存在着一些差

别。共产党一再着重指出,统一战线是抗战的政治基础。但是,这种说法在国民党的文献上和言论中却没有什么地位。”这表明()A.国内阶级矛盾已经消解B.国共双方利益趋于一致C.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D.中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高一历史第5页共6页32.下表

为1938-1945年间山海关内侵华日军战场兵力分布情况表,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长沙会战百团大战实现战略配合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主力南下C.国民党军队始终在坚持积极抗战D.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33.张学良《在西安市民大会上的

演讲词》中提到“本人一定要竭尽智虑,要求实现救国主张,不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整个中华民族解放的目的,誓不休止。”以下属于张学良一生努力救国的是()①东北易帜②西安事变③围攻陕北红军④制造皇姑屯事件A.①③B.①

②C.②③D.①④34.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下列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平型关大捷②台儿庄大捷③武汉会战④第三次长沙会战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35.某

学者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事件的历史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动鲁西南战役,强渡黄河,揭开伟大转折的序幕;二是勇担伟大转折的重任;三是面对大兵团没有后方依托如何作战问题、如何开辟和建立新的解放区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该事件最有可能是()A.徐州会战B.千里跃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孟良崮

战役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6题9分,37题11分,38题10分,共30分)36.文以记事,溯往知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材料一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不巧凑合在一起,拉垮庞大的帝国(例如罗马帝国的崩

解)……不过,政治组织的崩解,并不必然等于文化体的消失。只要有文字的传承,有专业的知识分子担任继往开来的工作,历史时期的复杂文化体系难得有消失无踪的可能。对这种历史时期文化体系的盛衰起伏,史学工作者可以依据文献资料进

行相当详密的探讨。——许倬云《许倬云观世变——良渚文化到哪里去了?》(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献资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在历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4分)材料二唐代开国以后,正式提出山川形便的原则。《新唐书·地理志》载:“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

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如浙江地区在唐代被分成十个半州……这十个州的地域与分界自唐代到清末一千年间毫无变化,只有名称更改而已。诸州之间由于关山阻隔,形成一个一个小封闭圈,成为封建社会长期保持稳定的地理基础。……对比唐代年份山海关内侵华日军人数(万人)敌后战场抗击人数(万人

)占比(%)1938684058.819398654621940804758194161467519425533.263194360355819447346.8641945108.8575.8769高一历史第6页共6页的道和元代的省,我们就会发现,两个朝代的划界方法正好完全相反。唐代道的

划分是以横向为主,而元代省的划分却以纵向为重。——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山川形便”在唐初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元代省的划分吸取了唐朝什么教训,在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方面有何积极意义。(5分)37.土

地是支撑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是农业生产的要素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南宋时期)南方地区的开发,农业的集约化经营,都有明显的进展。以下是三位士人的记录:范成大《吴郡志》说,民间谚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渭南文集》说:“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高斯得《耻堂存稿》说得更为深刻,两浙路一带“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归纳

出三位士人的共识?结合所学,指出“人力之尽”对经济格局的影响。(4分)材料二1928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田南彭家村的大樟树下召开群众大会,专门作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报告。会后,毛委员像普通战士一样,置身在群

众斗争的行列里。他亲自为翻身农民丈量土地,为得到土地的群众书写和插下分田的牌子。……“男人们外出打土豪闹革命去了,妇女们在家又犁田又耙田,生产搞得火样红。”……从1928年5月分田一直到1933年,根据地没有缺过粮食。”——摘

编自张秀丽《井冈山时期中共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及启示——以农业生产建设为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4分)材料三(毛泽东指出)国民党有大城市,有帝国主义帮助,占有四分之三人

口的地区,我们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与之斗争,才能改变这种他大我小的形势,如果在一万万几千万人口的解放区内,解决了土地问题,即可使解放区人民长期支持斗争不觉疲倦。——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3)根据材

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西柏坡颁布的“解决了土地问题”的法律文献名称,并说明“解放区人民长期支持斗争不觉疲倦”的原因。(3分)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晚清以来,中国面临列强侵略,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势力步步紧逼,加紧渗透控制,中国原有政治、经济秩序受到极大冲击,被迫开始近代转型。晚清历史,既是一部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社会的屈辱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逐渐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抗争历史。“沉沦”与“探索”是这一时期中华文明转型的典型特征。——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

华文明简明读本》和《中国通史纲要》根据材料,结合晚清时期的史实,从“沉沦”与“探索”两个典型特征中任选其一,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