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pdf,共(3)页,209.51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090ddcbd23d808a4674c0dee114db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玉林市2022年秋季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B【详解】可以看出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有大型城墙建造,阶级划分的墓葬表明这些是国家初始形态的组成部分,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宫城建造技术水平
的状况,排除A项;“不复存在”,表述绝对,排除C项;良渚文化遗址所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故D错。2.【答案】A【详解】从材料以及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王位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正确,BCD错误3.【答案】D【详解】材料“与民争利
”体现的是部分贤良文学认为郡国的官营盐铁会与民争利,不利于民生的发展,主张“罢盐铁”“开仁义”,说明的是儒家民本思想影响经济政策,而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故D项正确;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政策被打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官营经济对农业发展的阻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盐铁官营政策之下经商的人多,未体现商人地位,商人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地位较低,排除C项。4.【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让决策、审议和行政
权各自独立,权力分配均衡合理且在更有效监督下运行,做到理性决策,而且切实可行”结合所学,体现了三省六部制特点,故A项表达正确;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制衡是为了让决策更具有科学性,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并不具有民主性质,故B项表
达错误;在唐朝,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皇帝直接下达诏令是违法的,表明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故C项表达正确;后来为了提高三省六部的行政效率增设了政事堂,故D项表达正确。5.【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宝塔碑》楷书的特点,“字体方正、规
矩严整”体现的是楷书,B项正确;“整齐均匀”体现的是隶书,排除A项;“工整清晰、飞洒活泼”体现的是行书,排除C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王羲之《兰亭序》的特点,排除D项。6.【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坊巷桥
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入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可知,宋代政府放宽了市场管理,打破了空间限制,随处都可发展商业贸易,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坊市界限被打破,并未涉及政府的商业管理状况,排除B项;宋代重农抑商政
策并未废止,排除C项;材料的商业发展情况无法判定是草市,排除D项。7【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道德性理,指事物(行为)所当然之法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为了整肃伦理道德,从道德层面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汉代董仲舒继承道家思
想提出的主张,排除A项;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的观点,排除B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C【详解】从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既向外传播了中华文明,也带回了外邦文明,故C项正确;A项材料无体现,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属于官
方贸易,明朝政府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仍然厉行海禁政策,排除B项;受访国喜爱中国出品的陶瓷、丝绸之物,无法体现其科技发展情况,排除D项。9.【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奏折直接送往内廷由皇帝御览……”可以看出清朝形成奏折制度的目的是强化对官僚的控制,加强君主专制,D项正确;A、B、C都不是奏折制度的目的
。10.【答案】C【解析】准许华工出国/鸦片贸易合法化皆出自《北京条约》,其他条约并未涉及相关内容,故选C。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的内容判断,这场运动指的是戊戌变法,变法是在甲午战争失败/民
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进行的,试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来救亡图存,为当时指明方向,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B。戊戌变法并没有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A错;“阻止了西方瓜分中国狂潮”说法过于绝对,C错;“带有明显盲目排外的特点”
指的是义和团运动,D错。故选B。12.【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君主这个要素残缺了,伦理道德才会被摇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推翻了封建帝制,进而促进了文明进程。A和B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相符。故选D。13.【答案】C【解析】第一次巨变指辛亥革命
,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材料强调五四运动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即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民主革命对象仍是反帝反封建,A错;设问问的是第二次巨变,且五四运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错;宣传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任务,五四运
动后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D错。故选C。14.【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各阶层的努力推动了抗战的胜利,故选D。A/B/C均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够全面。15.【答案】A【解析】《选好人,办好事》意在鼓励人民积极参政议
政,履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A正确。B/C/D均没有体现。16.【答案】B【解析】“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故选B。“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指日内瓦会议,“恢复中国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指第26届联合国大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时提出来的。17.(1)背景: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诸侯势力坐大,相互争霸;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进步;教育下移,“学在民间”;春
秋战国社会动荡不安;社会文化环境相对宽松;士阶层的崛起。(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2)主张:尊崇儒术;“大一统”;三纲五常。(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3)启示:思想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思想文化发展应满足现实需要;文化发展应该既有传承又不断创新;文化发展应该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推动
文化的发展要发挥国家和政府的作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18.(1)特点:措施多样;设置机构;以怀柔、招抚为主,政策开明;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2)影响: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发展;增进了各民族地区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元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创新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为后世提供借鉴。(每点2分,答出任意四点得7分)19.只写事件不给分,重在分析影响。一个事件的影响,一点3分,两点得6分。两个事件的影响共12分。若简单写影响、论
述不够充分的可适当扣分;写多个事件影响的按前两个事件计分。事件: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影响: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制定了第一个纲领,使中国
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前景。(6分)事件:1927年南昌起义。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革命的斗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3页共3页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6分)事件:1935年遵义会议。影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挽救了党和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6分)事件:1940年百团大战。影响:摧毁了大量敌人据点,缴获了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
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6分)事件:1945年中共七大。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6分)事件:1949年渡江战役。影响: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
防线,解放了中国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加速了全国解放的步伐;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6分)20.(1)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减少;集体工业比重增加,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
型工业的比重从无到有,占比大。或者答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即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3分)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或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作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农村的生产活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推动了城市体制改革。(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
6分)